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開始了工作,紫宸殿裏的日子還是無趣又難捱,尤其是當你擁有一個處處找茬的仇人頂頭上司,那就是雙倍的難熬。
某日李斯焱罵了中書舍人一句難聽的髒話,不巧被我給記下來了,他覺得自己罵得不夠到位,非讓我再加一句更狠的,我義正嚴辭拒絕了他,被他一怒之下罰去禦膳房燒柴。
禦膳房煙燻火燎,我一邊咳嗽,一邊恨恨對看管我的管事抱怨:「……人家皇帝打板子禁足,他可倒好,不是罰燒柴就是罰倒夜香,勞動在他心裏是有多可怕啊。」
管事充耳不聞,無情道:「接著扇,再用力點。」
*
李斯焱新皇上任三把火,燒完了史官又去燒先皇餘孽。
說是餘孽,其實也都是他親哥的兒子,當日我的老師郭先生出宮報信,才讓兩個小世子僥倖撿了條命,被老僕保護著遠遠逃去了南邊。
為了此事,郭先生挨了不少刑罰,後來是我賣了我阿爹的手記,才讓李斯焱放了郭先生一馬。
可是這份手記換回了郭先生的命,卻沒保下這兩位小王子,兩個月後捷報傳來,他們的遺骸被運回了帝都,草草葬在長安城郊一座土山上。
可憐這兩個孩子,不過垂髫之齡,就這樣命喪於自己的親叔叔手下。
李斯焱說過,斬草要除根,由於早年的卑賤經歷,他的行事風格一向狠辣而不擇手段,時常叫我不寒而慄。
他連血脈相連的手足都能痛下殺手,何況是幾個不相幹的史官。
這樣的人,永遠不會為自己做下的事情感到愧疚。
我入宮是在春天,尚有料峭輕寒,待得暑氣帶走最後一點涼意,長安的夏季轟然而至。
酷夏炎熱,人心躁鬱,在不安氛圍的影響下,李斯焱處理公務的速度也加快了,七月初三這天,他連著流放了好幾個被查出貪腐的郎官,震驚朝野。
我震驚地看著這份流放名單,隻覺得離譜極了,脫口而出道:「這些大人各個都出身望族,世代簪纓,家私豈止萬金,怎麽可能貪墨這點賑災的蠅頭小利?」
李斯焱正在歇息,懶洋洋地靠在榻上,玩著左拾遺孝敬的白玉瑪瑙杯。
他掀起眼皮看了我一眼,嗤笑道:「望族?沒他們這些望族巧取豪奪,變著法兒搜刮民膏民脂,戶部也不至於連田賦都收不上來,朕找個藉口辦了他們,不過是把該拿的拿回來罷了。」
「可那也不能誣良為盜,胡亂流放,」我嚴肅道:「一碼歸一碼,即使他們真的貪墨,也罪不至此,人家數代勤勉積攢的家業,被你輕輕巧巧奪走填了國庫,這不合律法。」
李斯焱用白玉瑪瑙杯敲了敲我的腦袋,似笑非笑道:「知道嗎沈起居郎,朕最厭惡你這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模樣,你覺得律法是誰來定的呢?如果律法有用,那為什麽百年來門閥當國,民怨四起,還讓朕這個不仁不義的人當了皇帝?」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淡淡道:「史書無趣得很,唯獨這一句有些意思,那些望族吃了那麽多年肥肉,也該吐出來些了。」
「況且,」他頓了頓道:「已走到了這兒,不收拾他們,便輪到朕收不了場了。」
我一時愣住了,一時沒明白他的意思。
李斯焱又敲了我的腦門子一下道:「杵在這裏做甚,記下來。」
我懵懵懂懂地拿起筆,草草記下了他的言語。
那時我聽不太懂他在說什麽,隻覺得他好像是在順應某種趨勢,直到很多年後,我才慢慢明白過來:在李斯焱一朝,許多看似不合理之事,背後都有他的道理。
他動了幾個望族子弟,掠劫財富來充實國庫,其實打壓望族自前朝起就被提上了日程,興科舉興了那麽多年,士族們早已不復昔日榮光,李斯焱此刻打劫他們,表麵看是他雷霆手段,其實未嚐不是他不得不為之。
他放著一群精明能幹的臣子不用,偏偏挑了脾氣壞的我,以及蠢乎乎的魏喜子:一對沒頭腦和不高興來當他的近臣,或許是他也沒有底氣能拿捏住那些個才俊,所以才索性讓兩個笨人在旁伺候。
甚至他的即位,有時我仔細想想,都會不寒而慄,按本朝先例,成年皇子都該外放出京的,可為什麽先皇遲遲不下詔給他授職呢?先太子與其不睦已久,先皇卻從不從中調解,甚至態度曖昧,頗有養蠱的架勢,而且……先皇知道太子不利生育,抱養了二皇子的兩個兒子,如果他真的想讓太子順順噹噹即位,那為何不好生幫忙瞞著,卻讓整個朝堂最剛正的我阿爹把此事記錄下來呢?
