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姑同哥哥一起吃了飯,李禁幫忙收拾了碗筷,又囑咐妹子平常少做活,不要勞碌。李姑點頭,抱著孩子送哥哥出了院門。
暑天也沒有什麽事,莊子圍場裏曬滿了陳糧,沈元和幾個莊客坐在草亭裏閑話,遠遠見車來還在猜是誰,等走近了方知是哥哥,忙迎到場外,見禮道:「哥哥怎麽來了,快請裏麵坐。」
莊客們也拾掇出一條長凳擦了擦,倒了碗霍香水捧到李禁麵前,「相公請用。」
李禁回了個禮,「老鄉客氣了。」
沈元拿了把蒲扇一邊替他扇風,一邊說:「哥哥親來也該早說,我今日就不到莊上來了,專在家裏親等,也辦菜置酒好迎一迎。」
李禁擺手,「我不是來吃飯的,這次來隻為雲哥兒。」
「雲哥兒在哥哥家惹事了?」
「不曾,不曾,在我家一月有餘,我日日教他讀書,一本千字文如今全識得。這等一個讀書的好苗子,你該早早送他入學才是。」
沈元笑了,「哥哥掛心這個,我心裏也有數。我自己雖不上進,我還能攔著孩子不上進嗎?原想著孩子小不著急,現看來也該啟蒙了,哥哥放心。」
「如此方好。」說著就要起身,沈元攔道:「哥哥來一趟,吃頓飯住一夜再回去。」
李禁搖頭:「你家中事多,妹子大熱天的替我忙飯?我實捨不得她,我早早回去了,年節再會吧。」說著就走了,沈元送到外麵路口。
夏日過去金秋到來,吳邦親自上門來拜節。送了兩隻鴨子、兩方肉、兩盒月餅、兩壇金華酒、一簍螃蟹、一籃田螺。李禁先出來迎了,楊佑帶著錦姐出來接,到了堂上又見過了李婆,吳邦見了禮。
李婆滿麵堆笑:「姐夫好氣派,當了老爺就是不一樣了。」
「哪裏,哪裏,老夫人見笑了,不過是給人當差,哪裏配稱老爺呢。」
李婆一努嘴,「這差多少人想當還當不上呢,錦姐是個小姐,姐夫自然是老爺。」
吳邦這才顧上仔細看了看錦姐,穿得小翠衫,石榴裙,戴得銀項圈,喜洽福相,吳邦抱過孩子問:「你想爹沒有?」
錦姐搖搖頭。
吳邦不覺眼中掉淚,楊佑藉故說:「姐夫來了,我讓櫥下辦幾個菜。」
說完就給李婆和李禁使了個眼色。李婆會意,口說:「我與禁兒一起去,你坐著與姐夫說話。」扯著李禁就出去了。
楊佑遞了帕子過去,「姐夫,孩子還小不懂事。」
吳邦揚起臉,忍著淚,「我隻是想起她娘。」楊佑想起姐姐也一時心酸。還是吳邦先開口,「眼下就是中秋了,我這幾日也在家,織娘也想妹妹準備接錦姐家中呆幾日。秋來我要往無錫公幹去,平日也顧不上孩子們。」
「極該的,你一個男人家做官要緊。我這裏有個丫環我讓她替錦姐收拾收拾,你吃了飯下午再走。」
李禁請吳邦書房中坐,兩個兒子也來見過姨丈。李禁又說起文章上的話,吳邦也講講官中的事。
中午,楊佑讓人從酒樓訂的菜,海哲、香腸、鴨珍、鴨掌、幹絲、素雞、木耳香菌、黃花菜,打得桂花酒配鴨油燒餅。吳邦感其盛情,與眾人飽飲了一頓,臨別再三謝了。
錦姐想到回家與姐姐團聚也挺高興的,與楊佑揮了揮手,「姨母你不忘了來接我。」楊佑點頭,她歡歡喜喜跟著吳邦上車去了。
家中人久不見她一時見了都歡喜,織娘尤其高興問吃問穿,又拿出自己在家時做的鞋給妹妹換上。
吳母見了說:「這錦姐也大了,也該把腳裹上,再大下去不好收了。織娘就是裹晚了。」
