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吳三桂想要依樣畫葫蘆,迅速攻到海州城下,依照蓋州的辦法,再把海州給破了,但不想,在海州卻是遇到了麻煩。
海州守將有兩人,一個是鑲白旗參政薩必圖,另一個則是原大明遼東舊將,毛文龍義子,但卻在崇禎七年屈膝投降建虜,被黃太吉封為智順王的尚可喜。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共稱三順王,是為甲申之變前,投降建虜,被建虜授以待遇最高的漢人,因為這三人不但是帶來了自己的部下,先進的火器和大量的船隊,而且還裹挾了大量的漢人百姓,孔有德和耿仲明在登州不用說,尚可喜投降時,將皮島乃至周邊海島上的漢民,全部裹挾上了岸,為建虜納了投名狀,從此以後,建虜再不擔心明軍在海上的騷擾,前登萊巡撫袁可立設置布局的敵後海上騷擾戰術,變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從此,再難對建虜形成威脅。
用汗賊形容這三人,一點都不為過。
為表彰尚可喜之功,黃太吉除了封尚可喜為智順王,還將海州賜給了他,用以安置他的部下。所以尚可喜一直都居住在海州,歷次戰事,從征朝鮮到鬆錦之戰,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三人雖然都帶兵參加,但出彩的時候並不多。
至於入塞,黃太吉卻是一次也沒有帶過他們三人,原因很簡單,這三人雖然投降時間日久,但建虜對他們的提防卻是始終存在,不同其他投降的明將被分開、打散使用,尚可喜三人的隊伍始終是自成一體,就像是八旗奴才隻認八旗旗主一樣,他們的部下也隻認他們三個人,不論是降是叛,他們三個人就可以決定,如果是入塞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麽變故,這三人幡然醒目,率領部隊忽然反正,重歸大明,建虜根本無法節製。
或者說,即便他們三人不變,但他們三人的部下起了異心,脅迫或者殺掉三人,也都足以引起大亂。
這一點,和已經被建虜完全控製的漢軍八旗不同——去年八旗改製,尚可喜由原本的天佑軍改成了漢軍鑲黃旗,但旗號雖然換了,他天佑軍的實質卻並沒有根本改變,依然是唯尚可喜馬首是瞻。
因此,尚可喜孔有德三人,每一次都是留守,尚可喜在海州,孔有德和耿仲明在廣寧,有建虜留守部隊的監視,黃太吉也不怕他們三人搞出什麽事情來。
原本,留守在家就是平平安安,吃喝玩樂,等黃太吉回來,還會有賞,但尚可喜萬萬沒有想到。明軍竟然吃了熊心豹子膽,破天荒的從蓋州登岸,在遼南出現了!
初聽到消息,尚可喜幾乎不敢相信,就和去年他聽到,豫親王率兵入塞,結果吃了敗仗,連七貝勒阿巴泰都被明人生擒一樣,作為曾經的大明將官,他對明軍的戰力,太了解了,即便是明國最精銳的關寧鐵騎,在建虜八旗麵前,也占不到便宜,何況內地的那些兵馬?但想不到啊,豫親王十萬人入塞,不但一無所獲,而且還損兵折將,從那時尚可喜就隱隱意識到,局勢怕是有些改變,不過他依然不認為,短時間之內,明國有能力發起反擊,畢竟明國的九邊精銳,在鬆錦之戰中,幾乎損失殆盡,沒有三到五年的時間,是不可能恢復元氣的,而大清不會給明國恢復的時間,一定會猛追猛打,去年豫親王入塞失敗了,今年皇上禦駕親征,就是明證。
大軍已經入塞,明軍不想著抵禦,竟然派兵到遼南,尚可喜頗為震驚。
「明軍勢大,請王爺發兵救援!」
蓋州派來的求援使者,見到尚可喜就下跪。
軍國大事,尚可喜不敢怠慢,他急忙去見薩必圖,然後決定薩必圖坐鎮海州,他尚可喜立刻帶兵,前去救援蓋州。同時急急報於瀋陽的濟爾哈朗。
尚可喜率領兩千天佑兵,急急出了海州,往蓋州而去,路上又從各處田莊、屯子抽兵,兵力達到三千,不想剛行到半途,就遇上了從蓋州逃出來的潰兵,潰兵說蓋州已經失守,正白旗梅勒章京伊勒慎已經戰死在了城中。
這一下,尚可喜更是吃驚,怎麽可能,蓋州一日也沒有堅守住?伊勒慎雖然老了,但他手下的一千建虜,可都是正兒八經的旗丁,以旗丁漢軍旗,加上蓋州堅固的城防,怎麽可能這麽快就失守?明軍什麽時候變的這麽強悍了?
