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十二章旌旗未卷第十六節


    十二月十九日顏良和於毒分別從新野和穰城趕到位於夕陽聚的天子行台拜見天子。


    軍議上行台尚書令傅幹分析了南北雙方形勢詳細闡述了襄陽在平定天下策略中所處的重要位置。


    荊襄位於長江中遊是長江上、下遊之間的中樞其外圍有桐柏山、武當山、荊山等綿延的山脈為險阻內有漢水、長江等江河通往四方自古便有“用武之國”之稱。從東西方向來說它是江淮、吳越和巴蜀之間的聯係樞紐。從南北方向來說它是關中、中原和江東、巴蜀各地之間的接合部。所以荊襄的歸屬直接決定了統一大戰的成敗。


    如今南北對峙雙方的戰線東西綿延四千裏襄陽就處在這條戰線的中間攻克襄陽漢軍隨即截斷了叛軍的防線控製了長江中遊這樣漢軍上可以威脅巴蜀下可以威脅江淮和江東渡江之期指日可待。相反如果漢軍不能攻克襄陽那麽叛軍隨即可以以襄陽為中心和東西方向的兩個戰場遙相呼應協同作戰這將給北方造成嚴重威脅。今年叛軍乘著我主力大軍征伐大漠之際三路同時北上攻擊就是一個明證。


    南陽距離襄陽三百裏是荊襄的防禦前沿守住了南陽荊襄也就安全了。而荊襄是東南的屏障荊襄的安全直接關係到江淮和江東的安全因此江淮的曹操和江東的孫權、周瑜將很快做出反應。他們可能在年後再次出兵北上攻打中原。同時巴蜀的劉備為了幫助劉表擺脫困境也有可能出兵隴南威脅長安。


    “早在遷都長安之時朝廷就擬定了平定天下的策略。”傅幹說道“穩定西北兩疆和大漠是平定天下的基礎然後占據隴南實現以攏製蜀之策。一旦以攏製蜀得以實現攻占荊襄就成了當務之急。隻要拿下了荊襄切斷了叛軍整體防線我們就可以南北夾擊巴蜀。巴蜀收複荊襄在手江淮和江東徹底失去了屏障和支援敗亡不過是旦夕之間的事。”


    “現在西北兩疆和大漠在陛下、大將軍以及數萬將士曆時三年的征伐中已經穩定以攏製蜀之策也在趙雲、顏良和司馬懿等諸位將軍的努力下順利實現攻占荊襄隨即成為平定天下最關鍵一戰。荊襄平則天下可定。”


    接著傅幹把南陽戰局做了綜述仔細說明了當前大軍攻打南陽的諸多困難。


    “目前我們在南陽戰場上占據了主動形勢十分有利但如果大軍不能在三月之前攻克宛城把戰線推進到襄陽城下我們勢必會失去主動。”


    “開春後不出意外的話巴蜀的劉備會出兵隴南徐州的曹操會威脅中原江東的孫權和周瑜會再次兵臨淮河攻打豫州襄陽的劉表也會調集長江水師和荊州南部郡縣的軍隊展開反攻我們將在四個戰場上同時作戰。朝廷財賦將麵臨巨大危機南陽戰場可能因為糧草不足而陷入僵局最後不得不撤兵而回。”


    傅幹手指地圖上的宛城略略提高了聲調:“叛軍堅守南陽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把我們的主力拖在南陽戰場上拖得越久形勢對他們越有利。叛軍有堅守的條件先他們在宛城、涅陽和育陽三城屯有六萬多大軍;其次他們有充足的糧食軍械;第三襄陽距離南陽戰場很近荊州主力隨時可以北上支援;第四他們剛剛擊敗了楊鳳將軍的軍隊士氣非常旺盛;第五我們再次攻打南陽雖然利用度完成了包圍但準備不足將士疲憊時值冬天氣候寒冷短期內根本無力攻陷三座堅城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重新調整部署想方設法擊敗我們從而利用此次決戰最終確立南北對峙的局麵。”


    “所以在未來三個月內我們必須攻陷三城奪取南陽。”傅幹麵對諸將繼續說道“嚴冬對攻守雙方來說其實都是平等的嚴冬既是困難也是機會。隻要誰能把困難轉化為機會誰就能取得更多的優勢。西海大戰的條件比現在惡劣無數倍但我們依舊取得了勝利這說明惡劣的氣候並不是我們奪取南陽的最大困難我們最大的困難是糧草軍械嚴重不足。”


    “楊鳳將軍在南陽戰敗的時間是九月叛軍取得勝利後主力北上攻打魯陽威脅洛陽這時南陽各地馬上開始了秋收。叛軍在我們再次攻打南陽後退回宛城堅守他們從容不迫的原因就是因為城內府庫裝滿了糧食他們不怕被包圍。但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我們進攻神他們沒有時間撤走南陽百姓堅壁清野這給我們就地籌措糧草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傅幹環視帳內諸將用力揮了一下手臂“我們打塢堡摧毀所有的塢堡這樣糧食、衣物、軍械、民夫統統都有了。我們力爭在正月十五之後展開決戰三月之前務必奪取南陽。”


    大帳內頓時歡騰起來顏良、王當、於毒、於氐根、梁百武等人連聲叫好而鍾繇、王淩、楊修、蔣濟等人極力勸阻。


    鍾繇很激動連聲勸諫天子。攻打塢堡勢必會激起南陽乃至荊襄人的憤怒和反抗將來雙方再也沒有回旋餘地隻能死戰到底這將嚴重阻礙天下一統的進程。其次塢堡的防禦能力很強塢主、宗主為了宗族性命和財富肯定負隅頑抗這將危害到將士們的生命影響大軍的戰鬥力。其三由於戰亂不止有些塢堡是由逃難的士族、流民、匪寇、散兵等人為保全性命而修建的這些塢堡沒什麽財富和門閥富豪們的塢堡不是一回事要區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鍾繇為此提出建議先派人手持天子詔書招撫各地塢堡取得南陽門閥富豪的信任和支持然後再視塢堡的規模和財富適當征繳和賒借錢糧盡可能緩和雙方矛盾為攻占南陽後的重建和穩定以及為後期在攻打襄陽的過程中實施招撫、離間、分裂等各種破敵之策打下基礎。


    “說得好說得好愛卿說得好……”小天子指著摩拳擦掌的王當責備道“你就知道殺殺你看鍾愛卿考慮得多周到。殺人嘛也要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能像土匪一樣窮凶極惡。你以為你還是太行山的賊老大?你現在是大漢的右將軍你的軍隊也是大漢的仁義之師怎麽能燒殺擄掠呢?”


    “是是……臣知錯知錯……”王當老臉一黑狠狠瞪了鍾繇一眼躬身領罪。


    “你帶上朕的聖旨帶上五千精銳還有祭鋒將軍的胡騎營去還。”小天子背著鍾繇暗暗給王當使了個眼色“過年前把這事解決了否則你給朕滾回長安去。”


    王當心領神會。“陛下南陽塢堡太多要想全部解決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能不能再給臣一萬人馬或者再派一軍?”


    “哦……”小天子抓了抓腦袋目光轉向了顏良。鍾繇不待他說話搶先跪了下去“陛下臣願意領一軍……”


    “哎呀……”小天子驚叫一聲從席上一躍而起三兩步衝上去扶起了鍾繇“不行不行愛卿年紀大了不能去。現在正是嚴冬季節日夜率軍馳騁太辛苦了還是讓顏愛卿去吧。顏愛卿是大漢第一悍將衝鋒陷陣乃是份內之事。如果讓你去朕就要背上不敬的罪名了。”


    鍾繇氣苦沮喪歎氣。王當本是黃巾小帥其手下也是黃巾悍將對塢堡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仇恨。當年黃巾軍攻打塢堡燒殺擄掠最後隻留下一片焦土手段非常殘忍。讓王當去打塢堡結果不言而喻。顏良嗜殺成性天下聞名他去招撫塢堡哪個塢堡敢投降?不投降就打打完了就殺南陽塢堡的命運可想而知。


    事情的展和鍾繇的預料一模一樣。


    王當帶著一萬步騎向宛城的東南方向攻擊逢堡就攻逢人就殺一時間煙塵滾滾屍橫遍野。


    顏良帶著長水營和虎賁營向宛城西南方向攻擊他更血腥不但攻殺塢堡就連普通村莊也不放過。自新野、穰城一線到襄陽、鄧縣一線方圓數百裏的範圍內房屋全部被焚錢糧財物全部被搶十幾萬南陽百姓肝膽俱裂一路悲號迅越過了漢水逃向了襄陽。


    這突如其來的殺戮讓南陽陷入了極度的恐慌幾乎所有的百姓都開始南下逃亡。劉表沒來得及堅壁清野漢軍幫他做了隻不過短短時間內數十萬百姓逃入襄陽讓襄陽的形勢驟然緊張。


    漢軍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把新野到襄陽一百五十多裏的地方變成無人區這樣漢軍的鐵騎就能揮威力就能在新野和襄陽之間縱橫馳騁。漢軍隻要一萬鐵騎就能把荊州的援軍死死壓製在漢水一線動彈不得然後漢軍就可以集結所有的步卒大軍向宛城、涅陽和育陽三城動猛烈攻擊。


    然而這種血腥的屠殺和擄掠對漢軍攻打荊襄非常不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此刻鍾繇、王淩、楊修等人已經無心勸阻天子了因為從晉陽傳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大將軍書奏天子懇求天子同意他在正月初七迎娶長公主。


    當初天子賜婚隻是一種婚約並沒有和大將軍確定具體的迎娶時間。現在大將軍病情剛剛好轉隨即提出了迎娶長公主的要求而且還確定了日期這給人一種非常突然非常倉促的感覺同時也給人一種山雨欲來窒息難當的感覺。


    大將軍的病好了又要迎娶長公主接下來會生什麽?


    小天子當著大臣們的麵很是忿忿不平。“姑姑當初和朕說好的說舉行迎親大禮的時候一定要朕參加。朕隻有一個姑姑她出嫁的時候朕怎能不參加?現在距離大禮的日期隻有十幾天了朕又不能離開南陽這怎麽辦?怎麽辦?”


    他看看大臣們眼珠子轉了一下馬上換上了一副討好的笑臉。“朕能不能去晉陽?”


    大臣們不約而同地給了他一個白眼。這時候丟下戰場不管去晉陽參加大將軍的迎親大禮虧他想得出來。


    “朕日夜兼程來回最多不過二十多天不會耽誤什麽大事。”小天子耷拉著腦袋哭喪著臉可憐兮兮地哀求道“諸位愛卿都是國之柱石天下賢良南陽這點小事還不是手到擒來?”


    大臣們各有心思一個都不理他。小天子左看看右看看小嘴一撇哭了哭得很傷心“朕要去晉陽……朕一定要去……朕想姑姑……”


    賈詡一看不好轉身就跑了。傅幹把腦袋一抱“臣頭痛先告辭了……”也跑了。玉石拱手正想說話小天子一把抓住了他的袍袖哭得更加淒慘“愛卿你陪朕一起去吧……”玉石不知如何是好求助地望向王淩、楊修等人。楊修一聲不吭一溜小跑逃出了大帳。王淩、蔣濟很同情地衝著玉石苦笑了一下也走了。


    鍾繇猶豫了半天低聲勸道:“陛下如果你想參加長公主的大禮可以下旨給大將軍請他延期迎娶待南陽大戰結束後……”


    “哇……”小天子號淘大哭“姑姑為了朕頭都白了朕怎能不仁不孝讓她傷心……”


    鍾繇慚愧不已告罪離去。大帳內轉眼空蕩蕩的大臣們都走了。


    “好了好了……”玉石輕輕拍了拍懷內的小天子“人都走了你就不要哭了……”


    小天子偷偷從玉石的肋下瞄了一眼大帳馬上止住了哭聲嘿嘿笑了起來“愛卿朕的姑姑好厲害這種事她都能猜中。”


    玉石歎了口氣語調悲涼“當今天下除了陛下還有誰願意把長公主嫁給大將軍?”


