他不太明白,若是文一下筆即有意,那遠化居士到底是為什麽要這麽寫。陳二牛雖說看了不少蔣秀才默寫下來的書,但是到底是對北方沒什麽了解。
蔣秀才覺得這個問題不差。
「我好像是沒同你說過, 鎮北軍的大都護是出身樂氏,說起來他們一家本來是沒有姓氏的, 樂是聖上給他們賜下的姓氏,樂氏一族是皇後娘娘的陪嫁。」
蔣秀才說起這些也忍不住帶上回憶的神態:「皇後娘娘的娘家是前朝的皇商背後的士族湯家, 錢財人脈是不缺的, 最重要的是在胡人南下的時候皇後家中還有一條通往西域的商路。」
「商路!那麽亂的時候還有商路嗎?」陳二牛一下子就來了興趣問道。
「那是當然隻要有人就有買賣, 胡人貴族很喜歡絲綢和白瓷等貨物, 我還有幸同樂家做過交易,當年我的上官極其喜歡白瓷就從這樂家手裏買了不少上等貨,用的還是馬匹買賣。」蔣秀才嘴角帶了些笑, 「皇後出嫁後這條商路就做了陪嫁,裏麵的生意就是樂氏管著。現在這條商路就不知是歸朝廷還是在皇後娘娘手中。」
「好大的手筆啊!」隻是陳二牛的關注點有些偏了,「陪嫁一條商路!」而且不是天下太平時候的商路!是戰亂時候的商路!這能保持商路通暢不知道要砸下多少銀兩。
陳二牛自覺也是疼愛妹妹的人,但是換了是他真要是陪嫁這麽重要的東西,他可能也會猶豫吧。
「是啊,那時候湯家嫁女是何等的風光啊,我那時還未到北邊去也有聽聞。若是沒有這條商路聖人想要起事也難。雖說聖人的出身不差是祁州宋氏,不過他們宋氏是軍功起家人脈積累上遠遠不及湯家。」
「哇哦。」陳二牛心想這哪裏是娶媳婦啊簡直就是娶了一座金山,不知道聖人當時是怎麽搭上湯家的,應該特別有意思,可惜他應該沒有可能知道其中的故事。
「你這小子想什麽呢,你可不能想著以後娶個有家世的嫡妻就萬事大吉了!」蔣秀才聽到陳二牛的感嘆還不忘給他一個腦瓜蹦。
「我隻是驚嘆一下而已。我想人家也不會看上我,先生你就把心放到肚子裏吧,對了先生你還沒說完呢。」陳二牛揉了揉自己的額頭,他就是單純的好奇而已。
「後來天下初定,聖人與皇後賜了姓氏給樂氏,據我聽說樂氏十分忠心,這北境就順理成章地由樂氏掌管。這本來也是應該,戰亂時還看不出,畢竟北境不算是什麽好地方,就算有人窺探也要忌憚幾分。」
「可這些年天下太平就不一樣了,其中的齷齪不少。」
「樂氏就算有了姓氏有了官職在身份上依舊是家奴,隻不過是皇家的家奴。許多文人是看不上他們的,這位大都護為人很是剛直,並不賣文官麵子,他爹倒是個八麵玲瓏四處逢源的,隻是現在已經不管事了在京中榮養,遠化居士看不上他們也很好理解。」
「我不能理解。」陳二牛很是幹脆地說,「我以後都不要看這人的書了。」
「哦,你這是為何啊?」蔣秀才問。
「此人空有才華沒想到竟是如此。我看他寫那些肚內空空並無才華的士族子弟怎麽看不上他,而他瀟灑肆意並不放在眼中,我還當他是個不拘泥於身份的人。」
「沒想到不過是不拘泥於比他身份高的人。就算樂氏是家奴他們為朝鎮守北境,看他寫的不喝旁人敬的酒,肆意評判大都護教子的法子,我是心裏難受。」
陳二牛想了個不太合適的比喻:「這就像是鎮上的藥鋪看不上採藥人一般,實在沒有道理。」
