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桌上那三個盒子是?」步千雪扶著石忞在羅漢床上坐好後,才邊給她倒茶邊把心裏的疑惑問了出來,剛剛進書房的時候,她就看到書桌上放了三個黑盒子,上方還貼有封條。
石忞隻能看見步千雪的大致身影,但不影響她心裏想著對方的樣子,笑道:「上個月發生的那件事,你也是知道......」。
上個月內閣發生了奏疏丟失案,鬧得整個朝野盡知,她不得不派大理觀查察,結果鬧了個烏龍,因為奏疏根本就沒丟,也沒被偷,隻是不小心掉在了犄角疙瘩。
就因為奏疏從內閣到鳳德宮的路上隻是用一般托盤裝盛,送奏疏的官吏總共就兩人,其中一人又有事臨時走開一會,當天風又大,才不小心把奏疏掉在了犄角疙瘩。
送奏疏的官吏罰了也就罰了,甚至連內閣大臣都受牽連罰了三個月的俸祿,但並不代表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因為這件事讓她意識到這樣傳送奏疏的漏洞實在太大,想了兩天,又找了大臣商議,才針對性的做了適當改進。
原本行文製度改革後奏疏就按軍政分開,分別由軍密處和內閣收集並按輕重緩急分門別類擬條子,最急的半天內必須呈到禦前,緊急的一天,一般的也不得超過三天,既軍密處和內閣收到奏疏後最多隻有三天的時間分門別類擬條子。
而密信作為私聊工具,則由負責保管密信的翰林院來收集,四百裏及以上加急密信任直接呈於禦前,信筒都不得打開,但四百裏加急以下的密信則無需直呈禦前,由翰林院統一收集整理,既拆開信筒取出信封裝入密盒中。
密盒是由木、鐵製成的正方形盒子,由工部最好的工匠精心製成,三麵封死,隻有正麵能打開,每個密盒都隻有兩把鑰匙,一把被石忞放在書房,一把被放在秘密處做備用,鑰匙製成後,磨具就當場毀壞了。
另外還規定翰林院在拆信筒將密信裝入密盒時,最少要有三名官員在現場,一起拆一起裝,確認無誤後方才上鎖貼封條,並在當日值守本上簽名蓋士印以備查,最後才由專人送往禦前。
凡事留痕跡,以備查,倒追責任,是石忞在前世學到的,在這裏當然得加以利用,所以為了防止被人動手腳,她還把鎖和鑰匙分開了,無論是軍密處密盒,還是內閣和翰林院的密盒的鎖都隻有她有鑰匙。
而且內閣和軍密處也必須和翰林院一樣,收到奏疏後要第一時間登記在冊,拆開、閱覽和擬條子最少要三人在場,擬好後一起裝入密盒上鎖上封條,最後在值守本上簽名蓋士印。
這樣一來,就可以杜絕奏疏和密信在路上不小心丟失或者被掉包的可能,也可以防止大臣趁人不注意私自扣留奏疏和密信,還方便倒查追責任。
丟奏疏的事,步千雪也知道個大概,但那兩天忙家裏的事,她就沒關注後續了,原來這盒子起這樣的作用,「這樣確實保險很多,鑰匙在哪裏?」。
石忞答道:「在書桌背後的書架最左側,從上往下數第三格,書本後麵有個按鈕,比較隱蔽」,經過她不斷的實地探索和查察,發現不僅她住過的宮裏有暗格,其他給人住的宮殿也都有暗格,隻是多少和位置不一樣而已。
鳳德宮的暗格是最多的,不僅書房有,寢殿和端事房也有,而且有的地方不隻有一個。長祿宮、長福宮和長安宮雖然也有,但沒有鳳德宮這麽多,至於永壽宮和安仁宮,因為是皇奶奶和母後的住處,她也不好查看,所以並不清楚,但同理可得,應該也是有的。
但皇奶奶和母後知不知道,她就不清楚了,因為她發現的暗格中有些東西實在是有點年代久遠,還有些一看就是很久沒人用的,也有可能老祖宗建好後,並沒有刻意告知後輩。
步千雪按石忞的指示走到書架前,數到第三格,開始摸索,還真和石忞說的一樣,比較隱蔽,她摸索了好一會才摸到按鈕,一按,隻聽哐一聲,書架整體右移了一格,露出書架後麵兩格大小分成兩層的暗格。
第一層裏麵裝有一個小盒子和一些信,而第二層則全是信件,一眼就看的清清楚楚,完全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一點也不像一格皇帝用的暗格。
聽見書架移動的聲音,石忞知道暗格開了,補充道:「鑰匙就在盒子裏」,對於裏麵的信卻隻字未提,反而更加勾起了步千雪的好奇心,拿信的時候,順便不著痕跡的看了一下,竟發現第一層的信都是她寫的,而第二層的信封上卻什麽都沒有。
比起發現自己信的高興,她更好奇第二層的信都是誰寫的,竟然這麽多,還都被收藏在這裏,但現在顯然不是問這個的時候,而且機關都知道了,還愁沒機會了解嗎
「紅繩綁的是內閣密盒的鑰匙,黑繩綁的是軍密處密盒鑰匙,黃繩綁的是翰林院密盒鑰匙,盒中密信和奏疏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線分別捆綁,紅色為加急件,黃色為急件,綠色為一般件,裏麵附有具體清單」聽見盒子打開的聲音,石忞怕步千雪不清楚又開口解釋道。
步千雪按石忞的提示很快打開了所有密盒,和石忞說的一樣,最上麵是清單,詳細寫有加急件多少,急件多少等,下麵的捲軸奏疏和密信則以紅黃綠三色線分別捆綁。
