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後萬福金安,今日兒臣大婚,特來給母後請安報喜。」石忞停在三步開外恭敬行禮道。
以前每次穿朝服來向太後行禮,石忞都很煩頭上的冕冠,珠簾抵擋視線先不說,頭一低重力就往下移,若戴得不牢固,就此掉在地上也不是不可能,所以現在她都是象徵性的偏一下即起,文昱也從未說什麽。
文昱上前扶起石忞拉著她的雙手慈愛道:「好,很好,我的忞兒終於長大了,找到了自己的愛人,你皇祖母他們若泉下有知,一定會含笑九泉的。」。
文昱知道石忞不喜先帝,太皇太後更是不適合提起,便隻提了武宗一人。
石忞卻紅了眼眶,她想皇祖母了,也想皇奶奶了,是她們的偏愛讓她有了現在的一切,也是她們讓她適應了這個世界,可她卻做了那樣的選擇,如果人生能重來,她一定不會在那樣選。
隔著珠簾,文昱看不清石忞的眼神,但拉著的手卻能明顯感覺到她的情緒有波動,忙安慰道:「今天大婚之日,你作為新人就該高高興興的,別想那麽多,快去承天殿吧,大臣們都在哪裏等著你呢」。
「謹遵母後教誨,兒臣告退」緩了一會收拾好情緒後,石忞才再次行禮離開,而文昱則一直目送女兒離開,直到完全看不見都捨不得收回目光。
石忞來到承天殿時,情緒已經完全收攏的一幹二淨,又恢復成了往日不怒自威高高在上的皇帝。
別人成親都是娶方親自上門求娶,哪怕對方貴如太子,但所有人裏並不包括皇帝,因為出於安全和尊卑等等的考慮,從古至今的皇帝都不會親自去娶親,而是派人代為迎娶。
石忞來承天殿就是為了檢閱迎娶儀仗隊和冊封正、副奉迎使。檢閱是不可能細細檢閱的,走過場的多,大致看了幾眼,隊伍整齊,儀仗規整,逐點了點頭。
禮部尚書馬傑見狀連忙按程序上前喊話,台階上的宮侍又傳,一直傳了幾遍,傳到下麵禮樂起。
石忞又看了看殿前快堆滿台階的禮品,全是全國官員送的,官階越高送的禮就越擺靠在前麵,尤其是在都官員,一眼望去禮盒仿佛沒有盡頭,聽馬傑匯報好像還沒包含藩屬國的禮品,而且庫裏也還剩了一些。
大婚收到這麽多禮,不管值不值錢,石忞都很高興,壓根就沒想到有人竟敢明著違背她的旨意。
檢閱儀仗完畢,石忞入殿升座,冊封石思河為正奉迎使,另外兩位宗室王爵為副奉迎使,禮部部分官員及涉及官員同往奉迎。
他們的任務就是帶著儀仗隊前往迎親,而且必須要在吉時酉時前將皇後迎至承天殿外。
石忞離開承天殿後,石思河帶隊離開,到殿外的廣場上規整隊伍,在算好的時辰按時啟程,其餘的大臣則在宮侍的帶領下列隊前往三清殿。
承天殿到三清殿的沿途都被內禁軍嚴格把守起來,兩邊都是五步一人一崗,隔段距離還有一位將領,就是為了防止有大臣亂走動驚擾了太後的清靜。
石忞回鳳德宮換了一身袞冕服,再次開始祭祀之路,先是三清殿,然後是明月殿,最後是日辰閣。
三清殿,顧名思義供奉的就是道教三清,連皇家都供奉三清,還特意造了個大殿專門供奉,也難怪道教在華朝的地位不可動搖了。
明月殿則是皇室宗廟,和太廟不一樣的是,這裏隻供奉華朝的皇帝,並且除了牌位以外,還有栩栩如生的畫像,高祖和高祖皇後居中,繼承者居左,再繼承者居右,往後以此類推。