    “有啊……”小天子拍了拍玉石的胸脯“還有愛卿你啊。”


    “臣……”玉石欲言又止嘴唇動了兩下終究還是沒有說出來。自己又何嚐願意讓大將軍迎娶長公主?有婚約是一回事娶回家做妻子又是一回事。大將軍和長公主結為夫婦後到底是福是禍誰能預測得到?兄弟啊希望你還能像過去一樣運籌帷幄戰無不勝千萬不要因為一念之差葬送了大漢啊。


    小天子擦了把眼淚笑嘻嘻地站起來“姑姑去晉陽前囑咐朕說大臣們會阻止她出嫁所以特意告訴朕一個應付的辦法。不過這辦法讓朕太丟臉了堂堂一個大漢的天子竟在大庭廣眾之下號淘大哭。哎……”小天子無奈地歎了口氣“不過朕確實很傷心很想哭。姑姑隻有我一個親人她出嫁的時候朕竟然不在她身邊……”突然他想起什麽坐到玉石的對麵“愛卿姑姑是不是擔心朕哭不出來所以故意不讓朕參加她的大禮讓朕傷心欲絕……”


    “陛下很想去晉陽嗎?”玉石拉住小天子的手愛憐地問道。


    “你也想去吧?”小天子說道“你和大將軍親如兄弟一定很想去晉陽看看他。不過大將軍的病肯定好了否則他不會這麽急著娶姑姑。”


    玉石知道小天子在安慰自己心裏驀然酸楚淚水霎時潤濕了眼眶。兄弟我們這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小天子真的長大了懂事了。大漢即使沒有你我小天子也一樣能把它治理好。


    ****


    十二月下長安。


    天子和行台大臣傾向於官製修改這個消息一度讓長安很興奮而丞相李瑋也收斂了鋒芒專心於“上計”和朝中諸府緊密配合想方設法給南陽戰場籌措錢糧朝堂上出現了罕見的“穩定”。但隨著晉陽傳來大將軍即將迎娶長公主的消息這種“穩定”的假象立即被打破。


    丞相李瑋迅趕到尚書台拜會了驃騎大將軍趙雲、太傅劉和、尚書令田疇要求告假離京。他接到了大將軍和長公主的邀請北上晉陽參加大將軍的迎親大禮。


    丞相離京可是國之大事沒有天子的欽批萬萬不行。但現在情況特殊一則天子遠在南陽戰場信使往返需要時間而大將軍正月初七就要迎娶長公主時間上肯定來不及。二則李瑋得到了大將軍和長公主的共同邀請而且大將軍有意請李瑋擔任男方的迎親使者朝廷無論如何也不敢延誤李瑋北上的時間。所以趙雲、劉和、田疇稍稍商量了一下決定先讓李瑋離京同時書奏天子請天子下旨批準。


    李瑋離京了長安也熱鬧了在新年即將到來的爆竹聲裏長安的門閥世家、官僚士人、商賈富豪借著各種各樣的機會聚在一起商討應對來自晉陽的“狂風暴雨”。


    十二月二十四禮官大夫崔均、廷尉左監崔林突然登門拜訪太仆卿崔琰。


    崔均是崔烈之子冀州安平國的安平人。安平崔家聲勢顯赫從孝昭皇帝時開始跡至今已經三百年的曆史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崔駰、崔瑗、崔寔和崔烈。(安平距離博陵隻有幾十裏路所以也叫博陵安平崔家博陵崔家和清河崔家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門閥第一姓。如果從唐中期門閥衰落算起崔家在曆史上整整風光了八百多年。)


    崔琰、崔林是堂兄弟冀州清河國的東武城人。清河崔家和博陵崔家是一個祖宗但博陵崔家曆來以正嫡自詡而清河崔家也承認這一點一般都說自己出自博陵。


    三人一個輩份崔琰年紀居長儀表堂堂才學驚人名震天下如今是新經學的泰鬥在朝堂上也算是德高望重的人物。崔均、崔林和他比起來那就差遠了。所以當初崔烈大力栽培崔琰力挺清河崔家把自己兒子和博陵崔家丟一邊了。


    崔琰把兩人迎進書房還沒說上幾句崔均就直接說明了來意。“季珪兄最近長安關於你的風言風語很多你是不是應該避一避不要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上以免禍及宗族。”


    崔均這句話是笑著說的但話裏的意思就很尖刻了。崔琰臉上的笑容漸漸消散他盯著崔均冷聲問道:“你難道不知道大禍已經臨頭?”


    崔均和崔林互相看看不以為然。


    “長公主和大將軍的事算起來也有十幾年了他們遲早都是一家人這有什麽大驚小怪的?”崔均說道“長公主為大漢可謂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犧牲了太多太多。我們這些做臣子的也應該有點良心讓她了了心願。如今她都快三十了還是孑然一身孤苦淒涼你看得下去嗎?難道非要等到大將軍死了或者等她一頭白了我們才放過她?”


    “陛下今年整整十歲隻要再等三年或者再等六年長公主就能得償心願。她既然已經等了十幾年為什麽就不能再等個三年五載?”崔琰厲聲說道“你們不要自欺欺人了大將軍想幹什麽難道你們不清楚?”


    “大將軍想幹什麽?”崔均猛地一拍案幾瞪著眼睛叫道“他難道還想篡奪社稷?他如果要篡奪社稷他有的是機會。當年十萬大軍陳兵黃河威脅洛陽就是機會當年勤王成功後機會更好孝獻皇帝駕崩那等好機會到哪找去?現在小天子長大了羽翼漸豐了他反而要逆天而行要篡奪社稷這可能嗎?小天子剛剛五歲他就帶在身邊征伐天下他想盡一切辦法讓天子長大讓小天子掌控軍隊讓小天子建功立業他為什麽要這麽幹?難道就是為了讓小天子羽翼豐滿然後和小天子逐鹿天下?是你沒腦子還是大將軍沒腦子?我父親真是老糊塗了他怎麽會看中你?你哪一點像個中興名臣?”


    崔琰大怒剛想反駁崔林站了起來。“兩位兄長不要生氣一家人好好說話不要吵越吵越壞事。”


    崔琰冷哼一聲強自忍著怒氣緩緩說道:“如今形勢明擺著大將軍在身體尚未恢複的情況下急於迎娶長公主目的是為了鎮製長安而鎮製長安的目的是為了支持李瑋支持朝廷的改製。也就是說他默許李瑋的改製想讓改製者牢牢控製朝政。他認為隻有李瑋的改製才能保證大漢中興。這些年他之所以帶著小天子征伐天下其根本目的是想把以民為本的觀念深深種植在小天子的心裏從而確保天下百姓的利益確保改製之策的長久實施確保中興大業按照以民為本的思路持續推進。但事實上李瑋的改製正在偏離這個思路鹽鐵官營農商並重計口授田等等新製並沒有讓‘民’受益相反他嚴重損害了‘民’的利益。”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這些年我們崔家在新政中得到了什麽實際利益?沒有我們崔家的財富沒有任何增加相反我們占有的田地少了我們的蔭戶沒有了我們的門生子弟很難進入朝堂了甚至連我們賒借給朝廷的錢糧也被侵吞了。你再看看普通百姓他們的日子可有改善?沒有沉重的租賦和徭役讓他們舉步維艱生活艱難。”


    “相反你看看李瑋看看軍功階層看看過去沒有地位的商賈看看過去沒有權勢的富豪看看他們的財富是不是正在增加他們占有的田地是不是正在增多他們的權勢是不是正在增大?更可笑的是那些粗通經文的寒士無恥的商賈粗鄙的富豪竟然也敢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和我們同殿為臣。如此下去大漢還能中興嗎?百姓還能安居樂業嗎?漢祚還能延續千秋萬代嗎?”


    崔均沉默不語。


    “大將軍迎娶長公主並不是為了篡奪社稷這一點朝堂上下都有共識我們也祝福他們。但問題的關鍵是大將軍選擇這個時候迎娶長公主等於公開支持李瑋支持改製這樣一來小天子還敢和我們站在一邊嗎?”


    “修改官製的目的先是重新分配權力削弱改製派的實力然後再利用行台和晉陽之間的權力爭鬥把小天子爭取過來繼而一步步地修正改製中不合理的地方確保中興策略真正按照以民為本的思路持續推進。”


    崔均想了一會兒搖搖頭鄭重說道:“今日朝堂上真正掌權的是大將軍你這麽做肯定會激怒他。這次大將軍以迎娶長公主的名義把李瑋請到晉陽顯然是警告長安。以我看你還是適可而止不要再和李瑋針鋒相對了。”


    “是啊兄長你要好好想想要慎重。”崔林也勸道“丞相大人離京後長安的門閥世家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和宗室大臣聯手竭盡全力扶持小天子先讓小天子主掌權柄然後再想辦法把持朝政重修律法。雖然這辦法時間長但穩妥有效比如許靖、荀攸、張範、袁耀等諸位大人就是持這種態度。”


    “還有一些人打算在南陽大戰結束小天子回京後聯合小天子修改官製以此激化晉陽和長安之間的矛盾然後利用長公主和小天子的關係逼迫大將軍做出讓步從而削弱李瑋的權柄為下一步重修律法做好準備。陳群、董昭、袁渙、司馬朗、衛覬等大臣就是持這種意見。”


    “總之在小天子沒有真正控製權柄之前我們不宜和晉陽決裂免得激怒大將軍禍亂社稷。”崔林言辭懇切地說道“季珪兄有些人的話你不要聽免得上了他們的當給他們利用了。”


    崔琰苦歎:“我的苦你們哪裏知道?許劭、王剪、張燕、襄楷、王真等人最近在晉陽懸甕山談經論道大談援道入擂、道儒相融之事和晉陽的儒生們通宵達旦地辯論。張燕說要道儒互融而襄楷提出了以道代儒許劭更是驚人竟然說要棄儒入道。”


    崔均和崔林聞言大驚。“這是真的?”崔均失聲問道。


    “大將軍和長公主結為夫婦後權勢太大如果他們被張燕、許劭、襄楷等人說服把道家黃老之學引入國策不但中興大業受到影響就連新經的官學地位都要受到挑戰。”崔琰憤怒地說道“張燕、楊鳳和很多黃巾係文武大臣當年都曾從事張角學習《太平經》都是道家子弟。這些年他們隱忍不就是在等待機會。現在他們看到新經和今古文經學鬥得兩敗俱傷隨即準備東山再起而襄楷的突然出現必定和此事有莫大關係。”


    “張燕學的是《太平經》他現在敢提嗎?”崔均問道“他不怕長公主砍了他腦袋?”


    “張燕是道家子弟他學的是《老子》是《黃帝四經》。”崔琰歎道“我一直小看了他沒想到他道法高深竟然在這個時候以這種辦法東山再起。”


    崔均和崔林麵麵相覷感覺長安形勢越來越複雜了。


    “我絕不會讓他得逞。”崔琰斬釘截鐵擲地有聲“誰敢褻瀆新經學我就殺了誰。”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十二章旌旗未卷第十七節


    新年快到了西北兩疆和大漠上的胡族各部領、邊郡文武大吏擔心大將軍的身體紛紛以各種借口派遣使者和屬吏攜帶重禮趕到晉陽探視匈奴大單於劉豹和東部鮮卑王柯比熊甚至親自趕到了晉陽。


    十二月二十七天子聖旨送達晉陽同意大將軍李弘於正月初七迎娶長公主賜長公主食邑萬戶賜價值兩億錢的金銀絹帛並把晉陽宮賜給大將軍和長公主夫婦為新居。


    大將軍和長公主上表婉拒天子厚賜僅願意接受食邑兩千戶的賀禮。


    十二月二十八不其侯伏完、丞相李瑋到達晉陽隨同而來的還有驃騎大將軍趙雲的夫人蔡琰、征西大將軍龐德的夫人王芙等一幫大臣家眷。長安諸府和眾多公卿大臣都派人送來重禮相賀京城中的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紛至遝來晉陽熱鬧非凡。


    老大臣郭蘊、太尉張燕、左衛將軍呂布、並州刺史張白騎出城迎接不其侯伏完和丞相李瑋。


    不其侯自陽安長公主病逝後幾乎與世隔絕除了偶爾和淳於嘉、張喜、趙溫等一幫老朋友聚聚外很少出門。這次長公主大婚第一個邀請的就是他現在和長公主最親密的長輩也就剩下這位年邁的姑父大人了。因為長途跋涉的原因伏完疲憊不堪氣色很差但精神不錯看到多年不見的郭蘊他非常高興拉著郭蘊說個不停。


    李瑋和眾人寒暄一番閑聊了幾句然後邀請張燕和自己同坐一車。


    “今年冬天晉陽已經下了幾場雪?”李瑋掀開車簾望著車外白茫茫的原野笑著問道。


    “兩場雪。”張燕捂著嘴打了個哈欠漫不經心地說道。


    “最近很累?”李瑋放下車簾坐到了張燕的對麵。


    “馬上過年了又要準備迎親大禮的事的確有些忙。”


    “不要辦得太隆重如果過分奢侈大將軍肯定不高興。”李瑋笑道“另外也要照顧到兩位夫人的情緒。當年大將軍娶她們的時候非常簡樸這次……”


    “陛下已經下旨了我不敢不盡力。”張燕苦笑“大將軍和長公主三番兩次囑咐我叫我不要太鋪張而兩位夫人卻說要以最隆重的方式把長公主迎進家門我夾在中間難做人啊。”


    “這事很突然。時間倉促想辦得隆重一點很困難。”李瑋說道“陛下是不是很遺憾?姑姑出嫁他卻遠在南陽戰場一定非常傷心。”


    張燕歎了口氣“殿下這個決定太突然了我們完全始料未及。”他頗有深意地看了李瑋一眼“都是因為你啊。”


    李瑋歉疚地笑笑“大將軍的身體怎麽樣?”


    “恢複的度很快出了我們的想象。”張燕說道“現在可以下地走走了到了春天應該能痊愈。”


    “這次大將軍算是撿了一條命。”李瑋歎道“除了他還有誰能讓天下最有名的醫師全部趕到晉陽?我聽說襄楷大師突然現身晉陽後就知道大將軍無憂了。”


    張燕失聲而笑“仲淵你也能未卜先知了?”