沒一會,步千雪就按清單上的明細清點好了,這才將奏疏和密信拿出來,分三堆按輕重緩急分別放於書桌前方,「盒子放哪裏?」,盒子不拿開,根本沒地方放奏疏和密信。
石忞隻能看見步千雪的大致身影,但不影響她心裏想著對方的樣子,笑道:「上個月發生的那件事,你也是知道......」。
上個月內閣發生了奏疏丟失案,鬧得整個朝野盡知,她不得不派大理觀查察,結果鬧了個烏龍,因為奏疏根本就沒丟,也沒被偷,隻是不小心掉在了犄角疙瘩。
就因為奏疏從內閣到鳳德宮的路上隻是用一般托盤裝盛,送奏疏的官吏總共就兩人,其中一人又有事臨時走開一會,當天風又大,才不小心把奏疏掉在了犄角疙瘩。
送奏疏的官吏罰了也就罰了,甚至連內閣大臣都受牽連罰了三個月的俸祿,但並不代表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因為這件事讓她意識到這樣傳送奏疏的漏洞實在太大,想了兩天,又找了大臣商議,才針對性的做了適當改進。
原本行文製度改革後奏疏就按軍政分開,分別由軍密處和內閣收集並按輕重緩急分門別類擬條子,最急的半天內必須呈到禦前,緊急的一天,一般的也不得超過三天,既軍密處和內閣收到奏疏後最多隻有三天的時間分門別類擬條子。
而密信作為私聊工具,則由負責保管密信的翰林院來收集,四百裏及以上加急密信任直接呈於禦前,信筒都不得打開,但四百裏加急以下的密信則無需直呈禦前,由翰林院統一收集整理,既拆開信筒取出信封裝入密盒中。
密盒是由木、鐵製成的正方形盒子,由工部最好的工匠精心製成,三麵封死,隻有正麵能打開,每個密盒都隻有兩把鑰匙,一把被石忞放在書房,一把被放在秘密處做備用,鑰匙製成後,磨具就當場毀壞了。
另外還規定翰林院在拆信筒將密信裝入密盒時,最少要有三名官員在現場,一起拆一起裝,確認無誤後方才上鎖貼封條,並在當日值守本上簽名蓋士印以備查,最後才由專人送往禦前。
凡事留痕跡,以備查,倒追責任,是石忞在前世學到的,在這裏當然得加以利用,所以為了防止被人動手腳,她還把鎖和鑰匙分開了,無論是軍密處密盒,還是內閣和翰林院的密盒的鎖都隻有她有鑰匙。
而且內閣和軍密處也必須和翰林院一樣,收到奏疏後要第一時間登記在冊,拆開、閱覽和擬條子最少要三人在場,擬好後一起裝入密盒上鎖上封條,最後在值守本上簽名蓋士印。
這樣一來,就可以杜絕奏疏和密信在路上不小心丟失或者被掉包的可能,也可以防止大臣趁人不注意私自扣留奏疏和密信,還方便倒查追責任。
丟奏疏的事,步千雪也知道個大概,但那兩天忙家裏的事,她就沒關注後續了,原來這盒子起這樣的作用,「這樣確實保險很多,鑰匙在哪裏?」。
石忞答道:「在書桌背後的書架最左側,從上往下數第三格,書本後麵有個按鈕,比較隱蔽」,經過她不斷的實地探索和查察,發現不僅她住過的宮裏有暗格,其他給人住的宮殿也都有暗格,隻是多少和位置不一樣而已。
鳳德宮的暗格是最多的,不僅書房有,寢殿和端事房也有,而且有的地方不隻有一個。長祿宮、長福宮和長安宮雖然也有,但沒有鳳德宮這麽多,至於永壽宮和安仁宮,因為是皇奶奶和母後的住處,她也不好查看,所以並不清楚,但同理可得,應該也是有的。
但皇奶奶和母後知不知道,她就不清楚了,因為她發現的暗格中有些東西實在是有點年代久遠,還有些一看就是很久沒人用的,也有可能老祖宗建好後,並沒有刻意告知後輩。
步千雪按石忞的指示走到書架前,數到第三格,開始摸索,還真和石忞說的一樣,比較隱蔽,她摸索了好一會才摸到按鈕,一按,隻聽哐一聲,書架整體右移了一格,露出書架後麵兩格大小分成兩層的暗格。
第一層裏麵裝有一個小盒子和一些信,而第二層則全是信件,一眼就看的清清楚楚,完全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一點也不像一格皇帝用的暗格。
聽見書架移動的聲音,石忞知道暗格開了,補充道:「鑰匙就在盒子裏」,對於裏麵的信卻隻字未提,反而更加勾起了步千雪的好奇心,拿信的時候,順便不著痕跡的看了一下,竟發現第一層的信都是她寫的,而第二層的信封上卻什麽都沒有。
比起發現自己信的高興,她更好奇第二層的信都是誰寫的,竟然這麽多,還都被收藏在這裏,但現在顯然不是問這個的時候,而且機關都知道了,還愁沒機會了解嗎
「紅繩綁的是內閣密盒的鑰匙,黑繩綁的是軍密處密盒鑰匙,黃繩綁的是翰林院密盒鑰匙,盒中密信和奏疏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線分別捆綁,紅色為加急件,黃色為急件,綠色為一般件,裏麵附有具體清單」聽見盒子打開的聲音,石忞怕步千雪不清楚又開口解釋道。
步千雪按石忞的提示很快打開了所有密盒,和石忞說的一樣,最上麵是清單,詳細寫有加急件多少,急件多少等,下麵的捲軸奏疏和密信則以紅黃綠三色線分別捆綁。
沒一會,步千雪就按清單上的明細清點好了,這才將奏疏和密信拿出來,分三堆按輕重緩急分別放於書桌前方,「盒子放哪裏?」,盒子不拿開,根本沒地方放奏疏和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