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君寧卻站在好友的立場上潑陶溪和冷水,一句「你還是這麽理想主義」多少讓陶溪和的一腔熱血灑出來幾滴。
陶溪和有個小毛病,情緒一激動,表達會卡殼,明明腦子裏邏輯清晰,可是觀點說出口時偏就沒有那麽流暢。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她很少在雙方出現分歧時扮演一個辯解的角色,久而久之,就縱容自己成為一個佛係的不願意「吵架」的人。
現在遇到孟君寧這種高中時期就在辯論隊泡著,大一剛入校時就能用地道的「英倫思維」舌戰一群英國本地學生的超級學霸,她爭論起來更加費勁。
孟君寧又一擊致命:「學姐,你費盡心力給我洗腦,倒不如給我分享一下你前三次失敗的經驗教訓。」
陶溪和沉默了。她心知跟這人上綱上線講理論,她根本不是對手。
她沮喪道:「我發過郵件給你的,分析了我的失敗原因,足足有一萬字,想向你求助,可你沒有回覆。 」
「什麽時候?」孟君寧立馬登陸自己的郵箱。
陶溪和的確在半年前某個深夜給他發過郵件。他捋了捋時間線,那段日子他剛結束尚比亞的一段支教之旅,正給自己放大假,陶溪和的郵件發在他的工作郵箱,他沒看到也實屬正常。
「我今晚回去就看,看完我再跟你聊。」他承諾道。
「好。」陶溪和又嘆口氣,「不過過去的經驗對我現在要做的事情沒有具體的指導意義了,頂多對我起到鼓舞作用,我們的社會現狀和女性生存現狀和在英的華人女性不同。」
團隊成立初期,她和幾個同胞為在英生活的底層華人女性做心理和法律援助,很幸運,在他們的努力下,有過兩個成功案例。但發達國家整體大環境比國內友好,給她們這個稚嫩的學生公益組織營造了一種虛幻的精神假象。後來當公益無法帶來獲利,她們又遭受英國本土文化衝擊,幾個小夥伴理念上出現分歧,團隊很快分崩離析。
孟君寧參加過眾多國際公益組織,大到災難救援,小到保護生態環境,他的經驗原本足以支撐他給陶溪和做軍師,奈何陶溪和涉及的領域是華人女性權益。
女性權益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敏感話題。如果說陶溪和在一個開放的西方國度,在法律製度相對完善,社會資源與福利分配相對公平的大環境裏,為一幫多少受過西方開放思想薰陶的華人女性打過艱難的勝仗,那麽同樣的案例放在國內,同等條件下,勝率是大大降低的。
孟君寧的擔憂,一方麵在大環境,另一方麵,是陶溪和現階段仍未明確團隊發展模式,她對要做的事情充滿熱忱,可一談到獲利,她的想法就偏理想化。
民間個人團體跟有資源和資本支撐的主流公益組織,區別就在於經營模式。這一點陶溪和還在摸索中。
當然,她清楚地認知到,她過去那種自掏腰包,或是讓她那幾個人「傻」錢多的哥哥填她理想主義的坑的行為今後是不可取的了。
她原本有心想做一點知識付費和諮詢付費,但實施起來也很困難,國內現有平台關於網絡直播的尺度都卡得很緊,她的小團隊曾試過一期,話題稍微有點尖銳,結果遭到封號。
而單純的諮詢付費,對於消費者所看重的權威性,她們團隊人員的資質尚且還達不到。
她又不想隨大流,做某種意義上的「精神領袖」,用煽動性言論博眼球。於是乎,團隊的整體進度就這樣卡住了。
「不過君寧,即便現狀是這樣,我還是很有信心。因為我們中國的女性,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女孩子,思維思想真的跟之前不同了,我們比從前更加獨立更加自信更加團結。還有一些女孩子,她們非常勇敢……」被迫「爭論」了幾個點後,陶溪和像在給自己打氣。
孟君寧見陶溪和言語有些激動,語氣放軟:「好了啦學姐,我說這些不是要真的潑你冷水,你說的這些我也都贊同……」
陶溪和卻笑笑:「我倒是喜歡被潑冷水的感覺,況且我這幾年挨過的冷水何其多,哪裏差你這一瓢。」
為緩和氣氛,一直旁聽兩人「打辯論」的孟君好突然說想喝奶茶,讓孟君寧去跑腿。
陶溪和沒領悟孟君好的意思,想著孟君寧並不知道這附近哪裏有奶茶店,便自告奮勇。
病房裏本來溫度就高,陶溪和又情緒激動了半晌,出門時臉頰略帶紅暈。
她剛邁出門幾步,孟君寧追出來,一把摟住她的脖子:「一起去吧。」
正經時刻,孟君寧是一板一眼的良師益友,可不正經時刻,他就又變成愛撒嬌愛求關注的軟萌小學弟。
陶溪和仍沉浸在剛剛的情緒裏:「我倒是對你提的幾個案例很感興趣,比如美國新澤西十五個單親媽媽建立的愛心互助站和印尼三個被侵犯的女孩子做的那個什麽心靈會,你給我講講吧。」
「現在我們不聊這些了好不好,聊一下午了。」
「講吧講吧,你要是不講,我還得自己去啃資料。」
「那你求我。」
「求你求你,請你吃飯好不好?」
「好。」
兩人勾肩搭背,有說有笑,陶溪和的臉還是紅著的。正準備去通知孟君好出院事宜的季醫生就這樣跟這兩人碰上了。
