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林紅秋的六十年代日常 作者:落在月亮上的小麻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紅星跟紅月是吃的最歡實,兩人挨著,一人捧著塊大骨頭嗦著骨髓。滋滋響,吃的這個帶勁兒。
林紅秋也上手啃起骨頭,二嬸燉的時間長,骨頭油都燉出來了。
林長生不急不慢地給自己倒了一小盅酒,還是高粱酒呢,他親家蘇大哥給的。
林紅軍、林紅旗也跟著蹭了一小杯……
等吃飽喝足,林紅秋才知道,二叔明天過生日而過幾又是紅英生日,爺倆就差幾天。
所以今晚二嬸下廚弄了一桌子菜,正好她明天也放假,就讓大哥把她接回來,全家一塊吃頓好的。
【花花花花花花 】
第11章 於家
林紅秋在胡同裏碰見了於少林
晚上,洗漱完,林紅秋早早的鑽進了被窩。吃完飯,她的被褥就被紅英鋪到了炕頭。
被窩裏捂得特別熱乎,人一進被窩,整個身子都舒展了,從裏到外透著暖意,熱炕頭這麽一躺可真舒服。
紅月在炕梢,早睡著了。
紅英等家裏人都睡了,才上了炕,她一天忙忙叨叨的比上班還累。
林紅秋看著她脫了衣服鑽到被窩裏,還不忘給紅月掖掖被子,這姑娘是真能幹,也不知道以後便宜了哪家臭男人。
躺著睡不著,林紅秋就跟紅英東拉西扯的嘮嗑。
主要是她想了解了解,他們胡同這一片的人和事兒,以前在這邊住過,那會兒小都不記事,以後她也會經常住在這邊,不能啥都不知道。
說著說著,就說到了於家,她還不知道於家是有大來歷的,在這北城甚至整個平城,都是很有名望的家族,是那種傳承幾百年的世家。
而於家現在就住他們大雜院這條胡同裏,最後麵的那個大院子:六號院。
她們二胡同一共是六座大院子,而城北像這樣的胡同有十來個,最早這一帶是平城富裕人家住的城區,但是長期戰亂這一帶死了不少人,也跑了不少人。(平城是北方的戰略要地,兵家必爭之地,它經歷過很多次大規模的戰役。)
打仗肯定少不了屋毀人亡,這屋子毀了可以重建,人沒了平城就成了一座空城。
新國成立之後,這一帶就住進來大量的從四麵八方湧進來的平民百姓。人多了自然住的地方就緊張,政府將這一代無主的宅子就給分了。
生息繁衍十幾年過去,就有了如今的大雜院,並且這樣幾十上百口子,同一屋簷下生活的情況,還會持續上二三十年之久。
所以平城尤其是北城住的大多數都是外鄉人,本地人不多。
而於家不一樣。
他們家往上數六七代都是平城人,是坐地戶,據說於家古時曾經出過二品大官……
二胡同六號原屬於家,如今還是於家,是胡同裏唯一一家隻有自家人住的大院子。
最早的時候,北城有半個城都是於家的,現在住在二胡同裏的於家人,其實隻是於家嫡係後代的一個小分支。
而大部分於家人早已分散到全國各地方去了。
林紅秋了解的這些都紅英跟她說的,這些並不是什麽秘密。平城老一輩人都知道。於家是平城最大的紅色資本家,家產早都捐了,就留了這麽一座院子。
現如今,六號院裏住著於家老少四輩兒三十多口子。
說起於家,還是林紅秋主動提起的,跟她同學的於少林。
「於少林就是這個於家的孫子,不過他母親去世了,父親也不在平城。」紅英小時候就知道這些,於少林跟她是同學,從小學到初中都是一個班的。
林紅秋,「那他們家的關係夠複雜的。」那麽多人住在一起,少不了磕磕碰碰的。
「還行,於家是於爺爺當家,於奶奶不太管事兒,主要是她身體不好很少露麵,而且咱們鋼廠的廠長,就是於家於大伯。」她還記得上學的時候老師講過的於家光輝歷史呢。鋼廠那塊地,原來就是於家的,後來給捐了建的鋼廠。
林紅秋,她是什麽都不知道,於家原來這麽厲害。她想多了解一些,兩年半以後她畢業分配,說不定會分到哪個廠子。
現在多了解一些有好處。
躺在熱炕頭跟紅英嘀咕了半宿,以至於第二天姐倆都起來晚了。
她們起來的時候,二嬸已經把早上的粥煮好了,用的林紅秋拿回來的小米。
趙明芳起來,瞅見爐子上的粥,就有點不大了樂意,人家留給孩子吃的,這一早上就煮了這麽一大鍋,全家人都吃,那米還能剩多少?孩子吃啥?
不過她可不敢跟婆婆甩臉子,她婆婆要是急眼了,攆著她罵能罵她一天!
陳桂花沒搭理她那點兒小九九,她今早上起來開廚房櫃門,才看到一紙口袋的精小米,不用猜她就知道是小秋拿回來的,這麽多精糧這虎媳婦說收就收,也不說跟她說一聲。
小秋一個小丫頭不懂,她一個當了孩子媽的還不知道,誰家細糧這麽往外倒騰?小秋說是跟同學換的,那就是了?根本不可能,誰家孩子上學帶這麽多好米?那也忒敗家了!
肯定小秋上黑市買的,她得抽功夫跟秋兒說說,黑市不能再去了,她一個小丫頭,萬一出點事兒跑都跑不動,還上著學呢,萬一讓紅袖章把她逮著,有啥影響學還咋上,不是白費勁考上的中專!
