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了大約五分鍾,他走了。
黎覺予覺得有些許奇怪,但因為初來百老匯人輕言微,最終決定再觀望一下。
下午的時候,她才終於明白賣酒人的眼神是什麽意思——大約是「我記住你了」。
**
下午兩三點時間,魯道夫等演員,還有其他剛從夜生活緩過神來的人陸陸續續抵達劇院,裝模做樣地開始開嗓,準備練習。
而此時黎覺予已經獨自排練一上午了,進行第不知道多少次練習了。
有演員揉著太陽穴走過來,說:「法國是沒有夜生活嗎?怎麽你不跟我們一起玩?」
「今天晚上我們要去曼哈頓的天星夜總會,來嗎?」
…法國沒有夜生活嗎?當然有。沙龍讀書會夜間散步和咖啡廳歌劇,哪個不是通宵的,隻不過黎覺予從來不去罷了。
不過她也沒表露出內心想法,隻是禮貌微笑拒絕了:「不用了,我比較早睡。你也知道,華夏人比較熱愛工作和養生。」
這話一說,對方就都沒再勸黎覺予休息了。
受民國大批留學生影響,華夏人敬業又節製,成為每個國家、每個種族都公認的事實。之所以會邀請黎覺予,也是因為她外語太好,百老匯後台又少華夏人,從而造成的誤會罷了。
可是她的拒絕,卻莫名吸引劇院後台其他人的主意。
搭檔魯道夫頂著壓力跑過來,勸說道:「在美國還是合群一些比較好,不然容易被孤立。」
說完他就逃跑了,像是生怕自己和黎覺予扯上關係。
魯道夫扮演者juff是義大利人,他的勸告同時也是美國的生存法則,就跟艾倫的「笑與不笑」準則一樣,值得黎覺予聽一聽。
但告知來得太晚——魯道夫走後沒多久,一群表情浪蕩的陌生人,忽然找上黎覺予。
她抬頭上下打量來者。
男男女女三四個,統一穿著百老匯文化衫、徹夜未睡蒼白臉龐,因為酒醉虛晃的腳步,被掏空的身軀,讓黎覺予想起在法國劫持她的流氓。
見狀,她微微後退一步,警惕地問:「請問有什麽事嗎?」
「也沒有,就是聽說有人無視美國文化,來看看是怎麽樣的人罷了。」陌生人的領頭說道。
黎覺予認識這個人,好像是百老匯工作十來年的老員工,現在在隔壁劇院出演音樂喜劇。
他也不知道黎覺予認出自己,依舊自說自話:「原來是林恩導演帶進來的關係戶啊。」
「…」
黎覺予無語。
如果這就是孤立,功底還是太弱了。
如果是她來欺負這個外來客,直接用「對方可能會舉報賣私酒員工」的理由,私下傳流言,就足夠讓美國人團結起來趕走那人了。
後台關係,嘖,算什麽東西?
「是的,林恩導演是我最好的朋友,怎麽了?」黎覺予回答。
坦蕩蕩的模樣讓來者麵麵相覷。
就,不是說華夏人都很愛麵子,不願意暴露交際關係網的嗎?怎麽這女的如此不同。
領頭有些結巴了:「啊這樣…那,嗯,那你女主角肯定是走關係進來的吧!」
「沒錯就是這樣,關係戶!」
「你太丟你們國家的臉了。」
「撲哧——」
嘲弄聲和嗤笑聲同時響起。
這是怎麽樣的畫麵?前來挑釁的人語無倫次,被挑刺人黎覺予卻在悠閑地擺弄起裙擺。
她漫不經心地說:「你行你也找啊。」
黎覺予不是喜歡爭口頭之快的人,也不喜歡用嘴皮子辨明自己實力,總歸這是上節目後,大家有目共睹的東西。
既然對方誤解那就誤解唄,有後台也是自己爭的,又不是什麽壞事。
沒有後台就會跟這位老員工一樣,十年還在給喜劇當滑稽配角。
事實就跟黎覺予的想法一樣,她滿不在乎的回答刺傷這位可憐的配角演員。
他雙目泛紅,渾身顫抖地說:「你小看我的能力了,你這個華夏人,這個口口…」
…
「看這邊,來一張。」有位戴著眼鏡,瘦弱的華夏記者呼喚幾個名人,哢嚓來了一張。
他是北洋畫報的記者林蘇北,一直呆在百老匯這邊,探聽明星節目單,給國內撰寫新聞。
華夏20年代開始,正如同尼采說的「重估一切價值」,正是思想衝擊的年代。海外歌劇、戲劇、歌舞劇憑藉大劇院、好萊塢和百老匯的載體,悄悄登上華夏大舞台。
像《北洋畫報》這種刊登娛樂消息的雜誌有很多,譬如《北平畫報》、《電影故事》…等。林蘇北還有一個兼職,就是給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寄去劇照膠捲,用作國內海報出版。
再加上,美國還有一個流量巨大的華夏城劇場。
能在那裏出演的,往往是華夏人氣最高的歌劇、歌舞秀演員們。
所以百老匯演員們都不吝嗇於華夏人氣,當林蘇北一呼喚,就有好幾個百老匯小紅星,對著鏡頭擺了個舞台pose。
忽然,一聲關於華夏人的斥責,從大都會後台傳來:「你這個華夏人,這個口口…」
聽到那個詞後,林蘇北不由自主憤怒起來,順著聲源地摸過去——這種謾罵太侮辱人。
雖然他長期呆在美國,但接觸的小紅星大多是有教養的階層,實在,實在是…
