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卒端上飯來,一碗白煮雞、一碗紅燒魚、一盤韭菜炒千張、一盤油鹽麵筋,一碗青菜蛋花湯,一盤白饃,一壺米酒,驛卒說:「天晚了沒地買菜,兩位大人湊和用些。」
沈澄倒不講究,張大人問:「後頭奶奶處也是送得一樣的菜嗎?」
驛卒說:「隻少了魚和酒,其他是一樣的。」
張大人覺得這飯吃不得酒,遂到後頭尋了張奶奶,片刻後兩個婆子過來端菜,又請沈澄進去,沈澄進了門隻見一個五十歲左右的婦人同張大人同桌坐著,知是張奶奶忙行了禮,張奶奶見了他親熱極了,拉著坐下,桌上又添了些臘肉,果幹,炒豆、醃筍,還有一盆白米飯,張奶奶張羅人盛飯倒酒,又勸著沈澄多吃,問沈澄今天年多大了?成婚沒有?家中有什麽人?沈澄都一一回了,張奶奶感慨說:「沈大人這樣的人真是父母修來的,世人生子不都盼著兒子上進娶妻生子嗎?」
沈澄不好意思道:「奶奶過獎了,令公子必然是出群的。」
張奶奶臉色略變了變,「我命中無福沒能生個兒子,家中妾氏倒生有兩個兒子,才十一歲頑劣異常,不肖人子,將來不敗家就是萬幸了。」
張大人聽了臉色也變了,提醒張奶奶道:「這些話說了做什麽?讓人笑話!」
沈澄因是自己錯了話頭,頭也不敢抬了隻埋頭吃白飯。張奶奶給他夾菜,「沈大人別見怪,我實在是喜歡你這樣孩子,我有個侄兒論人品也充得過,論家世還在上層,奈何想不開十八歲上就出了家,做了個勞什子道士,八年間我們家中姐弟也不知勸了多少,奈何他一意孤行,小小年紀心如鐵石,他拿定的主意九頭牛也拉不回,眼看二十六了隻想做神仙。我今兒看見大人怎能不感傷,偏生好兒子不生在我家呢!「
沈澄低頭聽著也不接話了,張大人說:「侄兒這樣的人萬裏也挑不出一個來,也是他的福氣。」
張奶奶睜起眼,「這福氣給你,你要不要?你還要兒子做什麽?你也出家去吧!我將你小妾兒子送回娘家!」
張大人忙下了席,道:「奶奶息怒,咱不提我的混帳事吧。」又端了杯酒遞到張奶奶手上,張奶奶方露了個笑,」罷了,今日當著沈大人這樣的客我也不罵你了。」
沈澄忍著不敢笑,心中覺得這對老夫婦有趣的很。
一路同行三日後到了鳳翔,張大人讓奶奶帶家下先去安頓,自己家也沒回同沈澄徑直來尋縣爺,縣爺聽報放下公事同師爺迎出門來,「老大人降光,下官未能遠迎,罪過罪過,快快裏麵請。」
張大人見他穿著公服問:「你在堂上嗎?」
縣爺說:「小偷小盜不是要緊事。」
大家入了座,上了茶,縣爺問沈澄的名諱,沈澄照實說是西安府判官,縣爺又重新見禮,「原來也是上官,我是眼拙。」
沈澄說:「大人不必客氣,我此來是為一件急事。」
「大人請說。」
「我有位妹子,姓吳,前兩月說是犯了事在這裏,可是實嗎?如今人在哪裏?」
縣爺一聽恍然大悟,「原來是您啊!是有這麽樁官事,前日李主薄回來也問了,那是他姨妹子也是沈大人的尊親了。」就告罪道:「都是下官失查,讓貴奶奶吃這場苦頭,那起頭的人我都革職回家了,那吳奶奶應該好好在西安府啊!」
「為何是在西安府呢?」
縣爺湊近將其中關節講了,講到朱秉杭時張大人驚問:「真箇是秦王家的朱秉杭嗎?」
