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他冤,是因為當初他也是被李信和榮王夫婦算計得死死的,壓根沒有退路。到最後,殺人的是李信,坐皇位的是李信,背負一切罵名的才是他。
說他不冤,則是羅小將軍和那五萬將士,的確是因為他出賣了軍情才喪命的。
這是一筆爛帳,到如今,已經很難算清了。
秦箏看著沈嬋悽苦的眼神,嘆道:「以李信的手段,怎麽可能會讓世人知曉,他是聯合榮王夫婦把你扣在了帳中,才逼反的你兄長?」
在當時所有朝臣以及世人眼中,就是沈家和李信聯姻當了逆賊,沈彥之掌握軍情坑殺了秦鄉關五萬將士。
沈彥之已經被迫上了李信的賊船,沈家在李信那邊根基尚還不穩,他若把自己叛變的真相說出來,被怒火沖昏頭腦的朝臣不會信他、隻會覺著他是在信口雌黃為自己辯駁;而此舉也會讓李信早早地提防沈彥之,再找機會除掉他。
沈彥之要想復仇,就隻能隱忍下來,讓真相埋沒。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比起外人的蠻橫侵略,自己人的背叛,才更是常人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朝臣和百姓,罵得更多的依舊是沈彥之。
沈嬋聽了秦箏這番言論,覆著水澤的一雙眼裏,閃過痛苦和恨意。
她和兄長這輩子,都叫李信和榮王夫婦的算計給毀了。
該說的秦箏都說了,接下來的這一路,她也沒再做聲。
抵達青州府,秦箏讓府上的婢子引著沈嬋去給她安排的院落時,沈嬋走出幾步,回過頭看著立在簷下、灑了一身暖黃燈籠光暈的秦箏,千言萬語湧至喉頭,最終隻說了一聲「謝謝」。
秦箏知道她道謝,是為自己先前在馬車上說的那番話,不由得又在心底淺嘆了一聲。
誠如秦夫人所說,這是個苦命的姑娘。
但人各有命,秦箏能做的,也隻有這麽多了,且盼她今後能看得通透些。
楚承稷從垂花門進來時,見秦箏還立在簷下,他順著秦箏的視線往那條通往別院的小徑望去,以為她沒跟沈嬋談攏,道:「她若不願,也還有別的法子,無需煩憂。」
秦箏回過神就聽見他說這麽一句話,心知他誤會了,搖了搖頭:「那是個明事理又心善的姑娘,她兄長走到今天這一步,也不是她想看到的,她願意幫我們。」
楚承稷撐著傘走近,雨珠從傘麵滑落,垂眼看到秦箏垂在廣袖之下的手,伸手握了過去,果然是涼的。
他攥在了掌心,用自己的溫熱的大掌全然包裹住,猜到她或許為沈嬋感懷,道:「這是她自己的緣法。」
秦箏聽他又說起佛語,倒是把心中那份淡淡的感懷衝散了些,偏過頭看著他在昏暗的光線裏更顯清雋俊美的側臉,眉眼舒展,噙著淺淺的笑意:「楚師父說得在理。」
楚承稷淡淡斜她一眼,知道她是打趣自己,在她手骨上微微用了點力道捏了一下。
秦箏浮誇地嬌聲求饒:「疼疼疼!」
入夜後雨勢漸大,簷下的燈籠也被風吹得搖搖晃晃,靜謐的雨夜裏,她那求饒聲鑽進人耳窩,似貓爪子在心上撓了幾道。
楚承稷腳步微頓,在燈籠灑出的滂滂濁光裏,高大的身子往秦箏那邊傾了傾,一雙眸子幽涼深邃幽,薄唇貼近她耳廓,嗓音低沉:「一會兒也這樣喊疼。」
