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了啊,身子骨瞧著卻是比同齡男孩小了不少,傅沛白想著,又問:「那不知如何稱呼小師父?」
「小僧法號淨空。」
「原是淨空小師父,幸會幸會,在下傅沛白。」
小僧點點頭,而後又和傅沛白閑聊著一些有的沒的,一大一小,相去十幾歲的年齡,有模有樣的客氣寒暄著,場麵瞧著有些滑稽。
十七在旁安靜的聽著,嘴角是怎麽也掩藏不下去的溫柔笑意。
長長的運粥隊伍從山上下來,到達了山腳下的一座繁華城池,樊城。
這是中部較大的一座城,連同天南地北各個方向,是中原一個重要的中轉驛城,來往的商隊絡繹不絕,這也是促成了這座城異常繁盛的原因。
傅沛白一行人到達城內時,正值日暮時分,街上人聲鼎沸,青白石板整整齊齊鋪疊在城中主道上,所占甚廣,能容八馬並駕齊驅,沿街兩側是富麗堂華的亭台樓閣,雕欄玉砌,所遇之行人各個華冠麗服,光鮮亮麗。
這大大超出了傅沛白的想像,饒是皇城根下,繁華似景也不過如此了。
她一時有些困惑,街道幹淨整潔,人人錦衣玉帶,哪裏有需要施粥救濟的乞丐流民呢?
苦禪瞧出了她麵上的疑惑,笑容帶著一絲苦澀,「傅施主勿急。」
般若寺的施粥隊伍直直穿過城東,繼續往城南走,一路上精緻富貴的房屋建築逐漸變少,地上的青石板路也漸漸破碎,越往南走,便越是如此。
直到一塊石築的牌坊出現在眾人眼前,施粥隊伍才停了下來,僧人們開始有條不紊的搭建桌子。
傅沛白盯著牌坊上的三個大字,「難民巷」,她像是明白了什麽,神色凝重起來。
她放下粥桶,越過一眾僧人,往牌坊那邊走去,直至走到那牌坊之下,眼前再無旁人遮擋,難民巷的全貌才躍然出現在她的眼前。
她怔住了,眉宇間帶著不可置信的震驚之色,眼前的難民巷與其說是一條巷子倒不如說是一片難民區。
一大片矮小的木屋錯落的分布在城南這犄角旮旯,東側築了一堵高高的石牆,以此來隔絕城東城南。
以牌坊為界,這邊還是勉強算得上平坦的石板路,但那邊就是完完全全的泥石路,因著下過雨,現下泥土都變得泥濘,水坑四布,坑坑窪窪的,地上四散著生活垃圾,由於天氣炎熱都變得腐敗,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整座難民巷透露出一種壓抑的死寂感,小木屋都沒有窗戶,不過一人高的屋頂之上晾曬著五花八門的粗布麻衣,貼著各式補丁,那木門也僅僅是用幾塊木板東拚西湊起來的,用一根麻繩從裏間套住,就算關上門了。
牌坊這邊,眾僧人忙忙碌碌的籌備著施粥,難民巷內,卻是一片寂靜。
傅沛白怔怔地看著眼前這一幕,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東邊是熱鬧非凡燈紅酒綠的人間「仙境」,而僅僅一牆之隔,卻是人間「煉獄」。
「傅施主定是沒見過這般景象吧?」苦禪不知何時走到了她身邊來,聲音平緩卻透露著哀憫。
傅沛白喉間發緊,「不曾,我途徑數城,大多繁華燦爛,其中也不乏邊陲小鎮,但也都自給自足,安逸自得,為何這裏的百姓卻活得如此艱難?」
「傅施主年紀尚輕,歷練不足,殊不知這般苦難才是亂世常態,每一個你所看到的城池或多或少都有這麽一個安置流民的地方。」
「平元初年,三藩之亂,戰火綿延不絕,致使數百萬百姓流離失所,平元五年,江東渠水泛洪,淹沒千裏耕地,數十萬百姓不得已南遷,平元十年,邊塞爆發戰爭,三十萬壯丁充軍,戰爭持續了三年,戰死者不計其數。」
「每逢災禍,朝廷的賑災銀撥至民間,隻餘一層,官商勾結,利慾薰心,他們隻想聯手榨幹百姓們最後一滴血,以謀私利,無人真的在意貧苦百姓的死活。」
苦禪苦笑了一聲,繼續道:「傅施主,你可知道,而今天下風雨飄搖,江湖廟堂俱是一片亂象,大廈將傾,亂世已至。」
傅沛白澀然地搖頭,心裏湧動著悲愴之感。
「當今陛下晚年昏聵,任用宦官,依附外戚,朝廷早已腐朽不堪,近一年來,陛下更是聽取奸臣讒言,頻頻向邊塞增兵,妄想打造出一支百萬雄兵,一舉吞併西域諸國,邊塞而今的形勢已是如箭在弦,一旦開戰,戰事短則數月,長則數年,需要國庫的大力支持,錢從哪來?
