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人除了習慣放棄自己之外,還更習慣原諒自己。
淨音微微嘆了一聲,開始想著如何能夠給淨涪這位師弟描補。
畢竟與坐得更高走得更遠也更抽離的淨涪比起來,一直料理妙音寺諸般事務且漸漸接手妙音寺各處權力的淨音要更忌憚那些堂院的掌事大和尚。
這些大和尚看著慈眉善目,各個氣息清淨純粹,但都不是省油的燈。
淨音不是怪責他們,相反,他很理解。
畢竟這些大和尚都是各堂院的掌事之人,一舉一動牽扯的,都是各個堂院弟子的利益。他們本人退一步不是什麽為難的事情,可很多時候,他們但凡往後退一退,讓出的就是各堂院弟子的利益,關乎的是寺裏各堂院師兄弟的修行,這又如何能讓?
隻是理解歸理解,修行的資源攏共就隻有這麽點,哪怕寺裏的各位大和尚包括淨涪在內,都在為妙音寺謀劃,但對比起人來,修行的資源還是不夠。
所以隻能爭。
至於勝負,且隻看各人手段。
然而,等淨音將事情仔細想過一遍,再一一對照方丈禪房裏的那些大和尚之後,他禁不住就沉默了。
因為他發現--壓根就不需要他多做什麽。
還是那句話,淨涪坐得太高,走得太遠,也太抽離了。
他於妙音寺之間的關聯,實不是他依附妙音寺的關係,恰恰相反,是淨涪師弟他在引領妙音寺。
多的不必說,細的不必說,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個冥府方案,就足以讓淨涪立於不敗之地。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讓妙音寺紮根,冥府則給妙音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料......
整一個妙音寺上下,沒有誰夠資格苛責淨涪。
淨涪和他是不同的。
他需要接受妙音寺上下挑釁、品評的目光,但淨涪不需要。
淨涪師弟現下這般更好。不是淨音嫉妒淨涪,不願意看著他好。而是......
這樣的淨涪他讓妙音寺上下驚醒--他不是真正完美無缺的神佛,他是一個與他們一樣生在此間長在此間有血有肉、有喜有怒的......人。
他尚且年輕,年輕到還會衝動。
很多時候,完美並不是完美,缺陷也不是缺陷。
淨音在原地站了一會,忽然搖頭,微微笑著輕嘆。
師弟啊......
淨音很快又站到了案桌前,抽取出一份全新的卷宗細看,看過之後,認真斟酌過一番,又起身往身後的書架上尋找了幾份資料,仔細考察查探過,方才提筆著墨,定下決議。
而方丈禪室裏,被淨音感嘆的淨涪也正在與禪房裏的一眾大和尚們說起普陀山上的見聞。
在爭論發生之前,淨涪就已經說到了歸真和尚領著他們去往老樹下詳談的事情。現在既要續上,那自然就是從這裏往下細說。
淨涪說得非常詳盡,幾乎連歸真和尚說話時候的語氣與表情都不曾錯過,堪稱瑣碎,但禪房裏的大和尚們卻誰都沒有厭煩,也很認真地聽著,不時因著歸真和尚的某個指點陷入沉思。
就在淨音為妙音寺諸事忙碌,齊聚方丈禪房裏的各位掌事大和尚認真聽淨涪細說普陀山上見聞的時候,從妙音寺領命出去的七個比丘也各自分路而去。
作者有話要說: 好了,各位親們晚安。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盆子裏的櫻花樹 2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盆子裏的櫻花樹 10瓶;易梨的糖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54章
這七位比丘出發的同一時刻,妙音寺還有其他沙彌各各領命,在寺院裏奔忙勞碌,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客人做最後的準備。
到底這一回登門的客人身份非同小可,能不差錯還是別處差錯的好。
而這七個比丘中,其中有兩位比丘是同道,都去往天靜寺。
當然,並不是因為天靜寺在景浩界佛門中的地位方有這般待遇,而僅僅隻是因為也有一份回帖的恆真僧人此刻就在天靜寺而已。
比丘們的動作非常迅速,過不得半日工夫,這些回帖各個都被送達,遞到那些大和尚手上。
“三日後嗎?可以。”
若放到平常時候,這個日子確實安排得有些緊,但在當前,各位大和尚們卻很滿意。
恆真僧人送走了自妙音寺前來遞送回帖的比丘之後,略想了想,便招來身側隨侍的沙彌,“你且去看看清見方丈什麽時候能得空,抽空與我遞個話,就說我想與他一麵。”
早前送出拜帖的時候他與清見大和尚就有了默契,現下不過是要做一個最後的確定而已。
沙彌也不覺得驚訝,當即領命便自去了。
恆真僧人轉身去,一邊招來跟隨自己的弟子,一邊將日常隨身的物品做最後歸攏,順帶又將自己的思緒再梳理一遍。
待到沙彌從方丈室那邊歸來的時候,恆真僧人的心情已經很平靜了。
沙彌見他目光望來,連忙過來見禮,低聲道,“祖師,清見師伯已經過來了。”
“隻得他一個?”恆真僧人問得一句,見沙彌點頭,便說道,“請他過來吧。”
沒過得多久,身為天靜寺當代主持的清見大和尚就自外而來,跨過門檻來到他身前,與他見禮。
淨音微微嘆了一聲,開始想著如何能夠給淨涪這位師弟描補。
畢竟與坐得更高走得更遠也更抽離的淨涪比起來,一直料理妙音寺諸般事務且漸漸接手妙音寺各處權力的淨音要更忌憚那些堂院的掌事大和尚。
這些大和尚看著慈眉善目,各個氣息清淨純粹,但都不是省油的燈。
淨音不是怪責他們,相反,他很理解。
畢竟這些大和尚都是各堂院的掌事之人,一舉一動牽扯的,都是各個堂院弟子的利益。他們本人退一步不是什麽為難的事情,可很多時候,他們但凡往後退一退,讓出的就是各堂院弟子的利益,關乎的是寺裏各堂院師兄弟的修行,這又如何能讓?
