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年鎖住的後堂,甫一開門,嗆人塵灰頓時騰起一片煙塵。
二爺頗有些感慨:「自從侯爺遠鎮邊疆,這裏怕是有五六年不曾有人來過了。好在——」他頓了頓,又換了稱呼,「大哥平安凱旋。」
永泰侯眼裏亦有笑意:「幸然不負陛下所託。」
宣墨持了盞燈,帶了一群小廝進去屋裏搬了張長案出來置於簷下,他自己親自抱了個匣子出來。
敏心望見周圍人的神色,便知這匣子裏裝的是徐氏永泰侯這一係嫡脈的族譜了。
程夫人挽了袖子,親自磨墨,二爺上前為他翻開族譜,永泰侯執筆蘸飽了濃墨,凝神閉氣,用端正凜然字體循係寫下這一輩新生子孫的譜名。
永泰侯一麵寫,二爺一麵輕聲念出。
從長房,即永泰侯夫妻,添得一子一女,幼女名安,幼子名寧,這便是徐徵安,徐徽寧;三房徐景行病逝,註上卒年日月並生前官爵,添得一女,落筆注名宛,即是徐徵宛。
敏心聽見自己大名依舊是前世的「徵宛」,倒是不意外,卻隻在心裏想,「安寧」二字,應是大伯父大伯母對他們這對生得艱難的兒女最大的期望了吧。
然而彩雲易散明珠易碎,前世隻有容心一人平平安安長大,此生情形皆有變,不知這個被叫做「寧」的孩子,會長成怎樣的一個人。
第22章 元宵(上)
按舊例祭祖之禮當在除夕前後完成,但今年因著四房喪事,太夫人作主推到了元日。
有道是元日亦是闔家團聚之時,既然缺了除夕團年飯,這元宵就不好再錯失了。
所以眾人從家祠出來正要散了的時侯,太夫人特特吩咐了永泰侯、二爺、江氏幾人,晚上帶了孩子們一同熱鬧熱鬧。
冬日裏天黑的快。天際暮色才染上亮橙,就添了一抹赭藍,不過幾息時間,就徹底地暗了下去。
幸而永泰侯府掌燈早。
從照妝堂出來,一路向紅汀暖塵行去,宛轉迴廊、重簷疊翠間都有下人挑了燈籠帶了梯子,一盞盞點燃廡廊下隨風飄蕩的羊角風燈。
漸漸地,待敏心和江氏到了後山腰上的樓台時,起身回望,隻見窈窕迴環廊廡都被點亮,好似天上明珠攢成的光帶。
程夫人笑著迎上來,招待她們進門落座,笑語盈盈:「四弟妹來了!這山路有些不好走,路上沒事吧?」
江氏答:「是多年不曾走過山路了,不過一程都有人接引服侍,倒是不難。」
二夫人掩袖而笑:「這地方風景甚好,隻是路尤其難走,還好過年前侯爺發話說要修葺一下家裏的路,不然我們這會兒也沒法坐在這談天了!」
敏心不禁抬頭看她。
二夫人生得苗條,穿著冰藍色緙絲軟煙羅裙,上穿一件廣袖繡五翟淩雲花紋的真紅上衣,一身裝扮頗有些不合時宜,是她向來崇尚的古風。
府上二夫人是國子監監正的女兒,一向喜好讀詩作畫,和她那個醉心詩書的丈夫一起,倒是燕京城中一對有名的風雅夫妻。
隻是這倆人興趣相投夫妻和睦了,卻均是個不理庶務的。二夫人娘家有一次給他們送來新年的利錢,兌成了銅子兒預備發給下人,二爺恰好要進臥房尋本遊記,一進院子就看到滿筐的黃白之物,當下厭惡地連連揮手喝道:「哪來的阿堵物!快拿走,拿走!」然後掩麵從側門進了房間,期間差點被門檻拌了一跤。
二夫人隻好吩咐下人來把裝了銅錢的竹筐搬到了後花園。
事後說起這事來,聽者無一不笑出眼淚。還有那好閑事的人酸溜溜地說:「幸而這公母倆不是長子宗婦,上麵還有大哥大嫂,不然這永泰侯府偌大的家業,能被他們敗到幾時。」
江氏回她:「二嫂說得是,想當年我還在家中那一年,這後山上的園子,半是荒廢了。」
二夫人接口道:「誰說不是呢。偏偏這兒的梅花開得尤其好,我家那口子又是個愛梅的,年年冬天都要頓足嘆息一番。」她妙目一轉,笑盈盈地看向程夫人,「還好今天大哥大嫂家來了,有了侯爺撐腰,我們做弟弟弟媳的,日子也過得愈發舒坦了。」
程夫人隻是抿了抿嘴,端莊地笑。
「啊呀,瞧我這眼神!竟然半天都沒看到我七侄女兒!」二夫人忽然驚嘆了一聲。
敏心暗道,自己隨母親進門都半天了,程夫人還關照過丫鬟給她搬個小繡墩來,這二夫人才看到她,莫不是眼神不太好?
