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澄謝了,回了家,合莊都歡喜,沈元辦了幾桌席請眾人,也叫了兩日的戲,盧先生和程先生上坐,李禁做陪,楊佑在廚下幫忙,錦姐一個人坐在房中,沈澄偷偷從席上下來,拿了一個大海碗,抓著紅棗、花生、桂圓、核桃,送到房中給錦姐,見房內無人又將那六兩銀子遞與錦姐手中:「這是知縣老爺賞我讀書用的,你替我拿著吧!「
錦姐雖是個富養的女兒,平日也不經手銀錢,現在見了兩定小銀錠也怪歡喜的,錦姐問:「你果真中了秀才?「
沈澄睜眼道:「這還有假嗎?那榜放在縣門口呢,這知縣賞的錢不在你手上嗎?「
錦姐自幼見兩個表兄為考個秀才千難萬難,一個不考了,一個隻考得個童生,沈澄這秀才來得就如探囊取物般的容易,還有些不信,問:「你考秀才時究竟是怎麽樣?怎麽你得來這麽輕巧?」
沈澄也就尋常道:「先在門口查點了東西,抽了號進去坐下,前麵貼出題放了卷,有人嘆氣,有人背書,我拿了張草稿紙嗖嗖的就寫,半個時辰寫好了又拿起來看了兩遍,工工整整謄好了交上去,知縣看了卷問「這文章老練極了,卻是你的寫嗎?你今年多大了?先生是誰?「我說」學生今年十五歲了,城中盧秀才是我先生,「知縣說「他是選家,文章自然是熟的,你小小的紀前途遠大的了。」畫了個圈取我了頭名,過了兩天進城又考第二場,是學道考得我,一樣是兩個題,學道問:「你破題破得這樣險是哪個教你的?「我說:」是學生自己想的,並沒有哪個教。「學道又問:」你上場破得什麽題。「我說:」論語題「文不在茲處」,破得是「文值其變,聖人亦自疑也。」孟子題「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破得是「王政可輔,王跡正可存也。」學道說:「好,破得鋒利,寫得正氣,你童生是第幾名?」我說:「是頭名。」學道說:「這樣年輕又有這樣的才氣,我也取你頭名。」
錦姐雖聽不出其中的門道,但也知道是誇沈澄的話,心裏也歡喜,兩人牽住了手靠在了一起正要抱,外間沈元喊:「雲哥兒,你哪裏去了,莊上員外來賀你了。「
這莊上杜員外先祖當過鹽商的,積起好好一份家業,分到他手上也有兩個莊子,十萬家私,他做個田舍翁,最是敬重讀書人,平日對沈元多月倚仗,今見沈澄小小年紀就進了學心中愛敬,特地來賀。
沈澄聽見外頭喊,站起身一撩袍子,正了正臉色就出門去了.
杜員外平日也是見過沈澄的,今日再見更覺得這孩子有眼緣,他家也有一個女兒今年十六歲了,在席上就同沈元說起結親的事來,沈元聽了倒是無可無不可,沈澄聽了頭上急得冒汗,在桌下就踢他舅舅李禁的腿,李禁在城中眼見得他和錦姐天天那個情狀,此時又給他一踢,心中怎麽不明白?眼見外甥急得頭上汗,臉上紅,也隻得替他開口道:「孩子還小,情思未開正是用功的時候,員外見愛過兩年榜下捉婿不是更好?」
杜員外笑道:「好啊,我這裏先定下了舉人老爺了。」沈元同他笑著碰了一杯。
☆、隻為癡情小兒女
沈澄也不等席散,趁著開戲,悄悄走到後間尋了楊佑和他娘,著急道:「娘,舅媽,了不得了,杜員外說要結親,我爹糊裏糊塗就要應,虧得舅舅擋住了。「
楊佑聽了也又點著急,李姑聽了倒不怎麽樣,反而笑說:「這有什麽?你如今是半大的人又是秀才,人家想攀親也是尋常的事。」
沈澄聽了更急了,「娘,我大了又是秀才,你和舅媽早早替我做主啊,別讓我爹多喝兩杯酒給我賣了,我要娶誰你們還不知道嗎?」
李姑向楊佑說:「嫂子,你看這事兒?」
楊佑大方道:「現在孩子大了,哥兒又是個秀才,我後日就上門去說,好好的一對兒,誰看了也相配的。」
沈澄喜得跟楊佑做了兩個揖,口內說:「多謝舅媽成全,外甥受恩多著呢!「
又跑去房中跟錦姐說這個事,錦姐聽了氣得跺腳,「那裏來這個多事的員外,盡想好事,舉人秀才也配他得嗎?」
沈澄寬慰她說:「舅媽說後日就去找你爹說,這杜員外也算助了我們了。」
錦姐喜道:「真的?」
沈澄點頭:「真的!」
錦姐就往他身上一倒,沈澄抱住她,兩心相許,兩相情濃。
後日,楊佑坐了轎到衙門找吳邦,吳邦到後堂聽見她來了,恐是家中有事逕自迎出來:「妹子,家中有什麽事嗎?「
楊佑搖搖頭:「眼前並沒有什麽事,眼後有件事我前日想起來了,等不及要來與你說。「
「既如此快後間坐。「
吳邦讓門房去倒茶,又叫小廝去外頭訂桌飯來,口內告罪說:「當個小官兒,沒有大堂,小廳坐一會兒,留個便飯。「
楊佑說:「姐夫,你跟我講這些虛禮做什麽,我今天來該給你送禮呢?「
「哦?「吳邦不解:」這話是怎麽說?「
楊佑笑著道:「那我也不扭捏了,錦姐兒在我那兒長到十四歲了,這終身大事也該論了。」
吳邦深以為然,「妹子為這孩子一向用心的多呢,她的婚事我也不是沒想過,隻為沒有合適的人家,也是要看機緣的。」