    “我要是能未卜先知還用得著到晉陽來避難?”李瑋沒好氣地說道“長安的形勢對我越來越不利朝堂上下齊心協力對付我一個我招架不住了。”


    “是嗎?”張燕不以為然地說道“你還會招架不住?長安的形勢正在向預料的方向展一切都在控製之中並沒有出現意外啊?”


    “飛燕兄你何必明知故問?”李瑋的眼神裏帶了幾分惱怒“你到晉陽後和道家一幫人都幹了什麽?襄楷大師、王真道人、長樂道人、郗儉道人……嘿嘿……天下有名的道家高人都聚在了一起不用說也知道幹什麽。”


    張燕微微一笑“道家子弟聚在一起當然是談論道家之事這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


    “道家自孝武皇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開始至今已衰落三百多年而大漢傾覆又和太平道、正一道(即五鬥米道)等道家學派有直接關係這時候你提出什麽道儒相融、援道入儒你什麽意思?你讓儒家怎麽想?他們會任由道家東山再起?”李瑋的語氣漸漸嚴厲“長安形勢正因道家的這些言論而變得複雜本來矛盾重重的儒家各派突然盡釋前嫌聯手了他們把矛頭一致對準了道家對準了太尉大人你對準了朝中黃巾係大臣。”李瑋伸手拍了拍張燕的手臂無奈地說道“飛燕兄儒家各派肯定會借助這件事大做文章你和黃巾係大臣假如因此遭受重挫大將軍也罷我也罷都將受到影響至於我先前所定的計策也將功虧一簣無法實施。如果你我兩人都被趕出了朝堂新政還能堅持幾年?中興大業還能按照我們的思路和設想持續推進嗎?”


    張燕眉頭微皺不置可否。


    “飛燕兄大將軍娶了長公主後退出朝堂的度越來越快此刻我們務必牢牢控製朝政以便在小天子主掌權柄後還能按照既定國策推動中興大業持續展。”李瑋鄭重說道“這幾年是關鍵是關鍵啊不能出一絲一毫的問題。如果我們稍有差池極有可能滿盤皆輸我們二十多年的努力轉瞬就會灰飛煙滅。”


    “仲淵殺人解決不了問題解決不了大漢中興的根本問題更無法讓大漢長治久安。”張燕稍加猶豫後緩緩說道“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從大賢良師死去我們逃到太行山後我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尤其是這些年朝堂上生了太多的事我們殺人殺得越多形勢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複雜了鬥爭也越來越激烈了這讓我徹夜不安。我覺得我們走錯了路我們必須冷靜下來好好反思一下從錯綜複雜的形勢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頭緒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就是你的辦法?你讓儒家聯手對付我們你自毀長城你阻止我鏟除朝堂上的對手這樣就能解決目前的問題?”李瑋憤怒地質問道。


    “我們已經殺了一批但事隔幾年同樣的矛盾再度激化我們再殺一批難道能消除這個固有的矛盾?隻要矛盾存在它就會激化隻要激化我們就要殺人。殺了一批又一批殺得完嗎?殺人者必被人殺殺戮太多樹敵就太多我們終究有一天也會生死族滅。到了那個時候我們還能維持新政還能讓中興大業按照我們的設想推進嗎?”張燕有些激動聲音非常急促“殺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曆史上這類教訓太多了。我們應該吸取教訓而不是重蹈曆史的覆轍。”


    “道家已經沒落了三百多年無法東山再起了這是事實是事實……”李瑋瞪大眼晴麵孔漲紅用力揮動著手臂“從孝武皇帝獨尊儒術開始道家就再也沒有機會推行以無為治國的理念了。”


    “孝成皇帝朝朝綱不振道家高人甘忠可獻《包元太平經》勸說天子以無為治天下但劉向等大臣以‘假鬼神罔上惑眾’的罪名把甘忠可殺了。孝哀皇帝即位後國政混亂不堪甘忠可的弟子夏良賀和大臣李尋等人再次以《太平經》勸說天子重振社稷天子相信了改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以無為治國並讓李尋等大臣實施改製但在儒士們的聯手打擊下這幫人人頭落地。”


    “光武皇帝中興之期也曾有意起用道家黃老之學製定國策恢複國力然而儒士們的力量太強大了他根本沒有機會。”


    “孝順皇帝朝道人宮崇獻上《太平清領書》說是天賜的能讓天下長治久安的神書孝順皇帝覺得很不錯請大臣們看看但大臣們認為此書妖妄不經把它封存在東觀了。”


    “孝桓皇帝因為沒有子嗣曾召見襄楷大師襄楷大師乘機勸說天子以黃老之術治國並呈獻《太平經》大臣們聞訊馬上找了個借口把他關進了北寺獄。”


    “你師父大賢良師張角幹脆舉旗起事試圖以武力推翻漢祚在廢墟上重建社稷用道家黃老之術建造一個太平世界結果……”李瑋看到張燕臉色很難看把後麵的話吞了回去接著往下說道“現在你又來這一套你以為憑你的實力可以推倒儒學再度以道家黃老之學治國嗎?這根本就是癡心妄想白日做夢。”


    張燕冷眼望著李瑋沉默了半天才說道:“你到晉陽來就是為了這事?”


    “事情已經生了我想阻止也來不及了你的所謂道儒相融的言論已經傳遍了長安。”李瑋嚴肅地說道“我到晉陽來就是鄭重告誡你打消這個愚蠢的念頭不要試圖重振道家黃老之學就算長公主和大將軍被你說服了我也不會同意。你不要搞到最後兄弟相殘禍亂社稷。”


    張燕兩眼微微眯起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殺氣“你是不是想利用這件事給長安製造混亂以便亂中取勝?”


    李瑋愣了一下然後仰天打了個哈哈極力掩飾心中的慌亂。張燕就是張燕什麽都瞞不過他。


    “飛燕兄道家有道家的長處儒學有儒學的優點兩者互相融合互補長短這一點我還是可以接受的相信當今天下的儒士們也能接受。畢竟當初鴻儒董仲舒創立的新儒學就是融合了儒家、道家和陰陽家三派之長嘛。今天儒學墨守成規固步自封重提道儒相融援道入儒之策不但有利於儒學的進步和展也有利於社稷的長治久安朝廷應該大力支持。”


    “在社稷中興之期國策偏重於文武兼備、刑德並用、以法為符、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恭儉無為、貴柔守雌等原則符合朝廷的利益也符合新政的展方向。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勢必要革新儒學讓儒學擺脫重重桎梏。所以此刻朝廷如果能適時提出道儒相融、援道入儒之策肯定會得到很大一部分人的支持。”


    “但是以道代儒甚至棄儒入道卻是萬萬不可以。”


    “我什麽時候


    說要以道代儒、棄儒入道了?”張燕嗤之以鼻“我說過要以道家黃老之學治國嗎?革新儒學的難度非常大而道儒相融不過是個切入點而要打開這個切入點先就要重提道家黃老之學。把黃老之學的優點和長處拿出來讓儒家認同和接受然後才能逐步開始道儒相融的步伐。這需要時間更需要適當的方法和策略。”張燕兩眼盯著李瑋冷聲說道“你在長安都幹了什麽?是不是散布流言說我要以道代儒、棄儒入道了?”


    李瑋笑笑。“我是擔心你把持不住上了襄楷、王真等人的當又走上那條不歸路。”


    “你不是擔心我把持不住而是借機想殺更多的人吧?”張燕冷森森地問道。


    李瑋連連搖手“飛燕兄誤會絕對是誤會……我怎麽會把你推到風口浪尖?”


    張燕冷哼一聲“我說過殺人者必被人殺你自己小心了不要玩火**。”


    “不會這種事絕不會生。”李瑋自信地說道“你在晉陽提出道儒相融之策後長安的形勢馬上就變了而我們……”他指了指張燕笑著說道“也就從這場殺戮中脫身而出。高太高了……”李瑋衝著張燕豎起了大拇指“當今天下若論博弈之術當推飛燕兄。”


    張燕遲疑了良久驀然明白了李瑋的意思臉色頓時就變了“你想把長公主推出來?”


    “長公主危險了小天子才會怒才會暴虐。”李瑋靠在車座上愜意地伸了個懶腰“小天子隻有一個至親的親人誰想傷害長公主誰就會遭到血腥的報複……天下人或許都認為長公主和天子之間隻有權力之爭沒有血肉之情可惜可惜……以常理和經驗揣度問題往往會出事這次也是一樣很多人該會為自己的無知和愚蠢付出生命的代價……”


    張燕瞪著得意洋洋的李瑋一股殺氣噴湧而出。他實在難以想象自己本來為了穩定朝堂緩和長安各方矛盾而想出來的道儒相融之策竟然給李瑋提供了一個絕妙的殺人計成了李瑋血腥殺戳的工具。這個人心狠手辣無所不用其極當真是可怕、可怖至極。


    長公主在晉陽的時候大部分時間住在晉陽宮龍泉的別府一般隻有夏天才去。懸甕山下還有一座雅致的小別府是當年長公主為了求學方便而特意在城外修建的後來這裏成了長公主的休憩之地。


    伏完和李瑋等人趕到懸甕山下看到長公主帶著許劭、王剪、襄楷等一幫大儒名士遠遠迎出慌忙行禮。


    長公主讓眾人免禮然後象個孩子一般衝進了伏完的懷裏把他緊緊抱住了。“姑父……”長公主剛剛喊了一聲淚水忍不住滾了下來。伏完兩眼一紅哽咽難語“孩子……孩子你總算熬到頭了……你姑母臨終之時念念不忘的就是你的婚事。如今好了你太皇太後、你父皇、你母親還有你姑母泉下有知都能瞑目了。”


    長公主看到親人心中悲楚趴在伏完的懷裏低聲飲泣。


    “這是喜事是喜事……應該高興……”伏完輕輕撫摸著長公主消瘦的肩膀小聲安慰道“三十那天去龍山祭祀宗廟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父皇……”


    ****


    晚上晉陽侯府。


    李弘斜躺在榻上神情歡悅。李瑋、張燕、呂布、燕無畏、張白騎、衛峻等人圍坐四周隨意閑聊。


    “奉先兄聽說你夫人要臨產了……”李瑋笑道“是哪一位夫人啊?”


    “我哪來的幾位夫人?不就是小月一個嘛。”呂布指著李瑋調侃道“仲淵你不會乘著筱嵐在晉陽的時候偷偷又娶了一個吧?”


    “他哪有那個膽子?”燕無畏不屑地撇撇嘴伸手在李瑋麵前晃了晃“隻要筱嵐一句話我立馬趕到長安把他閹了。”


    眾人哄堂大笑。


    “無畏兄你自己娶了一個又一個難道我就不行?”


    “不得了仲淵家要後院起火了……”燕無畏狂笑著站起來衝著屋外大聲叫道“筱嵐……筱嵐……”


    李瑋嚇了一跳衝上去就捂住了燕無畏的大嘴“大過年的你給我找什麽麻煩?兄弟啊嘴下留情嘴下留情……”


    張燕笑得眼淚都出來了。“仲淵你就這膽子?你也太丟人了你可是大漢堂堂的大丞相……”


    “仲淵要不要我親自勸勸筱嵐……”李弘不敢笑得太放肆擔心牽動傷口憋得麵紅耳赤但還是忍不住跟在張燕後麵加了一句“你說說看你看中了誰家的女兒?”


    “不勞你關心你還是把殿下早早娶進門讓殿下給你生個大胖小子吧。”李瑋把燕無畏摁到席上坐下笑嘻嘻地說道“這次你撿了一條命以後就不要到處亂跑了還是老老實實在晉陽待著全心全意生兒子吧。前些年如果你一直待在朝堂上兩位夫人恐怕早就給你生下我兒子了何苦現在把希望寄托在殿下一個人身上?”


    “對對大將軍要努力要多生兒子最好讓殿下一年給你生一個。”衛峻興奮地大聲叫道“我看殿下那麵相那身形肯定年年生兒子次次生兒子……”


    “胡子你吃飯的家夥不想要了?”張白騎佯裝驚駭之色伸手去拽衛峻的長髯“你敢在殿下背後這樣說她你找死哦……我看你可以回家收拾東西準備重回大漠做馬匪了。”


    “你懂個屁……”衛唆滿不在乎地推開張白騎的手“那天我來找大將軍偷偷聽到……”衛峻突然壓低嗓音故作神秘地說道“兩位夫人和殿下正在向筱嵐討教生兒子的事嗬嗬……”


    “這種事你也能聽到?”李瑋頓時激動起來“殿下怎麽說殿下怎麽說……”


    “我不知道。”衛峻不好意思地摸摸臉“我沒聽兩句就嚇得轉身跑了……對了……”衛峻一把抓住他的袍袖“筱嵐沒告訴你?”


    “女人的事她怎麽會對我說?”李瑋不滿地埋怨道“你膽子怎麽那麽小?多聽兩句你會死啊。”


    “秀兒那鬼精靈來了我敢偷聽嗎?”胡子瞪了他一眼轉身衝著李弘笑道“大將軍殿下說她做夢都想給你生個兒子你就等著好消息吧。”


    “你還說你沒有聽到。”燕無畏抬手打了衛峻一下“還聽到了什麽?”