這些幽暗的東西都藏在史家簡略的筆墨後,不能細想,一旦細想,便讓人不寒而慄。
*
可不管後來體悟到了多少東西,當時的我仍是個不諳世事的小傻瓜,隻知道白天當差,晚上剪紙錢,單純地不快樂著。
中元那日,我剪的冥幣剛好攢滿了兩簍子,午後,我抱著那兩簍子冥幣去找慶福——也就是每天跟著李斯焱的那個內廷總管,告訴他,我想祭拜親人。
慶福想也沒想就拒絕了我:沒門。
我隻覺不可理喻:「本朝以孝安天下,你們卻連祖宗都不讓祭拜,這是什麽道理?」
慶福用一種看傻子的眼神看著我道:「沈起居郎,天下人莫不為陛下的子民,你在宮裏祭拜父母,若不慎引火走水,豈不會傷到陛下嗎?若是燒著了陛下,那不就是不孝了?」
即使開始了工作,紫宸殿裏的日子還是無趣又難捱,尤其是當你擁有一個處處找茬的仇人頂頭上司,那就是雙倍的難熬。
某日李斯焱罵了中書舍人一句難聽的髒話,不巧被我給記下來了,他覺得自己罵得不夠到位,非讓我再加一句更狠的,我義正嚴辭拒絕了他,被他一怒之下罰去禦膳房燒柴。
禦膳房煙燻火燎,我一邊咳嗽,一邊恨恨對看管我的管事抱怨:「……人家皇帝打板子禁足,他可倒好,不是罰燒柴就是罰倒夜香,勞動在他心裏是有多可怕啊。」
管事充耳不聞,無情道:「接著扇,再用力點。」
*
李斯焱新皇上任三把火,燒完了史官又去燒先皇餘孽。
說是餘孽,其實也都是他親哥的兒子,當日我的老師郭先生出宮報信,才讓兩個小世子僥倖撿了條命,被老僕保護著遠遠逃去了南邊。
為了此事,郭先生挨了不少刑罰,後來是我賣了我阿爹的手記,才讓李斯焱放了郭先生一馬。
可是這份手記換回了郭先生的命,卻沒保下這兩位小王子,兩個月後捷報傳來,他們的遺骸被運回了帝都,草草葬在長安城郊一座土山上。
可憐這兩個孩子,不過垂髫之齡,就這樣命喪於自己的親叔叔手下。
李斯焱說過,斬草要除根,由於早年的卑賤經歷,他的行事風格一向狠辣而不擇手段,時常叫我不寒而慄。
他連血脈相連的手足都能痛下殺手,何況是幾個不相幹的史官。
這樣的人,永遠不會為自己做下的事情感到愧疚。
我入宮是在春天,尚有料峭輕寒,待得暑氣帶走最後一點涼意,長安的夏季轟然而至。
酷夏炎熱,人心躁鬱,在不安氛圍的影響下,李斯焱處理公務的速度也加快了,七月初三這天,他連著流放了好幾個被查出貪腐的郎官,震驚朝野。
我震驚地看著這份流放名單,隻覺得離譜極了,脫口而出道:「這些大人各個都出身望族,世代簪纓,家私豈止萬金,怎麽可能貪墨這點賑災的蠅頭小利?」
李斯焱正在歇息,懶洋洋地靠在榻上,玩著左拾遺孝敬的白玉瑪瑙杯。
他掀起眼皮看了我一眼,嗤笑道:「望族?沒他們這些望族巧取豪奪,變著法兒搜刮民膏民脂,戶部也不至於連田賦都收不上來,朕找個藉口辦了他們,不過是把該拿的拿回來罷了。」
