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微臣,”京兆尹張大人顧不得擦一下頭上臉上的汗水,立即撲通一聲再次跪倒地上,“微臣罪該萬死,請聖上降罪於臣。。”


    “張愛卿這是什麽話!”皇上心裏麵已經對其痛恨不已,但表麵上仍舊裝出一副迷惑不解的樣子,“蘇義士在這兒全靠張愛卿照顧,才能免受委屈,朕正打算嘉獎張愛卿呢,愛卿何出此言哪?”


    京兆尹張愛民當然不敢當麵拆穿皇上的麵具謊言,隻好硬著頭皮一個勁兒地磕頭請罪。。


    “張大人隻不過是個官迷而已,其實並無大害,還請聖上能夠寬恕於他!”蘇臨風見狀,開口替張愛民向皇上求情,心裏麵不由得歎息一聲:這個世上,又有多少人為了頭上的烏紗帽而迷失了本性人性啊!比起京兆尹張大人,更多的是人為了官帽根本已經是沒有了最起碼的良知。。


    “罷了,張愛卿速速平身,忙你的正事去吧,朕要和蘇義士進宮商議禦敵大計呢!”皇上見蘇臨風為京兆尹求情,自是不敢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以免露出馬腳,於是立即順水推舟,暫且放過了張愛民。


    同時,由於見蘇臨風似有猶豫之色,皇上於是決定不妨回宮再議--畢竟築壇拜將的大事,不能在這小衙裏麵細說。


    “謝聖上隆恩、謝聖上隆恩!”京兆尹張大人衝皇上叩頭謝恩後,側目看了看蘇臨風,眼睛裏麵充滿了感激感恩。


    “嗬嗬,世人都道做官好,罷官方知行路難,還請張大人為官一任,盡量做上幾件利國利民、無愧於心的好事,等到年老以後還能多少有些慰藉!”蘇臨風淡淡地勸說幾句。


    “謝謝蘇公子!”張愛民感慨萬千地衝蘇臨風施了一禮,立即匆匆而去。。


    為了還蘇臨風之清譽,同時讓京城百姓們不要再到宮門外下跪替其求情,皇上給蘇臨風備下一匹高頭大馬,自己親坐龍輦,帶領文武百官出了京兆府衙,一路浩浩蕩蕩地向宮門走去。


    聞風而來的百姓們見蘇臨風好像狀元誇街一般,不,遠比狀元誇街更為隆重百倍,竟然能夠讓皇帝親自率領文武百官與其同行,一個個跪在道旁,紛紛頌揚聖上的英明仁慈,讚歎蘇臨風的剛烈正直。。


    幾個百姓竟然告訴旁邊的小孩說,瞧瞧,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有報啊,人家這個書生就是因為一身正氣、剛烈有義,竟然驚動皇帝親自接他出獄,看樣子還有可能要封他做大官呢!


    蘇臨風則是端坐馬上,頻頻向路旁邊百姓們拱手施禮。。


    看著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刺當朝駙馬的凶手,竟然被如此眾多的百姓們奉為英雄一般,龍輦之上的皇帝不由得眉頭緊皺,說不清心裏麵究竟是什麽滋味--別說那些平民百姓了,就連自己這個堂堂一國之君,不也不但沒有下旨將他淩遲處死,反而親自率領眾臣前來相迎於他麽!


    “蘇臨風這廝還真是大晉皇家的克星,此番出征他若死於趙國胡人之手也就罷了,否則的話就算他凱旋歸來,朕也一定要想方設法取他性命!”皇上咬了咬牙,心裏麵暗暗打定了主意。


    正當皇上在龍輦之上對蘇臨風恨得牙根兒直癢卻又無可奈何的時候,蘇臨風再次給他來了個火上澆油、堵上添堵:那廝竟然猝不及防地提韁勒馬停了下來!


    見蘇臨風突然勒馬停下,皇上身後的文武百官也隻好停下;


    負責駕馭皇上龍輦的車夫見文武百官停了下來,自然不能讓聖上失了威儀、孤零零地回去,於是也隻好停了下來。


    “突然停下,是為何故?”皇上突遇此變,不由得急忙問道。


    “回稟聖上,蘇義士突然勒馬停了下來。。”旁邊早有近侍如實回答。


    皇上一聽說由於蘇臨風的突然停下,竟然讓他這個一國之君停駕等候,心裏麵更是氣得七竅生煙、胸膛起伏。


    可一想到趙國的虎狼之師極有可能就要兵臨京師、動搖大晉江山,於是皇上隻得搖了搖頭、忍氣吞聲--放眼整個大晉,無論是哪家文武勳貴,絕對找不出第二個像蘇臨風這麽大膽之人!


    就這樣,蘇臨風這一提韁勒馬不要緊,竟然讓當今聖上與滿朝文武陪著他停了下來,一個個默不作聲地等待著。。


    蘇臨風提韁勒馬以後,睜大眼睛仔細瞧了瞧官道旁邊的一個漢子,突然將身一縱躍下馬來,徑直朝那身材頎長的漢子大步而去。


    因為蘇臨風端坐馬上突然發現,那個漢子的眼神實在是太熟悉了!


