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隊的旗長心知不妙,急忙喊:「撤,快撤!」
說話間,就看見水流越來越大,到最後已經是奔湧而出,砰的一聲,衝散了支撐的木板架。
挖掘的工兵們連滾帶爬,連拖帶拉,急急往後撤退,火把工具全部拋棄,整個地道一片混亂……
「什麽,有水?」負責督帥工兵營挖地道的,乃是張名振。聽到城牆下忽然冒出大水,衝散了木架,雖然工兵們撤退及時,加上水流來的比較慢,因此沒有受傷,但地道卻已經水泡崩塌,無法繼續之後,張名振臉色凝重了,他知道,事情可能不妙,城中的建虜可能是有防備了,不過他並不打算放棄,或者說,他們沒有退路,必須挖掘地道,炸開海州城。
「再挖,往兩邊挖!」張名振下令。
於是工兵營整理地道,從沒有被水沖的地方一分為二,分成兩道,繼續往城牆靠近,挖到晚上亥時(十點),靠近海州城牆之後,大水卻又出現了,剛剛挖好的兩處地道,又變成水渠,工兵不得不撤退……
吳三桂大帳。
原本,照張名振的估計,黃昏就能挖成地道,晚間就可以施行爆破,但沒有想到忽然冒水了,現在續挖的兩處地道又都被大水衝垮,所以沒有什麽說的了,雖然不知道城中建虜是怎麽設置的,但很顯然,整個東城城牆牆根都是水,隻要地道挖到,立刻就會被水沖。
「大家怎麽看?」吳三桂皺著眉頭,目光環視帳中眾人。
除了馬科,張名振張家玉和幾位副將參將之外,帳中還有幾個參謀幕僚,麵對忽然的困境,大家都有點意想不到,相互看了一下,吳三桂帳下幕僚,原遼東巡撫方一藻之子方光琛拱手道:「總鎮,如果卑職所料不差,建虜應該是在東城牆之內,修建了水池,大量灌水,我軍一旦挖到城牆之下,大水就會沖泄而來,想必海州建虜應該是知道了我軍在蓋州的炸城,從而提前做出了防備。」
方光琛,字獻廷,其父方一藻經略遼東期間,方光琛為其父助手,他善奕、能詩、多遊談,常常以管仲、諸葛亮自比。吳三桂善於交納,主動和他交好,「締盟為忘形交」。方一藻去世後,方光琛失去依靠,正式成為吳三桂的幕僚。
在關寧軍所有部下中,除了楊坤和吳國貴,吳三桂最信任的就是方光琛,而論到智謀,方光琛則是吳三桂帳下之首。
眾人點頭。
「建虜在城內修建水池,雖然阻止了我軍的地道,但卻也導致城牆根基長期被水浸泡,時間長了,不用炸,城牆自己就會轟塌,隻不過誰也不能判斷時間,也許五天,也許十天,但可惜的是,我軍等不了那麽久……」方光琛苦笑。
眾人又都微微點頭,海州距離廣寧不過一百來裏,距離瀋陽,不過兩百八十裏,雖然建虜的主力大軍入塞,但留守瀋陽的濟爾哈朗和駐紮廣寧的兵馬依然不少,尤其是濟爾哈朗,雖然他在幾個建虜親王中,名氣最小,但他統領的鑲藍旗,卻絕對不能小視,加上廣寧另外的兩個漢奸,一個孔有德一個耿仲明,一旦他們三人合兵,往海州救援,以明軍現在的人馬,恐怕未必會是對手,因此,明軍不宜在海州城下久留,必須盡快攻克海州。
方光琛看向張名振:「敢問張千總,除了地道埋設,我軍是否可以直接在城牆之下埋設炸藥?」
張名振起身抱拳:「當然可以,隻所以用地道,隻不過是為了避免傷亡和出其不意罷了,不過埋設炸藥,並非簡單放下就可以,需要相當時間進行布置。」
「需要多長時間布置?」方光琛問。
「將近一個時辰。」