「你啊,說的也不錯,不過二牛你現在比起氣憤,還是仔細想一想樂氏其中的奧妙吧。」蔣秀才也不點名,而是把遊記翻出來讓他看。
「賜姓,但他們還是家奴?不是名義上的是實際上的。他們不會還是奴籍吧?這也太讓人寒心了。」陳二牛又仔細看了一遍蔣秀才指著的位置。
裏麵寫了遠化居士『勸說』大都護不要讓兒子讀太多書,而且這遠化居士倒是很喜歡大都護聰明伶俐的女兒。
武將轉為文臣是最好的結果,武將家的子女讀書隻留一支從武很常見。
「不至於,不過你要明白本朝律法中可是說了,奴籍轉籍後兩代內不得科舉,要不然蔣六子為何一直沒能結親,他年紀可不小了。真有些心氣的農家為了自己的子孫根本不願同六子結親,而那些隻是看上六子家銀錢的,六子也不願意勉強。他心裏也擔憂著以後孩子會怨恨他。」
「旁的武將不好說,但是我瞧著聖人的意思,這樂家這兩三代內隻能安安穩穩的,女子也就罷了,多讀些書以後到底是要當宗婦的,隻要夫家身份沒有差錯子孫倒是無妨,兒子怕是就不行了。天下文臣就是這麽個態度,就是樂氏想要做什麽也不成。」
「那些不顧臉麵的士族也不少,想要同樂氏結親的人不知凡幾,不過能拖上幾十年不讓樂家太過做大就足夠了。」
陳二牛在心中忍不住補了一句:「安安穩穩地做他手中的刀?」
所以這就是給他們榮寵與部分兵權,讓他們脫離奴籍,但是不可能給他們自由。
聽起來竟是有些可憐。
「你也不必如此覺得樂氏可憐,將你的心思收一收吧。」蔣秀才像是看穿了陳二牛在想什麽了淡淡地說道,「我同大都護的爹接觸過。不過應當不算什麽好的接觸。」
蔣秀才覺得這個問題不差。
「我好像是沒同你說過, 鎮北軍的大都護是出身樂氏,說起來他們一家本來是沒有姓氏的, 樂是聖上給他們賜下的姓氏,樂氏一族是皇後娘娘的陪嫁。」
蔣秀才說起這些也忍不住帶上回憶的神態:「皇後娘娘的娘家是前朝的皇商背後的士族湯家, 錢財人脈是不缺的, 最重要的是在胡人南下的時候皇後家中還有一條通往西域的商路。」
「商路!那麽亂的時候還有商路嗎?」陳二牛一下子就來了興趣問道。
「那是當然隻要有人就有買賣, 胡人貴族很喜歡絲綢和白瓷等貨物, 我還有幸同樂家做過交易,當年我的上官極其喜歡白瓷就從這樂家手裏買了不少上等貨,用的還是馬匹買賣。」蔣秀才嘴角帶了些笑, 「皇後出嫁後這條商路就做了陪嫁,裏麵的生意就是樂氏管著。現在這條商路就不知是歸朝廷還是在皇後娘娘手中。」
「好大的手筆啊!」隻是陳二牛的關注點有些偏了,「陪嫁一條商路!」而且不是天下太平時候的商路!是戰亂時候的商路!這能保持商路通暢不知道要砸下多少銀兩。
陳二牛自覺也是疼愛妹妹的人,但是換了是他真要是陪嫁這麽重要的東西,他可能也會猶豫吧。
「是啊,那時候湯家嫁女是何等的風光啊,我那時還未到北邊去也有聽聞。若是沒有這條商路聖人想要起事也難。雖說聖人的出身不差是祁州宋氏,不過他們宋氏是軍功起家人脈積累上遠遠不及湯家。」
「哇哦。」陳二牛心想這哪裏是娶媳婦啊簡直就是娶了一座金山,不知道聖人當時是怎麽搭上湯家的,應該特別有意思,可惜他應該沒有可能知道其中的故事。