    胡子不理他繼續對李弘說道:“大將軍等你病徹底好了我弄些虎鞭、鹿鞭、牛鞭什麽的給你補補聽說吃啥補啥。生兒子不容易先你要生龍活虎才行否則……”


    “誰要生兒子?”屋門突然推開筱嵐走了進來笑容滿麵地問道“胡子兄這麽大年紀了還要娶妾生子?”


    “啊?”衛峻嚇了一跳心虛地連連搖手“不是我要娶妾生子是仲淵要娶妾生子……”


    “胡子是你說殿下要生兒子怎麽突然扯到我頭上了?”李瑋氣得咬牙切齒作勢撲上去就打。衛峻“抱頭鼠竄”奪門而去。眾人捧腹大笑接二連三地“告辭”走了。


    “時間不早了我們也走吧……”筱嵐拽了拽李瑋“這幾天客人非常多大將軍太累了讓他早點歇著吧。”


    “不不……我還好……”李弘指著李瑋說道“讓仲淵陪我再聊會兒我有些事要問問他。”


    筱嵐頗有深意地看了看李瑋轉身走了出去關上了門。


    “聽說這次你到晉陽把黃門鼓吹帶來了還把長安太樂宮的樂工和百伎也一起帶來了浩浩蕩蕩的幾百人你想幹什麽?”


    李弘示意李瑋坐到自己身邊語氣漸漸嚴肅。


    “新年到了朝廷要舉行祭祀、朝會等一係列大典這些大典要天子主持。但今年情況有些特殊陛下在南陽戰場長公主在晉陽長安隻有一幫大臣。”李瑋笑道“如果讓我這個百官之的丞相代替天子或者長公主主持大典未免於禮不合所以我和太傅劉大人、驃騎大將軍趙大人仔細商量了一下決定還是在晉陽舉行這些大典讓長公主主持典禮儀式。一來這樣符合禮製二來在晉陽舉行典禮規模要小很多可以替朝廷節約一部分典禮開支三來長公主正月初七大婚因其身份特殊典禮應該很隆重。但長公主極力反對婚嫁奢靡要求簡辦天子和朝廷為此很為難仔細考慮之後朝廷決定遵從長公主之議最大程度地削減聘金和嫁妝禁止長安和各地大臣親自北上晉陽恭賀以減少婚宴和其它各項開支。不過長公主身份太高貴大婚之禮就算不奢侈但也不能不豪華。為了讓典禮看上去豪華氣派朝廷決定把長安太樂宮的樂工和百伎全部送到晉陽讓他們呈獻精彩的樂舞以表示天下同慶之意。”


    李弘剛想說話李瑋伸手阻止了他“大將軍長公主這個迎親之期選擇得好啊過年了百姓高興載歌載舞乃是人之常情。這時舉行迎親大禮既能和百姓同喜同樂又能表達普天同慶之意一舉兩得的好事啊。”


    李弘笑笑搖搖頭“仲淵啊你用意何在難道我不知道嗎?殿下已經還政於天子但你還讓她主持祭祀等一係列大典等於告訴天下人大漢的權柄實際上還控製在殿下手上這對長安和行台來說意味著什麽?殿下嫁給我了大婚之禮紛華靡麗朝廷為了恭賀竟然從長安調來太樂宮的樂工和百伎以盛大的樂舞百戲相慶這又意味著什麽?”


    李弘望著李瑋輕輕歎了一口氣“陛下長大了我和殿下都要慢慢退出朝堂今天的迎親大禮是我和她退出朝堂的開始我們希望通過這場迎親大禮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但你為什麽不能理解卻反其道而行之?”


    “你和殿下退出朝堂需要有個前提那就是小天子能控製權柄能讓中興大業按照正確的思路持續推進但現在的形勢做不到這一點你和殿下無法按部就班地退出朝堂。如果你和殿下現在就明確表示退出朝堂其結果必定是小天子無法控製權柄中興大業也將迅崩潰。”


    李弘閉上眼晴臉上露出無奈和痛苦之色。


    “現在的形勢很明顯門閥世家、商賈富豪們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迫切需要修改官製。雖然新官製名義上集權於天子但實際上是重走社稷敗亡的老路。本朝自光武皇帝中興後權重尚書台然而兩百年的曆史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權重尚書台的結果就是後宮幹政、皇統屢絕繼而導致外戚、奸閹輪流把持權柄禍亂朝綱最後社稷傾覆。”李瑋說道“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我們不能重蹈覆轍。”


    “皇權和相權有效製衡是確保社稷昌盛的必要條件而以丞相為的三公九卿製是確保皇權和相權得到製衡的最好官製。所以現在你和殿下不但不能退出朝堂反而要以一種強勢淩駕於長安和行台之上重創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的龐大勢力從根本上鏟除他們對朝政的威脅和把持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清除中興大業的最大阻礙為小天子完全主政和中興大業的持續推進奠定基礎。”


    屋內陷入了沉默兩人很長時間都沒有說話。


    “你決定一定要這麽做?”


    “你和殿下既然決定請我來那就說明你們不願意放棄中興大業。既然你們不願意放棄中興大業我李瑋即使粉身碎骨也一往無前絕不後退。”


    李弘點點頭緩緩睜開眼睛指了指放在榻上的幾卷書簡“最近我看了《老子》、《黃帶四經》、《老子指歸》和《老子河上公章句》還看了《太平經》對道家黃老之學的治國之道略有了解。在你看來襄楷大師和飛燕兄所提的道儒相融、援道入儒之策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緩和朝野上下的矛盾能有助於中興大業按照我們的既定策略持續推進嗎?”


    “完全可以。”李瑋信心十足地說道“王充、張衡、王符、馬融、蔡邕、鄭玄等大師都曾研究過道家學術對《老子》、《黃帝四經》等道家典籍都曾有過注解。尤其是王充大師更是利用道家學術在《論衡》裏把儒家有關天人感應、讖緯等等學術批駁得體無完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儒士們對經學的絕對崇拜。很多古文經學大儒在兼采各家之學後往往在注經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引入道家思想。所以本朝其實已經有了上百年的道儒相融的曆史隻不過沒人主動去說而已。”


    “飛燕兄此刻提出道儒相融的建議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在道儒相融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上提出來的。他不過在一個適當的機會提出了一個適當的儒學改良之策而已可以說是因時製宜。長安儒士們聞訊後憤怒、恐慌上奏彈劾飛燕兄這正好說明道儒相融不是無稽之談而是確實能對儒學產生某種程度的衝擊。”


    李弘想了片刻對李瑋說道:“你應該有了一套很成熟的想法能對我說說嗎?”


    “敢不從命。”


    ****


    以下不計字數。


    黃門鼓吹是皇家儀仗列於殿廷一般在祭祀天地、祖先和朝會、宴享時吹奏各種雅樂。


    雅樂是用於郊廟祭祀、春秋饗射以及朝廷舉行的各種典禮儀式上的樂舞樂人多由具有一定身份的良家子充當樂器雖然也有絲竹樂器但以鍾、磐為主是金石之樂。雅樂表演時舞人俱進俱退整齊劃一聞鼓而進擊鐃而退文武有序音樂和諧氣氛莊重。


    俗樂是宴會之樂流行音樂皇室貴族吏民宴樂時常在宅院、廣場上演奏這種樂舞旨在娛樂。樂人往往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倡優、女樂樂器雖時有鍾、磐但以管弦樂器為主其舞蹈騰跳雜亂表演輕鬆活潑。


    鼓吹樂是漢魏六朝時期流行的一種以擊樂器(鼓)和管樂器(排蕭、橫笛、笳、角等)合奏的音樂有時也有歌唱。鼓吹樂開時始以外族音樂為主進入中原後鼓吹樂因其嘹亮雄壯被用於軍樂以後又與各地民間音樂相結合逐漸形成各種不同風格的鼓吹樂。其後被宮廷采用用於軍隊、儀仗和宴樂之中。由於樂隊的編製和應用場合的不同而有黃門鼓吹、橫吹、騎吹、短蕭鐃歌、蕭鼓等不同稱謂。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十二章旌旗未卷第十八節


    “朝廷推行新政前前後後也有十幾年了但隨著時間的延續收複疆域的擴大各項製度的深入修正我們推行新政的阻力越來越大很多改製之策甚至要通過暴力手段才能得以實施這說明新政出了問題我們需要冷靜下來好好反思探尋其中的緣由。”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一直都以為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是權力之爭是利益之爭是學術之爭所以一直竭盡全力在這幾個方麵予以解決但我們沒有解決好反而讓各種矛盾越來越激烈。這時飛燕兄突然在晉陽提出了儒道相融、援道入儒的學術改良之策此策猶如醍醐灌頂讓人豁然開朗……”李瑋歎服道“這其實正是我們一直在苦苦尋找的解決之策啊。”


    “現在我們知道了新政推行阻力越來越大的根本原因是我們賴以製定國策的學術思想已經不適應中興大業的需要了經學腐朽了老化了我們需要新的學術思想需要新儒學新道學或者其它某種更好的學術思想。這種新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學術思想將成為朝廷製定國策的新基礎繼而讓學術和國策相適應讓朝野上下同心協力共振社稷共興大漢。”


    李弘眼前一亮立時便明白了新政步履維艱的原因。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經學當真走到窮途末路了?”


    “的確走到窮途末路了。”李瑋說道“自大儒董仲舒創立以‘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為核心的新儒學以來經學各派曆盡爭論先有孝宣皇帝詔諸儒講《五經》同異的石渠閣之議後有孝章皇帝的使諸儒共正經義的白虎觀之議。最後皇帝親自稱製臨決經學各派求同存異互相協調終於在‘三綱五常’的基礎上實現了經學與讖緯學的結合經學各派隨即由紛爭走向統一。而‘三綱五常’也在神學的華麗外衣下以法典的形式固定下來這便是‘汪汪乎丕天之大律’的經學理論法典《白虎通義》。”


    “朝廷以皇權的力量結束了經學內部的矛盾與紛爭經學就此喪失了持續展的動力。儒學從子學演變為經學又從經學墮落為神學從此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看看今天的新經學、今古文經學三家在注經的時候都用讖緯由此可見經學衰落到了何種地步。讖緯之學流傳了三百多年已經從骨子裏滲進了經學各派要想徹底根除神學對經學的侵蝕沒有外部競爭的動力沒有新興學術的援助沒有一代代儒士的努力根本不可能。”


    “但儒學麵臨的挑戰還不止如此。”


    “儒家的基礎是名教之治所謂名教就是以‘正名定分’為主的禮教包含忠、孝、仁、義、禮、信等教條。這些名教經過董仲舒等大儒的改造後又添加了‘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等神學成分並展成為‘三綱五常’的道德規範這使得新儒學帶上了濃厚的宗教神學倫理道德觀遭到了曆代大儒比如揚雄、桓譚、王充等人的猛烈批判儒學的至尊地位因此受到動搖。接著它又遭到了兩次黨錮之禍這給了奉儒家學說為主臬的儒士們以沉重打擊馬融、蔡邕、鄭玄、許劭等大儒就是在那個時期開始求助於道家學說以黃老之學注解儒家典籍以道家學說解釋儒家名教試圖援道入儒為名教的合理性提供新論證極力挽救和重振儒學。”


    “中平元年黃巾起事西涼邊章韓遂起事中平六年董卓進京、禍亂社稷從初平年間開始袁紹、劉表、曹操等人又互相混戰這些人表麵上高唱著禮法名教實際上卻幹著種種卑鄙無恥的勾當把儒家學說的仁義道德作為自己篡奪社稷的工具肆意踐踏和褻瀆儒家的禮法名教。傳承數百年的儒家名教之治再也無法維持天下的穩定保護社稷江山儒學隨即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困境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儒生們也因此悲觀彷徨。更多人清楚地意識到儒學已經衰落、凋零正在像馬融等大儒一樣積極尋求挽救和振興儒學之道。”


    “儒學的生存危機迫在眉睫而解決儒學危機的辦法就是儒道相融利用道家黃老之學改良經學拋棄經學中腐朽的倫理道德觀恢複儒學在人們心目中的尊崇地位從而讓儒學重新煥青春重新揮其巨大的力量重新承擔起振興大漢的重任。”


    李弘沉吟良久擔憂地說道:“儒道兩家的學說彼此對立而又相互排斥。儒家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孔子主張仁義以名立教。道家以天道無為立論主張道法自然萬物自然化生其治國理念則表現為清靜無為。這兩家學說有互相融合的可能嗎?”