「可那也不能誣良為盜,胡亂流放,」我嚴肅道:「一碼歸一碼,即使他們真的貪墨,也罪不至此,人家數代勤勉積攢的家業,被你輕輕巧巧奪走填了國庫,這不合律法。」
李斯焱用白玉瑪瑙杯敲了敲我的腦袋,似笑非笑道:「知道嗎沈起居郎,朕最厭惡你這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模樣,你覺得律法是誰來定的呢?如果律法有用,那為什麽百年來門閥當國,民怨四起,還讓朕這個不仁不義的人當了皇帝?」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淡淡道:「史書無趣得很,唯獨這一句有些意思,那些望族吃了那麽多年肥肉,也該吐出來些了。」
「況且,」他頓了頓道:「已走到了這兒,不收拾他們,便輪到朕收不了場了。」
我一時愣住了,一時沒明白他的意思。
李斯焱又敲了我的腦門子一下道:「杵在這裏做甚,記下來。」
我懵懵懂懂地拿起筆,草草記下了他的言語。
那時我聽不太懂他在說什麽,隻覺得他好像是在順應某種趨勢,直到很多年後,我才慢慢明白過來:在李斯焱一朝,許多看似不合理之事,背後都有他的道理。
他動了幾個望族子弟,掠劫財富來充實國庫,其實打壓望族自前朝起就被提上了日程,興科舉興了那麽多年,士族們早已不復昔日榮光,李斯焱此刻打劫他們,表麵看是他雷霆手段,其實未嚐不是他不得不為之。
他放著一群精明能幹的臣子不用,偏偏挑了脾氣壞的我,以及蠢乎乎的魏喜子:一對沒頭腦和不高興來當他的近臣,或許是他也沒有底氣能拿捏住那些個才俊,所以才索性讓兩個笨人在旁伺候。
甚至他的即位,有時我仔細想想,都會不寒而慄,按本朝先例,成年皇子都該外放出京的,可為什麽先皇遲遲不下詔給他授職呢?先太子與其不睦已久,先皇卻從不從中調解,甚至態度曖昧,頗有養蠱的架勢,而且……先皇知道太子不利生育,抱養了二皇子的兩個兒子,如果他真的想讓太子順順噹噹即位,那為何不好生幫忙瞞著,卻讓整個朝堂最剛正的我阿爹把此事記錄下來呢?
這些幽暗的東西都藏在史家簡略的筆墨後,不能細想,一旦細想,便讓人不寒而慄。
*
可不管後來體悟到了多少東西,當時的我仍是個不諳世事的小傻瓜,隻知道白天當差,晚上剪紙錢,單純地不快樂著。
中元那日,我剪的冥幣剛好攢滿了兩簍子,午後,我抱著那兩簍子冥幣去找慶福——也就是每天跟著李斯焱的那個內廷總管,告訴他,我想祭拜親人。
慶福想也沒想就拒絕了我:沒門。
我隻覺不可理喻:「本朝以孝安天下,你們卻連祖宗都不讓祭拜,這是什麽道理?」
慶福用一種看傻子的眼神看著我道:「沈起居郎,天下人莫不為陛下的子民,你在宮裏祭拜父母,若不慎引火走水,豈不會傷到陛下嗎?若是燒著了陛下,那不就是不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