古代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張名振的意思,從挖洞、裝藥到最後的封閉,點火,需要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也就是說,需要其他兵馬在城下掩護工兵營,最少兩個小時。
方光琛皺眉,撚著鬍鬚,故作為難地說道:「可我軍多是騎兵,如何掩護,是個問題啊。」
七千人中,隻有精武營的一千五百人是步兵,雖然攻城並非一定得是步兵,騎兵也可以爬城,更可以手持大盾,掩護工兵營挖洞,但作為吳三桂的智囊,寧遠軍的軍師,方光琛卻並不想把這個承受傷亡的任務攬到關寧軍的身上,而是想要推給精武營。
張名振雖然是武人,但江湖歷練豐富,又讀過幾天書,對方光琛的心思看的很是明白,心中不禁微怒,如果方光琛直接提出,說不得他會同意,但這種損人利己,不想出頭的文人陰柔,卻讓他看不起,臉上冷冷一笑,抱拳坐下,再不說話。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吳三桂。
吳三桂卻沒有著急下決定,而是先望向了山海關總兵馬科:「馬總鎮怎麽看?」
馬科左右看了看:「某同意方先生的看法。」
吳三桂又看向張家玉:「張贊畫怎麽看?」
張家玉雖然年輕,但卻是兩榜進士,又是太子殿下的人,吳三桂對他很看重,剛才吳三桂問馬科,不過就是走一個過場,因為他知道馬科說不出一個所以然,張家玉才是他詢問的重點。
張家玉起身拱手,肅然道:「卑職以為,直接從地麵突擊,在城牆下埋設炸藥,固然是一個辦法,但海州建虜狡詐,我軍須做好萬全準備,如果不行,就隻能強攻了。海州小城小地,城中兵馬不過三千,且都是尚可喜的烏合之眾,我軍有七千,趁城內驚慌,雲梯登城,一鼓作氣,拿下海州,並非不可能!」
說話間,就看見水流越來越大,到最後已經是奔湧而出,砰的一聲,衝散了支撐的木板架。
挖掘的工兵們連滾帶爬,連拖帶拉,急急往後撤退,火把工具全部拋棄,整個地道一片混亂……
「什麽,有水?」負責督帥工兵營挖地道的,乃是張名振。聽到城牆下忽然冒出大水,衝散了木架,雖然工兵們撤退及時,加上水流來的比較慢,因此沒有受傷,但地道卻已經水泡崩塌,無法繼續之後,張名振臉色凝重了,他知道,事情可能不妙,城中的建虜可能是有防備了,不過他並不打算放棄,或者說,他們沒有退路,必須挖掘地道,炸開海州城。
「再挖,往兩邊挖!」張名振下令。
於是工兵營整理地道,從沒有被水沖的地方一分為二,分成兩道,繼續往城牆靠近,挖到晚上亥時(十點),靠近海州城牆之後,大水卻又出現了,剛剛挖好的兩處地道,又變成水渠,工兵不得不撤退……
吳三桂大帳。
原本,照張名振的估計,黃昏就能挖成地道,晚間就可以施行爆破,但沒有想到忽然冒水了,現在續挖的兩處地道又都被大水衝垮,所以沒有什麽說的了,雖然不知道城中建虜是怎麽設置的,但很顯然,整個東城城牆牆根都是水,隻要地道挖到,立刻就會被水沖。
「大家怎麽看?」吳三桂皺著眉頭,目光環視帳中眾人。
除了馬科,張名振張家玉和幾位副將參將之外,帳中還有幾個參謀幕僚,麵對忽然的困境,大家都有點意想不到,相互看了一下,吳三桂帳下幕僚,原遼東巡撫方一藻之子方光琛拱手道:「總鎮,如果卑職所料不差,建虜應該是在東城牆之內,修建了水池,大量灌水,我軍一旦挖到城牆之下,大水就會沖泄而來,想必海州建虜應該是知道了我軍在蓋州的炸城,從而提前做出了防備。」
