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跟著陸暄,這麽些年也見過不少官家小姐,與她們相比,那個蘇家的姑娘確實是有些不同的。
「好看是好看,」陸暄頓了頓,有點兒漫不經心的,「可總歸是,被太多規矩框住了,總覺得少了點靈氣。」
與裴逸不一樣,陸暄原來就見過蘇嬋幾回,在國子監,她給蘇世誠送東西。
隻遠遠見過,便覺,這女子不是這凡塵俗物,像是天上的神仙打了個盹,從雲端墜入了凡間。
那時他還不知這女子長何樣,隻覺她身上那股子氣質,於他這個年紀的男子而言,確是有足夠的吸引力。
仿佛一塊碧玉,溫潤中透著清冷,陸暄聽說蘇世誠給她取字叫「韞玉」。
是個頂好的名兒,也挺適合那女子。
陸暄這樣想著,人便到了長公主住處,一早便有人同長公主說了,他到後便直接進去,笑嘻嘻地看著麵帶慍色的長公主。
「姑母這是怎的了?一大早上的,誰惹您不高興了?」
陸暄把酒遞給了下人,在底下端坐,思忖著姑母今日這脾氣和蘇家那個姑娘有幾分關聯。
卻沒成想,長公主扔了把扇子過來,冷笑,「還好意思說!」
「今兒天還沒亮,你那沒眼力見的父王就差人上門,好容易打發走,你母親又親自過來了。我還以為有什麽大事兒——」
長公主憋了一口氣,嗓音也提了幾分,「結果,就為了給你那老師說幾句情!」
「你說你,書沒讀個幾天,也沒見有個長進,怎麽你爹老給我找麻煩?」
陸暄莫名被指責了一番,也不惱,隻是扁扁嘴,嘀咕:「姑母就是拿我爹娘沒法,把氣都出在我頭上。我說我爹突然讓我來送酒是做什麽呢,原來——」
「是給姑母當氣簍子的。」
長公主聽著陸暄這番抱怨,心裏跟明鏡兒似的。
什麽出氣簍子?這一大早給她送酒來,定是魏王爺擔心她不肯出麵說情,特地叫陸暄過來磨她的。
她這侄兒貫來是個機靈的,知道自己最是偏疼他,他親自來了,這事兒她自然會替他們辦。
如果,前麵蘇嬋沒來的話。
長公主打著哈欠,暗暗思量那小丫頭最後說的話。
不是來求她出麵,而是,希望她不要插手此事。
這話當時聽來有幾分惹人發笑,畢竟那會兒,長公主還沒太想淌這渾水。
她那時想的是,連蘇世誠這麽德高望重又不涉朝政的老先生都被卷進來,這事兒八成要鬧挺大,至於這一靶子是誰動的手,最終打向誰,便不是她要關心的事情了。
可經陸暄這麽一攪和,再回想那丫頭的話,長公主就覺得奇怪。
其實撇開魏王府這一層關係,她長公主府跟蘇家,是八桿子打不著的關係吧?蘇嬋特意冒險跑來讓她不要插手,實在有些讓人琢磨不透。
想到這裏,長公主冷不丁看向底下還在嬉笑的少年人,嘴角微凝。
……
蘇嬋從長公主府出來後,又小跑了幾個地方,掐著時間踏上了回程。
其實以長公主的聰穎,陸暄上門後,她八成就能猜到這次事件的最終指向。
她那麽聰明的女人。
但蘇嬋向來不喜把希望全部押在一個人身上,魏王是個敬賢禮士又重情誼的,自然見不得蘇世誠平白無故被誣陷,長公主又慣來疼愛陸暄。
不過,這事兒確實挺出人意料。
魏王府如今正值盛寵,又有先帝遺旨庇佑,所以最初蘇家出事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魏王府竟會被牽扯進去。
馬車不疾不徐地行駛著,蘇嬋扶著額閉目養神,眉心凝了幾分疲憊。
不知怎麽,腦海就浮現了那個拎著兩瓶酒、洋洋灑灑的少年身影,伴隨著的,卻是她死前趙琳琅的聲音——
你護著的那人,他屠我趙家滿門;
身為太子,他暴虐至此;
如今除了你,滿朝文武還有誰幫得了他?