吳邦對裹不裹腳倒不上心,「孩子還小,腳大腳小隨她去吧,咱家又不圖女兒發跡。」
吳母也不好再言語。晚間也擺了一大桌的酒菜,一家人一起吃了頓飯。晚間錦姐就和織娘睡了,織娘握著錦姐的手又細細問了好些話。
那邊中秋李姑又回娘家,雲哥裏裏外外找了一圈沒找到錦姐兒,春園在房中問說:「你找姑娘嗎?」
他點點頭。
春園說:「姑娘回家去了。」
雲哥兒頓時就泄了氣,沒精打采地下樓去了。李禁正在樓下找他,「雲哥兒,來來來,同舅舅寫字去。」一邊牽著他往書房裏去,一邊說:「你入了學可不叫雲哥兒了,叫沈澄,你可把這兩個字好好練練。」
沈澄無可無不可的跟舅舅去了書房,果真就練了一天的字.晚間再留他住,他怎麽也不願意。
過了半月時已深秋,吳邦送錦姐回楊佑這裏,給置辦好了冬衣,新縫了兩床冬被。楊佑留飯,他說上司在還衙中等,臨出門給了春園一封賞錢。
禮部主事叫王樞進,山東任城人,是個舉人出身。他父親王敬中早年做過提督,用兵麓川,如今告老在家。他等父親致仕才出來做官,心境淡泊,生性和善是個再好不過的人,同吳邦共事半年,早就成了相知。
這日早在渡口包了個船等著,一齊往無錫公幹去。離船開還有會兒,吳邦讓小廝去酒店裏打了幾角酒,買了幾斤豬頭肉、兩包花生米、並二十個饅頭,請眾人一起吃。自己和王樞進另擺了張桌子坐在後倉,一麵吃酒一麵說話。
吳邦今年三十歲,王樞進三十四歲。吳邦年前喪了妻,王樞進去年喪了妻,都隻有一妾。吳邦有兩女一子,王樞進有一子兩女,真真是對同命知心的人。兩人吃著酒說著話,不覺天昏黑了,殘月倒掛,滿天星鬥,船家進來點了個爐子,煨了一鍋魚湯。
暑天也沒有什麽事,莊子圍場裏曬滿了陳糧,沈元和幾個莊客坐在草亭裏閑話,遠遠見車來還在猜是誰,等走近了方知是哥哥,忙迎到場外,見禮道:「哥哥怎麽來了,快請裏麵坐。」
莊客們也拾掇出一條長凳擦了擦,倒了碗霍香水捧到李禁麵前,「相公請用。」
李禁回了個禮,「老鄉客氣了。」
沈元拿了把蒲扇一邊替他扇風,一邊說:「哥哥親來也該早說,我今日就不到莊上來了,專在家裏親等,也辦菜置酒好迎一迎。」
李禁擺手,「我不是來吃飯的,這次來隻為雲哥兒。」
「雲哥兒在哥哥家惹事了?」
「不曾,不曾,在我家一月有餘,我日日教他讀書,一本千字文如今全識得。這等一個讀書的好苗子,你該早早送他入學才是。」
沈元笑了,「哥哥掛心這個,我心裏也有數。我自己雖不上進,我還能攔著孩子不上進嗎?原想著孩子小不著急,現看來也該啟蒙了,哥哥放心。」
「如此方好。」說著就要起身,沈元攔道:「哥哥來一趟,吃頓飯住一夜再回去。」
李禁搖頭:「你家中事多,妹子大熱天的替我忙飯?我實捨不得她,我早早回去了,年節再會吧。」說著就走了,沈元送到外麵路口。
夏日過去金秋到來,吳邦親自上門來拜節。送了兩隻鴨子、兩方肉、兩盒月餅、兩壇金華酒、一簍螃蟹、一籃田螺。李禁先出來迎了,楊佑帶著錦姐出來接,到了堂上又見過了李婆,吳邦見了禮。
李婆滿麵堆笑:「姐夫好氣派,當了老爺就是不一樣了。」
「哪裏,哪裏,老夫人見笑了,不過是給人當差,哪裏配稱老爺呢。」
李婆一努嘴,「這差多少人想當還當不上呢,錦姐是個小姐,姐夫自然是老爺。」
