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鄉以前的工廠可不算少,那時候也沒現在什麽環保的講究。吊死鬼常年待在地府那一邊:「也不是完全不能開,沒有汙染的就行。」
作為土地公公,他對望鄉的一切事情都瞭若指掌。
望鄉因為和陰界融合,成為全國最特殊的一個點。在謝宜冰的強力介入下,將所有工廠遷出。
土地公公是覺得好受了一些,但是作為當地人,其實有相當一部分不這麽覺得。
當地人最直觀的感受是,本地就業機會大量減少。他們有些需要花費更長的通勤時間,有些則被迫失業,麵臨中年需要重新再找工作的壓力,新工作也往往沒有原先的工作待遇那麽好。
經過幾年的發展,本地商業表麵繁榮,但是人口有限,消費能力有限。養老和旅遊經濟形不成規模,無法替代原先的工業生產。
「無汙染……」陸辭愁得要命,「哪兒那麽簡單。」
可以說,隻要是工廠,多多少少都會造成汙染。
土地公公勸他:「船到橋頭自然直,別想太多。」
說話間,巡邏車經過山白莊園。
小區的沿街商鋪又新開了幾家,路左敬從寵物店裏出來,笑容滿麵地送一位女士出門。
女士衣著時髦,妝容精緻,踩著一雙平底鞋,手裏牽著一條巨型貴賓。身邊跟著一位五十來歲的阿姨,牽著五六隻各個品種的狗。
三個人在路邊等了一小會兒,就有一輛商務車過來,把兩位女士接走。
路左敬這才回到店裏,腳步輕快。
陸辭瞟了一眼:「喲,大客戶啊。」
副駕駛上的城管隊員說道:「那是最近剛搬回來的,住在環城西路,以前住在韞城。」
環城西路是望鄉的老鎮,附近是望鄉最早的一批別墅區。當地人管那邊叫老洋房。陸辭喜歡的私房菜館就開在那裏。
現在一些外地的年輕人來望鄉旅遊,也喜歡去老洋房拍照打卡。
年份久遠的林蔭大道,紅頂灰牆的老式建築,低調的咖啡館茶樓,氛圍感絕不是簇新的新鎮能比。
陸辭最近一直在忙數位化城市的工作,倒是對本地的變化了解得沒那麽仔細。
土地公公看他好奇,就補充道:「她叫龐莎莉。她爸爸龐誠,原先在望鄉開玩具廠的,後來事業做大就去外地了。現在這個房子,是龐誠剛賺了錢的時候買的。」
「哦。那現在是龐誠退休了,一家子回來住?」很多人歲數大了,就想回老家住。不管能不能習慣的問題,總之先讓子女把老宅子收拾好。要是沒有老宅子,就買一套。
土地公公搖了搖頭。望鄉以外的事情,他不清楚。
城管隊員說道:「現在就她一個人住著,請了個阿姨幫他遛狗打掃家務。」
「那些狗都是她養的?」
「是的。聽說是收容的流浪狗,家裏還有很多流浪貓。證都有,疫苗也都打了。」
關於城市養貓養狗的問題,各地規定不同。臥驕市這邊的條例比較寬鬆,尤其是望鄉這樣的郊區,幾乎沒什麽特定的限製。本地的流浪貓狗,全都被夜間組同事們抓個一幹二淨,倒是沒意識到這方麵的困擾。
陸辭跟著巡邏了一路,回到城管大隊就聯繫了藿實島上的收容所,又在城管隊開了一次會。
第二天,城管隊就開始針對性走訪,發現類似龐莎莉家這樣的情況還不少。
他們有些是類似龐家這樣的望鄉人,有些則是因為養寵物搬來望鄉的。條件好的,選擇有院子的別墅區,條件差一點的,租的農村房子。
他們養的不僅是貓狗,還有一些比較小眾的寵物,來源大部分是被遺棄。
不能說他們沒有愛心,但是他們這種行為,確實給周圍的鄰居帶來了困擾。最明顯的就是吵雜和衛生情況。
相比較之下,龐莎莉做得還算比較好,但也有遛狗不鏟屎之類的問題。
城管隊和市容聯合行動了一次,帶回來了數不清的狗屎。
見慣了「大場麵」的市容環衛工人,一回來就摘掉口罩深呼吸:「這才多久啊,怎麽綠化帶裏那麽多『地雷』?」
望鄉的日常市容清理,主要是道路。綠化是周期性清理。
望鄉的幹淨是有目共睹的。
「也就是最近天氣還冷,等過幾天中午有20度了,很多人都會來這兒野餐。到時候要是墊子一鋪,一坐一堆狗屎就好玩了。」
「有一家養了18條狗!每天就牽出去上個廁所,天天關在家裏,胖得跟個球一樣,也不給洗澡,那臭的……」
「我這邊在四村找到一家養了58隻貓的,最近開始叫春了。幸虧我們這兒沒有野貓。」一名城管隊員生無可戀,對陸辭說道,「我一進小區門就被幾個叔叔阿姨帶過去,他們已經很不滿了。」
「這些人還很不講道理。我跟他們好說歹說,讓他們把過多的寵物送去收容所,他們不放心可以天天去看,也可以自己準備口糧。他們非覺得我們是要把他們的寵物殺了。」
「小沈差點挨了一巴掌。」
他們這邊正說著,一個瘦小的青年拿著手機急匆匆走進來:「小陸老師,我們望鄉在收容圈子裏出名了!」
這是陸辭新招的助理之一,叫程郵,是陸辭的校友。
像這次他們針對多寵家庭的行動,如果換成韋飛宇,肯定是跟著一起去了。但是程郵有另外的角度,他直接打入了收容圈,迅速摸到了一條重要線索。
