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幾個豪紳望族本來也像王世業一樣頗為囂張,帶著一幫家奴進得縣衙大堂便衝著鄭子君高聲怒罵、很是猖狂。
正當他們仗著族內有人在朝為官而指使家奴上前痛罵蘇臨風與鄭子君的時候,其中一個白白胖胖、一臉精明的老管家急忙上前附耳、不過聊聊數語,立即讓那些人驚愕之下紛紛認罪、跪地求饒。
那個一臉精明世故的老管家告訴主子說,當初他在京師之時,曾經親眼看到過蘇臨風在眾目睽睽之下踩殺當朝駙馬胡魁磊。
膽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殺駙馬之人絕非等閑之輩,所以那個老管家對蘇臨風的眼神聲音、一舉一動都是印象極為深刻。
雖然蘇臨風已經喬裝易容,但老管家還是從他的言行舉止、神色聲音上認了出來--這個所謂的上差,絕對就是那個曾經踩殺駙馬的蘇臨風!
當年曾經踩殺駙馬,近來又曾弑君在逃的惡煞凶神,自然絕對不能招惹的,以免橫禍臨頭、後悔莫及,畢竟眼前的王世業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再說除了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凶神惡煞以外,在這狄平縣中又有誰膽敢冒充上差,痛打王世業呢?
故而那幾個原本氣焰十分囂張的家夥聽老管家如此一說,哪裏還敢放肆?立即戰戰兢兢、跪地求饒,隻怕給家族帶來滅門之禍--對於膽敢踩殺駙馬、犯上弑君的人來說,還有什麽事兒是他不敢幹的啊!
“今日為民伸冤、嚴懲惡少一事,皆是由蘇某一力主張,與縣令鄭大人並無幹係,爾等若有不服,不妨找蘇兄問罪就可!不管爾等有何勢力背景,如果以後還敢行凶作惡,蘇某仍舊是嚴懲不貸,決不寬佑!”
蘇臨風見對方表示認罪,一邊吩咐宮刑不變、立即執行,一邊替鄭子君進行開脫.
那些人唯唯諾諾,隻能自認倒黴,再也不敢撒野放刁。這讓挨了板子、臀股開花的王世業又驚又怕,好生後悔自己一時大意做了出頭之鳥.
等到衙役們找來閹豬騸狗的民間匠人把幾個惡少盡皆閹割以後,已經是日落西山、長夜將至之時。
鄭子君見蘇臨風果然言而有信,不但替自己將責任扛了起來,而且酣暢淋漓地將一幫地方豪強權貴的家人痛揍一頓,大煞那些人的威風氣焰,感激之下頗為真誠地邀請蘇臨風夫婦不妨一塊用餐、在此暫歇一晚明早再走。
蘇臨風倒是不怕鄭子君設計相擒,諒他也沒有那個膽子,於是就非常痛快地答應了--反正天色已晚,不耽誤明天前去見那鎮東將軍張超群就行。
席間,鄭子君三杯烈酒下肚,對著蘇臨風是大倒苦水,表示自己並不是為了貪圖賄賂、徇私枉法,隻是自己官小職微,備受地方豪紳掣肘不得不與其同流合汙--因為那些人都是頗有關係的,自己雖為一縣之尊,實際上根本難入他們的法眼。
“嗬嗬,你我好歹也是曾經同窗一場,有些話蘇某就直說了!”
蘇臨風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然後正色說道,“鄭兄頗為精明機巧卻無正氣在身,說起來是非常符合這大晉官場的!不過,當王法不彰、正義難尋的時候,其實人人都有可能是受害者--既使鄭兄昧心逢迎、步步高升,將來成為那廟堂之臣,也早晚難免有落難之時!”
蘇臨風告訴鄭子君,別的不說,單講這大晉的兩個丞相,無論是奸詐狡猾的王忠良還是忠心耿耿的李直,他們兩個哪一個有落到好下場?