在明月殿每個先祖都得上香祭拜,相當於重複的事要做九次,加上三清殿的三次,相當於要重複十二次,而且每次祭拜前還得祭祀一番,幸好到日晨閣,她就不用祭拜了,隻要上香然後看著禮部尚書祭拜即可。因為在這裏君是不可能拜臣的。
據史料記載,之前的皇帝是每天都要到三清殿和明月殿祭拜一次的,即使特例如道宗也不能例外,到武宗更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但到先帝時就徹底變了樣,心情好三五天去一次,心情不好,該去她都不會去。
到了石忞,本就對這種表麵工作不太感冒,而且時間本就不夠用,索性直接以慣例的方式定了下來,三天才去祭拜一次,而且大部分都是晚上去,因為早上太趕了,來不及。
除了日常祭祀以外,逢年過節等大日子也是要祭祀的,春耕還得去郊外祭祀,但一年也就這一次。皇帝一輩子隻兩次的大祭祀全被她趕上了。
幸好她年輕,要是個年紀大的,肯定經不起這樣的折騰,還來來回回的。
宮中照常祭祀不提,另一邊石思河已經帶領儀仗隊,一路吹吹打打的出了宮,沿途已經被外禁軍戒嚴,觀看的人群隻能在樓上或外圍,隊伍過時還得行禮,但並不影響他們的觀看熱情。
步千雪也沒比石忞好到哪裏去,同樣也是天不亮就起的,她昨晚也沒睡好,因為實在太激動了,仿佛在夢中一般。
用花瓣水沐浴完畢後,才開始更衣裝扮,大婚喜服是試過的,穿著剛剛好,就是配套的禮冠有些重,反正比昨天的重,剛戴上去很不適應。
等步千雪在宮侍等人的服侍下完全收拾好自己時,太陽已經老高,水都沒喝一口就連忙去正房和北房向薑麗和兩老請安報喜。
兩老語重心長的叮囑了步千雪不少話,臉上全是喜悅,眼裏卻是抹不開的擔憂,步千雪知道他們的擔心,想說什麽,但最後還是行禮離開了。
以前每次穿朝服來向太後行禮,石忞都很煩頭上的冕冠,珠簾抵擋視線先不說,頭一低重力就往下移,若戴得不牢固,就此掉在地上也不是不可能,所以現在她都是象徵性的偏一下即起,文昱也從未說什麽。
文昱上前扶起石忞拉著她的雙手慈愛道:「好,很好,我的忞兒終於長大了,找到了自己的愛人,你皇祖母他們若泉下有知,一定會含笑九泉的。」。
文昱知道石忞不喜先帝,太皇太後更是不適合提起,便隻提了武宗一人。
石忞卻紅了眼眶,她想皇祖母了,也想皇奶奶了,是她們的偏愛讓她有了現在的一切,也是她們讓她適應了這個世界,可她卻做了那樣的選擇,如果人生能重來,她一定不會在那樣選。
隔著珠簾,文昱看不清石忞的眼神,但拉著的手卻能明顯感覺到她的情緒有波動,忙安慰道:「今天大婚之日,你作為新人就該高高興興的,別想那麽多,快去承天殿吧,大臣們都在哪裏等著你呢」。
「謹遵母後教誨,兒臣告退」緩了一會收拾好情緒後,石忞才再次行禮離開,而文昱則一直目送女兒離開,直到完全看不見都捨不得收回目光。
石忞來到承天殿時,情緒已經完全收攏的一幹二淨,又恢復成了往日不怒自威高高在上的皇帝。
別人成親都是娶方親自上門求娶,哪怕對方貴如太子,但所有人裏並不包括皇帝,因為出於安全和尊卑等等的考慮,從古至今的皇帝都不會親自去娶親,而是派人代為迎娶。
石忞來承天殿就是為了檢閱迎娶儀仗隊和冊封正、副奉迎使。檢閱是不可能細細檢閱的,走過場的多,大致看了幾眼,隊伍整齊,儀仗規整,逐點了點頭。
禮部尚書馬傑見狀連忙按程序上前喊話,台階上的宮侍又傳,一直傳了幾遍,傳到下麵禮樂起。
