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徐方亭睡眼朦朧裏給公雞喚醒,但打鳴聲異常短暫,伴隨一陣抗議的撲騰,公雞交代在徐燕萍手中。
徐方亭打著哈欠起身,洗漱過後換上春節留在家中的舊鞋子——墳頭在山嶺,全是泥路荒草,要是穿「小東家鞋」,下來就成小泥鞋了。
吃過早飯,趁著太陽沒出來,徐燕萍提著裝好拔毛整雞、燒酒、香燭和鞭炮的竹籃,徐方亭帶上帶鉤的柴刀,母女倆一起往後山出發。
剛開始還能走可以過車的寬敞泥路,一直過了半山嶺的養雞場,便隻剩下一人寬的小徑。
村裏的墳地劃分不知道按什麽規則,沒有明顯路標,全靠熟人帶路,一代又一代將路線流傳下去。
徐方亭不時用柴刀撇開擋道的絲茅草,偶爾幹脆割斷。
山嶺中雨水未幹,鞋子不時打滑,徐方亭提醒徐燕萍當心腳下,跟她換了工具,徐燕萍拿柴刀,她拎籃子。
山中不時傳來鳥叫,幸好不是略帶陰森的咕咕鳥叫,小時候徐燕萍跟她說,咕咕鳥叫就代表有人快要死了,而且仙姬坡是傳說中的「雙龍地」,村裏一旦有一個人走了,不出幾天,第二個就會跟上。
徐方亭的爸爸和哥哥當年也驗證了這種謎一樣的傳說。
她們家沒分到什麽風水寶地,走了大半個鍾,終於到達兩座矮墳前。清明時徐燕萍隨先夫家親戚來過,一個月過去,雨水豐沛,鋤掉的野草又冒出短茬。
徐方亭隨手拔掉一些顯眼的。
徐燕萍擺上今早殺的公雞和燒酒,徐方亭點上蠟燭和線香插上。
母女倆鋪上防水的蛇皮袋,跪下默然拜了拜,徐燕萍燒了紙錢,徐方亭拎著一短串鞭炮湊線香點燃,丟在鋤過草的空泥地上。
行全了儀式,母女倆背對背坐蛇皮袋上,一時誰也沒提走,也沒更裏麵的人說話。
徐方亭小時候跟她爸交心不多,長大後似乎因為性別不同,交流僅剩下還需多少生活費;跟她哥更加沒有任何交流,有時甚至為了照看他不能出去玩,她還挺嫌棄。
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她不得不承認,她哥離開對所有人都是一種解脫。
徐燕萍望著茫茫茅草,天光中皺著眼睛,說:「後來有見著孟蝶嗎,肚子應該大了吧?」
「等考完科目二就去看她一下,」徐方亭說,「她現在每天基本不用幹活,公婆好吃好喝伺候,過得像公主一樣——她自己說的,就是不能吃辣,嘴巴淡得慌,連老公也不給她開戒。」
徐燕萍說:「懷著別人的崽當然像公主啦,以前家裏母豬要生崽,我們也給它吃好喝好。」
「媽!」徐方亭略帶不悅,「怎麽能把人比作母豬呢。」
徐燕萍養育一個特殊兒子,作為苦難的直接承擔者,村中人冷嘲熱諷的對象,早就練就一副厚臉皮、暴脾氣,不然早給歲月碾薄了生命。
她當下毫無愧疚道:「我隻是跟你講明人家為什麽對她好,哪裏錯了?——你要看等她生了之後公婆對她怎樣。」
徐方亭心頭一片茫然,她對生產的認知僅限於知道胎兒怎麽形成,孕期多長,嬰兒從哪裏出來,至於其他生理或心理變化一竅不通。
這一天裏她還很遠很遠,就像她不會提前熟知葬禮的流程。
母女倆相聚時間不多,徐燕萍也不想為別人的事煩惱,開門見山提起要事——
「亭亭,我過些天準備出去找活幹,以前的工友準備去新工地,想把我也介紹過去。要是順利,你下半年就可以回去讀書了……」
