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紅樓(62)
院試結束後, 林淮玉他們一家人就搬到莊子住,過著悠閑自在的田園生活。
兄妹倆上午讀書學習, 下午就在莊子四周閑逛,采采野花、挖挖野菜、釣釣魚。有時候還會放放羊、放放鵝。有時候還會種菜、種花、除草。總之,田園生活過得十分充實。
今年因為林淮玉要考科舉考試,四五月份的時候沒有來莊子下田插秧。往年的時候,林如海就會帶著林淮玉他們兄妹倆來莊子下田插秧。之所以這麽做,主要是為了讓他們兄妹倆明白農民的不易。
林淮玉和小黛玉不僅不反對下田插秧,相反兩人還十分積極。不過, 也正是因為每年都會下田插秧,兄妹倆深刻地體會到農民的不容易, 也變得非常珍惜糧食。雖說他們以前也沒有浪費過糧食,但是以前對吃食並沒有抱珍惜的心情, 現在卻有了珍惜每一粒糧食的心情。
這天,兄妹倆戴著草帽,穿著粗布衣服,在自家菜園子裏種菜。
端陽節過後, 氣溫穩定, 雖然熱,但是光照的時間越來越長,越來越強烈,在這個時候可以種喜光、耐熱的蔬菜,比如說黃瓜、南瓜、絲瓜、韭菜等菜。
林淮玉負責挖地, 小黛玉負責撒種。兄妹倆不是第一次種菜, 兩人的動作都非常地嫻熟。
雖然是早上, 但是天氣還是很熱的, 兄妹倆剛勞動一會兒就熱得滿頭是汗, 不過兄妹倆不嫌熱,也不嫌累,繼續認真地種菜。
等播完種,兄妹倆又拿著澆水壺給剛播下去的種子撒水。忙完後,林淮玉和小黛玉還拿著紙和筆記錄剛剛播完種的情況。每次種完菜,或者種完花,兄妹倆都會記錄它們的生長情況。
這幾年,兄妹倆記錄了不少東西的生長情況,所以對種植越發的了解,也越發的熟練。
等忙完種菜,兄妹倆又跑去養蠶,觀察蠶寶寶的生長情況。
在他們的莊子的附近有一片山,山裏麵種滿了桑樹。周圍的村民,除了種田,還養蠶。這些年,揚州的天氣還算風調雨順,不管是糧食,還是養蠶都挺不錯的。
此時,遠在京城的慶隆帝已經拿到林淮玉在縣試、府試、院試的答卷。他看了後,被林淮玉的回答給震撼到了。
林淮玉的縣試、府試、院試的考卷回答基本上沒有錯誤。八場考試,沒有一場考試是被扣分的。像四書五經上的內容,沒有任何錯誤很正常,畢竟是書本上的死內容。但是像經義和策論就不是死內容,而是非常靈活的,沒有統一地標準答案,而且有時候還要看對不對批閱考卷的考官的胃口。
在經義和策論上不扣分的考生很少,但是林淮玉卻做到了沒有被扣分。他的經義和策論寫得非常好,用「好」字來形容,好像有點不太準確,用「妙」字來形容更為準備點。
慶隆帝仔細地看了看林淮玉寫的策論,發現他寫的策論不僅「妙」,而且非常「奇」。這個「奇」,不是奇怪的奇,而是驚奇的奇。林淮玉寫的策論的某些觀點比較奇特,但是卻又一針見血的準確。
看完林淮答的所有策論後,慶隆帝心中十分震驚,甚至有些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寫出來的策論。
林淮玉寫的策論,除了「妙」和「奇」,行文還非常的老辣幹練。他的文風沒有咬文拽字,更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對切,用詞非常乍一看非常普通平實,但是連成句子後卻非常地犀利,一箭穿心那種的犀利。最重要的是他寫的策論直指中心,讓人看了覺得深以為然的同時,又恍然地覺得「原來還可以」這樣。
