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寧郎的密折中早已說明去向,自己這番請旨出京,小皇帝肯定能猜到自己的打算,既不攔著,就是同意,把握好度即可。
收拾東西用不了多少時間,主要是從戶部調糧草、棉被襖子需要時間,欒子鈺去心似箭,少不得從小皇帝嘴裏討了個口諭,親自上門催錢,一下子提高了一半的效率。
即便如此,也是又拖了五日才出了京城。
先斬後奏這一招,寧仇使了,欒子鈺也不甘示弱,不是有意要和寧仇鬥氣,隻不過是本著禮尚往來的優良傳統,也讓寧仇揪揪心。
因此欒子鈺即使帶了一隊人馬,也走得悄無聲息,隻可惜等他到軍隊駐地時,寧仇還沒能回來,更無從得知欒子鈺離京的消息。
「之前說了,半月為期,現如今早就過了,也不知他在哪。」
榮王特意來接,但凡是沒有軍務的將領自然也不能少,雙方見了個麵,互相寒暄了兩句,兩人並肩而行,又刻意放低了聲音,除他們二人外,沒人能聽得清。
「韃靼如今駐紮在一百裏外的呼刺河邊,跟定居差不多,昨兒個已然派了使臣,說是願意和談,贖回他們家的王子。」
「其實要我看,他們根本不把這個王子放在心上,隻是拿人當個緩兵之計,早晚有捲土重來的日子。」
欒子鈺點點頭,朝中主和,也不是全錯,私庫中的錢雖夠大軍開拔,可糧草撐不住,要是再碰到個天災,那就真是哪頭都顧不上了。
隻是不將韃靼一舉打怕,躲了這次,下次捲土重來,碰上個更不好的時節,才要命。
榮王帶著人拐了好幾個彎,明顯見他心思不在這上頭,根本不用猜,就知道等會兒這人要問什麽了。
果不其然,一進了主帳,介紹完在場的武將後,欒子鈺就直接問道:「寧郎可有消息傳回來?跟著去的有誰?有沒有熟悉草原的人?咱這兒的夥食怎麽樣,我這回來帶了不少錢,要是沒肉吃,就去草原部落那邊買,放心,走的都是陛下的私帳,不怕價高。」
幹幹脆脆,一點文縐縐的拐彎抹角都沒有,都說武將沒心眼,依他們看,這位京城來的小白臉,才是真的沒心眼。
即便是剛才有所準備的榮王,也沒想到欒子鈺能這麽大大咧咧,索性帳子裏全是得用的心腹,他也不藏著掖著,開口道:「寧仇帶了些精兵深入草原,剛去的前半月韃靼軍隊仍在向邊界線不斷挪近,不過近來他們不進反退,想來是寧仇在後方給人製造了不小的麻煩。」
欒子鈺聽到這話,總算鬆了口氣,哪怕人還沒回來,從韃靼不斷後退的行為來瞧,他現在一定還好好的,這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昨日的消息早有文官派人八百裏加急往回送,等消息抵達,朝中的風向,怕是要和談。」
榮王比任何人都希望欒子鈺能過來,也不是指望他能給軍隊帶來什麽變化,就是覺得欒子鈺的性格絕不會讓明顯占有優勢的大宓再退回線內,做個乖巧的兔子。
果不其然,欒子鈺冷笑一聲,「早晚要讓陛下把那些主和的文官丟到前線不可!」
這脾氣秉性渾然天成,端的是肆意無拘,全然不把自己當文官看,嶽先生雖是第一次見到真人,卻有種這人合該如此的想法,「咱們這些泥腿子自然不願和談,可戰事一起,隻怕沒個三五年是不能結束的。」
雖說武將有個憨厚、沒心眼的人設在外頭立著,但要真是如此,自詡聰明絕頂的文官,還不早就充了元帥、將軍的名頭,在邊疆揮斥方遒,哪有武將的立足之地?
嶽先生口中之意,自不是那麽簡單,他那明擺著是存了先斬後奏的念頭,但又怕一開打,被京城裏的知道了,不僅師出無名,還要擔著吃敗仗的風險。
大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賭不起。
是以,在韃靼選擇退兵而不是進攻後,榮王才沒有乘勝追擊,和寧仇來個前後夾擊。
這就失了先手,以後要想再有這樣好的機會,恐怕難了。
欒子鈺一路進來,雖然有些走神,但大體上還是在線,士兵們各個鬥誌昂揚,此刻放出去,定能咬下韃靼的一塊肉,可惜沒個藉口。
「這城內可有像韃靼人的中原百姓?」在來的路上,因在出發前與興順帝約好,一旦前線有消息傳回,定會飛鴿傳書予他,所以在沒有收到任何一封關於戰事的密信後,欒子鈺心裏就有了幾個預備方案。
坐在左邊第三位的華副將當即起身,華氏一族久居邊疆,他的父輩當年受過欒公的恩情,早前知道有欒子鈺這個人時,還以為是欒氏血脈,便留心打聽過。
在旁人嘴裏,他欒子鈺行事張揚肆意,隨心所.欲,仰賴皇上信任,便毫無忌諱,今日一見才知,有些人在旁人的口口相傳裏,還是被弱化了。
這位爺,哪裏是什麽毫無顧忌,根本就是個無法無天的。
「兩國未起糾葛之時,此處曾是雙方商隊進行交易的地方。戰事一起,城門落鑰,有不少韃靼人沒能及時出城,被衙役暫時抓到了大牢裏。大人若有用的到的地方,下官這就讓人趁著黑夜將人帶來。」
欒子鈺本以為自己還要說服營帳裏的武將們,沒想到這才起了個頭,就有人幫襯,將視線投向講話的華將軍,意外的收穫了一個和善的笑容,雙眸含笑的還了一個,「如此甚好。」