“蘇兄言之有理啊,這大晉的官場根本不需要什麽才華正氣,隻須懂得向上逢迎送禮、不跟錯人就行,所以鄭某整日戰戰兢兢,隻怕那天會成為別人的墊腳石!”
鄭子君長歎一聲,“來,鄭某再敬蘇兄一杯,還請蘇兄多多指教。”
“指教二字談不上,不過既然鄭兄家裏麵廣有田產、不缺銀錢的,其實真的不如安安穩穩做個富家翁--沒有正氣定身的話,權利越大危害越大,所以也就最是容易造下罪孽!”
說到這裏,蘇臨風突然想起了玉寨山一事,連忙問鄭子君說:“對了,鄭兄家的田產除了在玉寨山以外,其他之處可還有麽?要是全在玉寨山的話,可能就麻煩了!”
“哦,蘇兄的意思是?”鄭子君一臉迷惑地問道。
“鄭兄不要誤會,事情是這樣的。因為現在的玉寨山恐怕早就被開膛破肚了--乘風真人那廝親率精兵數萬,又強征民夫無數,打著為皇上修築萬壽陵的旗號大挖玉寨山,也不知道他那家夥究竟想要幹些什麽!”
“竟然有這等事麽?”
鄭子君眨了眨眼睛沉吟良久,“不,修築皇陵顯然是不可能的,況且依照蘇兄所言,放火焚山、破壞風水那也絕不是修築皇陵的舉止,難道國師他也想要效法前人不成?”
“效法前人?鄭兄這話是什麽意思?”蘇臨風見鄭子君這樣說反而頗為吃驚,立即坐直了身體追問道,“莫非鄭兄知道乘風真人那廝打是是什麽主意嗎?”
“鄭某隻是猜測而已,”鄭子君咂了咂嘴,“因為按照蘇兄所言,他們既然不是為了修築皇陵而又大舉開挖玉寨山,恐怕也隻有那件事了。”
“哪件事?鄭兄不妨直言嘛!”蘇臨風緊緊地追問道。
“尋找上古法寶奇物!”鄭子君一臉認真地點了點頭。
“嗬嗬,原來鄭兄是在開玩笑啊,”蘇臨風聽鄭子君如此一說,立即笑了起來,“鄭兄又不是什麽道門中人,怎麽知道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兒!”
“嗨,看來蘇兄是有所不知啊,蘇兄可曾看過《望山縣縣誌》麽?”鄭子君頗為認真地說道。
“《望山縣縣誌》?”蘇臨風搖了搖頭,“這個麽,蘇某出身低微,還真是沒有機會接觸到那種東西。對了,那縣誌上怎麽說?”
“這個,不是鄭某故意炫耀,而是當年確實是在二叔家看到過,”鄭子君一本正經地說道,“蘇兄雖然沒有閱過《望山縣縣誌》,但是想必也曾聽說過從古至今有多少空門中人都曾借助各種名目大挖玉寨山吧?”
“這個不假,蘇某倒是聽老年人曾經講過,”蘇臨風點了點頭,繼續追問道,“那《望山縣縣誌》上究竟說了些什麽啊?”
“有關《河圖洛書》的淵源來曆!”鄭子君一本正經地回答說,“河圖洛書想必蘇兄應該知道吧。”
“《河圖洛書》?蘇某曉得,不就是說黃河中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觀之而悟、演成先天八卦;洛水中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劃定九州嘛!”
蘇臨風點了點頭,“可這《河圖洛書》一事與玉寨山又有什麽關係?”
“看來蘇兄對於《河圖洛書》一事知之甚少啊!”
鄭子君笑著搖了搖頭,“蘇兄雖知《河圖洛書》,那麽可曾知道那神龜龍馬為何要將洛書河圖獻給大禹和伏羲?為什麽不獻給別人而偏偏要獻給他們兩個?神龜龍馬是奉何人旨意要出水獻寶?那洛書河圖又是什麽人所製成的?”