「你這小子想什麽呢,你可不能想著以後娶個有家世的嫡妻就萬事大吉了!」蔣秀才聽到陳二牛的感嘆還不忘給他一個腦瓜蹦。
「我隻是驚嘆一下而已。我想人家也不會看上我,先生你就把心放到肚子裏吧,對了先生你還沒說完呢。」陳二牛揉了揉自己的額頭,他就是單純的好奇而已。
「後來天下初定,聖人與皇後賜了姓氏給樂氏,據我聽說樂氏十分忠心,這北境就順理成章地由樂氏掌管。這本來也是應該,戰亂時還看不出,畢竟北境不算是什麽好地方,就算有人窺探也要忌憚幾分。」
「可這些年天下太平就不一樣了,其中的齷齪不少。」
「樂氏就算有了姓氏有了官職在身份上依舊是家奴,隻不過是皇家的家奴。許多文人是看不上他們的,這位大都護為人很是剛直,並不賣文官麵子,他爹倒是個八麵玲瓏四處逢源的,隻是現在已經不管事了在京中榮養,遠化居士看不上他們也很好理解。」
「我不能理解。」陳二牛很是幹脆地說,「我以後都不要看這人的書了。」
「哦,你這是為何啊?」蔣秀才問。
「此人空有才華沒想到竟是如此。我看他寫那些肚內空空並無才華的士族子弟怎麽看不上他,而他瀟灑肆意並不放在眼中,我還當他是個不拘泥於身份的人。」
「沒想到不過是不拘泥於比他身份高的人。就算樂氏是家奴他們為朝鎮守北境,看他寫的不喝旁人敬的酒,肆意評判大都護教子的法子,我是心裏難受。」
陳二牛想了個不太合適的比喻:「這就像是鎮上的藥鋪看不上採藥人一般,實在沒有道理。」
「你啊,說的也不錯,不過二牛你現在比起氣憤,還是仔細想一想樂氏其中的奧妙吧。」蔣秀才也不點名,而是把遊記翻出來讓他看。
「賜姓,但他們還是家奴?不是名義上的是實際上的。他們不會還是奴籍吧?這也太讓人寒心了。」陳二牛又仔細看了一遍蔣秀才指著的位置。
裏麵寫了遠化居士『勸說』大都護不要讓兒子讀太多書,而且這遠化居士倒是很喜歡大都護聰明伶俐的女兒。
武將轉為文臣是最好的結果,武將家的子女讀書隻留一支從武很常見。
「不至於,不過你要明白本朝律法中可是說了,奴籍轉籍後兩代內不得科舉,要不然蔣六子為何一直沒能結親,他年紀可不小了。真有些心氣的農家為了自己的子孫根本不願同六子結親,而那些隻是看上六子家銀錢的,六子也不願意勉強。他心裏也擔憂著以後孩子會怨恨他。」
「旁的武將不好說,但是我瞧著聖人的意思,這樂家這兩三代內隻能安安穩穩的,女子也就罷了,多讀些書以後到底是要當宗婦的,隻要夫家身份沒有差錯子孫倒是無妨,兒子怕是就不行了。天下文臣就是這麽個態度,就是樂氏想要做什麽也不成。」
「那些不顧臉麵的士族也不少,想要同樂氏結親的人不知凡幾,不過能拖上幾十年不讓樂家太過做大就足夠了。」
陳二牛在心中忍不住補了一句:「安安穩穩地做他手中的刀?」
所以這就是給他們榮寵與部分兵權,讓他們脫離奴籍,但是不可能給他們自由。
聽起來竟是有些可憐。
「你也不必如此覺得樂氏可憐,將你的心思收一收吧。」蔣秀才像是看穿了陳二牛在想什麽了淡淡地說道,「我同大都護的爹接觸過。不過應當不算什麽好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