喊疼聲戛然而止,秦箏很識相地閉嘴了。
……
塢城。
沈嬋被接到了楚營的消息,第二日便傳入了沈彥之耳中。
沈彥之傳問前來報信的守衛,麵上一片陰霾:「怎麽走漏的風聲?」
沈彥之先前從陳家接回沈嬋後,因著株州以北如今還是李信的勢力,塢城又即將和青州開戰,便把她送到了遠離戰火的淨慈庵。
沈嬋有孕在身,有時候行動不便,普通婢子力氣不夠,男子又不好近身伺候,他才命底下人買了武婢回來,幫襯著照料沈嬋。
淨慈庵地勢偏僻,又被守衛圍得跟個鐵桶一樣,不該叫人知曉沈嬋在那裏才對。
守衛不敢看沈彥之,顫著嗓音回話:「屬下不知……隻是先前塢城和青州交戰,周邊村落裏一些村民往別處逃,途經淨慈庵進來討過飯,屬下帶人驅趕時,驚動了沈嬪娘娘,娘娘心善,命人給那些難民準備了齋飯,興許……就是那時候走漏的風聲。」
沈彥之怒急,一腳踹翻了跟前的幾案,蒼白精緻的臉孔上幾乎壓不住翻騰的戾氣。
上一次有人用沈嬋脅迫他,還是秦鄉關一役。
那是他至今不願過多回想的一戰,所有的虛妄和痛苦,似乎都是從那時開始的,那是他永遠醒不來的噩夢,在這泥潭裏越陷越深。
守衛見沈彥之發怒,更為惶恐伏低了身子。
沈彥之卻閉了閉眼,艱難發問:「沈嬪娘娘被帶走前,可有被為難?」
守衛連忙搖頭,「帶兵去庵堂的是太子妃娘娘,太子妃娘娘進禪房同沈嬪娘娘坐了一盞茶的功夫,沈嬪就跟著太子妃娘娘上馬車了,並未被為難。」
聽到是秦箏去帶走的沈嬋,沈彥之猛然掀開眼皮,臉部肌肉繃得死緊:「阿箏?」
屋外有侍者匆匆來報:「世子,不好了!安元青跟著楚軍一起圍攻塢城了!他們說沈嬪娘娘在他們手上,讓咱們交出安元青家眷!」
沈彥之背對侍者站著,久久沒有發話。
說他不冤,則是羅小將軍和那五萬將士,的確是因為他出賣了軍情才喪命的。
這是一筆爛帳,到如今,已經很難算清了。
秦箏看著沈嬋悽苦的眼神,嘆道:「以李信的手段,怎麽可能會讓世人知曉,他是聯合榮王夫婦把你扣在了帳中,才逼反的你兄長?」
在當時所有朝臣以及世人眼中,就是沈家和李信聯姻當了逆賊,沈彥之掌握軍情坑殺了秦鄉關五萬將士。
沈彥之已經被迫上了李信的賊船,沈家在李信那邊根基尚還不穩,他若把自己叛變的真相說出來,被怒火沖昏頭腦的朝臣不會信他、隻會覺著他是在信口雌黃為自己辯駁;而此舉也會讓李信早早地提防沈彥之,再找機會除掉他。
沈彥之要想復仇,就隻能隱忍下來,讓真相埋沒。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比起外人的蠻橫侵略,自己人的背叛,才更是常人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朝臣和百姓,罵得更多的依舊是沈彥之。
沈嬋聽了秦箏這番言論,覆著水澤的一雙眼裏,閃過痛苦和恨意。
她和兄長這輩子,都叫李信和榮王夫婦的算計給毀了。
該說的秦箏都說了,接下來的這一路,她也沒再做聲。
抵達青州府,秦箏讓府上的婢子引著沈嬋去給她安排的院落時,沈嬋走出幾步,回過頭看著立在簷下、灑了一身暖黃燈籠光暈的秦箏,千言萬語湧至喉頭,最終隻說了一聲「謝謝」。
秦箏知道她道謝,是為自己先前在馬車上說的那番話,不由得又在心底淺嘆了一聲。