「hi,季醫生。」孟君寧自來熟般地跟季霆打了個招呼,抬起來的是摟著陶溪和的那隻手。
陶溪和有個小毛病,情緒一激動,表達會卡殼,明明腦子裏邏輯清晰,可是觀點說出口時偏就沒有那麽流暢。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她很少在雙方出現分歧時扮演一個辯解的角色,久而久之,就縱容自己成為一個佛係的不願意「吵架」的人。
現在遇到孟君寧這種高中時期就在辯論隊泡著,大一剛入校時就能用地道的「英倫思維」舌戰一群英國本地學生的超級學霸,她爭論起來更加費勁。
孟君寧又一擊致命:「學姐,你費盡心力給我洗腦,倒不如給我分享一下你前三次失敗的經驗教訓。」
陶溪和沉默了。她心知跟這人上綱上線講理論,她根本不是對手。
她沮喪道:「我發過郵件給你的,分析了我的失敗原因,足足有一萬字,想向你求助,可你沒有回覆。 」
「什麽時候?」孟君寧立馬登陸自己的郵箱。
陶溪和的確在半年前某個深夜給他發過郵件。他捋了捋時間線,那段日子他剛結束尚比亞的一段支教之旅,正給自己放大假,陶溪和的郵件發在他的工作郵箱,他沒看到也實屬正常。
「我今晚回去就看,看完我再跟你聊。」他承諾道。
「好。」陶溪和又嘆口氣,「不過過去的經驗對我現在要做的事情沒有具體的指導意義了,頂多對我起到鼓舞作用,我們的社會現狀和女性生存現狀和在英的華人女性不同。」
團隊成立初期,她和幾個同胞為在英生活的底層華人女性做心理和法律援助,很幸運,在他們的努力下,有過兩個成功案例。但發達國家整體大環境比國內友好,給她們這個稚嫩的學生公益組織營造了一種虛幻的精神假象。後來當公益無法帶來獲利,她們又遭受英國本土文化衝擊,幾個小夥伴理念上出現分歧,團隊很快分崩離析。
孟君寧參加過眾多國際公益組織,大到災難救援,小到保護生態環境,他的經驗原本足以支撐他給陶溪和做軍師,奈何陶溪和涉及的領域是華人女性權益。
女性權益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敏感話題。如果說陶溪和在一個開放的西方國度,在法律製度相對完善,社會資源與福利分配相對公平的大環境裏,為一幫多少受過西方開放思想薰陶的華人女性打過艱難的勝仗,那麽同樣的案例放在國內,同等條件下,勝率是大大降低的。
孟君寧的擔憂,一方麵在大環境,另一方麵,是陶溪和現階段仍未明確團隊發展模式,她對要做的事情充滿熱忱,可一談到獲利,她的想法就偏理想化。
民間個人團體跟有資源和資本支撐的主流公益組織,區別就在於經營模式。這一點陶溪和還在摸索中。
當然,她清楚地認知到,她過去那種自掏腰包,或是讓她那幾個人「傻」錢多的哥哥填她理想主義的坑的行為今後是不可取的了。
她原本有心想做一點知識付費和諮詢付費,但實施起來也很困難,國內現有平台關於網絡直播的尺度都卡得很緊,她的小團隊曾試過一期,話題稍微有點尖銳,結果遭到封號。
而單純的諮詢付費,對於消費者所看重的權威性,她們團隊人員的資質尚且還達不到。
她又不想隨大流,做某種意義上的「精神領袖」,用煽動性言論博眼球。於是乎,團隊的整體進度就這樣卡住了。
「不過君寧,即便現狀是這樣,我還是很有信心。因為我們中國的女性,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女孩子,思維思想真的跟之前不同了,我們比從前更加獨立更加自信更加團結。還有一些女孩子,她們非常勇敢……」被迫「爭論」了幾個點後,陶溪和像在給自己打氣。
孟君寧見陶溪和言語有些激動,語氣放軟:「好了啦學姐,我說這些不是要真的潑你冷水,你說的這些我也都贊同……」
陶溪和卻笑笑:「我倒是喜歡被潑冷水的感覺,況且我這幾年挨過的冷水何其多,哪裏差你這一瓢。」
為緩和氣氛,一直旁聽兩人「打辯論」的孟君好突然說想喝奶茶,讓孟君寧去跑腿。
陶溪和沒領悟孟君好的意思,想著孟君寧並不知道這附近哪裏有奶茶店,便自告奮勇。
病房裏本來溫度就高,陶溪和又情緒激動了半晌,出門時臉頰略帶紅暈。
她剛邁出門幾步,孟君寧追出來,一把摟住她的脖子:「一起去吧。」
正經時刻,孟君寧是一板一眼的良師益友,可不正經時刻,他就又變成愛撒嬌愛求關注的軟萌小學弟。
陶溪和仍沉浸在剛剛的情緒裏:「我倒是對你提的幾個案例很感興趣,比如美國新澤西十五個單親媽媽建立的愛心互助站和印尼三個被侵犯的女孩子做的那個什麽心靈會,你給我講講吧。」
「現在我們不聊這些了好不好,聊一下午了。」
「講吧講吧,你要是不講,我還得自己去啃資料。」
「那你求我。」
「求你求你,請你吃飯好不好?」
「好。」
兩人勾肩搭背,有說有笑,陶溪和的臉還是紅著的。正準備去通知孟君好出院事宜的季醫生就這樣跟這兩人碰上了。
「hi,季醫生。」孟君寧自來熟般地跟季霆打了個招呼,抬起來的是摟著陶溪和的那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