石忞又看了看殿前快堆滿台階的禮品,全是全國官員送的,官階越高送的禮就越擺靠在前麵,尤其是在都官員,一眼望去禮盒仿佛沒有盡頭,聽馬傑匯報好像還沒包含藩屬國的禮品,而且庫裏也還剩了一些。
大婚收到這麽多禮,不管值不值錢,石忞都很高興,壓根就沒想到有人竟敢明著違背她的旨意。
檢閱儀仗完畢,石忞入殿升座,冊封石思河為正奉迎使,另外兩位宗室王爵為副奉迎使,禮部部分官員及涉及官員同往奉迎。
他們的任務就是帶著儀仗隊前往迎親,而且必須要在吉時酉時前將皇後迎至承天殿外。
石忞離開承天殿後,石思河帶隊離開,到殿外的廣場上規整隊伍,在算好的時辰按時啟程,其餘的大臣則在宮侍的帶領下列隊前往三清殿。
承天殿到三清殿的沿途都被內禁軍嚴格把守起來,兩邊都是五步一人一崗,隔段距離還有一位將領,就是為了防止有大臣亂走動驚擾了太後的清靜。
石忞回鳳德宮換了一身袞冕服,再次開始祭祀之路,先是三清殿,然後是明月殿,最後是日辰閣。
三清殿,顧名思義供奉的就是道教三清,連皇家都供奉三清,還特意造了個大殿專門供奉,也難怪道教在華朝的地位不可動搖了。
明月殿則是皇室宗廟,和太廟不一樣的是,這裏隻供奉華朝的皇帝,並且除了牌位以外,還有栩栩如生的畫像,高祖和高祖皇後居中,繼承者居左,再繼承者居右,往後以此類推。
在明月殿每個先祖都得上香祭拜,相當於重複的事要做九次,加上三清殿的三次,相當於要重複十二次,而且每次祭拜前還得祭祀一番,幸好到日晨閣,她就不用祭拜了,隻要上香然後看著禮部尚書祭拜即可。因為在這裏君是不可能拜臣的。
據史料記載,之前的皇帝是每天都要到三清殿和明月殿祭拜一次的,即使特例如道宗也不能例外,到武宗更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但到先帝時就徹底變了樣,心情好三五天去一次,心情不好,該去她都不會去。
到了石忞,本就對這種表麵工作不太感冒,而且時間本就不夠用,索性直接以慣例的方式定了下來,三天才去祭拜一次,而且大部分都是晚上去,因為早上太趕了,來不及。
除了日常祭祀以外,逢年過節等大日子也是要祭祀的,春耕還得去郊外祭祀,但一年也就這一次。皇帝一輩子隻兩次的大祭祀全被她趕上了。
幸好她年輕,要是個年紀大的,肯定經不起這樣的折騰,還來來回回的。
宮中照常祭祀不提,另一邊石思河已經帶領儀仗隊,一路吹吹打打的出了宮,沿途已經被外禁軍戒嚴,觀看的人群隻能在樓上或外圍,隊伍過時還得行禮,但並不影響他們的觀看熱情。
步千雪也沒比石忞好到哪裏去,同樣也是天不亮就起的,她昨晚也沒睡好,因為實在太激動了,仿佛在夢中一般。
用花瓣水沐浴完畢後,才開始更衣裝扮,大婚喜服是試過的,穿著剛剛好,就是配套的禮冠有些重,反正比昨天的重,剛戴上去很不適應。
等步千雪在宮侍等人的服侍下完全收拾好自己時,太陽已經老高,水都沒喝一口就連忙去正房和北房向薑麗和兩老請安報喜。
兩老語重心長的叮囑了步千雪不少話,臉上全是喜悅,眼裏卻是抹不開的擔憂,步千雪知道他們的擔心,想說什麽,但最後還是行禮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