    李瑋想了一下緩緩說道:“儒學與道學在其核心和主旨上的確不同但從某些方麵來說兩者觀點上又有很多近似之處尤其是黃老之學的主要典籍《黃帝四經》和儒學在治國理念上更是互通互補彼此並不矛盾。”


    儒學主張的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人本主義它要求人們過著倫理社會的道德生活遵守古代聖賢的遺訓克製自己的**指導自己的生活使自己成為社會上德行優良、理智堅定的善人。儒家的人生哲學在自我方麵強調修身在政治方麵注重德化在人倫方麵恪守禮法期望人在一生中退可以齊家進可以治國平天下。


    黃老之學是道家的一個學派和原始道家既有聯係又有區別它融鑄道法兼采儒墨、名家、陰陽家等各派之長。(黃老之學不同於老莊之學這一點非常重要。)


    黃老之學以“先天地生”的“道”為世界的本源和決定萬物興衰存亡的客觀法則要求人們遵循它並將老子玄遠的“道”加以揮廣泛運用於社會、政治、人生各個方麵。黃老之學主張“無為而治”但摒棄了老子消極遁世的內容將“循理而舉事”的合理行為視為“無為”從而將其展為積極“入世”的治道要求統治者節欲、惠民、行仁義不要強行幹擾老百姓的正常生產、生活以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生產的恢複、展。在政治思想上黃老之學以道家為本將“法治”與“德治”相結合認為“無為”不僅是一種高的統治之術更具有豐富的道德倫理內涵。這種“無為”非《老子》的那種絕對的、無條件的“無為”而是一種新的“無為”學說。


    由此可見兩者在最終目的上是一致的隻不過兩者實現目的的手段和方法不一樣而已。


    那麽兩者應該如何融合?在什麽地方融合才能有助於社稷的振興中興大業的成功?對於今日朝廷來說朝廷的需要中興大業的需要就是兩者應該融合的地方。


    朝廷最需要什麽?


    大漢律法的絕對威嚴令行禁止。


    在皇權和相權有效製衡基礎上的君權至上。


    對天子和朝廷的絕對忠誠。


    百姓安居樂業。


    黃老之學的“無為”並非絕對“無為”而是在“法令既明”前提下的君無為(陛下垂拱)臣有為(參等守職遵而勿失)“法”具有無上的神聖性。因此君主在根據“道”的要求製訂了“法”之後便應一切“皆斷於法”而不應該“以私而廢公”、“以我而釋法”。這種不以一己之私利而廢天下之公法的“公正無私”的思想在本朝初年很好地得到了貫徹例如當年孝文皇帝與其廷尉張釋之在處理所謂“犯蹕”案與“盜取玉環”案時所采取的態度便是這樣一種公正無私的態度。朝廷所信奉的這種“公正無私”的道德思想使得大漢在立國之初迅走向了安定和繁榮。


    “以法治國公正無私”是朝廷迫切需要的也是社稷振興和大漢昌盛所世代需要的但目前的經學死死守著“以德治國德主刑輔”的治國理念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黃老之學的“無為”是以“有為”為前提的“無為”是君“無為”而臣“有為”是一種君主駕馭臣下的統治之術因此這種“無為”又可以稱為“無不為”。


    在《黃帝四經》看來“道”雖然“無為”但“道”卻又生“法”因此作為“執道者”的君主的“無為”也應象“道”那樣是在製定了法令製度後的一種“無為”。但是君主雖然可以“無為”大臣們還是必須“左執規、右執矩”以使法令得以實施。也就是說君主不要事必躬親事事操勞要任其自然要善於利用和依靠大臣們去處理各種政事。在臣下奮有為的基礎上君主便可以“無為”了但君主並不是什麽都不幹君主的職責是“虛靜謹聽”對大臣們處理政事的情況進行審察看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否名實相符並據此決定生殺賞罰。


    大臣們又應該恪守哪些原則呢?一要謙虛謹慎勤於政事;二要以身作則摒除私欲;三要寵辱皆忘知足常樂。如此一來國政就會出現“以無統有執一統眾以寡治眾和以靜而廣”繼而“得眾心”的國泰民安的局麵。


    在黃老之學看來君主如果能做到清靜無為設官分職定好名分便可坐享其成。而作為大臣如果能恪守清廉勤謹不求名利謙恭地教導百姓那麽天下必然大治。


    相反如果象儒家所要求的那樣君權神授皇權至高無上權柄集於君主一身君主做為天下之儀表事必躬親“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事無巨細都要一一過問那麽則“主勞而臣逸”皇權和相權嚴重失衡長治久安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了。


    黃老之學的“無為”提倡皇權和相權製衡而朝廷目前急需的就是穩定當前的官製實現皇權和相權有效製衡基礎上的君權至上所以儒家的“天人感應君權神授”所主張的君主集權已經對社稷穩定形成了威脅朝廷必須起用一種新儒學作為國策基礎從而穩定和鞏固現行製度並保證此製能長久延續下去。


    黃老之學根據天與地各有固定位置(天上地下)和陰陽二氣的對立衝突中“陽主陰次陽動陰靜”的特點提出了尊卑有序貴賤有位等級有別的社會政治倫理思想。這一點和儒家“有德者受天命為天子”的觀點截然不同。


    例如孝景皇帝時《詩》博士轅固與道家黃生曾就湯武除桀紂的問題展開辯論辯論的主題是湯武除桀紂是“受天命”還是“臣弑君”。


    轅固據經義說湯武誅桀紂做天子是得民心的正義行為。黃生引道家說破帽子還得戴在頭上新鞋子終究穿在腳下認為湯武雖是聖人到底不該放桀、弑紂。孝景皇帝下判斷說吃肉不吃馬肝(有毒)不算不知味意思是請他們不要再爭論湯武除桀紂的是非了其實也就是不讚成湯武除桀紂。在孝景皇帝看來道家黃生的臣下絕對忠於君主的思想更有利於維護王朝的統治而轅固的“受天命”理論則會給社稷穩定帶來很大危險它既可用來論證“強漢”代“暴秦”的合理性也可以用做動叛亂和推翻本朝統治的借口。“受天命”的觀點成了當初儒學不能興盛的原因之一。(這個轅固後來又與竇太後爭辯儒道兩家的高低竇太後大怒令轅固和野豬搏鬥幸得孝景皇帝給了他一把好刀否則他就要被野豬咬死了。)


    當今天下長安有個天子襄陽有個天子誰是正統?誰應該受天命為天子?是不是應該有德行高尚的人出來受命於天重建社稷?


    今日皇權淪落誰來做皇帝估計沒多少人在意甚至包括長安的很多大臣至今對天子和朝廷的忠誠還是停留在嘴裏。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很多社稷動蕩生靈塗炭等等但儒學衰敗是個不爭的事實。儒學衰敗導致人們對儒家的綱常名教對於“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等儒家學說失望到了極致在很多人的眼裏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什麽尊卑有序貴賤有位都是胡扯八道。


    很長時間以來各方豪雄為了爭奪權柄霸占疆土不惜誅殺無仇之民攻伐無罪之城動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結果僵屍動以萬計流血漂櫓丹野黎民暴骨野外本來綠草茵茵、五穀飄香的原野變得荒無人煙、滿目淒涼而昔日繁華熱鬧、車水馬龍的城邑更是成為瓦礫廢墟。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王公貴族、門閥富豪們還是利用手中的權勢和實力窮奢極侈橫征暴斂為所欲為誓死要榨幹百姓的血肉。他們吃喝玩樂穿著陵羅綢緞住著瓊樓高宇家裏堆滿了金銀和錢糧過著荒淫生活而可憐的百姓們被迫背井離鄉四處流亡啼饑號寒人競相食白骨蔽野。試問在這個時候還有什麽三綱五常?還有什麽禮法名教?還有多少人對儒家那一套深信不疑?


    所以朝廷迫切需要一種新儒學重建尊卑有序、貴賤有位、等級有別的社會政治倫理思想重建禮法名教並在此基礎上重建天子和朝廷的威儀重建大漢王朝的信心和榮耀。


    《黃帝四經》重視農業生產認為根據天地、陰陽、四時的自然規律應該頒布相應的農業政策。政策一旦製定統治者就應“恭儉無為”不要在農忙季節大興土木以“逆天時亂民功”更不要大肆搜刮民財而使百姓無法繼續生產。而要做到這種以不幹涉不影響百姓的生活為主要內容的“無為”天子和各級官吏必須在生活上“恭儉樸素”不尚奢華。


    這同樣是當前朝廷急需解決的問題。


    重農抑商的政策朝廷頒布了不少但效果不是很好農夫的收入並沒有顯著提高。而這些年奢華之風卻在朝野上下越刮越猛而始作俑者就是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尤其是婚嫁和喪葬更是成了人們競相攀比花錢的地方。貧苦百姓們在奢華之風的影響下日子越來越艱難。


    儒家的核心是禮。禮製紛繁複雜諸多禮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花費很多錢財而最花錢的就是婚禮和喪禮。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家資一般在數萬錢至十餘萬錢之間。而一個男子的聘金數基本上是其家資的總數在萬餘錢至數萬錢之間加上婚宴花費一個男子娶親就足以讓其家一貧如洗。


    至於喪葬花費更是驚人孝是儒家仁德治國的根本是對人的最基本要求。人們為了表達自己的孝行先提倡厚葬。厚葬之風自秦開始到本朝更是愈演愈烈。曾有人對厚葬習俗感歎說“世以厚葬為德薄終為鄙富者奢僭貧者殫財法令不能禁禮儀不能達。”因為埋葬死者而弄得傾家蕩產而賣身為奴而貪贓枉法而鋌而走險者比比皆是致使活著的人往往無法維持生活境遇悲慘。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光武皇帝都曾針對這一弊病而提倡“薄葬送終”甚至下詔頒令但收效甚微。


    原因很簡單本朝奉行的是儒家學說要求人們學習《四書》、《五經》加強“六藝”的教育通過道德、名節、禮法和知識的教養和修習使受教者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等都要接近儒家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在社會上做一個仁、義、禮、智、信五常畢備的拳拳誌士成為溫、良、恭、儉、讓五德在身的彬彬君子。試想在忠孝仁義禮已經深入一個民族、一個王朝骨髓的情況下一道法令能遏製人們對“孝”的尊崇嗎?


    物極必反這個問題在大漢穩定時期或許對社稷的危害不嚴重但在如今天下未定、百廢俱興之期這個問題就直接影響到了百姓的生存社稷的穩定。


    為了解決這一類諸如影響百姓生活影響社稷安危的諸多問題朝廷同樣需要從儒學上下手同樣需要一個新儒學需要一個既能教導人們遵守禮法名教又能教導人們“恭儉樸素”的新儒學讓天下百姓都能安居樂業。


    李瑋接著又借助《黃帝四經》說到了“文武兼備、輕賦薄徭、貴柔守雌”等等關於道家黃老之學在戍守疆土、與民修養、選拔人才等等國策上的優越之處。


    “朝廷的目標是儒道合一以儒為主以道為輔實現一種‘無為而有為’的治國理念。”李瑋鄭重提出了朝廷支持儒道相融的建議。


    對於朝廷來說單單依靠經學和道家黃老之學都無法解決在中興大業推進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係列問題目前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援道入儒儒道相融繼而在新經學的基礎上再創新儒學。


    儒學是以倫理、政治為軸心的人文之學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是其他諸子百家所難以比擬的它具有熟通六藝重在教化和積極用世的優良傳統擁有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價值觀念其本身一直蘊藏著巨大的生命力是維護和支撐大漢的精神支柱它的主導地位不可動搖。


    道家黃老之學淡出朝堂三百多年了再想把它豎起來事實上根本不可能。


    黃老之學與時遷移應物變化吸取了自春秋戰國以來的各種曆史經驗兼收了儒家、名家、陰陽家等各家之長比如黃老之學中的“無為”就吸取了法家的“一斷於法”的精要和墨家的“恭儉樸素、強本節用”的思想大義。“陰陽尊卑”就包含了儒家之“善”。據“四時之度”頒布相應的政經製度實際上就是陰陽家的“因陰陽之大順”。黃老之學因此成功建構了一個開放的有著多種學派內涵的具有很大包容性的靈活而又實用的一係列思想體係在本朝初年長盛不衰為本朝昌盛建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但董仲舒大師公開援道入儒儒道相融吸收了黃老之學的全部精華並利用道家和陰陽家的思想體係充實和揮了儒家義理然後在此基礎上匪夷所思地構建了一個既有儒家的三綱五常又有道家的“天地、陰陽、四時”既有儒家的“改正朔易服色”的“有為?