“這個?”蘇臨風被鄭子君一連串的話問得兩眼迷茫、很是不解。
畢竟不是因為伏羲和大禹是聖人才得到河圖洛書的,相反,他們正是由於得到河圖洛書才成為聖人--伏羲若非畫成先天八卦恐怕難有今日之名;大禹若非治水成功恐怕也難有劃定九州的機會!
至於那龍馬神龜究竟是奉何人旨意出水獻寶、《河圖洛書》究竟是什麽人所製,以及為何要命龍馬神龜送於伏羲、大禹等等,蘇臨風還真沒有想過這些問題!
“看來鄭兄二叔真不愧是學政大人,鄭兄也是閱覽群書、知天曉地啊,”蘇臨風連忙起來長身一躬施了一禮,“還請鄭兄多多賜教為盼!”
“嗨,蘇兄快莫這樣,快莫這樣,真是折煞鄭某也!”
鄭子君連忙起身還禮,扶蘇臨風落座以後說道,“這個並非是鄭某好學,隻是蘇兄想必知道的,家父對鄭某頗寄厚望,而且鄭某二叔又是一道學政,故而從小接觸的典籍確實不少.”
鄭子君告訴蘇臨風說,大禹雖為聖人,伏羲雖為人祖,但他們的成就卻是離不開《河圖洛書》的幫助。
而那點化龍馬神龜背負《河圖洛書》出水相奉之人,就曾居住在玉寨山,這在野史及《望山縣縣誌》中皆有明確記載.聽了鄭子君如此這般一說,蘇臨風皺眉沉思了良久覺得頗有道理,否則的話那乘風真人作為大晉國師,根本沒有必要親自勞師動眾地大費周折,而且還要打著為皇上修築萬壽陵的幌子開挖玉寨山。如果讓乘風真人那廝得逞的話,自然絕非好事。故而次日一早,蘇臨風與韓玉婧就匆匆辭別鄭子君,急忙趕往鎮東將軍張超群的大營,想要由張將軍率兵護駕,以便自己再回玉寨山.。
正當他們仗著族內有人在朝為官而指使家奴上前痛罵蘇臨風與鄭子君的時候,其中一個白白胖胖、一臉精明的老管家急忙上前附耳、不過聊聊數語,立即讓那些人驚愕之下紛紛認罪、跪地求饒。
那個一臉精明世故的老管家告訴主子說,當初他在京師之時,曾經親眼看到過蘇臨風在眾目睽睽之下踩殺當朝駙馬胡魁磊。
膽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殺駙馬之人絕非等閑之輩,所以那個老管家對蘇臨風的眼神聲音、一舉一動都是印象極為深刻。
雖然蘇臨風已經喬裝易容,但老管家還是從他的言行舉止、神色聲音上認了出來--這個所謂的上差,絕對就是那個曾經踩殺駙馬的蘇臨風!
當年曾經踩殺駙馬,近來又曾弑君在逃的惡煞凶神,自然絕對不能招惹的,以免橫禍臨頭、後悔莫及,畢竟眼前的王世業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再說除了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凶神惡煞以外,在這狄平縣中又有誰膽敢冒充上差,痛打王世業呢?
故而那幾個原本氣焰十分囂張的家夥聽老管家如此一說,哪裏還敢放肆?立即戰戰兢兢、跪地求饒,隻怕給家族帶來滅門之禍--對於膽敢踩殺駙馬、犯上弑君的人來說,還有什麽事兒是他不敢幹的啊!
“今日為民伸冤、嚴懲惡少一事,皆是由蘇某一力主張,與縣令鄭大人並無幹係,爾等若有不服,不妨找蘇兄問罪就可!不管爾等有何勢力背景,如果以後還敢行凶作惡,蘇某仍舊是嚴懲不貸,決不寬佑!”
蘇臨風見對方表示認罪,一邊吩咐宮刑不變、立即執行,一邊替鄭子君進行開脫.