既然蓋州失守,也沒有必要去救了,尚可喜急急帶兵返回,他心中十分清楚,蓋州之後,明軍的下一個目標,一定就是海州,海州距離蓋州不過一百六十裏,明軍最快兩日就可以到,他必須早做準備。
雖然是漢賊,但不得不說,尚可喜的帶兵和判斷,都是有一套的,在詳細問過潰兵,知道明軍主帥是寧遠總兵吳三桂,攻陷蓋州,使用的是炸城之術後,他在返歸的路上,不但命令各處屯子和田莊立刻撤退,而且還試圖挖掘道路,堵塞井水,以凝滯明軍的進攻速度,就他對明軍的了解,明軍在攻陷蓋州之後,一定會在蓋州修整(搶掠)一天,而一天的時間,足可令他做很多事情。
但尚可喜錯了,明軍根本沒有在蓋州多停留,攻陷蓋州之後,吳三桂對城中財物根本沒有多看,隻留下少部兵馬在城中收繳戰果,他則率領主力大軍迅速離開,往海州撲去。
就明末能聚攏人心的幾個人物來說,都有一個大特點,那就是不愛財,左良玉的兵馬隻所以能越來越多,就是因為但有財物,他都會先分給部下,自己隻留極少的一部分,財去人來,人人都知道左大帥仗義,一些無路可走的兵馬,首先想到的,就是投靠左良玉。而左良玉來者不拒,不管是麥是草,都要收到簍子裏,但也因為如此,造成他的兵馬良莠不齊,雖然人數眾多,但軍紀最差,戰鬥力也最弱。
海州守將有兩人,一個是鑲白旗參政薩必圖,另一個則是原大明遼東舊將,毛文龍義子,但卻在崇禎七年屈膝投降建虜,被黃太吉封為智順王的尚可喜。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共稱三順王,是為甲申之變前,投降建虜,被建虜授以待遇最高的漢人,因為這三人不但是帶來了自己的部下,先進的火器和大量的船隊,而且還裹挾了大量的漢人百姓,孔有德和耿仲明在登州不用說,尚可喜投降時,將皮島乃至周邊海島上的漢民,全部裹挾上了岸,為建虜納了投名狀,從此以後,建虜再不擔心明軍在海上的騷擾,前登萊巡撫袁可立設置布局的敵後海上騷擾戰術,變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從此,再難對建虜形成威脅。
用汗賊形容這三人,一點都不為過。
為表彰尚可喜之功,黃太吉除了封尚可喜為智順王,還將海州賜給了他,用以安置他的部下。所以尚可喜一直都居住在海州,歷次戰事,從征朝鮮到鬆錦之戰,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三人雖然都帶兵參加,但出彩的時候並不多。
至於入塞,黃太吉卻是一次也沒有帶過他們三人,原因很簡單,這三人雖然投降時間日久,但建虜對他們的提防卻是始終存在,不同其他投降的明將被分開、打散使用,尚可喜三人的隊伍始終是自成一體,就像是八旗奴才隻認八旗旗主一樣,他們的部下也隻認他們三個人,不論是降是叛,他們三個人就可以決定,如果是入塞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麽變故,這三人幡然醒目,率領部隊忽然反正,重歸大明,建虜根本無法節製。
或者說,即便他們三人不變,但他們三人的部下起了異心,脅迫或者殺掉三人,也都足以引起大亂。
這一點,和已經被建虜完全控製的漢軍八旗不同——去年八旗改製,尚可喜由原本的天佑軍改成了漢軍鑲黃旗,但旗號雖然換了,他天佑軍的實質卻並沒有根本改變,依然是唯尚可喜馬首是瞻。
因此,尚可喜孔有德三人,每一次都是留守,尚可喜在海州,孔有德和耿仲明在廣寧,有建虜留守部隊的監視,黃太吉也不怕他們三人搞出什麽事情來。
原本,留守在家就是平平安安,吃喝玩樂,等黃太吉回來,還會有賞,但尚可喜萬萬沒有想到。明軍竟然吃了熊心豹子膽,破天荒的從蓋州登岸,在遼南出現了!
