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監離開後,朱慈炯坐在燈下,久久不動,燭光映著他的臉,他臉色半黑半白,眼神裏充滿了矛盾,放在桌上的手,緊緊握成拳頭。直到現在,他都有點不明白,自己為什麽要對那個人不滿,並充滿了那麽多的恨和那麽多的嫉妒?
隻因為他害死了綠蘿嗎?
不,或許不是那麽簡單。
……
深夜,朱慈烺在太子府秘密召見蕭漢俊。
作為京營軍情司的實際統領,蕭漢俊一直秘密留守京師,為京營打探消息,雖然在崇禎帝的旨令下,軍情司的情報人員已經全部撤出了京師,且沒有再返回,但蕭漢俊本人,卻一直都留在京師,一來,名義上,蕭漢俊已經不是軍情司照磨,二來,崇禎帝並沒有斬盡殺絕的意思,對兒子的軍情司,他還是有一定容忍的,隻要不壓過東廠和錦衣衛,軍情司在京師沒有明顯的存在,他是可以睜隻眼閉隻眼的。
不過那是過去,在流言和童謠事件之後,不知道崇禎帝的心思,會不會有改變?
離京這麽多天,朱慈烺急於知道京師動態,更想知道崇禎帝關於此事的真實態度,因此,回到京師的第一件事,他就是召見蕭漢俊。
「東廠錦衣衛已經抓到了五六個傳播流言的保定敗兵,聽說內廷還抓了一個太監,所有人都已經被秘密處死。」
「童謠居心險惡,必是建虜所為,雖然在戰前,東廠錦衣衛號稱已經肅清了京師的建虜奸細,但臣推斷,建虜大軍從通州撤退,京師九門重新開放之時,建虜留下的漢人奸細,很有可能已經混進了京師,他們用糖果小吃,蠱惑京師孩童,令他們傳頌童謠,孩童沒有分辨力,上當是很正常的事。」
「東廠錦衣衛隻是抓捕傳播流言之人,傳頌童謠的孩童,也都被恐嚇驅散,但並沒有派人到通州調查秘密協議之事,通州的文官武將,也沒有人因此而受到朝廷的詢問。」
「臣以為,陛下的態度很明確,他對秘密協議是不信的,更不允許有人在京師傳播流言和童謠。」
「王德化和駱養性兩人的態度值得警惕,他們兩人將查無實據的童謠和流言,稟告給陛下,雖說是職責所在,但未必就沒有機心……殿下需要小心他們。」
一襲青衫的蕭漢俊稟報。
「你以為,此事就這麽過去了嗎?」沉吟了良久,朱慈烺緩緩問。王德化和駱養性不是好鳥,這一點,他早就明白,他也從不期待他們兩人會在禦前說什麽好話,但無奈的是,這兩人都是崇禎帝的心腹,身為太子,他無法動他們,隻能小心提防。
「臣不敢說。」
「說吧,我不會怪罪。」朱慈烺道。
「那臣鬥膽了。」
蕭漢俊抬起頭,目視太子,燭光下,表情嚴肅地說道:「臣以為不會,就算流言和童謠都是假的,但兩次擊退建虜之功,天下無人能有,百姓對太子您的擁戴,也是實實在在,無人能否認的。陛下口中不說,但心中怕是已經有了芥蒂和不悅,以後殿下行事,怕不會像過往那麽順利了。」
朱慈烺沉思更久:「你以為我當如何?」
「無非是進和退。」
「如何進,如何退?」
蕭漢俊緩緩道:「先說退。恕臣直言,就算沒有童謠和流言,臣也建議,殿下此次大勝之後,應該歇一歇了。」
「為什麽?」朱慈烺不喜不怒。
「子蓋父光,過猶不及。」蕭漢俊道:「雖然殿下是太子,大明儲君穩固,但也不能違了人倫。」
朱慈烺久久不語,他能明白蕭漢俊的意思,他的父親崇禎帝,是一個非常好麵子的察察之君,且一直都把能否掌握權力看的很重,他是否能接受年幼太子的聲望,壓過自己,是誰也不能保證的事情。
如果崇禎帝真起了疑心,對他有了芥蒂和提防,身為兒子和臣子,他又有什麽辦法呢?
除了退讓、釋疑,他好像並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朱慈烺一時沉思。
蕭漢俊察言觀色,輕聲補充了一句:「童謠說,一年兩年殿上走,殿下自請卸去京營撫軍,清心無為一兩年,謠言不攻自破。」
「什麽?」朱慈烺登時就皺起眉頭。
他怎麽可以卸去京營撫軍、清心無為一兩年?
雖然開封之勝和兩次擊退建虜入塞,大明朝已經從生死線上被拉了回來,喘過了一口大氣,但這並不表示,大明朝就可以轉危為安了,不說流賊未滅,張獻忠仍然在湖廣一帶猖獗,也不說今年各地的旱情和災禍,隻說大明朝的財政困窘,就又已經成為一場迫在眉睫的大危機了。
去年的時候,他抄了晉商八大家,一共獲取了一千多萬兩銀子,但補發各地欠餉和欠俸,賑濟河南災民,今年又應對建虜入塞,修建各地城池和棱堡,招募義勇,這一千多萬兩銀子,已經流水去也,花的一分不剩了。
此次各軍大勝歸來,有功將士甚多,但一片歡喜之中,戶部尚書傅永淳卻一直愁眉苦臉,原因很簡單,他戶部拿不出應有的賞賜金銀,這還是太子臨陣修改了賞賜的辦法,不再以人頭計賞,改以集體功和個人功,強調先登、先進、即便沒有人頭,先登和先進,都是一等功,如此,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同袍在前麵奮勇殺敵,你在後麵割腦袋的惡習,軍士們不再以割人頭為第一,而是衝鋒在前為第一。
隻因為他害死了綠蘿嗎?