那些人唯唯諾諾,隻能自認倒黴,再也不敢撒野放刁。這讓挨了板子、臀股開花的王世業又驚又怕,好生後悔自己一時大意做了出頭之鳥.
等到衙役們找來閹豬騸狗的民間匠人把幾個惡少盡皆閹割以後,已經是日落西山、長夜將至之時。
鄭子君見蘇臨風果然言而有信,不但替自己將責任扛了起來,而且酣暢淋漓地將一幫地方豪強權貴的家人痛揍一頓,大煞那些人的威風氣焰,感激之下頗為真誠地邀請蘇臨風夫婦不妨一塊用餐、在此暫歇一晚明早再走。
蘇臨風倒是不怕鄭子君設計相擒,諒他也沒有那個膽子,於是就非常痛快地答應了--反正天色已晚,不耽誤明天前去見那鎮東將軍張超群就行。
席間,鄭子君三杯烈酒下肚,對著蘇臨風是大倒苦水,表示自己並不是為了貪圖賄賂、徇私枉法,隻是自己官小職微,備受地方豪紳掣肘不得不與其同流合汙--因為那些人都是頗有關係的,自己雖為一縣之尊,實際上根本難入他們的法眼。
“嗬嗬,你我好歹也是曾經同窗一場,有些話蘇某就直說了!”
蘇臨風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然後正色說道,“鄭兄頗為精明機巧卻無正氣在身,說起來是非常符合這大晉官場的!不過,當王法不彰、正義難尋的時候,其實人人都有可能是受害者--既使鄭兄昧心逢迎、步步高升,將來成為那廟堂之臣,也早晚難免有落難之時!”
蘇臨風告訴鄭子君,別的不說,單講這大晉的兩個丞相,無論是奸詐狡猾的王忠良還是忠心耿耿的李直,他們兩個哪一個有落到好下場?
“蘇兄言之有理啊,這大晉的官場根本不需要什麽才華正氣,隻須懂得向上逢迎送禮、不跟錯人就行,所以鄭某整日戰戰兢兢,隻怕那天會成為別人的墊腳石!”
鄭子君長歎一聲,“來,鄭某再敬蘇兄一杯,還請蘇兄多多指教。”
“指教二字談不上,不過既然鄭兄家裏麵廣有田產、不缺銀錢的,其實真的不如安安穩穩做個富家翁--沒有正氣定身的話,權利越大危害越大,所以也就最是容易造下罪孽!”
說到這裏,蘇臨風突然想起了玉寨山一事,連忙問鄭子君說:“對了,鄭兄家的田產除了在玉寨山以外,其他之處可還有麽?要是全在玉寨山的話,可能就麻煩了!”
“哦,蘇兄的意思是?”鄭子君一臉迷惑地問道。
“鄭兄不要誤會,事情是這樣的。因為現在的玉寨山恐怕早就被開膛破肚了--乘風真人那廝親率精兵數萬,又強征民夫無數,打著為皇上修築萬壽陵的旗號大挖玉寨山,也不知道他那家夥究竟想要幹些什麽!”
“竟然有這等事麽?”
鄭子君眨了眨眼睛沉吟良久,“不,修築皇陵顯然是不可能的,況且依照蘇兄所言,放火焚山、破壞風水那也絕不是修築皇陵的舉止,難道國師他也想要效法前人不成?”
“效法前人?鄭兄這話是什麽意思?”蘇臨風見鄭子君這樣說反而頗為吃驚,立即坐直了身體追問道,“莫非鄭兄知道乘風真人那廝打是是什麽主意嗎?”
“鄭某隻是猜測而已,”鄭子君咂了咂嘴,“因為按照蘇兄所言,他們既然不是為了修築皇陵而又大舉開挖玉寨山,恐怕也隻有那件事了。”
“哪件事?鄭兄不妨直言嘛!”蘇臨風緊緊地追問道。
“尋找上古法寶奇物!”鄭子君一臉認真地點了點頭。
“嗬嗬,原來鄭兄是在開玩笑啊,”蘇臨風聽鄭子君如此一說,立即笑了起來,“鄭兄又不是什麽道門中人,怎麽知道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兒!”