    ??又有道家的“以無為為道以不私為寶”的“無為”的嶄新的儒學思想體係。經董仲舒加工後一向被看作“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的儒學搖身一變成了兼具“霸(黃老刑名)王(儒)之道”的大漢官學。既然道家黃老之學的精髓變成了董氏儒學的血肉黃老之學便不可避免地喪失了政治和理論上的雙重優勢不得不無奈地走向了衰落。


    但黃老之學衰落了並不代表它的理論也就此喪失了生命力。


    在黃老之學興盛之期淮南王劉安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在江淮間形成了一個研究黃老之學的學術中心在他的主持與組織下他與他的眾多門客們合編了《淮南鴻烈》(也稱《淮南子》)這部巨著。在《鴻烈》龐大的編寫者中除劉安外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等人都是當時名揚天下的道家人物。書中的大多數篇章都是他們寫的因此此書也成為本朝道家之淵府是本朝道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孝武皇帝初期太史令司馬談著寫的《論六家之要指》是對黃老之學的又一次學術總結。(司馬談的老師之一就是著名道家學者黃生。)


    在王莽的新朝和光武皇帝初期道學一度再起著名老學家嚴遵(蜀郡成都人)著寫了《老子指歸》一位托名河上公的隱士著寫了《老子河上公章句》。雖然這兩本書的理論不同於黃老之學但對道學還是一種繼承和揚。


    此後又有大儒王充展了道家“自然無為”的理論以“悟迷惑之心使知虛實之分”為己任對今文經學和讖緯迷信相結合後達到登峰造極地步的神學迷信展開了全麵批判這直接打擊了一部分大儒對經學的尊崇轉而從道學中尋求支援很早便開始了援道入儒的研究。


    道家黃老之學雖然獨標高遠玄之又玄但它沒有脫離現實不講“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不談“三綱五常”不提陰陽怪異。援道入儒、儒道相融其實就是以道家黃老之學去解釋《周易)、《論語》等儒家典籍以道家的“自然無為”去解釋儒家的綱常名教從而以此來證明儒家的“名教”本是道家的“自然”。名教本是自然為名教的合理化、優越化提供一種新論證清除經學中那些煩瑣臆說之風武斷僵陋之習引導人們從“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的神學蒙昧中擺脫出來以一種清醒的理性的態度重新思考社稷的現實重新探索大漢人的各種價值觀念以便全力恢複儒學中的禮法名教用改良後的儒家濟世之學重建大漢王朝。


    當初儒學為了影響和指導國策達到治國平天下的目的儒道相融援道入儒在孝武皇帝的支持下終於在董仲舒大儒的手中創建了新儒學繼而幫助孝武皇帝建下了蓋世功勳幫助大漢開疆拓土威臨天下。


    今天走入歧途和衰落的經學同樣為了中興大漢為了治國平天下要不惜一切代價儒道相融援道入儒利用三百年來道家黃老之學的學術研究成果來改良儒學再次創建新儒學從而幫助大漢走向中興走向強大。


    當年孝武皇帝雄才大略需要北擊匈奴需要開疆拓土因此需要集權需要有嶄新的學術思想為縱橫四海的國策做基礎結果在他的支持下出現了董仲舒的新儒學。


    今天大漢從廢墟中站起來需要統一天下需要中興社稷因此需要皇權和相權的有效製衡需要有嶄新的學術思想為與民修養的國策做基礎需要大將軍和長公主聯手鎮製長安扶持道家黃老學說迫使經學不得不接受儒道相融的事實積極援道入儒從而創造一種符合當前國策需要有助於大漢崛起的新儒學。


    李弘沉默良久他萬萬沒想到李瑋的儒道相融之策竟然是這麽個辦法竟然把自己和長公主推到了最前麵。


    自己如果和長公主聯手長安的局勢就很難說了門閥世家、官僚士人們會低頭嗎?小天子能順利平定南方叛逆會順利主掌權柄嗎?


    “你憑什麽認定門閥世家和官僚士人會低頭接受儒道相融之策?”


    “因為我決定勸說長公主和陛下動第三次黨錮。”李瑋笑著說道。


    “你說什麽?”李弘駭然心驚“你說什麽?你要動第三次黨錮?”


    “在屠殺和黨錮之間你選擇哪一種?”李瑋說道“大將軍我覺得飛燕兄的話說得對不能再殺了再殺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這些人的權勢太大了人也太多了盤根錯節殺不完的越殺越多。既然堵不住了那就隻好用疏導的辦法。”


    “這也叫疏導?”李弘氣苦怒聲問道。


    “大將軍你要知道長公主和你都決心退出朝堂而我們的中興策略又必須長久堅持這個矛盾如何解決?”李瑋平靜地說道“這些人不願合作那就讓他們滾回老家。憑我們現在選拔人才的辦法朝廷不愁招攬不到賢良之士。其實看看幾十年前的兩次黨錮之禍就知道了你要是來真的讓這些人退出朝堂他們還不願意拍屁股走人很多人都會選擇妥協留下來。有多少士人願意舍棄榮華富貴?這個辦法不但可以讓士人分裂還能讓很大一部分願意為社稷出力的士人願意改良儒學的士人們紛紛上位得到更多更好的機會繼而大家齊心協力共創新儒學共建新大漢。”


    李弘目瞪口呆地望著李瑋腦中一片空白。


    ****


    以下不計字數。


    《黃帝四經》:從古到今人們曆來認為漢初以道家“黃老”治國認為“黃老之學”在漢初曾風靡一時並且認為“黃老之學”在漢初經濟的恢複與展中起過重大作用。但是由於曆史資料的缺乏尤其是由於道家“黃老”之中的道家黃學一派的代表作《黃帝四經》從漢代之後便失傳了造成了人們對“黃老之學”的種種誤解“黃老之學”也因此而成了千古難解之謎。


    人們無從知道“黃老”之中“黃學”一派的真實思想內容隻好牽強附會地以“老”代“黃”了。


    但當人們用老子之學或老莊之學來代替“黃老之學”時很多問題常常難以自圓其說。比如崇尚自然消極無為專注於心性修養而一味追求個人精神解脫的“老莊之學”又如何能使漢初凋敝不堪的社會經濟得到恢複走向繁榮並使新生的漢家政權不斷得到鞏固呢?而且漢初在“黃老之學”指導下所實行的各項政治、經濟政策漢初黃老人物的所作所為也與老莊思想相去甚遠。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出土人們現了《黃帝四經》:第一篇是《經法》第二篇是《十六經》第三篇是《稱》第四篇是《道原》至此人們才現了黃老之學不同於老子之學也不同於老莊之學也解釋了諸多曆史疑難問題。


    “犯蹕案”與“盜高廟玉環案”:張釋之是著名的黃老信徒他作為文帝時的廷尉在處理所謂的“犯蹕案”與“盜高廟玉環案”時並未因犯人掠的是文帝之馬盜的是“先帝廟器”便罪加一等而是主張“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也”認為隻有法律才是判黑白、定是非的唯一標淮。漢文帝對於張釋之的做法雖然有點不太高興但因他也是“本修黃老之言”深知秉公執法的重要性因此他還是肯定了張釋之對這兩個案子的判決並未因一時之怒而廢法也未因一己之利而亂法。


    西漢末期的儒學改良運動:自從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經學開始一統天下但在當時的“設科射策”的影響下儒學本身也在逐步走向僵化形成了一種“徒為章句”的煩瑣學風。由僵化而進一步神化的儒學到西漢中後期已越來越喪失了其向被統治階級進行道德教化以鞏固封建社會統治的價值與功能甚至還走向了它的反麵。所以到西漢末期隨著農民戰爭的浪潮愈激而愈高統治階級內部一部分人物被現實所衝擊而漸趨於清醒試圖尋求解決社會、政治危機方案的同時也開始了向諸子各家學習以改善儒學的運動。劉向、劉歆、揚雄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劉氏父子除了力推古文經學外還致力複興先秦諸子學他們重新研究和整理諸子百家的著作與學說並強調從中吸取思想營養以改善儒學。


    揚雄也是力推古文經學同時他認為要使漢代儒學從煩瑣不堪、荒誕不經的神學經學中擺脫出來必須對於先秦儒家之外的其他諸子尤其是道家學說的長處加以吸收以補充孔孟儒學。另外揚雄還試圖創建新的儒學思想體係。他在批判今文經學、讖緯神學的基礎上竭力主張複興儒家正統學說複興仲尼之道儼然以孔學的捍衛者自居但這並不是說揚雄要照搬先秦孔孟的學說而不允許有任何變通。實際上在揚雄看來聖人之道是有因有革的這是一個普遍的規律。因此揚雄認為在繼承、揚先秦儒家正統的同時還必須有所創新。


    兩漢之際的道學:嚴遵的《老子指歸》受當時盛行的今文經學的學風影響較深主要是以“義理”方麵闡《老子》的思想並夾雜有不少在當時泛濫成災的“符瑞災異”之言。《老子河上公章句》則主要采用了古文經學的解經方法著重訓說《老子》之本意文字也較古樸簡約而且基本上不講符瑞與災異。但《指歸》與《章句》卻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無論是《指歸》還是《章句》皆以探求避禍自保存神養和保終性命之道為己任這既與先秦的《老子》有所不同更與漢初黃老之學迥異實為兩漢之際隱士們在亂世中求生存的心態的一種反映。


    名教本於自然。


    這是西晉大儒王弼的玄學政治哲學思想。王弼的祖父是王凱族叔祖父就是王粲。王弼把“以無為本”的本體論和“名教本於自然”的認識論推向社會政治提出了“政治無為”之論意思是說居於最高統治者之位的君主所作所為都要任其自然不去幹預或阻撓做到“無為”和“不言”。這裏的“無為”不是什麽都不幹“不言”也不是什麽都不說而是不去做那些傷害“自然”的事不說那些違背“仁義”的話簡言之稱作“君道無為”。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十二章旌旗未卷第十九節


    十二月三十晉陽龍山。


    清晨長公主晉陽的文武大臣和他們的夫人晉陽的大儒名士等數百人趕到龍山祭祀宗廟。


    本朝祭祀宗廟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臘一歲五祀。


    長公主梳墮馬髻身著祭服頭帶步搖耳懸簪珥佩四采赤綬雍容華貴儀態萬方排在祭祀隊伍的最前麵。


    丞相李瑋緊隨其後身著九章紋祭服頭戴九旒冕冠佩三采綠綬氣宇軒昂。


    不其侯伏完、大將軍李弘、太尉張燕、右衛將軍呂布站在李瑋的身後他們同樣戴著九旒冕冠著九章紋祭服但腰間所佩的是兩采紫綬。李弘臉色有些難看他的身體非常虛弱在天寒地凍的宗廟裏待長了有些支撐不住。張燕和呂布站在他身邊小心翼翼地扶著他。不其侯看到這一幕心中十分感慨曾經縱橫捭闔無敵天下的大將軍在曆盡二十多年的征伐後終於倒了下去這隻強悍的豹子最終還是無法逃過歲月無情的摧殘。望著李弘消瘦的身軀高聳的顴骨深陷的眼窩長中的縷縷白絲伏完心中酸楚禁不住仰天長歎。


    大鴻臚劉冥、並州刺史張白騎、度遼將軍徐晃、輔國將軍燕無畏等九卿大臣和秩俸中兩千石、兩千石等大臣戴七旒冕冠著七章紋祭服腰佩三采青綬依次排在後麵。大鴻臚劉冥昨天晚上才趕到晉陽他帶來了幾十車宮廷典禮用的物品還有幾十車朝廷諸府和長安大臣們贈送給大將軍和長公主的賀禮。


    匈奴大單於劉豹、東部鮮卑王柯比熊等外族王也和漢臣一樣冠旒冕著祭服靜靜地站在隊伍裏。劉豹這些年參加過各種典禮熟悉大漢禮儀習以為常了而柯比熊卻是頭一次參加既新鮮又好奇。


    其他諸如公卿列侯秩俸中兩千石、兩千石等級別官僚的夫人秩俸千石以下的各級別官吏戴冠著服皆尊卑有別並按尊卑先後順序站好位列。


    禮儀官黃嶽與九賓司隨立殿前。黃門鼓吹、樂工、青伎置於大殿兩側。


    晝漏巳時一刻上水。(相當於現在九點十五分。)


    鍾鳴。


    治禮官黃嶽高呼:“禮……始……”


    “咚咚咚……”鼓聲雷鳴而起。


    謁者治禮引客。長公主、丞相李瑋和公聊大臣魚貫進殿就位。


    鼓擊三通乃止。


    主祭人長公主上行。


    治禮官黃嶽麵向西方縱聲高呼:“上祭……迎……”


    擊鼓九通鳴金九響接著太樂樂工齊奏《雲門》之曲太樂舞伎起《雲門》大舞。一時間鍾、磐齊響金石震天。舞人聞鼓而進擊鐃而退整齊劃一。樂舞和諧氣氛莊重。


    長公主盈盈跪下行三跪九叩大禮。丞相、公卿大臣跪拜。殿外陪祭大臣和大臣們的夫人跪拜。


    長公主默默禱告:高祖、世祖、父皇、列祖列宗、保佑陛下保佑天下蒼生保佑大漢……


    父皇女兒要出嫁了。十七年來女兒遵從你的囑咐沒有讓大漢傾覆也沒有讓漢祚斷絕女兒盡力了。女兒沒有辜負你的期望。你知道女兒要嫁給誰嗎?女兒要嫁給豹子大哥嫁給大漢最大的英雄嫁給你最信任最喜歡的人。豹子大哥沒有辜負你的重托他統率幾十萬北疆將士征伐天下力挽狂瀾。他和他的兄弟們用鮮血和生命撐起了傾覆在即的大漢在滿目瘡痍的廢墟上重建了大漢。但他傷痕累累精疲力竭了他從此不能再騎馬從此不能再帶著鐵騎馳騁沙場。不過你的孫子長大了他聰明強壯他接過了豹子大哥的戰刀承繼了豹子大哥的勇武他將來一定會像孝武皇帝一樣鑄造一個空前強盛的大漢。父皇你可以放心地閉上眼睛安息了大漢不會倒漢祚不會滅絕永遠都不會。


    長公主想起十七年來的風風雨雨想起十七年來艱難困苦想起十七年來為了護佑大漢而死去的英靈想起十七年來死在戰亂中的無辜生靈不禁悲從心生淚如雨下。


    “獻……”