誠如秦夫人所說,這是個苦命的姑娘。
但人各有命,秦箏能做的,也隻有這麽多了,且盼她今後能看得通透些。
楚承稷從垂花門進來時,見秦箏還立在簷下,他順著秦箏的視線往那條通往別院的小徑望去,以為她沒跟沈嬋談攏,道:「她若不願,也還有別的法子,無需煩憂。」
秦箏回過神就聽見他說這麽一句話,心知他誤會了,搖了搖頭:「那是個明事理又心善的姑娘,她兄長走到今天這一步,也不是她想看到的,她願意幫我們。」
楚承稷撐著傘走近,雨珠從傘麵滑落,垂眼看到秦箏垂在廣袖之下的手,伸手握了過去,果然是涼的。
他攥在了掌心,用自己的溫熱的大掌全然包裹住,猜到她或許為沈嬋感懷,道:「這是她自己的緣法。」
秦箏聽他又說起佛語,倒是把心中那份淡淡的感懷衝散了些,偏過頭看著他在昏暗的光線裏更顯清雋俊美的側臉,眉眼舒展,噙著淺淺的笑意:「楚師父說得在理。」
楚承稷淡淡斜她一眼,知道她是打趣自己,在她手骨上微微用了點力道捏了一下。
秦箏浮誇地嬌聲求饒:「疼疼疼!」
入夜後雨勢漸大,簷下的燈籠也被風吹得搖搖晃晃,靜謐的雨夜裏,她那求饒聲鑽進人耳窩,似貓爪子在心上撓了幾道。
楚承稷腳步微頓,在燈籠灑出的滂滂濁光裏,高大的身子往秦箏那邊傾了傾,一雙眸子幽涼深邃幽,薄唇貼近她耳廓,嗓音低沉:「一會兒也這樣喊疼。」
喊疼聲戛然而止,秦箏很識相地閉嘴了。
……
塢城。
沈嬋被接到了楚營的消息,第二日便傳入了沈彥之耳中。
沈彥之傳問前來報信的守衛,麵上一片陰霾:「怎麽走漏的風聲?」
沈彥之先前從陳家接回沈嬋後,因著株州以北如今還是李信的勢力,塢城又即將和青州開戰,便把她送到了遠離戰火的淨慈庵。
沈嬋有孕在身,有時候行動不便,普通婢子力氣不夠,男子又不好近身伺候,他才命底下人買了武婢回來,幫襯著照料沈嬋。
淨慈庵地勢偏僻,又被守衛圍得跟個鐵桶一樣,不該叫人知曉沈嬋在那裏才對。
守衛不敢看沈彥之,顫著嗓音回話:「屬下不知……隻是先前塢城和青州交戰,周邊村落裏一些村民往別處逃,途經淨慈庵進來討過飯,屬下帶人驅趕時,驚動了沈嬪娘娘,娘娘心善,命人給那些難民準備了齋飯,興許……就是那時候走漏的風聲。」
沈彥之怒急,一腳踹翻了跟前的幾案,蒼白精緻的臉孔上幾乎壓不住翻騰的戾氣。
上一次有人用沈嬋脅迫他,還是秦鄉關一役。
那是他至今不願過多回想的一戰,所有的虛妄和痛苦,似乎都是從那時開始的,那是他永遠醒不來的噩夢,在這泥潭裏越陷越深。
守衛見沈彥之發怒,更為惶恐伏低了身子。
沈彥之卻閉了閉眼,艱難發問:「沈嬪娘娘被帶走前,可有被為難?」
守衛連忙搖頭,「帶兵去庵堂的是太子妃娘娘,太子妃娘娘進禪房同沈嬪娘娘坐了一盞茶的功夫,沈嬪就跟著太子妃娘娘上馬車了,並未被為難。」
聽到是秦箏去帶走的沈嬋,沈彥之猛然掀開眼皮,臉部肌肉繃得死緊:「阿箏?」
屋外有侍者匆匆來報:「世子,不好了!安元青跟著楚軍一起圍攻塢城了!他們說沈嬪娘娘在他們手上,讓咱們交出安元青家眷!」
沈彥之背對侍者站著,久久沒有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