葉文賦和宋修文被叫到禦書房,慶隆帝把林淮玉答得考卷遞給他們,讓他們好好地看看。
這兩個人不看考卷前麵的內容,直接翻到後麵看林淮玉寫的策論。兩人看完林淮玉寫的策論後,毫不吝嗇地稱讚一句「寫的不錯」。
「朕現在知道你們為什麽看重林如海的兒子?」慶隆帝說著,端起茶盞喝起茶來,「他兒子的策論寫地不錯。」
「皇上,應該不止不錯吧?」葉文賦笑著說,「林淮玉的策論寫地可比某些官員還要好。」
聽到葉文賦最後一句諷刺的話,慶隆帝無奈地笑了笑:「如果不是朕提前知道是林如海兒子的考卷,朕還以為是某個經驗老道的人寫的。」說完,他又驚嘆道,「這文風真的看不出來是一個十三歲孩子寫的。」
「淮哥兒這孩子用詞比較老道,還比較老辣,是不像十三歲孩子寫出來的,倒像是四五十歲老頭子寫出來的。」
宋修文接著說道:「我的文風還沒有這孩子的老辣。」宋修文的文風就屬於華麗型,用詞非常華麗而且浪漫。
「林如海兒子很有想法。」慶隆帝看了林淮玉的策論後,覺得這孩子的想法非常奇特。【奇特】是褒義詞,不是貶義詞。「林如海的兒子挺聰明的。」從林淮玉的答卷就能看出來他是一個機靈聰慧的人。
聽到慶隆帝這麽誇讚林淮玉,葉文賦和宋修文看了一眼彼此,隨後問道:「皇上,既然您覺得林如海兒子聰明,是不是可以給他一個機會去國子監?」
慶隆帝挑眉,深深地看了一眼葉文賦他們:「你們真的覺得林如海兒子去國子監讀書好?」
國子監不管在哪個朝代,一直都是最高學府。但是最高學府並不代表是最好的學府。當然,國子監在京城是最好的學府,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進國子監讀書。
院試結束後, 林淮玉他們一家人就搬到莊子住,過著悠閑自在的田園生活。
兄妹倆上午讀書學習, 下午就在莊子四周閑逛,采采野花、挖挖野菜、釣釣魚。有時候還會放放羊、放放鵝。有時候還會種菜、種花、除草。總之,田園生活過得十分充實。
今年因為林淮玉要考科舉考試,四五月份的時候沒有來莊子下田插秧。往年的時候,林如海就會帶著林淮玉他們兄妹倆來莊子下田插秧。之所以這麽做,主要是為了讓他們兄妹倆明白農民的不易。
林淮玉和小黛玉不僅不反對下田插秧,相反兩人還十分積極。不過, 也正是因為每年都會下田插秧,兄妹倆深刻地體會到農民的不容易, 也變得非常珍惜糧食。雖說他們以前也沒有浪費過糧食,但是以前對吃食並沒有抱珍惜的心情, 現在卻有了珍惜每一粒糧食的心情。
這天,兄妹倆戴著草帽,穿著粗布衣服,在自家菜園子裏種菜。
端陽節過後, 氣溫穩定, 雖然熱,但是光照的時間越來越長,越來越強烈,在這個時候可以種喜光、耐熱的蔬菜,比如說黃瓜、南瓜、絲瓜、韭菜等菜。
林淮玉負責挖地, 小黛玉負責撒種。兄妹倆不是第一次種菜, 兩人的動作都非常地嫻熟。
雖然是早上, 但是天氣還是很熱的, 兄妹倆剛勞動一會兒就熱得滿頭是汗, 不過兄妹倆不嫌熱,也不嫌累,繼續認真地種菜。
等播完種,兄妹倆又拿著澆水壺給剛播下去的種子撒水。忙完後,林淮玉和小黛玉還拿著紙和筆記錄剛剛播完種的情況。每次種完菜,或者種完花,兄妹倆都會記錄它們的生長情況。
這幾年,兄妹倆記錄了不少東西的生長情況,所以對種植越發的了解,也越發的熟練。
等忙完種菜,兄妹倆又跑去養蠶,觀察蠶寶寶的生長情況。