「我這些年看得有一家,兩個孩子也是自小就相處的,親上加親是最好的。隻為他家門第低些,前日這孩子剛剛進了學,我才來說,」
錦姐雖是個富養的女兒,平日也不經手銀錢,現在見了兩定小銀錠也怪歡喜的,錦姐問:「你果真中了秀才?「
沈澄睜眼道:「這還有假嗎?那榜放在縣門口呢,這知縣賞的錢不在你手上嗎?「
錦姐自幼見兩個表兄為考個秀才千難萬難,一個不考了,一個隻考得個童生,沈澄這秀才來得就如探囊取物般的容易,還有些不信,問:「你考秀才時究竟是怎麽樣?怎麽你得來這麽輕巧?」
沈澄也就尋常道:「先在門口查點了東西,抽了號進去坐下,前麵貼出題放了卷,有人嘆氣,有人背書,我拿了張草稿紙嗖嗖的就寫,半個時辰寫好了又拿起來看了兩遍,工工整整謄好了交上去,知縣看了卷問「這文章老練極了,卻是你的寫嗎?你今年多大了?先生是誰?「我說」學生今年十五歲了,城中盧秀才是我先生,「知縣說「他是選家,文章自然是熟的,你小小的紀前途遠大的了。」畫了個圈取我了頭名,過了兩天進城又考第二場,是學道考得我,一樣是兩個題,學道問:「你破題破得這樣險是哪個教你的?「我說:」是學生自己想的,並沒有哪個教。「學道又問:」你上場破得什麽題。「我說:」論語題「文不在茲處」,破得是「文值其變,聖人亦自疑也。」孟子題「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破得是「王政可輔,王跡正可存也。」學道說:「好,破得鋒利,寫得正氣,你童生是第幾名?」我說:「是頭名。」學道說:「這樣年輕又有這樣的才氣,我也取你頭名。」
錦姐雖聽不出其中的門道,但也知道是誇沈澄的話,心裏也歡喜,兩人牽住了手靠在了一起正要抱,外間沈元喊:「雲哥兒,你哪裏去了,莊上員外來賀你了。「
這莊上杜員外先祖當過鹽商的,積起好好一份家業,分到他手上也有兩個莊子,十萬家私,他做個田舍翁,最是敬重讀書人,平日對沈元多月倚仗,今見沈澄小小年紀就進了學心中愛敬,特地來賀。
沈澄聽見外頭喊,站起身一撩袍子,正了正臉色就出門去了.
杜員外平日也是見過沈澄的,今日再見更覺得這孩子有眼緣,他家也有一個女兒今年十六歲了,在席上就同沈元說起結親的事來,沈元聽了倒是無可無不可,沈澄聽了頭上急得冒汗,在桌下就踢他舅舅李禁的腿,李禁在城中眼見得他和錦姐天天那個情狀,此時又給他一踢,心中怎麽不明白?眼見外甥急得頭上汗,臉上紅,也隻得替他開口道:「孩子還小,情思未開正是用功的時候,員外見愛過兩年榜下捉婿不是更好?」
杜員外笑道:「好啊,我這裏先定下了舉人老爺了。」沈元同他笑著碰了一杯。
☆、隻為癡情小兒女
沈澄也不等席散,趁著開戲,悄悄走到後間尋了楊佑和他娘,著急道:「娘,舅媽,了不得了,杜員外說要結親,我爹糊裏糊塗就要應,虧得舅舅擋住了。「
楊佑聽了也又點著急,李姑聽了倒不怎麽樣,反而笑說:「這有什麽?你如今是半大的人又是秀才,人家想攀親也是尋常的事。」
沈澄聽了更急了,「娘,我大了又是秀才,你和舅媽早早替我做主啊,別讓我爹多喝兩杯酒給我賣了,我要娶誰你們還不知道嗎?」
李姑向楊佑說:「嫂子,你看這事兒?」
楊佑大方道:「現在孩子大了,哥兒又是個秀才,我後日就上門去說,好好的一對兒,誰看了也相配的。」
沈澄喜得跟楊佑做了兩個揖,口內說:「多謝舅媽成全,外甥受恩多著呢!「
又跑去房中跟錦姐說這個事,錦姐聽了氣得跺腳,「那裏來這個多事的員外,盡想好事,舉人秀才也配他得嗎?」
沈澄寬慰她說:「舅媽說後日就去找你爹說,這杜員外也算助了我們了。」
錦姐喜道:「真的?」
沈澄點頭:「真的!」
錦姐就往他身上一倒,沈澄抱住她,兩心相許,兩相情濃。
後日,楊佑坐了轎到衙門找吳邦,吳邦到後堂聽見她來了,恐是家中有事逕自迎出來:「妹子,家中有什麽事嗎?「
楊佑搖搖頭:「眼前並沒有什麽事,眼後有件事我前日想起來了,等不及要來與你說。「
「既如此快後間坐。「
吳邦讓門房去倒茶,又叫小廝去外頭訂桌飯來,口內告罪說:「當個小官兒,沒有大堂,小廳坐一會兒,留個便飯。「
楊佑說:「姐夫,你跟我講這些虛禮做什麽,我今天來該給你送禮呢?「
「哦?「吳邦不解:」這話是怎麽說?「
楊佑笑著道:「那我也不扭捏了,錦姐兒在我那兒長到十四歲了,這終身大事也該論了。」
吳邦深以為然,「妹子為這孩子一向用心的多呢,她的婚事我也不是沒想過,隻為沒有合適的人家,也是要看機緣的。」
「我這些年看得有一家,兩個孩子也是自小就相處的,親上加親是最好的。隻為他家門第低些,前日這孩子剛剛進了學,我才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