自然唯有從百姓身上搜刮而來,苛政重賦下,多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啊。」
傅沛白蹙眉沉聲道:「難道朝廷上下就當真無一清白正直的好官了嗎?」
苦禪搖了搖頭,目光飄渺的盯著難民巷中的破敗景象,「即便是有,也早被奸臣趕盡殺絕抑或是驅逐出權力中心了,而今的朝堂便是一塊朽木,無可救藥,唯有祈盼皇位更迭時,下一位皇帝是一名開明賢德的仁君。
不過依著而今幾方勢力的皇儲之爭來看,皆都是無才無德之輩,一丘之貉,誰坐上那龍座都終結不了這亂世。」
傅沛白喉頭微哽,一時之間不知該說些什麽。
除卻家逢巨變時的魔教之亂,在她人生的前十六年裏,偏安一隅,活在一個如世外桃源般的村子,讓她誤以為這外邊的世界也如懷柳村一般,人人都生活得美滿自足,直到現在看到這滿目瘡然的一幕,她才意識到,現在的世道已經是民生凋敝,水深火熱了。
「小僧法號淨空。」
「原是淨空小師父,幸會幸會,在下傅沛白。」
小僧點點頭,而後又和傅沛白閑聊著一些有的沒的,一大一小,相去十幾歲的年齡,有模有樣的客氣寒暄著,場麵瞧著有些滑稽。
十七在旁安靜的聽著,嘴角是怎麽也掩藏不下去的溫柔笑意。
長長的運粥隊伍從山上下來,到達了山腳下的一座繁華城池,樊城。
這是中部較大的一座城,連同天南地北各個方向,是中原一個重要的中轉驛城,來往的商隊絡繹不絕,這也是促成了這座城異常繁盛的原因。
傅沛白一行人到達城內時,正值日暮時分,街上人聲鼎沸,青白石板整整齊齊鋪疊在城中主道上,所占甚廣,能容八馬並駕齊驅,沿街兩側是富麗堂華的亭台樓閣,雕欄玉砌,所遇之行人各個華冠麗服,光鮮亮麗。
這大大超出了傅沛白的想像,饒是皇城根下,繁華似景也不過如此了。
她一時有些困惑,街道幹淨整潔,人人錦衣玉帶,哪裏有需要施粥救濟的乞丐流民呢?