“嗨,看來蘇兄是有所不知啊,蘇兄可曾看過《望山縣縣誌》麽?”鄭子君頗為認真地說道。
“《望山縣縣誌》?”蘇臨風搖了搖頭,“這個麽,蘇某出身低微,還真是沒有機會接觸到那種東西。對了,那縣誌上怎麽說?”
“這個,不是鄭某故意炫耀,而是當年確實是在二叔家看到過,”鄭子君一本正經地說道,“蘇兄雖然沒有閱過《望山縣縣誌》,但是想必也曾聽說過從古至今有多少空門中人都曾借助各種名目大挖玉寨山吧?”
“這個不假,蘇某倒是聽老年人曾經講過,”蘇臨風點了點頭,繼續追問道,“那《望山縣縣誌》上究竟說了些什麽啊?”
“有關《河圖洛書》的淵源來曆!”鄭子君一本正經地回答說,“河圖洛書想必蘇兄應該知道吧。”
“《河圖洛書》?蘇某曉得,不就是說黃河中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觀之而悟、演成先天八卦;洛水中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劃定九州嘛!”
蘇臨風點了點頭,“可這《河圖洛書》一事與玉寨山又有什麽關係?”
“看來蘇兄對於《河圖洛書》一事知之甚少啊!”
鄭子君笑著搖了搖頭,“蘇兄雖知《河圖洛書》,那麽可曾知道那神龜龍馬為何要將洛書河圖獻給大禹和伏羲?為什麽不獻給別人而偏偏要獻給他們兩個?神龜龍馬是奉何人旨意要出水獻寶?那洛書河圖又是什麽人所製成的?”
“這個?”蘇臨風被鄭子君一連串的話問得兩眼迷茫、很是不解。
畢竟不是因為伏羲和大禹是聖人才得到河圖洛書的,相反,他們正是由於得到河圖洛書才成為聖人--伏羲若非畫成先天八卦恐怕難有今日之名;大禹若非治水成功恐怕也難有劃定九州的機會!
至於那龍馬神龜究竟是奉何人旨意出水獻寶、《河圖洛書》究竟是什麽人所製,以及為何要命龍馬神龜送於伏羲、大禹等等,蘇臨風還真沒有想過這些問題!
“看來鄭兄二叔真不愧是學政大人,鄭兄也是閱覽群書、知天曉地啊,”蘇臨風連忙起來長身一躬施了一禮,“還請鄭兄多多賜教為盼!”
“嗨,蘇兄快莫這樣,快莫這樣,真是折煞鄭某也!”
鄭子君連忙起身還禮,扶蘇臨風落座以後說道,“這個並非是鄭某好學,隻是蘇兄想必知道的,家父對鄭某頗寄厚望,而且鄭某二叔又是一道學政,故而從小接觸的典籍確實不少.”
鄭子君告訴蘇臨風說,大禹雖為聖人,伏羲雖為人祖,但他們的成就卻是離不開《河圖洛書》的幫助。
而那點化龍馬神龜背負《河圖洛書》出水相奉之人,就曾居住在玉寨山,這在野史及《望山縣縣誌》中皆有明確記載.聽了鄭子君如此這般一說,蘇臨風皺眉沉思了良久覺得頗有道理,否則的話那乘風真人作為大晉國師,根本沒有必要親自勞師動眾地大費周折,而且還要打著為皇上修築萬壽陵的幌子開挖玉寨山。如果讓乘風真人那廝得逞的話,自然絕非好事。故而次日一早,蘇臨風與韓玉婧就匆匆辭別鄭子君,急忙趕往鎮東將軍張超群的大營,想要由張將軍率兵護駕,以便自己再回玉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