縣爺說:「千真萬確,他說他家住在秦王府葉巷,那帖子我還留著呢!」當即吩咐人從書房取來,張大人和沈澄看了,白紙黑字寫著「鎮國將軍朱秉杭」縣爺又說:「他說秦王是他叔叔,父親諱誠洋的已故了。」
張大人收起帖子站起身,「了不得!這是樁奇事!這朱秉杭我是內侄的大名,他父親是先秦王長子後來早去了,我奶奶是他親姨,他如今在華山玉泉觀中做道士,前幾月奶奶還給寄過冬衣呢!這件事我讓回家報去,讓她歡喜歡喜。」說完匆匆走了。
沈澄留下又問了些詳細,下午出衙去找了李希青,兩兄弟相見也歡喜,李希青說已得安徽休寧的官兒,正愁春園下落,沈澄也說了錦姐的事,兩兄弟都坎上了愁帽,還是沈澄著急,說:「明日我們上西安吧,果真在秦王府我也放心了。」
不分日夜又趕回西安也不回衙隻上秦王府尋到葉巷隻有一座鎮國將軍府,大門緊閉油漆斑駁,,沈澄敲了半天門也不聽人答應,尋到後門倒是開著,一個青年漢子在門口搓麻繩,沈澄問:「這是鎮國將軍朱秉杭家嗎?」
那漢子驚異著起身,盯著沈澄與李希青,「你們是什麽人?怎麽知道我家公子的名諱?」
沈澄說:「我是他姨父張大人的學生,來尋他說話的。」
那漢子說:「這張大人沒同你說嗎?我家公子在華山頂上做神仙咧!張奶奶前時還讓我送東西去呢,觀中人說他上鳳翔了人不在,我空跑一場竟沒見著。」
沈澄一聽全對上了,道了聲謝,讓車夫餵馬備料再上華陰。
☆、為持金籙入紅塵
錦姐聽完沈澄的話知道他來路的曲折,心中也不覺有恨也不覺有怨,沉默了半響,抬起頭說:「讓你奔波了,都是我不好做事顧前不顧後的,前事都不用說了,你錯的多我就錯得少嗎?我做得那些錯事我自己都臉,你有怪過我一句嗎?你好好坐著,我煮麵來吃,春姐你收拾東西跟表兄走吧!」
沈澄倒不講究,張大人問:「後頭奶奶處也是送得一樣的菜嗎?」
驛卒說:「隻少了魚和酒,其他是一樣的。」
張大人覺得這飯吃不得酒,遂到後頭尋了張奶奶,片刻後兩個婆子過來端菜,又請沈澄進去,沈澄進了門隻見一個五十歲左右的婦人同張大人同桌坐著,知是張奶奶忙行了禮,張奶奶見了他親熱極了,拉著坐下,桌上又添了些臘肉,果幹,炒豆、醃筍,還有一盆白米飯,張奶奶張羅人盛飯倒酒,又勸著沈澄多吃,問沈澄今天年多大了?成婚沒有?家中有什麽人?沈澄都一一回了,張奶奶感慨說:「沈大人這樣的人真是父母修來的,世人生子不都盼著兒子上進娶妻生子嗎?」
沈澄不好意思道:「奶奶過獎了,令公子必然是出群的。」
張奶奶臉色略變了變,「我命中無福沒能生個兒子,家中妾氏倒生有兩個兒子,才十一歲頑劣異常,不肖人子,將來不敗家就是萬幸了。」
張大人聽了臉色也變了,提醒張奶奶道:「這些話說了做什麽?讓人笑話!」
沈澄因是自己錯了話頭,頭也不敢抬了隻埋頭吃白飯。張奶奶給他夾菜,「沈大人別見怪,我實在是喜歡你這樣孩子,我有個侄兒論人品也充得過,論家世還在上層,奈何想不開十八歲上就出了家,做了個勞什子道士,八年間我們家中姐弟也不知勸了多少,奈何他一意孤行,小小年紀心如鐵石,他拿定的主意九頭牛也拉不回,眼看二十六了隻想做神仙。我今兒看見大人怎能不感傷,偏生好兒子不生在我家呢!「
沈澄低頭聽著也不接話了,張大人說:「侄兒這樣的人萬裏也挑不出一個來,也是他的福氣。」
