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姑娘。」
蘇府,蘇嬋正在書房整理著東西,便聽得下人來報:「蔡丞相過來了。」
「請他進來吧。」
蘇嬋平靜應了聲,將方才折騰出來的箱盒一個個復原,眉心輕輕覷著。
蘇家就這麽大,能尋的地兒她都尋遍了,連後院都打著修繕的由頭將地皮翻了個遍,實在是沒找到半點那封詔書的蛛絲馬跡。
如今曹家是保不住了的,陛下失了一條臂膀,膝下又無子嗣,怕是快坐不住了,若詔書真的是在蘇家,她必須盡快尋到才行。
下人領了蔡何全進來的時候,蘇嬋已將書櫃收整好,但大體還是看得出痕跡來,她起身去迎接的時候,瞧見蔡何全不動聲色地,將整個書房打量了一番。
蘇嬋假意不知,見了禮後,便招呼著蔡何全在設好的茶座坐下,笑道:「大人今日怎麽有空親自光臨寒舍?」
蔡何全沒說話,默默打量著對麵正斟茶的女子。
當是個有膽識謀略的奇女子,打一開始明文檢舉曹文修的時候,蔡何全便這麽覺得了。
南園詩會之後,又叫人重新認識了這個姑娘,是在官場沉浮了這麽多年的蔡何全見了,也要感慨一句「後生可畏」的程度。
蔡何全看著蘇嬋奉上來的茶,沒接,突然問了句:「王爺已去鄆州大半個月了,你就這麽沉得住氣?」
「韞玉不明白大人的意思。」
「陛下如今對曹家已經失去信任和耐心了,王爺從鄆州回來前,曹章必然會反撲,你先前得罪過他,以他的性子,怕是不會輕易放過你,也不會放過蘇家。」
說著,蔡何全壓低聲音,「我知道你如今留在京城,留在國子監,是因為手上有陛下看重的東西。你把東西交給我,離開這裏,我保你一家全身而退。這樣東西不在你手上,陛下也不會多加為難。」
蘇嬋沒應聲,默默地撚起一撮茶葉,扔進了水壺之中。
前世因看不慣趙琳琅,蔡何全對她倒多有照拂,可蘇嬋清楚,蔡家對她的照顧並非出自父輩的情誼。
而是利益。
且不說如今詔書尚且下落不明,就算蘇嬋真找到了,也斷然不會交給蔡何全,她不能讓魏王還未登基,就陷入被世家掣肘的被動局麵。
見蘇嬋不說話,蔡何全便猜測她應是有所猶疑,畢竟蔡家和蘇家先前並沒有交情,蘇嬋信不過他,也是情理之中。
「韞玉啊,其實我很欣賞你的才華和膽魄。你一個女子,敢為了家族承父誌,不顧世俗約束入國子監,孤身一人留在京城做你認為對的事情。可這裏是啟都,是京城,這裏不缺的就是有誌之士,甚至不會有人在意你的生死。你是個女子,本可以選擇安穩度日,何故堅守至此?」
——不會有人在意你的生死。
——本可以選擇安穩度日,何故堅守至此?
不知為何,蘇嬋聽了這話竟想起上一世,陸暄操辦完林知南的後事後來找她。
他第一次在她麵前露出害怕的神情,第一次那麽慌張又恐懼地抱著她,然後告訴她——
他輸不起了。
太和十一年,六宮宮變,齊尚為首的宦臣逼死了皇後肖雅禎,他失去了母親;
次年北境戰亂,平邑侯肖時戰亡沙場,長公主與陛下撕破臉,幽禁府中鬱鬱寡歡,暴斃於太和十三年,他失去了最疼他的姑母;
同年,林知南、林荃、宋漾、王元啟等一眾支持東宮的賢能之人,要麽含冤而死,要麽被排擠出京,終歸是無一善終。
至親、摯友,一個個地離他而去。
蘇嬋當然知道,那時的陸暄在意的是什麽,輸不起的又是什麽。
並非他的東宮之位是否能穩坐,而是,看著那麽多至親的、活生生的人,為了他這個位置前仆後繼,一個又一個地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可他拚盡全力,也隻能發出暴怒而無可奈何的嘶吼。
他是個赤誠良善之人,看到別人為他而遭罪,比自己受難還要痛苦得多。
當初被責令重杖責罰,打得皮開肉綻也不見他皺一下眉頭,林知南死的時候,卻是抱著她隱忍啜泣,哭得像個孩子。
她卻隻能輕輕回擁他,撫摸他的後腦,告訴他——
沒關係的,我不會讓你輸。
隻要我們贏了,他們就不是白白犧牲。
而後第二年深秋,銀杏落了一地金黃的時節,蘇嬋焚於禦書房大火之中,最後一個支持東宮的權臣,也沒了。
趙琳琅以為她死了,陸暄沒了支撐,被逼廢黜不過是時間問題。
然而啊,然而……
蘇嬋垂眸輕輕一笑,再抬眸時,目光卻是從容而堅定,清澈又平靜的。
她聲音很輕,似羽毛飄落一般,卻又不急不緩地,盪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可是,我也早就不在意我的生死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鋪一下權謀線,啊太難寫了嗚嗚嗚還是甜甜的戀愛比較合適我,大家輕點槓畢竟作者智商極限也就在這裏了t t主要是為了感情線服務的(輕輕)。
大概就是一個世家和皇權之間對立製衡的關係,前麵提過世子上一世未娶妻是因為不想被世家控製(廢太子也有這個成分在),反正就……不管是誰都不算贏,都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而女主現在要做的,就是規避這些,讓世子可以不那麽艱難地坐穩東宮之位。