山風拂動茅草,徐方亭的心裏也起了漣漪。
「那欠的錢,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徐燕萍說,「慢慢還唄。案子下半年開庭,要是能判下來,就好辦了……」
徐方亭剛剛在墳前許了願,也許哥哥重新投胎,不再是遙遠的星星,可以聽得懂她的話了。
下山時重心往下沖,比上山時困難。徐方亭偶爾哼幾句不著調的歌,不時提醒徐燕萍注意腳下。
徐燕萍不以為意,提到一會把雞剁小塊中午蘸醬吃,道:「我能翻山砍柴的時候,還沒遇見你爸呢。」
徐方亭提著比來時沒減輕多少重量的籃子,壓低身子,一步一步鏟著下坡。
「你現在多少歲,那時候多少歲,能比的嗎?」
「我當年還背著你哥下田插秧——」
徐燕萍可能插的是病秧子,不太給力,足底一滑,一屁股撴地上,整個人往坡下灌木叢滾了一段,連天哀嚎著「要命」。
徐方亭追喊一聲「媽」,連忙放下柴刀和籃子——萬幸柴刀不在她媽媽手上——她避開有刺藤條,薅著安全的灌木慢慢墜下去……
徐燕萍腰傷復發,醫院一住最少十天。
徐方亭像上次一樣包紅包托舅舅和舅媽照顧,再度兩手空空趕回沁南市。
小時候,徐方亭去過最遠的地方便是舟岸市區,成年後她每一次離開舟岸,起點都是醫院。
家鄉好像帶著某種詛咒,每回來一次都能吸光她的血。唯一安慰她隻用養她媽媽,起碼她也曾養育了她,不像孟蝶還得扶持不成器的弟弟。
徐方亭好像感覺不到尖銳的痛,心頭隻有認命的麻木。
果然驗證當初的猜想,出來越久越難收心回校,就像放了一個漫長的暑假,很難找回求學的心態。
徐方亭打著哈欠起身,洗漱過後換上春節留在家中的舊鞋子——墳頭在山嶺,全是泥路荒草,要是穿「小東家鞋」,下來就成小泥鞋了。
吃過早飯,趁著太陽沒出來,徐燕萍提著裝好拔毛整雞、燒酒、香燭和鞭炮的竹籃,徐方亭帶上帶鉤的柴刀,母女倆一起往後山出發。
剛開始還能走可以過車的寬敞泥路,一直過了半山嶺的養雞場,便隻剩下一人寬的小徑。
村裏的墳地劃分不知道按什麽規則,沒有明顯路標,全靠熟人帶路,一代又一代將路線流傳下去。
徐方亭不時用柴刀撇開擋道的絲茅草,偶爾幹脆割斷。
山嶺中雨水未幹,鞋子不時打滑,徐方亭提醒徐燕萍當心腳下,跟她換了工具,徐燕萍拿柴刀,她拎籃子。
山中不時傳來鳥叫,幸好不是略帶陰森的咕咕鳥叫,小時候徐燕萍跟她說,咕咕鳥叫就代表有人快要死了,而且仙姬坡是傳說中的「雙龍地」,村裏一旦有一個人走了,不出幾天,第二個就會跟上。
徐方亭的爸爸和哥哥當年也驗證了這種謎一樣的傳說。
她們家沒分到什麽風水寶地,走了大半個鍾,終於到達兩座矮墳前。清明時徐燕萍隨先夫家親戚來過,一個月過去,雨水豐沛,鋤掉的野草又冒出短茬。
徐方亭隨手拔掉一些顯眼的。
徐燕萍擺上今早殺的公雞和燒酒,徐方亭點上蠟燭和線香插上。
母女倆鋪上防水的蛇皮袋,跪下默然拜了拜,徐燕萍燒了紙錢,徐方亭拎著一短串鞭炮湊線香點燃,丟在鋤過草的空泥地上。
行全了儀式,母女倆背對背坐蛇皮袋上,一時誰也沒提走,也沒更裏麵的人說話。