黎覺予覺得有些許奇怪,但因為初來百老匯人輕言微,最終決定再觀望一下。
下午的時候,她才終於明白賣酒人的眼神是什麽意思——大約是「我記住你了」。
**
下午兩三點時間,魯道夫等演員,還有其他剛從夜生活緩過神來的人陸陸續續抵達劇院,裝模做樣地開始開嗓,準備練習。
而此時黎覺予已經獨自排練一上午了,進行第不知道多少次練習了。
有演員揉著太陽穴走過來,說:「法國是沒有夜生活嗎?怎麽你不跟我們一起玩?」
「今天晚上我們要去曼哈頓的天星夜總會,來嗎?」
…法國沒有夜生活嗎?當然有。沙龍讀書會夜間散步和咖啡廳歌劇,哪個不是通宵的,隻不過黎覺予從來不去罷了。
不過她也沒表露出內心想法,隻是禮貌微笑拒絕了:「不用了,我比較早睡。你也知道,華夏人比較熱愛工作和養生。」
這話一說,對方就都沒再勸黎覺予休息了。
受民國大批留學生影響,華夏人敬業又節製,成為每個國家、每個種族都公認的事實。之所以會邀請黎覺予,也是因為她外語太好,百老匯後台又少華夏人,從而造成的誤會罷了。
可是她的拒絕,卻莫名吸引劇院後台其他人的主意。
搭檔魯道夫頂著壓力跑過來,勸說道:「在美國還是合群一些比較好,不然容易被孤立。」
說完他就逃跑了,像是生怕自己和黎覺予扯上關係。
魯道夫扮演者juff是義大利人,他的勸告同時也是美國的生存法則,就跟艾倫的「笑與不笑」準則一樣,值得黎覺予聽一聽。
但告知來得太晚——魯道夫走後沒多久,一群表情浪蕩的陌生人,忽然找上黎覺予。
她抬頭上下打量來者。
男男女女三四個,統一穿著百老匯文化衫、徹夜未睡蒼白臉龐,因為酒醉虛晃的腳步,被掏空的身軀,讓黎覺予想起在法國劫持她的流氓。
見狀,她微微後退一步,警惕地問:「請問有什麽事嗎?」
「也沒有,就是聽說有人無視美國文化,來看看是怎麽樣的人罷了。」陌生人的領頭說道。
黎覺予認識這個人,好像是百老匯工作十來年的老員工,現在在隔壁劇院出演音樂喜劇。
他也不知道黎覺予認出自己,依舊自說自話:「原來是林恩導演帶進來的關係戶啊。」
「…」
黎覺予無語。
如果這就是孤立,功底還是太弱了。
如果是她來欺負這個外來客,直接用「對方可能會舉報賣私酒員工」的理由,私下傳流言,就足夠讓美國人團結起來趕走那人了。
後台關係,嘖,算什麽東西?
「是的,林恩導演是我最好的朋友,怎麽了?」黎覺予回答。
坦蕩蕩的模樣讓來者麵麵相覷。
就,不是說華夏人都很愛麵子,不願意暴露交際關係網的嗎?怎麽這女的如此不同。
領頭有些結巴了:「啊這樣…那,嗯,那你女主角肯定是走關係進來的吧!」
「沒錯就是這樣,關係戶!」
「你太丟你們國家的臉了。」
「撲哧——」
嘲弄聲和嗤笑聲同時響起。
這是怎麽樣的畫麵?前來挑釁的人語無倫次,被挑刺人黎覺予卻在悠閑地擺弄起裙擺。
她漫不經心地說:「你行你也找啊。」
黎覺予不是喜歡爭口頭之快的人,也不喜歡用嘴皮子辨明自己實力,總歸這是上節目後,大家有目共睹的東西。
既然對方誤解那就誤解唄,有後台也是自己爭的,又不是什麽壞事。
沒有後台就會跟這位老員工一樣,十年還在給喜劇當滑稽配角。
事實就跟黎覺予的想法一樣,她滿不在乎的回答刺傷這位可憐的配角演員。
他雙目泛紅,渾身顫抖地說:「你小看我的能力了,你這個華夏人,這個口口…」
…
「看這邊,來一張。」有位戴著眼鏡,瘦弱的華夏記者呼喚幾個名人,哢嚓來了一張。
他是北洋畫報的記者林蘇北,一直呆在百老匯這邊,探聽明星節目單,給國內撰寫新聞。
華夏20年代開始,正如同尼采說的「重估一切價值」,正是思想衝擊的年代。海外歌劇、戲劇、歌舞劇憑藉大劇院、好萊塢和百老匯的載體,悄悄登上華夏大舞台。
像《北洋畫報》這種刊登娛樂消息的雜誌有很多,譬如《北平畫報》、《電影故事》…等。林蘇北還有一個兼職,就是給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寄去劇照膠捲,用作國內海報出版。
再加上,美國還有一個流量巨大的華夏城劇場。
能在那裏出演的,往往是華夏人氣最高的歌劇、歌舞秀演員們。
所以百老匯演員們都不吝嗇於華夏人氣,當林蘇北一呼喚,就有好幾個百老匯小紅星,對著鏡頭擺了個舞台pose。
忽然,一聲關於華夏人的斥責,從大都會後台傳來:「你這個華夏人,這個口口…」
聽到那個詞後,林蘇北不由自主憤怒起來,順著聲源地摸過去——這種謾罵太侮辱人。
雖然他長期呆在美國,但接觸的小紅星大多是有教養的階層,實在,實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