卻見二夫人起身離座,走了幾步後竟然在她麵前半蹲了下來,然後發出一陣感慨:「好一個美人胚子,瞧這小臉兒多標緻!」
隨後二夫人扶著丫鬟的手站了起來,摸了摸敏心肥嘟嘟的小臉蛋,帶著幾絲歉意對江氏說:「四弟妹莫怪,我看多了書,這眼睛就有點毛病,一丈之外都分不出誰是誰。」她自嘲地笑了笑。
敏心震驚,她這二伯母,還真有眼疾?前世和她接觸不多,倒是不知道這事。
江氏道:「不礙事,小孩子家家。說起來她都四歲了,還沒見過二嫂。」就叫敏心,「來,給你二伯母見禮。」
敏心聽話,乖巧地作了一個揖,拜了拜:「見過二伯母。」
二夫人笑眯眯地連聲應了,當下就取下頭上一朵嵌藍寶芙蓉樣式的珠花給敏心戴上了,「送給侄女戴著玩。」
二爺頗有些感慨:「自從侯爺遠鎮邊疆,這裏怕是有五六年不曾有人來過了。好在——」他頓了頓,又換了稱呼,「大哥平安凱旋。」
永泰侯眼裏亦有笑意:「幸然不負陛下所託。」
宣墨持了盞燈,帶了一群小廝進去屋裏搬了張長案出來置於簷下,他自己親自抱了個匣子出來。
敏心望見周圍人的神色,便知這匣子裏裝的是徐氏永泰侯這一係嫡脈的族譜了。
程夫人挽了袖子,親自磨墨,二爺上前為他翻開族譜,永泰侯執筆蘸飽了濃墨,凝神閉氣,用端正凜然字體循係寫下這一輩新生子孫的譜名。
永泰侯一麵寫,二爺一麵輕聲念出。
從長房,即永泰侯夫妻,添得一子一女,幼女名安,幼子名寧,這便是徐徵安,徐徽寧;三房徐景行病逝,註上卒年日月並生前官爵,添得一女,落筆注名宛,即是徐徵宛。
敏心聽見自己大名依舊是前世的「徵宛」,倒是不意外,卻隻在心裏想,「安寧」二字,應是大伯父大伯母對他們這對生得艱難的兒女最大的期望了吧。
然而彩雲易散明珠易碎,前世隻有容心一人平平安安長大,此生情形皆有變,不知這個被叫做「寧」的孩子,會長成怎樣的一個人。
第22章 元宵(上)
按舊例祭祖之禮當在除夕前後完成,但今年因著四房喪事,太夫人作主推到了元日。
有道是元日亦是闔家團聚之時,既然缺了除夕團年飯,這元宵就不好再錯失了。
所以眾人從家祠出來正要散了的時侯,太夫人特特吩咐了永泰侯、二爺、江氏幾人,晚上帶了孩子們一同熱鬧熱鬧。
冬日裏天黑的快。天際暮色才染上亮橙,就添了一抹赭藍,不過幾息時間,就徹底地暗了下去。
幸而永泰侯府掌燈早。
從照妝堂出來,一路向紅汀暖塵行去,宛轉迴廊、重簷疊翠間都有下人挑了燈籠帶了梯子,一盞盞點燃廡廊下隨風飄蕩的羊角風燈。
漸漸地,待敏心和江氏到了後山腰上的樓台時,起身回望,隻見窈窕迴環廊廡都被點亮,好似天上明珠攢成的光帶。
程夫人笑著迎上來,招待她們進門落座,笑語盈盈:「四弟妹來了!這山路有些不好走,路上沒事吧?」