苦禪瞧出了她麵上的疑惑,笑容帶著一絲苦澀,「傅施主勿急。」
般若寺的施粥隊伍直直穿過城東,繼續往城南走,一路上精緻富貴的房屋建築逐漸變少,地上的青石板路也漸漸破碎,越往南走,便越是如此。
直到一塊石築的牌坊出現在眾人眼前,施粥隊伍才停了下來,僧人們開始有條不紊的搭建桌子。
傅沛白盯著牌坊上的三個大字,「難民巷」,她像是明白了什麽,神色凝重起來。
她放下粥桶,越過一眾僧人,往牌坊那邊走去,直至走到那牌坊之下,眼前再無旁人遮擋,難民巷的全貌才躍然出現在她的眼前。
她怔住了,眉宇間帶著不可置信的震驚之色,眼前的難民巷與其說是一條巷子倒不如說是一片難民區。
一大片矮小的木屋錯落的分布在城南這犄角旮旯,東側築了一堵高高的石牆,以此來隔絕城東城南。
以牌坊為界,這邊還是勉強算得上平坦的石板路,但那邊就是完完全全的泥石路,因著下過雨,現下泥土都變得泥濘,水坑四布,坑坑窪窪的,地上四散著生活垃圾,由於天氣炎熱都變得腐敗,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整座難民巷透露出一種壓抑的死寂感,小木屋都沒有窗戶,不過一人高的屋頂之上晾曬著五花八門的粗布麻衣,貼著各式補丁,那木門也僅僅是用幾塊木板東拚西湊起來的,用一根麻繩從裏間套住,就算關上門了。
牌坊這邊,眾僧人忙忙碌碌的籌備著施粥,難民巷內,卻是一片寂靜。
傅沛白怔怔地看著眼前這一幕,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東邊是熱鬧非凡燈紅酒綠的人間「仙境」,而僅僅一牆之隔,卻是人間「煉獄」。
「傅施主定是沒見過這般景象吧?」苦禪不知何時走到了她身邊來,聲音平緩卻透露著哀憫。
傅沛白喉間發緊,「不曾,我途徑數城,大多繁華燦爛,其中也不乏邊陲小鎮,但也都自給自足,安逸自得,為何這裏的百姓卻活得如此艱難?」
「傅施主年紀尚輕,歷練不足,殊不知這般苦難才是亂世常態,每一個你所看到的城池或多或少都有這麽一個安置流民的地方。」
「平元初年,三藩之亂,戰火綿延不絕,致使數百萬百姓流離失所,平元五年,江東渠水泛洪,淹沒千裏耕地,數十萬百姓不得已南遷,平元十年,邊塞爆發戰爭,三十萬壯丁充軍,戰爭持續了三年,戰死者不計其數。」
「每逢災禍,朝廷的賑災銀撥至民間,隻餘一層,官商勾結,利慾薰心,他們隻想聯手榨幹百姓們最後一滴血,以謀私利,無人真的在意貧苦百姓的死活。」
苦禪苦笑了一聲,繼續道:「傅施主,你可知道,而今天下風雨飄搖,江湖廟堂俱是一片亂象,大廈將傾,亂世已至。」
傅沛白澀然地搖頭,心裏湧動著悲愴之感。
「當今陛下晚年昏聵,任用宦官,依附外戚,朝廷早已腐朽不堪,近一年來,陛下更是聽取奸臣讒言,頻頻向邊塞增兵,妄想打造出一支百萬雄兵,一舉吞併西域諸國,邊塞而今的形勢已是如箭在弦,一旦開戰,戰事短則數月,長則數年,需要國庫的大力支持,錢從哪來?
自然唯有從百姓身上搜刮而來,苛政重賦下,多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啊。」
傅沛白蹙眉沉聲道:「難道朝廷上下就當真無一清白正直的好官了嗎?」
苦禪搖了搖頭,目光飄渺的盯著難民巷中的破敗景象,「即便是有,也早被奸臣趕盡殺絕抑或是驅逐出權力中心了,而今的朝堂便是一塊朽木,無可救藥,唯有祈盼皇位更迭時,下一位皇帝是一名開明賢德的仁君。
不過依著而今幾方勢力的皇儲之爭來看,皆都是無才無德之輩,一丘之貉,誰坐上那龍座都終結不了這亂世。」
傅沛白喉頭微哽,一時之間不知該說些什麽。
除卻家逢巨變時的魔教之亂,在她人生的前十六年裏,偏安一隅,活在一個如世外桃源般的村子,讓她誤以為這外邊的世界也如懷柳村一般,人人都生活得美滿自足,直到現在看到這滿目瘡然的一幕,她才意識到,現在的世道已經是民生凋敝,水深火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