徐方亭小時候跟她爸交心不多,長大後似乎因為性別不同,交流僅剩下還需多少生活費;跟她哥更加沒有任何交流,有時甚至為了照看他不能出去玩,她還挺嫌棄。
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她不得不承認,她哥離開對所有人都是一種解脫。
徐燕萍望著茫茫茅草,天光中皺著眼睛,說:「後來有見著孟蝶嗎,肚子應該大了吧?」
「等考完科目二就去看她一下,」徐方亭說,「她現在每天基本不用幹活,公婆好吃好喝伺候,過得像公主一樣——她自己說的,就是不能吃辣,嘴巴淡得慌,連老公也不給她開戒。」
徐燕萍說:「懷著別人的崽當然像公主啦,以前家裏母豬要生崽,我們也給它吃好喝好。」
「媽!」徐方亭略帶不悅,「怎麽能把人比作母豬呢。」
徐燕萍養育一個特殊兒子,作為苦難的直接承擔者,村中人冷嘲熱諷的對象,早就練就一副厚臉皮、暴脾氣,不然早給歲月碾薄了生命。
她當下毫無愧疚道:「我隻是跟你講明人家為什麽對她好,哪裏錯了?——你要看等她生了之後公婆對她怎樣。」
徐方亭心頭一片茫然,她對生產的認知僅限於知道胎兒怎麽形成,孕期多長,嬰兒從哪裏出來,至於其他生理或心理變化一竅不通。
這一天裏她還很遠很遠,就像她不會提前熟知葬禮的流程。
母女倆相聚時間不多,徐燕萍也不想為別人的事煩惱,開門見山提起要事——
「亭亭,我過些天準備出去找活幹,以前的工友準備去新工地,想把我也介紹過去。要是順利,你下半年就可以回去讀書了……」
山風拂動茅草,徐方亭的心裏也起了漣漪。
「那欠的錢,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徐燕萍說,「慢慢還唄。案子下半年開庭,要是能判下來,就好辦了……」
徐方亭剛剛在墳前許了願,也許哥哥重新投胎,不再是遙遠的星星,可以聽得懂她的話了。
下山時重心往下沖,比上山時困難。徐方亭偶爾哼幾句不著調的歌,不時提醒徐燕萍注意腳下。
徐燕萍不以為意,提到一會把雞剁小塊中午蘸醬吃,道:「我能翻山砍柴的時候,還沒遇見你爸呢。」
徐方亭提著比來時沒減輕多少重量的籃子,壓低身子,一步一步鏟著下坡。
「你現在多少歲,那時候多少歲,能比的嗎?」
「我當年還背著你哥下田插秧——」
徐燕萍可能插的是病秧子,不太給力,足底一滑,一屁股撴地上,整個人往坡下灌木叢滾了一段,連天哀嚎著「要命」。
徐方亭追喊一聲「媽」,連忙放下柴刀和籃子——萬幸柴刀不在她媽媽手上——她避開有刺藤條,薅著安全的灌木慢慢墜下去……
徐燕萍腰傷復發,醫院一住最少十天。
徐方亭像上次一樣包紅包托舅舅和舅媽照顧,再度兩手空空趕回沁南市。
小時候,徐方亭去過最遠的地方便是舟岸市區,成年後她每一次離開舟岸,起點都是醫院。
家鄉好像帶著某種詛咒,每回來一次都能吸光她的血。唯一安慰她隻用養她媽媽,起碼她也曾養育了她,不像孟蝶還得扶持不成器的弟弟。
徐方亭好像感覺不到尖銳的痛,心頭隻有認命的麻木。
果然驗證當初的猜想,出來越久越難收心回校,就像放了一個漫長的暑假,很難找回求學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