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對鹽案不太感興趣,感興趣的第二個要說的新蘭省讀書人鬧事一事,這個案子一個星期才定的案,顏一諾不愧是能臣,去了新蘭省後,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查出了事情始末。
確實和她想的一樣,遠非讀書人鬧事這麽簡單,而是有人在背後操縱,試圖阻止新政實施,讀書人不過是被他們慫恿和利用的傻白甜,就算如此她也不會輕饒。
幕後操縱者為新蘭省的省首和祖居當地一名侯爵勛貴,全被顏一諾帶回來了,她難得抽空見了一麵就把他們革職抄家發配到西山了,至於那些鬧事的讀書人,顏一諾直接按照她的旨意進行了處罰,該革除功名的革除功名,該杖責的杖責,一點都不手軟。
她還知道,這隻是士族和勛貴們聯合操縱阻止新政實施的一次試探,但他們沒想到自己手段這麽強硬,最後隻得按準備的後路那樣棄車保帥,而作為條件他們會安頓好被抓之人的家屬並保證他們的性命。
怎麽知道的?這得多虧了雞肋般的讀心術,讓她在召見顏一諾詢問案情的時候發現的。
顏一諾查出了這個最大的黑幕,卻也寢食難安,猶豫再三後還是選擇隱瞞下來,並與秘密前來接觸的人達成協議,不是她怕與整個勛貴士族為敵,而是她不想讓陛下傷心、為難。
陛下雖然手段強硬,殺伐果斷,但並非嗜殺之人,如果呈報給陛下,知道天下大部分勛貴士族都反對她新政,她得多傷心!更為難的是這些反對的人是殺還是不殺?
如果殺,那整個華國反對的勛貴和士族肯定會擰成一股繩誓死一搏,就算最後陛下能平定,統治根基也出現了斷層,苦難的更是天下百姓,國內烽煙四起,保不齊周圍的藩屬國還會衍生出狼子野心。
如果不殺,陛下已經知道了這件事,勛貴士族也知道她知道,那就相當於變相的與勛貴士族妥協,這是她最不想看到的!
所以她與他們秘密達成協議,他們不再阻止新政實施,而她也絕不跟任何人提起,包括陛下。但因為心裏有愧,顏一諾匯報完之後在心裏把事又過了一遍,還在心裏對陛下深深的表達了歉意。
這也是石忞知道後沒有任何動作的根本原因,她知道新政實施肯定會受阻力,也做好了一切準備,但如果能以更小的代價讓這些勛貴士族妥協,她也樂於當不知道。
顏一諾的顧慮大部分很對,小部分太小看她,別說大部分勛貴士族反對,就算全天下的勛貴士族反對她都不會傷心,而且也有法子讓他們敢怒不言,謀不了反。
華國泱泱大國,沃野萬裏,人口過億,最不差的就是人,隻要她捨得,天下讀書人、能人異士願意當官當勛貴的人海了去了,她隻要留出幾年完成替換,出不了什麽大亂子。
不過既然能更簡單的達到目的,那她也樂得輕鬆,還能保住自己的名聲,何樂不為,所以她不僅不辦顏一諾,還升了她的官,任內閣大臣加封太子太保。
至於邢博恩、陽□□他們六個侍讀,放到地方已經歷練了三年,升得快的已經升了兩級,升的慢的還在原地踏步,平台她已經給了他們,能不能發揮,能力如何就看他們自己了,她現在不會偏袒,以後也不會偏袒。
就像朝堂上一樣,相互攻擊傾軋她都不管,隻要拿出證據她就嚴辦,而且她決不允許出現拉幫結派的想像,哪怕之前歷朝歷代都有。
相比於隨時有可能玩翻船的帝王平衡術,她更喜歡王者的霸道,所以她不會故意捧誰,去權衡誰,忠於她的始終會忠於她,不忠的敬畏她、怕她就行,誰要是敢拉幫結派,玩小圈子,一有苗頭,她就會直接召見談話。
警告了還不聽,那不好意思了,要麽革職要麽貶職,貶到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看你怎麽拉幫結派!
加上登基前的那場清洗,給她肅清朝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幾乎不怎麽費力,就達到了她想要的結果。
她打壓貪官和拉幫結派的小團夥,大力提拔有能力、廉潔自律的官員就是給天下官員樹立一種——隻要不犯事就沒事、隻要肯幹幹得好就會得到重用的價值觀。
現在還看不出效果,但十年後二十年後效果就明顯了,隻要她的後代不花樣作死,即使再沒能力,在她新政徹底貫徹落實後,也能當個守成之君。
才一個星期不到的時間,新蘭省書生鬧事就成了說書的材料,讓她想不好奇都難啊。
說書者中間休息了一小會就開始聲情並茂的說起了她好奇的新蘭省書生鬧事案,和鹽案差不多,半真半假,而且對朝廷和官員多有褒獎之意。
聽了一半她覺得沒意思就離開了,一開始她有猜測這個說書者會不會是暗言的人,畢竟太為她這個皇帝和朝廷說話了,可出來後,再一想,如果在天子腳下他都敢大張旗鼓的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貶斥皇帝和朝廷,那應該是個傻子才對,又怎麽會成為說書者。
隨行的路關初和左旋跟著出了茶樓也鬆了口氣,大堂裏那麽多人,而且人多嘴雜,要是突然冒出個刺客什麽的,她們慘了,即使那個刺客不一定能傷到陛下。
要是石忞知道她們的想法,肯定忍不住冷笑一下,刺客?如今勛貴和士族都妥協了,哪來的刺客?