不過這米是真好。她也沒多放,抓了兩把稀稀的煮了一鍋,剩下的米還得留著給孩子吃呢。
林紅秋也上手啃起骨頭,二嬸燉的時間長,骨頭油都燉出來了。
林長生不急不慢地給自己倒了一小盅酒,還是高粱酒呢,他親家蘇大哥給的。
林紅軍、林紅旗也跟著蹭了一小杯……
等吃飽喝足,林紅秋才知道,二叔明天過生日而過幾又是紅英生日,爺倆就差幾天。
所以今晚二嬸下廚弄了一桌子菜,正好她明天也放假,就讓大哥把她接回來,全家一塊吃頓好的。
【花花花花花花 】
第11章 於家
林紅秋在胡同裏碰見了於少林
晚上,洗漱完,林紅秋早早的鑽進了被窩。吃完飯,她的被褥就被紅英鋪到了炕頭。
被窩裏捂得特別熱乎,人一進被窩,整個身子都舒展了,從裏到外透著暖意,熱炕頭這麽一躺可真舒服。
紅月在炕梢,早睡著了。
紅英等家裏人都睡了,才上了炕,她一天忙忙叨叨的比上班還累。
林紅秋看著她脫了衣服鑽到被窩裏,還不忘給紅月掖掖被子,這姑娘是真能幹,也不知道以後便宜了哪家臭男人。
躺著睡不著,林紅秋就跟紅英東拉西扯的嘮嗑。
主要是她想了解了解,他們胡同這一片的人和事兒,以前在這邊住過,那會兒小都不記事,以後她也會經常住在這邊,不能啥都不知道。
說著說著,就說到了於家,她還不知道於家是有大來歷的,在這北城甚至整個平城,都是很有名望的家族,是那種傳承幾百年的世家。
而於家現在就住他們大雜院這條胡同裏,最後麵的那個大院子:六號院。
她們二胡同一共是六座大院子,而城北像這樣的胡同有十來個,最早這一帶是平城富裕人家住的城區,但是長期戰亂這一帶死了不少人,也跑了不少人。(平城是北方的戰略要地,兵家必爭之地,它經歷過很多次大規模的戰役。)
打仗肯定少不了屋毀人亡,這屋子毀了可以重建,人沒了平城就成了一座空城。
新國成立之後,這一帶就住進來大量的從四麵八方湧進來的平民百姓。人多了自然住的地方就緊張,政府將這一代無主的宅子就給分了。
生息繁衍十幾年過去,就有了如今的大雜院,並且這樣幾十上百口子,同一屋簷下生活的情況,還會持續上二三十年之久。
所以平城尤其是北城住的大多數都是外鄉人,本地人不多。
而於家不一樣。
他們家往上數六七代都是平城人,是坐地戶,據說於家古時曾經出過二品大官……
二胡同六號原屬於家,如今還是於家,是胡同裏唯一一家隻有自家人住的大院子。
最早的時候,北城有半個城都是於家的,現在住在二胡同裏的於家人,其實隻是於家嫡係後代的一個小分支。
而大部分於家人早已分散到全國各地方去了。
林紅秋了解的這些都紅英跟她說的,這些並不是什麽秘密。平城老一輩人都知道。於家是平城最大的紅色資本家,家產早都捐了,就留了這麽一座院子。
現如今,六號院裏住著於家老少四輩兒三十多口子。
說起於家,還是林紅秋主動提起的,跟她同學的於少林。
「於少林就是這個於家的孫子,不過他母親去世了,父親也不在平城。」紅英小時候就知道這些,於少林跟她是同學,從小學到初中都是一個班的。
林紅秋,「那他們家的關係夠複雜的。」那麽多人住在一起,少不了磕磕碰碰的。
「還行,於家是於爺爺當家,於奶奶不太管事兒,主要是她身體不好很少露麵,而且咱們鋼廠的廠長,就是於家於大伯。」她還記得上學的時候老師講過的於家光輝歷史呢。鋼廠那塊地,原來就是於家的,後來給捐了建的鋼廠。
林紅秋,她是什麽都不知道,於家原來這麽厲害。她想多了解一些,兩年半以後她畢業分配,說不定會分到哪個廠子。
現在多了解一些有好處。
躺在熱炕頭跟紅英嘀咕了半宿,以至於第二天姐倆都起來晚了。
她們起來的時候,二嬸已經把早上的粥煮好了,用的林紅秋拿回來的小米。
趙明芳起來,瞅見爐子上的粥,就有點不大了樂意,人家留給孩子吃的,這一早上就煮了這麽一大鍋,全家人都吃,那米還能剩多少?孩子吃啥?
不過她可不敢跟婆婆甩臉子,她婆婆要是急眼了,攆著她罵能罵她一天!
陳桂花沒搭理她那點兒小九九,她今早上起來開廚房櫃門,才看到一紙口袋的精小米,不用猜她就知道是小秋拿回來的,這麽多精糧這虎媳婦說收就收,也不說跟她說一聲。
小秋一個小丫頭不懂,她一個當了孩子媽的還不知道,誰家細糧這麽往外倒騰?小秋說是跟同學換的,那就是了?根本不可能,誰家孩子上學帶這麽多好米?那也忒敗家了!
肯定小秋上黑市買的,她得抽功夫跟秋兒說說,黑市不能再去了,她一個小丫頭,萬一出點事兒跑都跑不動,還上著學呢,萬一讓紅袖章把她逮著,有啥影響學還咋上,不是白費勁考上的中專!
不過這米是真好。她也沒多放,抓了兩把稀稀的煮了一鍋,剩下的米還得留著給孩子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