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大晉國師乘風真人還沒有來得及離開,就見一個太監一路小跑急匆匆地趕來,手裏高舉一筒火漆封口的八百裏加急密函。


    “國師且慢前行!”皇上一見那八百裏急件,心裏麵凜然一動,知道必有大事發生。


    按照大晉規定,就是兵部行文至鎮守一方的將帥那裏,甚至是聖旨敕命,也不過是三百裏、四百裏,最多六百裏加急而已。


    隻有涉及到江山安危的邊關告急、大規模的內患造反時,才能破格使用八百裏加急快件。


    因為八百裏加急信函,要求的是采用最高級別的快馬,而且很可能會累死良馬與那送信之人,故而並不輕用。


    如今突然見到太監高舉火漆封口的八百裏加急信函匆匆而來,皇上知道必有大事發生,於是一邊急忙叫住乘風真人暫以國事為重,一邊命人傳旨擊鼓鳴鍾,召集文武百官前來商議。


    接過信函一看,皇上立即龍身一顫,顯得極是驚駭!


    原來,前些日子邊關已經數次上奏急報,要求朝廷多多派兵支援,皇上以為那些胡人不過是舊習不改,搶些鹽鐵錢糧、騷擾一下邊關城池而已,所以也並沒有太當回事兒放在心上;


    沒有想到趙國這次得寸進尺、胃口大開,竟然集結重兵、大舉南下,棲雁城等要塞邊城已經失守,數十名大將業已喋血沙場、為國捐軀;


    晉軍兵敗如山倒,節節潰退,照此速度的話,趙國那些凶悍勇猛的虎狼之師不日就有可能劍指京師、兵臨洛陽;


    那些能夠以人肉為食的虎狼之師若是進入中原、攻克洛陽的話,必定是生靈炭、社稷不保。。


    “快,國師與朕一塊上殿,與眾家文武共議此事!”突然發生這等大事,皇上心裏麵很是焦急--如果這次再讓趙國兵臨京師的話,這大晉的江山很有可能就要易主了!


    因為當初鎮守邊關、應對趙國的雲麾將軍韓烈已經被滿門抄斬,再也不能浴血奮戰、為國效力了;


    而大晉的傳統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大將一幫人,韓烈蒙冤被斬以後,雲麾將軍手下的得力戰將死的死、散的散,就連宣威將軍楊虎威現在也是下落不明;


    而鎮國將軍鄭義彪前些日子又莫明其妙地慘遭橫禍;


    目前僅存的最為凶悍驍勇的平虜將軍王世博,為了讓他掌管禁軍、鎮守宮室,又被調回京師當了個左翊衛將軍--當然,因為他膽敢犯顏直諫,現在也是已經被押在了天牢裏麵。。


    如此看來,邊關將領中確實是少有身經百戰的驍勇之將能夠獨擋一麵、鎮守一方!


    紫宸殿內,眾多文武一聽說是趙國集結重兵、大舉南下,而且已經攻破了棲雁城等要塞之地,一個個麵麵相覷、一片嘩然,與皇上一樣極是驚駭而又束手無策--畢竟那些胡人實在是太凶悍勇猛了!


    “眾位愛卿,突發此等國之大事,眾愛卿速速各拿良策、為朕分憂啊!”皇上見一幫文武大臣雖然是極為驚駭地小聲議論個不停,卻是沒有人出班上奏,立即開口催促道。


    食君之祿、為君分憂,是為人臣子者本分之事,無奈在朝的文臣腹有治世之策,但對領兵打仗自然是外行;而位居兵部要職的武將,又多是經驗豐富卻已老邁之人。


    “要是雲麾將軍韓烈還在,哪裏會有今日之禍啊!”輔國將軍袁方歎息一聲!


    “是啊,韓將軍戰功赫赫、忠心耿耿,鎮守邊關多年無大患,隻可惜最後他。。”


    “唉,說實話,雲麾將軍的蒙冤身死,也涼了不少邊關將士的心啊。(.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國難思良將,一幫重臣遇此危及江山社稷的大事,自然是避免不了提起了韓烈將軍--而蘇臨風,就是為了要保得韓烈將軍身後的安寧與尊嚴,結果被壓入牢中,等待問斬!


    一幫剛剛還在為此事向皇上犯顏直諫的老臣們想到這裏,不由得噓唏不已。。


    “韓將軍之事,是先帝一時失察,被奸佞小人蒙蔽了而已,朕對此也是歎息不已,”皇上急切地再次開口催促道,“不過朕已經為韓將軍平反昭雪,如今趙國大舉南下,還望眾卿齊心協力、為朕分憂啊!”