在他們的莊子的附近有一片山,山裏麵種滿了桑樹。周圍的村民,除了種田,還養蠶。這些年,揚州的天氣還算風調雨順,不管是糧食,還是養蠶都挺不錯的。
此時,遠在京城的慶隆帝已經拿到林淮玉在縣試、府試、院試的答卷。他看了後,被林淮玉的回答給震撼到了。
林淮玉的縣試、府試、院試的考卷回答基本上沒有錯誤。八場考試,沒有一場考試是被扣分的。像四書五經上的內容,沒有任何錯誤很正常,畢竟是書本上的死內容。但是像經義和策論就不是死內容,而是非常靈活的,沒有統一地標準答案,而且有時候還要看對不對批閱考卷的考官的胃口。
在經義和策論上不扣分的考生很少,但是林淮玉卻做到了沒有被扣分。他的經義和策論寫得非常好,用「好」字來形容,好像有點不太準確,用「妙」字來形容更為準備點。
慶隆帝仔細地看了看林淮玉寫的策論,發現他寫的策論不僅「妙」,而且非常「奇」。這個「奇」,不是奇怪的奇,而是驚奇的奇。林淮玉寫的策論的某些觀點比較奇特,但是卻又一針見血的準確。
看完林淮答的所有策論後,慶隆帝心中十分震驚,甚至有些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寫出來的策論。
林淮玉寫的策論,除了「妙」和「奇」,行文還非常的老辣幹練。他的文風沒有咬文拽字,更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對切,用詞非常乍一看非常普通平實,但是連成句子後卻非常地犀利,一箭穿心那種的犀利。最重要的是他寫的策論直指中心,讓人看了覺得深以為然的同時,又恍然地覺得「原來還可以」這樣。
葉文賦和宋修文被叫到禦書房,慶隆帝把林淮玉答得考卷遞給他們,讓他們好好地看看。
這兩個人不看考卷前麵的內容,直接翻到後麵看林淮玉寫的策論。兩人看完林淮玉寫的策論後,毫不吝嗇地稱讚一句「寫的不錯」。
「朕現在知道你們為什麽看重林如海的兒子?」慶隆帝說著,端起茶盞喝起茶來,「他兒子的策論寫地不錯。」
「皇上,應該不止不錯吧?」葉文賦笑著說,「林淮玉的策論寫地可比某些官員還要好。」
聽到葉文賦最後一句諷刺的話,慶隆帝無奈地笑了笑:「如果不是朕提前知道是林如海兒子的考卷,朕還以為是某個經驗老道的人寫的。」說完,他又驚嘆道,「這文風真的看不出來是一個十三歲孩子寫的。」
「淮哥兒這孩子用詞比較老道,還比較老辣,是不像十三歲孩子寫出來的,倒像是四五十歲老頭子寫出來的。」
宋修文接著說道:「我的文風還沒有這孩子的老辣。」宋修文的文風就屬於華麗型,用詞非常華麗而且浪漫。
「林如海兒子很有想法。」慶隆帝看了林淮玉的策論後,覺得這孩子的想法非常奇特。【奇特】是褒義詞,不是貶義詞。「林如海的兒子挺聰明的。」從林淮玉的答卷就能看出來他是一個機靈聰慧的人。
聽到慶隆帝這麽誇讚林淮玉,葉文賦和宋修文看了一眼彼此,隨後問道:「皇上,既然您覺得林如海兒子聰明,是不是可以給他一個機會去國子監?」
慶隆帝挑眉,深深地看了一眼葉文賦他們:「你們真的覺得林如海兒子去國子監讀書好?」
國子監不管在哪個朝代,一直都是最高學府。但是最高學府並不代表是最好的學府。當然,國子監在京城是最好的學府,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進國子監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