不,或許不是那麽簡單。
……
深夜,朱慈烺在太子府秘密召見蕭漢俊。
作為京營軍情司的實際統領,蕭漢俊一直秘密留守京師,為京營打探消息,雖然在崇禎帝的旨令下,軍情司的情報人員已經全部撤出了京師,且沒有再返回,但蕭漢俊本人,卻一直都留在京師,一來,名義上,蕭漢俊已經不是軍情司照磨,二來,崇禎帝並沒有斬盡殺絕的意思,對兒子的軍情司,他還是有一定容忍的,隻要不壓過東廠和錦衣衛,軍情司在京師沒有明顯的存在,他是可以睜隻眼閉隻眼的。
不過那是過去,在流言和童謠事件之後,不知道崇禎帝的心思,會不會有改變?
離京這麽多天,朱慈烺急於知道京師動態,更想知道崇禎帝關於此事的真實態度,因此,回到京師的第一件事,他就是召見蕭漢俊。
「東廠錦衣衛已經抓到了五六個傳播流言的保定敗兵,聽說內廷還抓了一個太監,所有人都已經被秘密處死。」
「童謠居心險惡,必是建虜所為,雖然在戰前,東廠錦衣衛號稱已經肅清了京師的建虜奸細,但臣推斷,建虜大軍從通州撤退,京師九門重新開放之時,建虜留下的漢人奸細,很有可能已經混進了京師,他們用糖果小吃,蠱惑京師孩童,令他們傳頌童謠,孩童沒有分辨力,上當是很正常的事。」
「東廠錦衣衛隻是抓捕傳播流言之人,傳頌童謠的孩童,也都被恐嚇驅散,但並沒有派人到通州調查秘密協議之事,通州的文官武將,也沒有人因此而受到朝廷的詢問。」
「臣以為,陛下的態度很明確,他對秘密協議是不信的,更不允許有人在京師傳播流言和童謠。」
「王德化和駱養性兩人的態度值得警惕,他們兩人將查無實據的童謠和流言,稟告給陛下,雖說是職責所在,但未必就沒有機心……殿下需要小心他們。」
一襲青衫的蕭漢俊稟報。
「你以為,此事就這麽過去了嗎?」沉吟了良久,朱慈烺緩緩問。王德化和駱養性不是好鳥,這一點,他早就明白,他也從不期待他們兩人會在禦前說什麽好話,但無奈的是,這兩人都是崇禎帝的心腹,身為太子,他無法動他們,隻能小心提防。
「臣不敢說。」
「說吧,我不會怪罪。」朱慈烺道。
「那臣鬥膽了。」
蕭漢俊抬起頭,目視太子,燭光下,表情嚴肅地說道:「臣以為不會,就算流言和童謠都是假的,但兩次擊退建虜之功,天下無人能有,百姓對太子您的擁戴,也是實實在在,無人能否認的。陛下口中不說,但心中怕是已經有了芥蒂和不悅,以後殿下行事,怕不會像過往那麽順利了。」
朱慈烺沉思更久:「你以為我當如何?」
「無非是進和退。」
「如何進,如何退?」
蕭漢俊緩緩道:「先說退。恕臣直言,就算沒有童謠和流言,臣也建議,殿下此次大勝之後,應該歇一歇了。」
「為什麽?」朱慈烺不喜不怒。
「子蓋父光,過猶不及。」蕭漢俊道:「雖然殿下是太子,大明儲君穩固,但也不能違了人倫。」
朱慈烺久久不語,他能明白蕭漢俊的意思,他的父親崇禎帝,是一個非常好麵子的察察之君,且一直都把能否掌握權力看的很重,他是否能接受年幼太子的聲望,壓過自己,是誰也不能保證的事情。
如果崇禎帝真起了疑心,對他有了芥蒂和提防,身為兒子和臣子,他又有什麽辦法呢?
除了退讓、釋疑,他好像並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朱慈烺一時沉思。
蕭漢俊察言觀色,輕聲補充了一句:「童謠說,一年兩年殿上走,殿下自請卸去京營撫軍,清心無為一兩年,謠言不攻自破。」
「什麽?」朱慈烺登時就皺起眉頭。
他怎麽可以卸去京營撫軍、清心無為一兩年?
雖然開封之勝和兩次擊退建虜入塞,大明朝已經從生死線上被拉了回來,喘過了一口大氣,但這並不表示,大明朝就可以轉危為安了,不說流賊未滅,張獻忠仍然在湖廣一帶猖獗,也不說今年各地的旱情和災禍,隻說大明朝的財政困窘,就又已經成為一場迫在眉睫的大危機了。
去年的時候,他抄了晉商八大家,一共獲取了一千多萬兩銀子,但補發各地欠餉和欠俸,賑濟河南災民,今年又應對建虜入塞,修建各地城池和棱堡,招募義勇,這一千多萬兩銀子,已經流水去也,花的一分不剩了。
此次各軍大勝歸來,有功將士甚多,但一片歡喜之中,戶部尚書傅永淳卻一直愁眉苦臉,原因很簡單,他戶部拿不出應有的賞賜金銀,這還是太子臨陣修改了賞賜的辦法,不再以人頭計賞,改以集體功和個人功,強調先登、先進、即便沒有人頭,先登和先進,都是一等功,如此,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同袍在前麵奮勇殺敵,你在後麵割腦袋的惡習,軍士們不再以割人頭為第一,而是衝鋒在前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