看著時間還早,這裏離東市也比較近,石忞又去東市逛了逛,問了不少東西的價格,米啊,麵啊什麽的,回去好記在記事本中,唯一不變的是任然啥都沒買。
確實和她想的一樣,遠非讀書人鬧事這麽簡單,而是有人在背後操縱,試圖阻止新政實施,讀書人不過是被他們慫恿和利用的傻白甜,就算如此她也不會輕饒。
幕後操縱者為新蘭省的省首和祖居當地一名侯爵勛貴,全被顏一諾帶回來了,她難得抽空見了一麵就把他們革職抄家發配到西山了,至於那些鬧事的讀書人,顏一諾直接按照她的旨意進行了處罰,該革除功名的革除功名,該杖責的杖責,一點都不手軟。
她還知道,這隻是士族和勛貴們聯合操縱阻止新政實施的一次試探,但他們沒想到自己手段這麽強硬,最後隻得按準備的後路那樣棄車保帥,而作為條件他們會安頓好被抓之人的家屬並保證他們的性命。
怎麽知道的?這得多虧了雞肋般的讀心術,讓她在召見顏一諾詢問案情的時候發現的。
顏一諾查出了這個最大的黑幕,卻也寢食難安,猶豫再三後還是選擇隱瞞下來,並與秘密前來接觸的人達成協議,不是她怕與整個勛貴士族為敵,而是她不想讓陛下傷心、為難。
陛下雖然手段強硬,殺伐果斷,但並非嗜殺之人,如果呈報給陛下,知道天下大部分勛貴士族都反對她新政,她得多傷心!更為難的是這些反對的人是殺還是不殺?
如果殺,那整個華國反對的勛貴和士族肯定會擰成一股繩誓死一搏,就算最後陛下能平定,統治根基也出現了斷層,苦難的更是天下百姓,國內烽煙四起,保不齊周圍的藩屬國還會衍生出狼子野心。
如果不殺,陛下已經知道了這件事,勛貴士族也知道她知道,那就相當於變相的與勛貴士族妥協,這是她最不想看到的!
所以她與他們秘密達成協議,他們不再阻止新政實施,而她也絕不跟任何人提起,包括陛下。但因為心裏有愧,顏一諾匯報完之後在心裏把事又過了一遍,還在心裏對陛下深深的表達了歉意。
這也是石忞知道後沒有任何動作的根本原因,她知道新政實施肯定會受阻力,也做好了一切準備,但如果能以更小的代價讓這些勛貴士族妥協,她也樂於當不知道。
顏一諾的顧慮大部分很對,小部分太小看她,別說大部分勛貴士族反對,就算全天下的勛貴士族反對她都不會傷心,而且也有法子讓他們敢怒不言,謀不了反。
華國泱泱大國,沃野萬裏,人口過億,最不差的就是人,隻要她捨得,天下讀書人、能人異士願意當官當勛貴的人海了去了,她隻要留出幾年完成替換,出不了什麽大亂子。
不過既然能更簡單的達到目的,那她也樂得輕鬆,還能保住自己的名聲,何樂不為,所以她不僅不辦顏一諾,還升了她的官,任內閣大臣加封太子太保。
至於邢博恩、陽□□他們六個侍讀,放到地方已經歷練了三年,升得快的已經升了兩級,升的慢的還在原地踏步,平台她已經給了他們,能不能發揮,能力如何就看他們自己了,她現在不會偏袒,以後也不會偏袒。
就像朝堂上一樣,相互攻擊傾軋她都不管,隻要拿出證據她就嚴辦,而且她決不允許出現拉幫結派的想像,哪怕之前歷朝歷代都有。
相比於隨時有可能玩翻船的帝王平衡術,她更喜歡王者的霸道,所以她不會故意捧誰,去權衡誰,忠於她的始終會忠於她,不忠的敬畏她、怕她就行,誰要是敢拉幫結派,玩小圈子,一有苗頭,她就會直接召見談話。
警告了還不聽,那不好意思了,要麽革職要麽貶職,貶到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看你怎麽拉幫結派!
加上登基前的那場清洗,給她肅清朝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幾乎不怎麽費力,就達到了她想要的結果。
她打壓貪官和拉幫結派的小團夥,大力提拔有能力、廉潔自律的官員就是給天下官員樹立一種——隻要不犯事就沒事、隻要肯幹幹得好就會得到重用的價值觀。
現在還看不出效果,但十年後二十年後效果就明顯了,隻要她的後代不花樣作死,即使再沒能力,在她新政徹底貫徹落實後,也能當個守成之君。
才一個星期不到的時間,新蘭省書生鬧事就成了說書的材料,讓她想不好奇都難啊。
說書者中間休息了一小會就開始聲情並茂的說起了她好奇的新蘭省書生鬧事案,和鹽案差不多,半真半假,而且對朝廷和官員多有褒獎之意。
聽了一半她覺得沒意思就離開了,一開始她有猜測這個說書者會不會是暗言的人,畢竟太為她這個皇帝和朝廷說話了,可出來後,再一想,如果在天子腳下他都敢大張旗鼓的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貶斥皇帝和朝廷,那應該是個傻子才對,又怎麽會成為說書者。
隨行的路關初和左旋跟著出了茶樓也鬆了口氣,大堂裏那麽多人,而且人多嘴雜,要是突然冒出個刺客什麽的,她們慘了,即使那個刺客不一定能傷到陛下。
要是石忞知道她們的想法,肯定忍不住冷笑一下,刺客?如今勛貴和士族都妥協了,哪來的刺客?
看著時間還早,這裏離東市也比較近,石忞又去東市逛了逛,問了不少東西的價格,米啊,麵啊什麽的,回去好記在記事本中,唯一不變的是任然啥都沒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