隻是理解歸理解,修行的資源攏共就隻有這麽點,哪怕寺裏的各位大和尚包括淨涪在內,都在為妙音寺謀劃,但對比起人來,修行的資源還是不夠。
所以隻能爭。
至於勝負,且隻看各人手段。
然而,等淨音將事情仔細想過一遍,再一一對照方丈禪房裏的那些大和尚之後,他禁不住就沉默了。
因為他發現--壓根就不需要他多做什麽。
還是那句話,淨涪坐得太高,走得太遠,也太抽離了。
他於妙音寺之間的關聯,實不是他依附妙音寺的關係,恰恰相反,是淨涪師弟他在引領妙音寺。
多的不必說,細的不必說,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個冥府方案,就足以讓淨涪立於不敗之地。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讓妙音寺紮根,冥府則給妙音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料......
整一個妙音寺上下,沒有誰夠資格苛責淨涪。
淨涪和他是不同的。
他需要接受妙音寺上下挑釁、品評的目光,但淨涪不需要。
淨涪師弟現下這般更好。不是淨音嫉妒淨涪,不願意看著他好。而是......
這樣的淨涪他讓妙音寺上下驚醒--他不是真正完美無缺的神佛,他是一個與他們一樣生在此間長在此間有血有肉、有喜有怒的......人。
他尚且年輕,年輕到還會衝動。
很多時候,完美並不是完美,缺陷也不是缺陷。
淨音在原地站了一會,忽然搖頭,微微笑著輕嘆。
師弟啊......
淨音很快又站到了案桌前,抽取出一份全新的卷宗細看,看過之後,認真斟酌過一番,又起身往身後的書架上尋找了幾份資料,仔細考察查探過,方才提筆著墨,定下決議。
而方丈禪室裏,被淨音感嘆的淨涪也正在與禪房裏的一眾大和尚們說起普陀山上的見聞。
在爭論發生之前,淨涪就已經說到了歸真和尚領著他們去往老樹下詳談的事情。現在既要續上,那自然就是從這裏往下細說。
淨涪說得非常詳盡,幾乎連歸真和尚說話時候的語氣與表情都不曾錯過,堪稱瑣碎,但禪房裏的大和尚們卻誰都沒有厭煩,也很認真地聽著,不時因著歸真和尚的某個指點陷入沉思。
就在淨音為妙音寺諸事忙碌,齊聚方丈禪房裏的各位掌事大和尚認真聽淨涪細說普陀山上見聞的時候,從妙音寺領命出去的七個比丘也各自分路而去。
作者有話要說: 好了,各位親們晚安。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盆子裏的櫻花樹 2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盆子裏的櫻花樹 10瓶;易梨的糖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54章
這七位比丘出發的同一時刻,妙音寺還有其他沙彌各各領命,在寺院裏奔忙勞碌,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客人做最後的準備。
到底這一回登門的客人身份非同小可,能不差錯還是別處差錯的好。
而這七個比丘中,其中有兩位比丘是同道,都去往天靜寺。
當然,並不是因為天靜寺在景浩界佛門中的地位方有這般待遇,而僅僅隻是因為也有一份回帖的恆真僧人此刻就在天靜寺而已。
比丘們的動作非常迅速,過不得半日工夫,這些回帖各個都被送達,遞到那些大和尚手上。
“三日後嗎?可以。”
若放到平常時候,這個日子確實安排得有些緊,但在當前,各位大和尚們卻很滿意。
恆真僧人送走了自妙音寺前來遞送回帖的比丘之後,略想了想,便招來身側隨侍的沙彌,“你且去看看清見方丈什麽時候能得空,抽空與我遞個話,就說我想與他一麵。”
早前送出拜帖的時候他與清見大和尚就有了默契,現下不過是要做一個最後的確定而已。
沙彌也不覺得驚訝,當即領命便自去了。
恆真僧人轉身去,一邊招來跟隨自己的弟子,一邊將日常隨身的物品做最後歸攏,順帶又將自己的思緒再梳理一遍。
待到沙彌從方丈室那邊歸來的時候,恆真僧人的心情已經很平靜了。
沙彌見他目光望來,連忙過來見禮,低聲道,“祖師,清見師伯已經過來了。”
“隻得他一個?”恆真僧人問得一句,見沙彌點頭,便說道,“請他過來吧。”
沒過得多久,身為天靜寺當代主持的清見大和尚就自外而來,跨過門檻來到他身前,與他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