收拾東西用不了多少時間,主要是從戶部調糧草、棉被襖子需要時間,欒子鈺去心似箭,少不得從小皇帝嘴裏討了個口諭,親自上門催錢,一下子提高了一半的效率。
即便如此,也是又拖了五日才出了京城。
先斬後奏這一招,寧仇使了,欒子鈺也不甘示弱,不是有意要和寧仇鬥氣,隻不過是本著禮尚往來的優良傳統,也讓寧仇揪揪心。
因此欒子鈺即使帶了一隊人馬,也走得悄無聲息,隻可惜等他到軍隊駐地時,寧仇還沒能回來,更無從得知欒子鈺離京的消息。
「之前說了,半月為期,現如今早就過了,也不知他在哪。」
榮王特意來接,但凡是沒有軍務的將領自然也不能少,雙方見了個麵,互相寒暄了兩句,兩人並肩而行,又刻意放低了聲音,除他們二人外,沒人能聽得清。
「韃靼如今駐紮在一百裏外的呼刺河邊,跟定居差不多,昨兒個已然派了使臣,說是願意和談,贖回他們家的王子。」
「其實要我看,他們根本不把這個王子放在心上,隻是拿人當個緩兵之計,早晚有捲土重來的日子。」
欒子鈺點點頭,朝中主和,也不是全錯,私庫中的錢雖夠大軍開拔,可糧草撐不住,要是再碰到個天災,那就真是哪頭都顧不上了。
隻是不將韃靼一舉打怕,躲了這次,下次捲土重來,碰上個更不好的時節,才要命。
榮王帶著人拐了好幾個彎,明顯見他心思不在這上頭,根本不用猜,就知道等會兒這人要問什麽了。
果不其然,一進了主帳,介紹完在場的武將後,欒子鈺就直接問道:「寧郎可有消息傳回來?跟著去的有誰?有沒有熟悉草原的人?咱這兒的夥食怎麽樣,我這回來帶了不少錢,要是沒肉吃,就去草原部落那邊買,放心,走的都是陛下的私帳,不怕價高。」
幹幹脆脆,一點文縐縐的拐彎抹角都沒有,都說武將沒心眼,依他們看,這位京城來的小白臉,才是真的沒心眼。
即便是剛才有所準備的榮王,也沒想到欒子鈺能這麽大大咧咧,索性帳子裏全是得用的心腹,他也不藏著掖著,開口道:「寧仇帶了些精兵深入草原,剛去的前半月韃靼軍隊仍在向邊界線不斷挪近,不過近來他們不進反退,想來是寧仇在後方給人製造了不小的麻煩。」
欒子鈺聽到這話,總算鬆了口氣,哪怕人還沒回來,從韃靼不斷後退的行為來瞧,他現在一定還好好的,這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昨日的消息早有文官派人八百裏加急往回送,等消息抵達,朝中的風向,怕是要和談。」
榮王比任何人都希望欒子鈺能過來,也不是指望他能給軍隊帶來什麽變化,就是覺得欒子鈺的性格絕不會讓明顯占有優勢的大宓再退回線內,做個乖巧的兔子。
果不其然,欒子鈺冷笑一聲,「早晚要讓陛下把那些主和的文官丟到前線不可!」
這脾氣秉性渾然天成,端的是肆意無拘,全然不把自己當文官看,嶽先生雖是第一次見到真人,卻有種這人合該如此的想法,「咱們這些泥腿子自然不願和談,可戰事一起,隻怕沒個三五年是不能結束的。」
雖說武將有個憨厚、沒心眼的人設在外頭立著,但要真是如此,自詡聰明絕頂的文官,還不早就充了元帥、將軍的名頭,在邊疆揮斥方遒,哪有武將的立足之地?
嶽先生口中之意,自不是那麽簡單,他那明擺著是存了先斬後奏的念頭,但又怕一開打,被京城裏的知道了,不僅師出無名,還要擔著吃敗仗的風險。
大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賭不起。
是以,在韃靼選擇退兵而不是進攻後,榮王才沒有乘勝追擊,和寧仇來個前後夾擊。
這就失了先手,以後要想再有這樣好的機會,恐怕難了。
欒子鈺一路進來,雖然有些走神,但大體上還是在線,士兵們各個鬥誌昂揚,此刻放出去,定能咬下韃靼的一塊肉,可惜沒個藉口。
「這城內可有像韃靼人的中原百姓?」在來的路上,因在出發前與興順帝約好,一旦前線有消息傳回,定會飛鴿傳書予他,所以在沒有收到任何一封關於戰事的密信後,欒子鈺心裏就有了幾個預備方案。
坐在左邊第三位的華副將當即起身,華氏一族久居邊疆,他的父輩當年受過欒公的恩情,早前知道有欒子鈺這個人時,還以為是欒氏血脈,便留心打聽過。
在旁人嘴裏,他欒子鈺行事張揚肆意,隨心所.欲,仰賴皇上信任,便毫無忌諱,今日一見才知,有些人在旁人的口口相傳裏,還是被弱化了。
這位爺,哪裏是什麽毫無顧忌,根本就是個無法無天的。
「兩國未起糾葛之時,此處曾是雙方商隊進行交易的地方。戰事一起,城門落鑰,有不少韃靼人沒能及時出城,被衙役暫時抓到了大牢裏。大人若有用的到的地方,下官這就讓人趁著黑夜將人帶來。」
欒子鈺本以為自己還要說服營帳裏的武將們,沒想到這才起了個頭,就有人幫襯,將視線投向講話的華將軍,意外的收穫了一個和善的笑容,雙眸含笑的還了一個,「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