作為土地公公,他對望鄉的一切事情都瞭若指掌。
望鄉因為和陰界融合,成為全國最特殊的一個點。在謝宜冰的強力介入下,將所有工廠遷出。
土地公公是覺得好受了一些,但是作為當地人,其實有相當一部分不這麽覺得。
當地人最直觀的感受是,本地就業機會大量減少。他們有些需要花費更長的通勤時間,有些則被迫失業,麵臨中年需要重新再找工作的壓力,新工作也往往沒有原先的工作待遇那麽好。
經過幾年的發展,本地商業表麵繁榮,但是人口有限,消費能力有限。養老和旅遊經濟形不成規模,無法替代原先的工業生產。
「無汙染……」陸辭愁得要命,「哪兒那麽簡單。」
可以說,隻要是工廠,多多少少都會造成汙染。
土地公公勸他:「船到橋頭自然直,別想太多。」
說話間,巡邏車經過山白莊園。
小區的沿街商鋪又新開了幾家,路左敬從寵物店裏出來,笑容滿麵地送一位女士出門。
女士衣著時髦,妝容精緻,踩著一雙平底鞋,手裏牽著一條巨型貴賓。身邊跟著一位五十來歲的阿姨,牽著五六隻各個品種的狗。
三個人在路邊等了一小會兒,就有一輛商務車過來,把兩位女士接走。
路左敬這才回到店裏,腳步輕快。
陸辭瞟了一眼:「喲,大客戶啊。」
副駕駛上的城管隊員說道:「那是最近剛搬回來的,住在環城西路,以前住在韞城。」
環城西路是望鄉的老鎮,附近是望鄉最早的一批別墅區。當地人管那邊叫老洋房。陸辭喜歡的私房菜館就開在那裏。
現在一些外地的年輕人來望鄉旅遊,也喜歡去老洋房拍照打卡。
年份久遠的林蔭大道,紅頂灰牆的老式建築,低調的咖啡館茶樓,氛圍感絕不是簇新的新鎮能比。
陸辭最近一直在忙數位化城市的工作,倒是對本地的變化了解得沒那麽仔細。
土地公公看他好奇,就補充道:「她叫龐莎莉。她爸爸龐誠,原先在望鄉開玩具廠的,後來事業做大就去外地了。現在這個房子,是龐誠剛賺了錢的時候買的。」
「哦。那現在是龐誠退休了,一家子回來住?」很多人歲數大了,就想回老家住。不管能不能習慣的問題,總之先讓子女把老宅子收拾好。要是沒有老宅子,就買一套。
土地公公搖了搖頭。望鄉以外的事情,他不清楚。
城管隊員說道:「現在就她一個人住著,請了個阿姨幫他遛狗打掃家務。」
「那些狗都是她養的?」
「是的。聽說是收容的流浪狗,家裏還有很多流浪貓。證都有,疫苗也都打了。」
關於城市養貓養狗的問題,各地規定不同。臥驕市這邊的條例比較寬鬆,尤其是望鄉這樣的郊區,幾乎沒什麽特定的限製。本地的流浪貓狗,全都被夜間組同事們抓個一幹二淨,倒是沒意識到這方麵的困擾。
陸辭跟著巡邏了一路,回到城管大隊就聯繫了藿實島上的收容所,又在城管隊開了一次會。
第二天,城管隊就開始針對性走訪,發現類似龐莎莉家這樣的情況還不少。
他們有些是類似龐家這樣的望鄉人,有些則是因為養寵物搬來望鄉的。條件好的,選擇有院子的別墅區,條件差一點的,租的農村房子。
他們養的不僅是貓狗,還有一些比較小眾的寵物,來源大部分是被遺棄。
不能說他們沒有愛心,但是他們這種行為,確實給周圍的鄰居帶來了困擾。最明顯的就是吵雜和衛生情況。
相比較之下,龐莎莉做得還算比較好,但也有遛狗不鏟屎之類的問題。
城管隊和市容聯合行動了一次,帶回來了數不清的狗屎。
見慣了「大場麵」的市容環衛工人,一回來就摘掉口罩深呼吸:「這才多久啊,怎麽綠化帶裏那麽多『地雷』?」
望鄉的日常市容清理,主要是道路。綠化是周期性清理。
望鄉的幹淨是有目共睹的。
「也就是最近天氣還冷,等過幾天中午有20度了,很多人都會來這兒野餐。到時候要是墊子一鋪,一坐一堆狗屎就好玩了。」
「有一家養了18條狗!每天就牽出去上個廁所,天天關在家裏,胖得跟個球一樣,也不給洗澡,那臭的……」
「我這邊在四村找到一家養了58隻貓的,最近開始叫春了。幸虧我們這兒沒有野貓。」一名城管隊員生無可戀,對陸辭說道,「我一進小區門就被幾個叔叔阿姨帶過去,他們已經很不滿了。」
「這些人還很不講道理。我跟他們好說歹說,讓他們把過多的寵物送去收容所,他們不放心可以天天去看,也可以自己準備口糧。他們非覺得我們是要把他們的寵物殺了。」
「小沈差點挨了一巴掌。」
他們這邊正說著,一個瘦小的青年拿著手機急匆匆走進來:「小陸老師,我們望鄉在收容圈子裏出名了!」
這是陸辭新招的助理之一,叫程郵,是陸辭的校友。
像這次他們針對多寵家庭的行動,如果換成韋飛宇,肯定是跟著一起去了。但是程郵有另外的角度,他直接打入了收容圈,迅速摸到了一條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