初聽到消息,尚可喜幾乎不敢相信,就和去年他聽到,豫親王率兵入塞,結果吃了敗仗,連七貝勒阿巴泰都被明人生擒一樣,作為曾經的大明將官,他對明軍的戰力,太了解了,即便是明國最精銳的關寧鐵騎,在建虜八旗麵前,也占不到便宜,何況內地的那些兵馬?但想不到啊,豫親王十萬人入塞,不但一無所獲,而且還損兵折將,從那時尚可喜就隱隱意識到,局勢怕是有些改變,不過他依然不認為,短時間之內,明國有能力發起反擊,畢竟明國的九邊精銳,在鬆錦之戰中,幾乎損失殆盡,沒有三到五年的時間,是不可能恢復元氣的,而大清不會給明國恢復的時間,一定會猛追猛打,去年豫親王入塞失敗了,今年皇上禦駕親征,就是明證。
大軍已經入塞,明軍不想著抵禦,竟然派兵到遼南,尚可喜頗為震驚。
「明軍勢大,請王爺發兵救援!」
蓋州派來的求援使者,見到尚可喜就下跪。
軍國大事,尚可喜不敢怠慢,他急忙去見薩必圖,然後決定薩必圖坐鎮海州,他尚可喜立刻帶兵,前去救援蓋州。同時急急報於瀋陽的濟爾哈朗。
尚可喜率領兩千天佑兵,急急出了海州,往蓋州而去,路上又從各處田莊、屯子抽兵,兵力達到三千,不想剛行到半途,就遇上了從蓋州逃出來的潰兵,潰兵說蓋州已經失守,正白旗梅勒章京伊勒慎已經戰死在了城中。
這一下,尚可喜更是吃驚,怎麽可能,蓋州一日也沒有堅守住?伊勒慎雖然老了,但他手下的一千建虜,可都是正兒八經的旗丁,以旗丁漢軍旗,加上蓋州堅固的城防,怎麽可能這麽快就失守?明軍什麽時候變的這麽強悍了?
既然蓋州失守,也沒有必要去救了,尚可喜急急帶兵返回,他心中十分清楚,蓋州之後,明軍的下一個目標,一定就是海州,海州距離蓋州不過一百六十裏,明軍最快兩日就可以到,他必須早做準備。
雖然是漢賊,但不得不說,尚可喜的帶兵和判斷,都是有一套的,在詳細問過潰兵,知道明軍主帥是寧遠總兵吳三桂,攻陷蓋州,使用的是炸城之術後,他在返歸的路上,不但命令各處屯子和田莊立刻撤退,而且還試圖挖掘道路,堵塞井水,以凝滯明軍的進攻速度,就他對明軍的了解,明軍在攻陷蓋州之後,一定會在蓋州修整(搶掠)一天,而一天的時間,足可令他做很多事情。
但尚可喜錯了,明軍根本沒有在蓋州多停留,攻陷蓋州之後,吳三桂對城中財物根本沒有多看,隻留下少部兵馬在城中收繳戰果,他則率領主力大軍迅速離開,往海州撲去。
就明末能聚攏人心的幾個人物來說,都有一個大特點,那就是不愛財,左良玉的兵馬隻所以能越來越多,就是因為但有財物,他都會先分給部下,自己隻留極少的一部分,財去人來,人人都知道左大帥仗義,一些無路可走的兵馬,首先想到的,就是投靠左良玉。而左良玉來者不拒,不管是麥是草,都要收到簍子裏,但也因為如此,造成他的兵馬良莠不齊,雖然人數眾多,但軍紀最差,戰鬥力也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