    黃嶽的喊聲驚醒了沉浸在悲傷中的長公主她緩緩站起來向先祖敬獻五穀。


    殿外樂工奏《鹹池》之曲舞伎起《鹹池》大舞。


    祭祀典禮在呼嘯的風雪中繼續。


    長公主“亞獻”三牲“終獻”鮮果。


    太樂樂工連奏《大韶》、《大夏》之曲舞伎連起《大韶》、《大夏》之舞。


    “終獻”畢祭享酌酒讀祭文。


    丞相李瑋高聲誦讀《祭文》洋洋灑灑長篇大論抑揚頓挫慷慨激昂。


    李弘跪坐良久頭暈目眩腿腳麻痹不得不以手撐地極力穩住身體。李瑋的祭文他一個字都沒聽進去腦子裏一直想著儒道相融的事。


    昨夜他和李瑋談了很久雖然李瑋說得頭頭是道信心十足但他和張燕一樣對推行道儒相融之策完全沒有把握。因為王莽新朝時期為緩和朝野上下的矛盾緩和社稷危機曾動了一次聲勢浩大的以“複古”為主要內容的改製其中就包括儒學改良。但王莽改製失敗新朝崩裂儒學改良也隨之失敗。


    這是個教訓血淋淋的教訓前人之事後人之師。李弘和張燕因此非常擔心重蹈覆轍。


    自孝武皇帝獨尊儒術後儒家經學一統天下但當時選拔賢良以“設科射策”為主儒生們不得不拘泥於“師法、家法”。儒學因此無法避免地走向僵化形成了“徒為章句”的繁瑣學風。儒學由僵化而進一步神化既無法以道德教化百姓也無法幫助朝廷穩定社稷天下亂象漸顯。這時一部分儒士試圖尋找解決危機的辦法。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改良儒學而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揚雄和劉向、劉歆父子。


    揚雄認為改良儒學先要向先秦儒家之外的其他諸子學習尤其是把道家學說的長處加以吸收極力要求恢複儒家正統學說。這個辦法等於否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學否定了今文經學所以沒人理睬。劉向、劉歆父子於是換了個辦法致力於複興先秦諸子學重新研究和整理諸子百家的著作與學說從諸子學說中吸收長處改良今文經學繼而推出了一個試圖推翻今文經學的古文經學。


    王莽改製失敗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一點是損害了當時王公貴族、官僚士人和富豪大族的利益。今文經學不但是國策的基礎也是這些人賴以生存的“金飯碗”。你把這些人的“金飯碗”砸了把有利於他們生存的國策基礎推翻了他們當然會毫不猶豫地把你腦袋砍了。所以王莽改製失敗很大原因還要歸結於當時的儒學改良。


    李弘很害怕。目前的情況和當年很相似皇權淪落朝廷內部矛盾重重。外有邊疆的憂患內有叛逆大軍虎視眈眈主掌朝政的以李瑋為的北疆改製係大臣和當年以王莽、劉歆等人為的“複古”改製係大臣在思想上、諸多改製之策的製定和推行上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隻不過一個是在廢墟上重建社稷試圖中興大漢一個是在搖搖欲墜的“大廈”上修修補補試圖重振社稷。兩者目的相同而基礎卻不同所以到目前為止李瑋的改製派還能控製局勢。


    王莽當年為了轉移朝堂上的重重矛盾打算利用征伐之策來鏟除對手所以他固執己見不聽勸諫出兵討伐西域結果大敗繼而引爆了矛盾綠林、赤眉揭竿而起天下豪雄乘勢雄起王莽的新朝瞬間崩潰。今天的李瑋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他也在朝堂上矛盾最激烈的時候出兵平叛結果也是一場大敗僥幸的是因為自己的病倒導致局勢驟然緊張從而及時遏製了這場一觸即的矛盾沒有讓朝堂形勢進一步惡化。


    但李瑋沒有放棄。他是大漢的丞相他的目標就是中興大漢他要解決自己所麵臨的急迫問題所以他通過張燕提出的儒道相融之策立即想到一個一勞永逸的解決朝堂矛盾的辦法那就是儒學改良這個曾經導致王莽新朝轟然倒塌導致社稷敗亡生靈塗炭的王朝根基。


    劉歆的儒學改良之策是在儒家經學上的改良是屬於儒家學說內部的改良而李瑋的儒學改良之策近似於大儒揚雄的理念是援道入儒是兩家截然不同的學派之間互補長短的一種改良。當年的劉歆為了儒學改良付出了一生的清譽最後付出了生命由此可見儒學改良的阻力之大也由此可以預見李瑋的儒學改良之策將要遭遇何等強烈的反擊。


    李瑋說幹就要幹他有李弘和長公主給他做支撐他不怕但李弘怕李弘不敢幹。這場大病讓他元氣大傷華陀和張機都說了這輩子也不要騎馬了最好也不要再去打仗了。當然你想早點死對自己生命無所謂那就可以為所欲為。李弘不想死他還想看到大漢崛起的一天看到大漢百姓安居樂業的一天所以他決定接受華陀和張機的意見老老實實在晉陽待著。但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大漢一步步走向振興不需要他馳騁疆場了否則他還是要衝鋒陷陣。


    李瑋的儒學改良之策如果失敗了如果天下再次大亂如果小天子控製不了局勢自己就不得不再上戰場。上戰場是小事自己早點死也是小事但生靈塗炭是大事社稷傾覆是大事。這個責任自己承擔不起根本承擔不起啊。


    “受胙……”


    樂舞頓時一變樂工奏《大濩》之曲舞伎起《大濩》之舞。絲竹鍾磐之聲響徹山野。


    李弘思緒被打斷在張燕和呂布的左右扶持下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長公主回過頭來關切地看著他李弘努力衝著她笑笑示意她繼續主持祭典。


    長公主下拜受胙。(接收胙肉。)


    “撤饌……”


    黃嶽高呼之後長公主和眾臣起立各自長長籲了一口氣祭典總算要結束了。


    長公主乘著小憩的短暫時間走到了李弘身邊“還支持得住嗎?”


    李弘幾乎半靠在呂布的身上疲憊不堪地點了點頭。長公主看到李弘眼裏的血絲馬上轉頭瞪著李瑋沒好氣地問道:“你有什麽重要事?為什麽不對我說卻把大將軍拖一夜?”


    李瑋剛才高聲朗誦了長長的祭文正口幹舌燥嗓眼冒煙愣了半天沒說話。


    張燕輕輕拍了拍李弘的後背小聲安慰道:“我們不能急千萬不能急。這件事兩年不行就三年三年不行就五年、十年總之要時間要時間欲則不達啊。”


    李弘若有所思緩緩點頭。


    “咚咚咚……”鼓擊三通。


    “跪……”黃嶽的叫聲再度響起長公主和眾臣跪倒。


    樂舞突變雄壯激昂恢宏壯麗。樂工奏《大武》之曲舞伎起《大武》之舞。歌伎高唱:“於皇武王!無競維烈。允文文王克開厥後。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


    “送……”


    長公主三跪九叩由謁者引導退坐東廂。丞相、太尉、大將軍等公、侯三跪九叩也入東廂。其餘九卿等大臣、大臣夫人進殿三跪九叩後由賓司引導自殿兩側魚貫而出。


    宗廟廣場上樂舞逐漸進入**。


    《大武》之舞是“武舞”結構十分宏大表述了周武王的功績。大舞分六段完美表現了武王伐紂戰鬥的完整過程既有士兵出征前如山嶽峰巒般的陣勢也有滅商的激烈戰鬥場景還有周、召二公親自出場的領舞另外還有士卒們劍擊槍刺、斧砍盾擋的激烈搏殺最後是大軍凱旋諸侯尊崇武王的儀式。此樂舞場麵恢宏壯麗擁有史詩一般的氣魄傳承千年不衰。


    突然間號鼓齊鳴驚天動地三百六十名黃門鼓吹同時奏響了祭祀典禮的最後一個樂曲《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男女歌伎齊聲高歌雖然隻有短短三句但在反複吟唱之下在雄渾號鼓的伴奏下其磅礴氣勢衝天而起。


    三十六名全身鎧甲的“巴渝舞”舞伎手持長矛、弓弩在廣場上邊歌邊舞舞姿雄健豪放瀟灑迅捷。


    呂布忍不住縱聲長嘯放聲合唱“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瑋、張燕、劉冥、燕無畏、衛峻等文武大臣熱血沸騰齊齊站起來振臂歡唱。


    李弘的熱淚悄然滾下他嘶啞著聲音用盡全身的力氣吼了出來:“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以下不計字數:在古人的概念中樂的含義比較廣泛不僅包括樂曲還包括歌詩(詞)、舞蹈。雅樂和俗樂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容。戰國時期人們將古樂視之為雅樂這些古樂是指古代祭祀天地、祖先和朝會、宴享時使用的正統音樂。以六代舞最著名它們是《雲門》、《鹹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部樂舞相傳分別創作於黃帝、堯、舜、禹、商、周六個時代。六代舞也稱大舞是郊廟祭祀之樂。


    劉邦隊伍來自楚地他們所歌所詠多為“楚聲”其中劉邦親自創作的《大風歌》是楚歌名作其歌辭為:“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歌雖然隻有三句但氣勢磅礴沉鬱高亢。劉邦教沛中少兒12o人歌唱親自擊築伴奏唱到後來劉邦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後來這歌被用於郊廟祭祀的場合。


    漢代郊廟祭祀樂除沿用少數先秦雅樂如《文始舞》(原《韶舞》)、《五行舞》(原周舞)外大多是漢代用“楚聲”所創作的樂舞所以在當時未被列入雅樂係統仍歸屬於民間音樂由樂府領屬。到了漢哀帝時詔罷樂府依大臣孔光、何武所奏將這些漢代所作郊廟樂歸於太樂領屬升格為雅樂從此打破了人們傳統上隻把先秦古樂作為雅樂的概念。


    巴渝舞是西漢初年從西南地區賨人(板盾蠻)那裏傳來的舞蹈。漢高祖劉邦在平定三秦時招募了一批賨人做前鋒。賨人勇猛善戰其風俗又善舞劉邦便命樂工學習和改編了他們的舞蹈因為賨人生活於巴郡渝水一帶所以就稱此種舞蹈為巴渝舞。巴渝舞傳入宮廷後成為宮廷舞蹈用來在宮廷宴會上表演軍旅戰鬥的場麵歌頌帝王功德是漢代著名雜舞。


    表演時舞者自披盔甲手持矛、弩箭口唱賨人古老戰歌樂舞交作邊歌邊舞舞者有36人是群舞。由於這種舞蹈是武樂舞蹈漢哀帝罷樂府後對巴渝鼓員36人仍認為不可罷交由大樂領屬將它列入雅樂舞蹈的係統。其伴奏樂器以銅鼓為主配合擊磐、撫琴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辭本歌曲》等4篇。巴渝舞展到魏晉已完全變成廟堂祭祀性質的舞蹈。


    巴渝舞在我國古代舞蹈藝術中占有較重要的地位。


    綬、冕冠、祭服:佩綬製度在華夏衣冠裏為等級尊卑的一顯著特征。佩指身上的玉飾綬是用來懸掛印佩的絲織帶子。綬的織紋、色彩及寬窄長短都跟官階相對應。佩綬用來區分地位尊卑。平時官員在袍服外要佩掛組綬並隨身攜帶官印。


    在漢代時期綬的係結方式通常是打成一個大回環然後下麵係印章。印裝於腰間的鞶囊中係於綬的一端垂於外邊綬的另一端垂於身後故稱印綬。漢初沿用了這種製度並加以雙印佩刀之飾。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參加重大祭禮時所用的冠帽漢代遵循不改用作皇帝、公侯及卿大夫的祭服。


    漢時最為端莊華貴的上衣是帝王和大臣所穿的冕服。冕服的形製如冕冠一樣尊卑有別顏色和圖案(章紋)大不相同。皇帝的冕服是衣裳玄上纁下即黑色材料製成的上衣赤黃色材料製成的下衣。皇帝冕服所用的圖案為十二章紋(一章即一種圖案)。上衣六章用繪下衣六章用繡。十二章紋依次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日、月、星辰取其照臨;山象征穩重;龍象征應變;華蟲(即一種雉鳥)象征文麗;宗彝(祭祀禮器)象征忠孝;藻(水草)象征潔淨;火含義光明;粉米(白米)取其滋養;黼(斧形)象征果斷;黻象征明辨。皇帝在最隆重的場合必須穿十二章紋。諸侯、三公冠九旒者衣裳則用山、龍以下九章紋。九卿以下冠七旒者則用華蟲以下七章紋以此類推。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十二章旌旗未卷第二十節


    除夕夜。


    晉陽城銀妝素裹爆竹聲聲熱鬧非凡。


    這座北方大城在曆經二十多年的建設後規模已經非常龐大城中居民有幾十萬之眾商賈更是雲集而來樓宇相連行人如織車馬如龍氣勢恢宏。


    除夕晚上的年夜飯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但今年情況特殊很多官僚士人因為參加新年大典和長公主的大婚紛紛冒著嚴寒從各地趕來無法和家人團聚。長公主為此特意下旨在晉陽宮舉行盛筵和臣僚士人們共度除夕。