「姑娘。」
蘇府,蘇嬋正在書房整理著東西,便聽得下人來報:「蔡丞相過來了。」
「請他進來吧。」
蘇嬋平靜應了聲,將方才折騰出來的箱盒一個個復原,眉心輕輕覷著。
蘇家就這麽大,能尋的地兒她都尋遍了,連後院都打著修繕的由頭將地皮翻了個遍,實在是沒找到半點那封詔書的蛛絲馬跡。
如今曹家是保不住了的,陛下失了一條臂膀,膝下又無子嗣,怕是快坐不住了,若詔書真的是在蘇家,她必須盡快尋到才行。
下人領了蔡何全進來的時候,蘇嬋已將書櫃收整好,但大體還是看得出痕跡來,她起身去迎接的時候,瞧見蔡何全不動聲色地,將整個書房打量了一番。
蘇嬋假意不知,見了禮後,便招呼著蔡何全在設好的茶座坐下,笑道:「大人今日怎麽有空親自光臨寒舍?」
蔡何全沒說話,默默打量著對麵正斟茶的女子。
當是個有膽識謀略的奇女子,打一開始明文檢舉曹文修的時候,蔡何全便這麽覺得了。
南園詩會之後,又叫人重新認識了這個姑娘,是在官場沉浮了這麽多年的蔡何全見了,也要感慨一句「後生可畏」的程度。
蔡何全看著蘇嬋奉上來的茶,沒接,突然問了句:「王爺已去鄆州大半個月了,你就這麽沉得住氣?」
「韞玉不明白大人的意思。」
「陛下如今對曹家已經失去信任和耐心了,王爺從鄆州回來前,曹章必然會反撲,你先前得罪過他,以他的性子,怕是不會輕易放過你,也不會放過蘇家。」
說著,蔡何全壓低聲音,「我知道你如今留在京城,留在國子監,是因為手上有陛下看重的東西。你把東西交給我,離開這裏,我保你一家全身而退。這樣東西不在你手上,陛下也不會多加為難。」
蘇嬋沒應聲,默默地撚起一撮茶葉,扔進了水壺之中。
前世因看不慣趙琳琅,蔡何全對她倒多有照拂,可蘇嬋清楚,蔡家對她的照顧並非出自父輩的情誼。
而是利益。
且不說如今詔書尚且下落不明,就算蘇嬋真找到了,也斷然不會交給蔡何全,她不能讓魏王還未登基,就陷入被世家掣肘的被動局麵。
見蘇嬋不說話,蔡何全便猜測她應是有所猶疑,畢竟蔡家和蘇家先前並沒有交情,蘇嬋信不過他,也是情理之中。
「韞玉啊,其實我很欣賞你的才華和膽魄。你一個女子,敢為了家族承父誌,不顧世俗約束入國子監,孤身一人留在京城做你認為對的事情。可這裏是啟都,是京城,這裏不缺的就是有誌之士,甚至不會有人在意你的生死。你是個女子,本可以選擇安穩度日,何故堅守至此?」
——不會有人在意你的生死。
——本可以選擇安穩度日,何故堅守至此?
不知為何,蘇嬋聽了這話竟想起上一世,陸暄操辦完林知南的後事後來找她。
他第一次在她麵前露出害怕的神情,第一次那麽慌張又恐懼地抱著她,然後告訴她——
他輸不起了。
太和十一年,六宮宮變,齊尚為首的宦臣逼死了皇後肖雅禎,他失去了母親;
次年北境戰亂,平邑侯肖時戰亡沙場,長公主與陛下撕破臉,幽禁府中鬱鬱寡歡,暴斃於太和十三年,他失去了最疼他的姑母;
同年,林知南、林荃、宋漾、王元啟等一眾支持東宮的賢能之人,要麽含冤而死,要麽被排擠出京,終歸是無一善終。
至親、摯友,一個個地離他而去。
蘇嬋當然知道,那時的陸暄在意的是什麽,輸不起的又是什麽。
並非他的東宮之位是否能穩坐,而是,看著那麽多至親的、活生生的人,為了他這個位置前仆後繼,一個又一個地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可他拚盡全力,也隻能發出暴怒而無可奈何的嘶吼。
他是個赤誠良善之人,看到別人為他而遭罪,比自己受難還要痛苦得多。
當初被責令重杖責罰,打得皮開肉綻也不見他皺一下眉頭,林知南死的時候,卻是抱著她隱忍啜泣,哭得像個孩子。
她卻隻能輕輕回擁他,撫摸他的後腦,告訴他——
沒關係的,我不會讓你輸。
隻要我們贏了,他們就不是白白犧牲。
而後第二年深秋,銀杏落了一地金黃的時節,蘇嬋焚於禦書房大火之中,最後一個支持東宮的權臣,也沒了。
趙琳琅以為她死了,陸暄沒了支撐,被逼廢黜不過是時間問題。
然而啊,然而……
蘇嬋垂眸輕輕一笑,再抬眸時,目光卻是從容而堅定,清澈又平靜的。
她聲音很輕,似羽毛飄落一般,卻又不急不緩地,盪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可是,我也早就不在意我的生死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鋪一下權謀線,啊太難寫了嗚嗚嗚還是甜甜的戀愛比較合適我,大家輕點槓畢竟作者智商極限也就在這裏了t t主要是為了感情線服務的(輕輕)。
大概就是一個世家和皇權之間對立製衡的關係,前麵提過世子上一世未娶妻是因為不想被世家控製(廢太子也有這個成分在),反正就……不管是誰都不算贏,都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而女主現在要做的,就是規避這些,讓世子可以不那麽艱難地坐穩東宮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