聲音和畫麵不斷地重合,腦海裏的那少年笑得一臉明媚,微勾的唇角帶了幾分張揚和不恭,清澈的眼裏不染一絲雜塵。
蘇嬋應當從未見過這個年紀的陸暄。
轉而,畫麵又來到了趙家門前,她匆匆趕到時,府門已經上了封條,可門內卻依稀傳來了求救的拍門聲。
又被淹沒在了,嘈雜的喊殺聲中。
何其慘烈。
不知是不是猜到她會來,陸暄端站在石階上,一身玄衣,靜靜矗立在那裏。
那天好像下雨了,又好像沒下,她感覺眼前霧蒙蒙的,而陸暄的身影也有幾分冷冽。
有液體自門縫中滲出,她猜八成是血,於是她看向陸暄,心裏悶了一股氣——
「溫昀,」她喊了他的字,克製著幾分怒意,「停手。」
「這不該是你來做的事。」
他是太子,不能讓人有絲毫詬病的餘地,他將來就應該幹幹淨淨地坐在那個位置上。
陸暄揣著手,方才遠處瞧見的陰戾之氣不再,眉梢染了笑意,他毫不在意般,「這有什麽?」
「趙家做了錯事,孤身為太子,還不能懲處他們了?」
蘇嬋攥緊雙手,強壓著情緒,「他們做錯了事,自有三司辦案,何故你一個東宮太子親自下場,用這般手段?」
見她是真的生氣了,陸暄才稍斂了情緒,像是做錯事般,沒有作答。
「好看是好看,」陸暄頓了頓,有點兒漫不經心的,「可總歸是,被太多規矩框住了,總覺得少了點靈氣。」
與裴逸不一樣,陸暄原來就見過蘇嬋幾回,在國子監,她給蘇世誠送東西。
隻遠遠見過,便覺,這女子不是這凡塵俗物,像是天上的神仙打了個盹,從雲端墜入了凡間。
那時他還不知這女子長何樣,隻覺她身上那股子氣質,於他這個年紀的男子而言,確是有足夠的吸引力。
仿佛一塊碧玉,溫潤中透著清冷,陸暄聽說蘇世誠給她取字叫「韞玉」。
是個頂好的名兒,也挺適合那女子。
陸暄這樣想著,人便到了長公主住處,一早便有人同長公主說了,他到後便直接進去,笑嘻嘻地看著麵帶慍色的長公主。
「姑母這是怎的了?一大早上的,誰惹您不高興了?」
陸暄把酒遞給了下人,在底下端坐,思忖著姑母今日這脾氣和蘇家那個姑娘有幾分關聯。
卻沒成想,長公主扔了把扇子過來,冷笑,「還好意思說!」
「今兒天還沒亮,你那沒眼力見的父王就差人上門,好容易打發走,你母親又親自過來了。我還以為有什麽大事兒——」
長公主憋了一口氣,嗓音也提了幾分,「結果,就為了給你那老師說幾句情!」
「你說你,書沒讀個幾天,也沒見有個長進,怎麽你爹老給我找麻煩?」
陸暄莫名被指責了一番,也不惱,隻是扁扁嘴,嘀咕:「姑母就是拿我爹娘沒法,把氣都出在我頭上。我說我爹突然讓我來送酒是做什麽呢,原來——」
「是給姑母當氣簍子的。」
長公主聽著陸暄這番抱怨,心裏跟明鏡兒似的。
什麽出氣簍子?這一大早給她送酒來,定是魏王爺擔心她不肯出麵說情,特地叫陸暄過來磨她的。
她這侄兒貫來是個機靈的,知道自己最是偏疼他,他親自來了,這事兒她自然會替他們辦。
如果,前麵蘇嬋沒來的話。
長公主打著哈欠,暗暗思量那小丫頭最後說的話。
不是來求她出麵,而是,希望她不要插手此事。
這話當時聽來有幾分惹人發笑,畢竟那會兒,長公主還沒太想淌這渾水。
她那時想的是,連蘇世誠這麽德高望重又不涉朝政的老先生都被卷進來,這事兒八成要鬧挺大,至於這一靶子是誰動的手,最終打向誰,便不是她要關心的事情了。
可經陸暄這麽一攪和,再回想那丫頭的話,長公主就覺得奇怪。
其實撇開魏王府這一層關係,她長公主府跟蘇家,是八桿子打不著的關係吧?蘇嬋特意冒險跑來讓她不要插手,實在有些讓人琢磨不透。
想到這裏,長公主冷不丁看向底下還在嬉笑的少年人,嘴角微凝。
……
蘇嬋從長公主府出來後,又小跑了幾個地方,掐著時間踏上了回程。
其實以長公主的聰穎,陸暄上門後,她八成就能猜到這次事件的最終指向。
她那麽聰明的女人。
但蘇嬋向來不喜把希望全部押在一個人身上,魏王是個敬賢禮士又重情誼的,自然見不得蘇世誠平白無故被誣陷,長公主又慣來疼愛陸暄。
不過,這事兒確實挺出人意料。
魏王府如今正值盛寵,又有先帝遺旨庇佑,所以最初蘇家出事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魏王府竟會被牽扯進去。
馬車不疾不徐地行駛著,蘇嬋扶著額閉目養神,眉心凝了幾分疲憊。
不知怎麽,腦海就浮現了那個拎著兩瓶酒、洋洋灑灑的少年身影,伴隨著的,卻是她死前趙琳琅的聲音——
你護著的那人,他屠我趙家滿門;
身為太子,他暴虐至此;
如今除了你,滿朝文武還有誰幫得了他?
聲音和畫麵不斷地重合,腦海裏的那少年笑得一臉明媚,微勾的唇角帶了幾分張揚和不恭,清澈的眼裏不染一絲雜塵。
蘇嬋應當從未見過這個年紀的陸暄。
轉而,畫麵又來到了趙家門前,她匆匆趕到時,府門已經上了封條,可門內卻依稀傳來了求救的拍門聲。
又被淹沒在了,嘈雜的喊殺聲中。
何其慘烈。
不知是不是猜到她會來,陸暄端站在石階上,一身玄衣,靜靜矗立在那裏。
那天好像下雨了,又好像沒下,她感覺眼前霧蒙蒙的,而陸暄的身影也有幾分冷冽。
有液體自門縫中滲出,她猜八成是血,於是她看向陸暄,心裏悶了一股氣——
「溫昀,」她喊了他的字,克製著幾分怒意,「停手。」
「這不該是你來做的事。」
他是太子,不能讓人有絲毫詬病的餘地,他將來就應該幹幹淨淨地坐在那個位置上。
陸暄揣著手,方才遠處瞧見的陰戾之氣不再,眉梢染了笑意,他毫不在意般,「這有什麽?」
「趙家做了錯事,孤身為太子,還不能懲處他們了?」
蘇嬋攥緊雙手,強壓著情緒,「他們做錯了事,自有三司辦案,何故你一個東宮太子親自下場,用這般手段?」
見她是真的生氣了,陸暄才稍斂了情緒,像是做錯事般,沒有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