    皇上雖然擅長統禦文武的帝王權謀,但對於統兵上陣那自然是外行,故而此時雖然是心急如焚,卻也絕不考慮禦駕親征一事。


    因為禦駕親征隻不過是為了鼓舞士氣而已,並沒有太大的實際作用;而趙國那些虎狼之師又皆為騎兵,萬一有個什麽閃失意外的話,就極有可能重演當年漢高祖的白登之事;


    開創大漢四百年基業的劉邦還差點兒被胡人擄獲,要是自己親臨前線的話。。


    皇上不敢繼續想下去,隻是一個勁兒地催促文武百官各獻良策、早定大計。


    廟堂之上眾臣一向忙的是爭權奪利,對於這等邊關大事,短時間內哪裏會有妙計良策?


    故而一時間眾多文臣武將要麽是仰天作沉思狀,要麽是幹脆低頭不語--畢竟現在可不是逞能犯愣的時候。


    “啟稟聖上,老臣以為值此緊急關頭,聖上應當事急從權、不拘一格,隻要是能夠退敵定邊者,均可築壇拜將,”


    作為丞相的李直,見同僚們一個個默不作聲,自是義不容辭地率先開口,“想那蘇臨風雖然曾經借兵趙國,不過那也是由於雲麾將軍蒙冤之故;但當初他追隨雲麾將軍共同抗趙時,亦是立有大功;故而蘇臨風必定深諳趙國用兵之道,聖上若是能夠施恩於他,破格啟用,老臣以為定能解決眼前之困。”


    “臣附議丞相之見,”輔國將軍袁方自是立即出班奏道,“那蘇臨風雖是文人,卻有異術在身,否則的話怎麽能夠指揮得十萬如狼似虎的胡人大軍!”


    “臣附議!老臣以為除了破格啟用蘇臨風以外,亦是應當從天牢內放出王世博,恢複其平虜將軍之職,令其二人共禦胡人!”


    “臣附議。。”


    對於這種利國利己的建言獻策,近半大臣自然是紛紛附議讚成。


    “這個?”皇上瞧了瞧國師乘風真人,見對方低眉無語,再看了看眾家文武,一時心裏麵頗為複雜:


    說實話,如果那個蘇臨風願意效忠效力於大晉的話,肯定是頗有大用;隻是那種人若是握得兵權在手,讓朕如何睡得安穩哪!


    至於王世博麽,如果恢複其平虜將軍之職,倒是還能讓朕踏實些!


    見皇上猶豫不決,一幫文臣武將立即再次奏請,表示軍情如火、猶豫不得,還請聖上早作決斷。。


    “老臣以為聖上若是能夠讓平虜將軍王世博作為主將、統領大軍,再由蘇臨風隨同協助,此事定矣,”丞相李直幹脆躬身開口說:“老臣鬥膽請聖上親擺禦駕前往大牢,請那王世博與蘇臨風出獄,如此,他們二人必定深感聖上隆恩,拚死效忠大晉、為聖上分憂!”


    “這個?”皇上聽李直這樣一說,心裏麵頗為認同,畢竟統軍之權掌在王世博手裏,還是比較讓朕放心的!


    “好吧,眾卿一塊隨同前往,朕親擺禦駕請他們二人出來為國效力!”皇上咬了咬牙,終於下定了決心。


    “謝聖上!”一片叩謝之聲。。


    關在天牢之內的左翊衛將軍王世博,見皇上竟然帶領滿朝文武大臣親自前來,心中的怨氣立即消散了不少。


    再聽說趙國竟然集結重兵大舉南下,馬上放下個人恩怨,表示願意重領平虜將軍一職,前往邊關、率軍殺敵。


    隻是王世博深知大廈將傾、一木難支,自己據險而守還能勝任,如今趙國士氣正盛、兵威大顯,自己一個人就算戰死沙場,恐怕也難力克趙國的虎狼之師。


    見王世博一腔熱血卻又流露出擔憂之色,皇上立即表示,讓那個能夠在射聲營中從容退卻的蘇臨風一塊前往、協助王將軍。。


    王世博這才一咬牙掃去疑慮之色,決定重新披堅執銳、為國效力!


    京兆府衙裏,張大人與蘇臨風聊了半宿,為了自身的安全起見,幹脆不去內室,與蘇臨風在客房內抵足而眠。


    當他們二人洗漱過後正在共進早餐時,無意間抬頭一看,窗戶外麵突然出現了一大群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將。


    那些廟堂之臣怎麽可能會齊聚京兆府衙啊?


    張愛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般,使勁兒地眨了眨眼,待他看清窗外不遠處的情況以後,臉色刷地一下變得蒼白起來了:走在眾人前麵的,赫然就是當今聖上!


    “壞了,這可如何是好?要是讓聖上見本官與蘇公子同桌而食的話,恐怕。。”京兆尹張大人嚇得麵無人色、喃喃自語。


    “大人不必驚慌!蘇某決不會連累大人的,”蘇臨風抬頭朝窗外一看,立即明白過來是怎麽回事,於是急忙小聲對張愛民說道,“大人趕快取刀,就說蘇某逃脫至此,想要逼威大人放蘇某出去,是大人不顧身家性命,與蘇某殊死搏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豫東醉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豫東醉客並收藏黃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