方光琛,字獻廷,其父方一藻經略遼東期間,方光琛為其父助手,他善奕、能詩、多遊談,常常以管仲、諸葛亮自比。吳三桂善於交納,主動和他交好,「締盟為忘形交」。方一藻去世後,方光琛失去依靠,正式成為吳三桂的幕僚。
在關寧軍所有部下中,除了楊坤和吳國貴,吳三桂最信任的就是方光琛,而論到智謀,方光琛則是吳三桂帳下之首。
眾人點頭。
「建虜在城內修建水池,雖然阻止了我軍的地道,但卻也導致城牆根基長期被水浸泡,時間長了,不用炸,城牆自己就會轟塌,隻不過誰也不能判斷時間,也許五天,也許十天,但可惜的是,我軍等不了那麽久……」方光琛苦笑。
眾人又都微微點頭,海州距離廣寧不過一百來裏,距離瀋陽,不過兩百八十裏,雖然建虜的主力大軍入塞,但留守瀋陽的濟爾哈朗和駐紮廣寧的兵馬依然不少,尤其是濟爾哈朗,雖然他在幾個建虜親王中,名氣最小,但他統領的鑲藍旗,卻絕對不能小視,加上廣寧另外的兩個漢奸,一個孔有德一個耿仲明,一旦他們三人合兵,往海州救援,以明軍現在的人馬,恐怕未必會是對手,因此,明軍不宜在海州城下久留,必須盡快攻克海州。
方光琛看向張名振:「敢問張千總,除了地道埋設,我軍是否可以直接在城牆之下埋設炸藥?」
張名振起身抱拳:「當然可以,隻所以用地道,隻不過是為了避免傷亡和出其不意罷了,不過埋設炸藥,並非簡單放下就可以,需要相當時間進行布置。」
「需要多長時間布置?」方光琛問。
「將近一個時辰。」
古代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張名振的意思,從挖洞、裝藥到最後的封閉,點火,需要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也就是說,需要其他兵馬在城下掩護工兵營,最少兩個小時。
方光琛皺眉,撚著鬍鬚,故作為難地說道:「可我軍多是騎兵,如何掩護,是個問題啊。」
七千人中,隻有精武營的一千五百人是步兵,雖然攻城並非一定得是步兵,騎兵也可以爬城,更可以手持大盾,掩護工兵營挖洞,但作為吳三桂的智囊,寧遠軍的軍師,方光琛卻並不想把這個承受傷亡的任務攬到關寧軍的身上,而是想要推給精武營。
張名振雖然是武人,但江湖歷練豐富,又讀過幾天書,對方光琛的心思看的很是明白,心中不禁微怒,如果方光琛直接提出,說不得他會同意,但這種損人利己,不想出頭的文人陰柔,卻讓他看不起,臉上冷冷一笑,抱拳坐下,再不說話。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吳三桂。
吳三桂卻沒有著急下決定,而是先望向了山海關總兵馬科:「馬總鎮怎麽看?」
馬科左右看了看:「某同意方先生的看法。」
吳三桂又看向張家玉:「張贊畫怎麽看?」
張家玉雖然年輕,但卻是兩榜進士,又是太子殿下的人,吳三桂對他很看重,剛才吳三桂問馬科,不過就是走一個過場,因為他知道馬科說不出一個所以然,張家玉才是他詢問的重點。
張家玉起身拱手,肅然道:「卑職以為,直接從地麵突擊,在城牆下埋設炸藥,固然是一個辦法,但海州建虜狡詐,我軍須做好萬全準備,如果不行,就隻能強攻了。海州小城小地,城中兵馬不過三千,且都是尚可喜的烏合之眾,我軍有七千,趁城內驚慌,雲梯登城,一鼓作氣,拿下海州,並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