    年夜飯要慢慢吃要從入暮時分吃到深夜也叫守歲。守歲既是對逝去歲月的留戀也是對新的一年寄予美好希望。


    天黑後晉陽宮燈火通明前殿廣場上點燃了九堆篝火熊熊烈焰照亮了夜空。


    戌時(晚七點)鍾鳴盛筵開始食舉之樂同時奏響絲竹之聲悠揚動聽。


    坐在富麗堂皇的大殿內聽著優雅的樂曲望著食案上的美肴柯比熊有些暈頭轉向。他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宮廷盛筵豪華的場麵讓他在好奇之餘又非常緊張擔心自己因為不懂禮節而惹人恥笑丟了鮮卑人的臉麵更讓大將軍難堪。


    風雪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她和李弘因為身份的原因都不能和他坐在一起特意安排輔國將軍燕無畏坐在他身邊妥為照顧。


    燕無畏看到柯比熊局促不安不禁微微一笑用鮮卑話低聲說道:“在大漢飲食禮俗很多尤其是這種場合禮儀規定更為嚴格不能有絲毫的僭越。一般來說天子由膳宰代嚐飲食然後才舉筷品嚐。天子開始進食了臣僚們才能開始吃在天子沒有進主食之前臣僚們不能先進主食隻能啜飲等候。當天子請臣僚用菜的時候臣僚們先把食案上的菜每個都嚐一點然後才依自己的喜好來選食。如果你想吃遠處的東西必須先從近處開始否則就是貪吃貪多了。”


    柯比熊本想去拿食案上的筷子聽到這話急忙把手縮了回去。此刻上座的長公主正在和坐在右側第一席的不其侯伏完說話一個膳宰正跪在食案一側品嚐飲食還沒有開始進食的意思。


    “還有什麽要注意的?”柯比熊尷尬地笑笑不好意思地問道。


    燕無畏指了指麵前的食案“食案上菜盤的多少是有講究的。天子的食案上是二十六盤菜。宗室外戚身份的列侯和丞相的食案上是十六盤菜普通列侯、三公、大將軍、九卿大臣的食案上是十二盤菜。秩俸兩千石、兩千石大臣的食案上是八盤菜而秩俸千石以下的大臣隻能享受六盤菜的禮。”


    柯比熊迅掃了一眼食案上的菜盤。


    炸烹天鵝紅燜野雞鹵汗油雞紅燒甲魚掛爐羊羔馬朘(專以馬鞭肉製成的特殊菜肴)蹇膊庸脯(蹇膊驢肉幹和狗肉脯)胹羔(胹煮得熟爛的羊羔肉)鐵扒肥雁配著鮮膩的酸漿牛腿筋閃著黃油軟滑芳香狗豚韭卵(枸杞子燉小豬肉)羊醃雞寒(醃羊肉和涼醬雞合拚的菜點)。


    左手方的小幾上擺著豆餳(即飴糖豆醬一類的甜食品)又粘又酥的蜜餡餅還有大米、小米、二麥、黃粱等主食。右手方的小幾上擺著玉色的果子漿鷇膹雁羹(鷇膹帶湯的燉嫩雀)大雁肉羹和糯米酒。這米酒透著澄黃味醇清涼讓人垂涎欲滴。


    “怎麽會這麽多?”柯比熊疑惑地問道。


    “主食、甜點、湯羹、酒漿都不算。”燕無畏笑道“你是東部鮮卑王位同諸卿所以食案上是十二個菜盤。”


    “這吃得完嗎?”柯比熊不由地低聲驚呼。他雖然在大漠上貴為部落王但生活也沒有奢侈到這種地步。


    燕無畏嚇了一跳四下看看生怕別人聽到了“你千萬不要全吃了後麵還有很多菜肴酒羹。”


    “還有?”柯比熊不由得地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


    “菜要上九道每道菜都是十二盤另外甜點、湯羹、美酒也要不停地撤換。你淺嚐即止即使好吃也要忍著免得早早填飽了隻能看不能吃讓人笑話。”


    柯比熊歎服。大漢就是大漢泱泱大國連吃飯都這麽豪華、奢侈讓人歎為觀止。


    “進食的時候也有規矩。”燕無畏繼續說道“要用手而不是筷子取食黍米飯不要用手搓飯不要落得滿桌是飯不要流得滿桌是湯不要吃得嘖嘖有聲不要啃骨頭不要將咬過的魚肉放回魚盤不要隻吃一種菜肴不要翻來覆去地挑菜不要大口喝湯不要攪和菜湯不要喝鹹肉醬不要當眾剔牙不要大聲說話不要縱酒無度……勺柄要向南方濕肉要用牙咬幹肉要用手劈吃烤肉不要一次嚼得太多……”


    柯比熊幾乎暈倒。大漢乃禮儀之邦但這規矩也未免太多了。


    燕無畏很嚴肅壓低嗓門滔滔不絕而柯比熊已經聽不進去了他哭喪著臉說道:“我能不能出去透口氣……”


    “不能……”燕無畏斷然說道“飲宴之時不得擅自離席更不能中途無故離去。”


    兩人正說著謁者(主賓讚受事)站了起來大聲叫道:“殿下?


    ??……”


    “跪下跪下……殿下要說話了……”燕無畏拉了柯比熊一把兩人麵朝北方雙雙跪下。


    長公主說了幾句祝福的話然後躬請眾臣歸席。


    謁者再呼:“臣祭……”


    大臣們回禮。丞相李瑋代表百官感謝天子和殿下的隆情厚誼躬請殿下入席。雙方謙讓了一番。長公主先行就坐舉筷淺嚐然後請臣僚們用菜。


    燕無畏拿起筷子看到柯比熊還在左顧右盼急忙咳嗽了一聲。柯比熊這才反應過來隨即小心翼翼地拿起筷子。雖然饑腸轆轆但他還是強自忍著戰戰兢兢地在每個菜上點了一下。柯比熊暗暗歎氣這飯真難吃啊比受刑還難受。他還沒吃上幾口燕無畏又咳嗽了。柯比熊以為自己什麽地方失禮了嚇得忙不迭地放下筷子。


    “老弟筵席有兩個多時辰你這麽吃會把肚子吃撐了。”燕無畏笑著說道“淺嚐即止淺嚐即止……”


    柯比熊左右看看果然大家都放下了筷子正興致勃勃地望著殿堂中央的一群豔麗舞伎。


    絲竹聲起舞伎們手持雙耳鞞鼓合著樂曲弄鼓擊拍輕歌曼舞。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一人唱眾人和歌聲優美動聽舞姿雍容典雅。


    燕無畏看到柯比熊如醉如癡不禁得意洋洋地介紹道:“這是大漢的相合歌這樂曲就是相和大曲裏最有名的《江南》好聽嗎?”


    柯比熊連連點頭。


    “這還不夠好聽缺乏陽剛威猛之氣。”燕無畏笑道“等一下你再聽聽鼓吹樂那才是大漢真正的樂舞。”


    “還有比這更好的?”柯比熊驚訝地問道“比上午祭祀大典的《大風歌》還好聽嗎?”


    “當然……”燕無畏舉起了酒爵“來喝酒有機會我親自給你唱一曲。”


    “你也能唱……”柯比熊失聲輕笑。


    “大漢男兒有幾人不會吟唱《大風歌》有幾人不會高歌《戰城南》?”燕無畏捋須而笑豪氣勃。


    丞相李瑋執弟子禮敬酒於不其侯伏完。


    伏完略略謙讓坦然受之。


    伏家是大漢四百年來曆史悠久聲勢顯赫的以經學聞名於世的大門閥。伏氏一族尚《詩》、《書》有“伏氏學”之美譽一門曾出了十二位經學博士可謂人材濟濟。


    據傳伏家是伏羲後裔先祖伏勝是大秦朝博士也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濟南伏生。孝武皇帝時伏孺客授東武。其後有伏理為當世名儒以《詩》授孝成皇帝為高密太傅。伏理的兒子伏湛承繼父蔭補為博士弟子員王莽時為繡衣執法劉玄入關拜其為平原太守光武帝即位聞伏湛之名征拜為尚書令修訂舊製後拜三公行大司徒事。伏湛之後又有其弟伏黯、弟弟的兒子伏恭和其四世孫伏晨、五世孫伏無忌等人名揚天下其中伏恭曾官至司空。伏完就是伏無忌的孫子。伏晨娶高平公主孫女是孝順皇帝的貴人。伏完娶了陽安長公主伏完的女兒是孝獻皇帝的皇後所以伏家又是世代的皇親國戚。


    放眼當今天下傳承四百年而不衰的高門大族所剩無幾而伏家就是其中最顯赫的代表。伏家是徐州琅琊國東武人而以琅琊國為中心的青兗徐一帶又是經學世家的聚集地這個地方在過去、現在和將來出現了很多顯赫門閥琅琊因此名揚史冊。


    自從鄭玄大師到河北後青兗士人實力驟增在朝中有以蔡邕、張邈、孔融為的大儒在州郡有以臧霸、禰衡為的名士在朝野內外更有鄭玄、伏完這樣的當世鴻儒青兗士人因此輕輕鬆鬆地控製了朝政。四年前的長安兵諫就是以北疆係為的朝堂勢力聯手合作重創了青兗士人把青兗係的勢力趕出了朝堂。


    但青兗士人的力量依舊很龐大尤其這次驃騎大將軍趙雲主掌國事後青兗士人紛紛再入朝堂大有卷土重來之勢。鄭玄大師去世後青兗士人的最大支撐就是不其侯伏完。


    “伏氏學”承繼四百多年有個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一直保持著正統的儒學精髓。


    伏氏學起於伏勝。伏勝長壽死於孝文皇帝三年(公元前161年)享年99歲弟子數千之眾。孝文皇帝當年為求《尚書》曾遣太常事史掌故晁錯前往求教得29篇《尚書》傳世至今。伏勝撰有《尚書大傳》是經文學派的開山祖師。後世人極為推崇尊拜。


    伏氏經學遠遠早於董仲舒的新儒學在孝武皇帝獨尊儒術後伏氏經學雖然為了仕途不得不研習讖緯但並不屈從於董仲舒的新儒術依舊牢牢固守著自己的正統儒學地位。因此當揚雄鼓吹儒學改良複興正統儒學時伏家極力支持搖旗呐喊。當劉向、劉歆父子推出古文經學的時候伏家也毫不猶豫地予以支持。當伏湛出任光武皇帝尚書令受命重修舊製的時候伏家也不失時機地提議設立古文經學博士試圖改良儒學。


    伏氏學一直想複興正統儒學這是伏家曆代儒士的最大心願。所以當伏完聽說張燕、襄楷、許劭等人正在晉陽清談援道入儒之事時立即察覺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複興正統儒學的機會所以他當即讓自己的兒子伏典日夜兼程趕到晉陽參加了懸甕山這場即將震動天下的論辯。


    讓他驚喜的是伏典離開長安不久長公主的書信就到了。他因此可以名正言順地離開長安可以在不對長安產生影響的情況下參加“援道入儒”的商討。


    這兩天他和襄楷、許劭、王剪、王真等道儒兩家大師在懸甕山仔細談了一次基本上認同兩家大師提出的“取道家之長補經學之短複興正統儒學重建道家學說”的主張。但這裏有個關鍵問題那就是正統儒學複興後就是新儒學就要和當今的新經學和今、古文經學三家學派以及大有東山再起之勢的道家學派產生激烈衝突如果沒有天子、殿下和北疆係勢力的支持這個儒學改良肯定失敗。


    伏完把李瑋拉到自己身邊坐下閑聊幾句後突然問道:“仲淵這個時候你到晉陽來到底想得到什麽?”


    李瑋愣了一下驀然間靈光一閃困擾自己的難題迎刃而解。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當年一次次的血腥殺戮似乎就是為了今天為了誕生一個新儒學為了開創一個嶄新的中興大局。


    李瑋臉上的笑意漸漸化開“我們的目的是一樣的。”


    伏完也愣住了他手撫白須兩眼望著李瑋沉吟良久“你有這樣的決心?”


    李瑋抬手指天淡然一笑“天地為鑒。”


    ****


    以下不計字數。


    相和歌的名稱最早見於漢代它是在街陌謠謳的民歌基礎上繼承先秦楚聲等傳統而形成的一種音樂形式其特點是“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即歌唱者自擊節鼓與伴奏的管弦樂器相應和並因此而得名。主要在官宦巨賈宴飲、娛樂等場合演奏也用於宮廷的朝會、祀神乃至民間風俗活動等場合。


    相和歌在展過程中逐步與舞蹈相結合成為一種有器樂歌唱與舞蹈相配合的大型演出形式被稱為大曲或稱相和大曲它最能反映當時藝術的水平。


    漢代雜舞。


    漢代樂舞有雅樂舞蹈和雜舞之分。雅樂舞蹈主要用於郊廟、朝饗等莊重場合比如巴渝舞和靈星帶舞。雜舞一般是在宴會場合使用它往往起源於民間舞蹈經過宮廷音樂家的加工、創作成為為統治階級歌功頌德的舞蹈形式。其風格比較典雅也有娛樂性的一麵。漢代雜舞主要包括鞞舞、鐸舞、巾舞、拂舞、劍舞。


    鞞舞得名於舞人所持的舞具——鞞鼓。鞞是一種帶柄的扁形小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帝國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猛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猛子並收藏大漢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