    “楊大哥,是你麽?”蘇臨風快步上前,衝著那個大約四十歲上下的漢子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禮。


    “這個?”那個一雙劍眉下兩眼炯炯有神的漢子愣了一下,隻好抱拳回禮,“正是楊某,兄弟甚是好眼力,竟然能夠認出楊某來。”


    “哈哈,謝謝楊大哥,兄弟豈是那種忘恩負義之人哪!”蘇臨風見對方點頭承認,立即上前一步,緊緊地握住了對方的雙手。


    原來,蘇臨風騎在馬上無意間發現路旁的一個漢子雙目黑多白少、極是有神,頗像那個以黑巾遮麵前往京兆府衙搭救自己的武道高人楊永慧,於是這才提韁勒馬、前去相認。


    雖然天下江湖豪客很多,但能夠不顧自身安危,願意孤身涉險前去京兆府衙相救一個素不相識之人的俠義高手,絕對並不多見。


    再加上蘇臨風本身就是一個懂得知恩圖報之人,既然今天有幸看到楊永慧這等恩人高手就在道兒旁,心裏麵非常明白,就算自己得罪了皇上與眾臣,以後還有道歉彌補的機會,可是如果今日錯過這位楊大哥的話,有可能這一輩子都難有再遇之日。


    所以蘇臨風這才顧不上皇帝與眾多文武,自己迅速下馬前去相認。。


    “兄弟快快回去,聖上他們還在等著兄弟呢!”楊永慧抬頭瞧了瞧,發現由於蘇臨風的突然下馬,竟然讓聖上與文武百官原地相候,立即小聲催促道。


    “沒事兒的,楊大哥,兄弟隻擔心這輩子無法再遇楊大哥呢,還請楊大哥告知府上何在,兄弟定當登門拜訪致謝!”蘇臨風看著楊永慧,絲毫沒有將當今聖上放在眼裏。


    楊永慧見蘇臨風竟然如此重情重義,僅僅為了心裏麵的一縷感恩之情,而置聖上與文武眾臣於不顧,不由得再次重新認識了眼前這個斯文儒雅的年輕書生--此人不但剛烈正直,而且重情重義,真乃是世間少見的偉男子!


    一念至此,楊永慧對蘇臨風不由得好感倍生,頗有相交之意,再加上不願意讓蘇臨風在此久候,以免見罪於聖上,於是立即小聲說了個地址,再次催促蘇臨風趕快回去。。


    “謝謝楊大哥,你我兄弟後會有期!”蘇臨風這才拱手施禮,然後轉身回去。


    “嘖嘖,那個漢子不簡單喲,竟然能夠讓蘇公子下馬以禮相見!”


    “是啊是啊,蘇公子寧願把皇上晾到一邊,也要下馬結識的漢子,能是一般人麽!”


    旁邊的眾人看到這一幕,對楊永慧亦是欽慕不已--畢竟是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能夠讓俠肝義膽、剛烈正直的蘇公子恭敬有加的漢子,肯定不是等閑之輩。


    楊永慧倒是一個低調之人,見聖上啟駕而回,急忙抽身便走,並不願意在眾人麵前顯山露水。。


    到了宮中,皇上先將那封八百裏加急軍函拿給了蘇臨風過目,然後表示想要讓平虜將軍王世博為主將,蘇臨風為副將,集結一些郡兵府兵交由他們率領前去抵禦趙國之兵。


    “說起來蘇義士與王將軍還曾見過麵呢,為了共禦外敵,還請蘇義士摒棄前嫌,能夠與王將軍齊心協力才好,”皇上擔心由於王世博曾經率領禁軍射聲營捉拿蘇臨風,故而想要當麵化解他們之間的恩怨,於是開口說道,“傳朕口諭,宣平虜將軍來此見駕。”


    近侍太監立即應聲而去。


    當然,主將與副將並不完全同心,而是稍稍有些嫌隙,這對皇權來講其實是最好的,至少他們不會同謀造反--其實這也是皇上精心思慮一番,並沒有讓王世博與蘇臨風各領一軍的重要原因。


    不一會兒工夫,平虜將軍王世博跟著宣旨太監匆匆前來見駕,當他看到那個刺殺駙馬的凶手同在君前時,不由得頗為欣喜。


    蘇臨風見作為主將的平虜將軍就是那個曾經暗中相助自己的禁軍將領,也是深感開心。


    在皇上的介紹下,二人立即施禮相見,頗有惺惺相惜之意。。


    “蘇義士,此番出征之前,家裏還有什麽事放心不下的盡管開口,”皇上對蘇臨風並無好感、更不放心,隻不過是大敵當前不得不應急起用而已,故而想要在其出征前降恩攏絡,盡量讓其心懷感激、免生禍患,“對了,朕聽說蘇義士與韓將軍之女兩情相悅,可否需要朕與你們賜婚主婚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豫東醉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豫東醉客並收藏黃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