江氏答:「是多年不曾走過山路了,不過一程都有人接引服侍,倒是不難。」
二夫人掩袖而笑:「這地方風景甚好,隻是路尤其難走,還好過年前侯爺發話說要修葺一下家裏的路,不然我們這會兒也沒法坐在這談天了!」
敏心不禁抬頭看她。
二夫人生得苗條,穿著冰藍色緙絲軟煙羅裙,上穿一件廣袖繡五翟淩雲花紋的真紅上衣,一身裝扮頗有些不合時宜,是她向來崇尚的古風。
府上二夫人是國子監監正的女兒,一向喜好讀詩作畫,和她那個醉心詩書的丈夫一起,倒是燕京城中一對有名的風雅夫妻。
隻是這倆人興趣相投夫妻和睦了,卻均是個不理庶務的。二夫人娘家有一次給他們送來新年的利錢,兌成了銅子兒預備發給下人,二爺恰好要進臥房尋本遊記,一進院子就看到滿筐的黃白之物,當下厭惡地連連揮手喝道:「哪來的阿堵物!快拿走,拿走!」然後掩麵從側門進了房間,期間差點被門檻拌了一跤。
二夫人隻好吩咐下人來把裝了銅錢的竹筐搬到了後花園。
事後說起這事來,聽者無一不笑出眼淚。還有那好閑事的人酸溜溜地說:「幸而這公母倆不是長子宗婦,上麵還有大哥大嫂,不然這永泰侯府偌大的家業,能被他們敗到幾時。」
江氏回她:「二嫂說得是,想當年我還在家中那一年,這後山上的園子,半是荒廢了。」
二夫人接口道:「誰說不是呢。偏偏這兒的梅花開得尤其好,我家那口子又是個愛梅的,年年冬天都要頓足嘆息一番。」她妙目一轉,笑盈盈地看向程夫人,「還好今天大哥大嫂家來了,有了侯爺撐腰,我們做弟弟弟媳的,日子也過得愈發舒坦了。」
程夫人隻是抿了抿嘴,端莊地笑。
「啊呀,瞧我這眼神!竟然半天都沒看到我七侄女兒!」二夫人忽然驚嘆了一聲。
敏心暗道,自己隨母親進門都半天了,程夫人還關照過丫鬟給她搬個小繡墩來,這二夫人才看到她,莫不是眼神不太好?
卻見二夫人起身離座,走了幾步後竟然在她麵前半蹲了下來,然後發出一陣感慨:「好一個美人胚子,瞧這小臉兒多標緻!」
隨後二夫人扶著丫鬟的手站了起來,摸了摸敏心肥嘟嘟的小臉蛋,帶著幾絲歉意對江氏說:「四弟妹莫怪,我看多了書,這眼睛就有點毛病,一丈之外都分不出誰是誰。」她自嘲地笑了笑。
敏心震驚,她這二伯母,還真有眼疾?前世和她接觸不多,倒是不知道這事。
江氏道:「不礙事,小孩子家家。說起來她都四歲了,還沒見過二嫂。」就叫敏心,「來,給你二伯母見禮。」
敏心聽話,乖巧地作了一個揖,拜了拜:「見過二伯母。」
二夫人笑眯眯地連聲應了,當下就取下頭上一朵嵌藍寶芙蓉樣式的珠花給敏心戴上了,「送給侄女戴著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