吳邦這才顧上仔細看了看錦姐,穿得小翠衫,石榴裙,戴得銀項圈,喜洽福相,吳邦抱過孩子問:「你想爹沒有?」
錦姐搖搖頭。
吳邦不覺眼中掉淚,楊佑藉故說:「姐夫來了,我讓櫥下辦幾個菜。」
說完就給李婆和李禁使了個眼色。李婆會意,口說:「我與禁兒一起去,你坐著與姐夫說話。」扯著李禁就出去了。
楊佑遞了帕子過去,「姐夫,孩子還小不懂事。」
吳邦揚起臉,忍著淚,「我隻是想起她娘。」楊佑想起姐姐也一時心酸。還是吳邦先開口,「眼下就是中秋了,我這幾日也在家,織娘也想妹妹準備接錦姐家中呆幾日。秋來我要往無錫公幹去,平日也顧不上孩子們。」
「極該的,你一個男人家做官要緊。我這裏有個丫環我讓她替錦姐收拾收拾,你吃了飯下午再走。」
李禁請吳邦書房中坐,兩個兒子也來見過姨丈。李禁又說起文章上的話,吳邦也講講官中的事。
中午,楊佑讓人從酒樓訂的菜,海哲、香腸、鴨珍、鴨掌、幹絲、素雞、木耳香菌、黃花菜,打得桂花酒配鴨油燒餅。吳邦感其盛情,與眾人飽飲了一頓,臨別再三謝了。
錦姐想到回家與姐姐團聚也挺高興的,與楊佑揮了揮手,「姨母你不忘了來接我。」楊佑點頭,她歡歡喜喜跟著吳邦上車去了。
家中人久不見她一時見了都歡喜,織娘尤其高興問吃問穿,又拿出自己在家時做的鞋給妹妹換上。
吳母見了說:「這錦姐也大了,也該把腳裹上,再大下去不好收了。織娘就是裹晚了。」
吳邦對裹不裹腳倒不上心,「孩子還小,腳大腳小隨她去吧,咱家又不圖女兒發跡。」
吳母也不好再言語。晚間也擺了一大桌的酒菜,一家人一起吃了頓飯。晚間錦姐就和織娘睡了,織娘握著錦姐的手又細細問了好些話。
那邊中秋李姑又回娘家,雲哥裏裏外外找了一圈沒找到錦姐兒,春園在房中問說:「你找姑娘嗎?」
他點點頭。
春園說:「姑娘回家去了。」
雲哥兒頓時就泄了氣,沒精打采地下樓去了。李禁正在樓下找他,「雲哥兒,來來來,同舅舅寫字去。」一邊牽著他往書房裏去,一邊說:「你入了學可不叫雲哥兒了,叫沈澄,你可把這兩個字好好練練。」
沈澄無可無不可的跟舅舅去了書房,果真就練了一天的字.晚間再留他住,他怎麽也不願意。
過了半月時已深秋,吳邦送錦姐回楊佑這裏,給置辦好了冬衣,新縫了兩床冬被。楊佑留飯,他說上司在還衙中等,臨出門給了春園一封賞錢。
禮部主事叫王樞進,山東任城人,是個舉人出身。他父親王敬中早年做過提督,用兵麓川,如今告老在家。他等父親致仕才出來做官,心境淡泊,生性和善是個再好不過的人,同吳邦共事半年,早就成了相知。
這日早在渡口包了個船等著,一齊往無錫公幹去。離船開還有會兒,吳邦讓小廝去酒店裏打了幾角酒,買了幾斤豬頭肉、兩包花生米、並二十個饅頭,請眾人一起吃。自己和王樞進另擺了張桌子坐在後倉,一麵吃酒一麵說話。
吳邦今年三十歲,王樞進三十四歲。吳邦年前喪了妻,王樞進去年喪了妻,都隻有一妾。吳邦有兩女一子,王樞進有一子兩女,真真是對同命知心的人。兩人吃著酒說著話,不覺天昏黑了,殘月倒掛,滿天星鬥,船家進來點了個爐子,煨了一鍋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