張奶奶睜起眼,「這福氣給你,你要不要?你還要兒子做什麽?你也出家去吧!我將你小妾兒子送回娘家!」
張大人忙下了席,道:「奶奶息怒,咱不提我的混帳事吧。」又端了杯酒遞到張奶奶手上,張奶奶方露了個笑,」罷了,今日當著沈大人這樣的客我也不罵你了。」
沈澄忍著不敢笑,心中覺得這對老夫婦有趣的很。
一路同行三日後到了鳳翔,張大人讓奶奶帶家下先去安頓,自己家也沒回同沈澄徑直來尋縣爺,縣爺聽報放下公事同師爺迎出門來,「老大人降光,下官未能遠迎,罪過罪過,快快裏麵請。」
張大人見他穿著公服問:「你在堂上嗎?」
縣爺說:「小偷小盜不是要緊事。」
大家入了座,上了茶,縣爺問沈澄的名諱,沈澄照實說是西安府判官,縣爺又重新見禮,「原來也是上官,我是眼拙。」
沈澄說:「大人不必客氣,我此來是為一件急事。」
「大人請說。」
「我有位妹子,姓吳,前兩月說是犯了事在這裏,可是實嗎?如今人在哪裏?」
縣爺一聽恍然大悟,「原來是您啊!是有這麽樁官事,前日李主薄回來也問了,那是他姨妹子也是沈大人的尊親了。」就告罪道:「都是下官失查,讓貴奶奶吃這場苦頭,那起頭的人我都革職回家了,那吳奶奶應該好好在西安府啊!」
「為何是在西安府呢?」
縣爺湊近將其中關節講了,講到朱秉杭時張大人驚問:「真箇是秦王家的朱秉杭嗎?」
縣爺說:「千真萬確,他說他家住在秦王府葉巷,那帖子我還留著呢!」當即吩咐人從書房取來,張大人和沈澄看了,白紙黑字寫著「鎮國將軍朱秉杭」縣爺又說:「他說秦王是他叔叔,父親諱誠洋的已故了。」
張大人收起帖子站起身,「了不得!這是樁奇事!這朱秉杭我是內侄的大名,他父親是先秦王長子後來早去了,我奶奶是他親姨,他如今在華山玉泉觀中做道士,前幾月奶奶還給寄過冬衣呢!這件事我讓回家報去,讓她歡喜歡喜。」說完匆匆走了。
沈澄留下又問了些詳細,下午出衙去找了李希青,兩兄弟相見也歡喜,李希青說已得安徽休寧的官兒,正愁春園下落,沈澄也說了錦姐的事,兩兄弟都坎上了愁帽,還是沈澄著急,說:「明日我們上西安吧,果真在秦王府我也放心了。」
不分日夜又趕回西安也不回衙隻上秦王府尋到葉巷隻有一座鎮國將軍府,大門緊閉油漆斑駁,,沈澄敲了半天門也不聽人答應,尋到後門倒是開著,一個青年漢子在門口搓麻繩,沈澄問:「這是鎮國將軍朱秉杭家嗎?」
那漢子驚異著起身,盯著沈澄與李希青,「你們是什麽人?怎麽知道我家公子的名諱?」
沈澄說:「我是他姨父張大人的學生,來尋他說話的。」
那漢子說:「這張大人沒同你說嗎?我家公子在華山頂上做神仙咧!張奶奶前時還讓我送東西去呢,觀中人說他上鳳翔了人不在,我空跑一場竟沒見著。」
沈澄一聽全對上了,道了聲謝,讓車夫餵馬備料再上華陰。
☆、為持金籙入紅塵
錦姐聽完沈澄的話知道他來路的曲折,心中也不覺有恨也不覺有怨,沉默了半響,抬起頭說:「讓你奔波了,都是我不好做事顧前不顧後的,前事都不用說了,你錯的多我就錯得少嗎?我做得那些錯事我自己都臉,你有怪過我一句嗎?你好好坐著,我煮麵來吃,春姐你收拾東西跟表兄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