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在激動之餘,卻也忍不住暗叫僥倖,如果沒有堵胤錫,這一戰肯定就敗了,運河失守,京南五百裏之地,都將變成建虜和跑馬場和擄掠地,黃太吉詭計,果然是多端,不說楊文嶽,就是自己當時在現場領兵,怕也是會忍不住帶兵去救援香河的。


    幸虧有堵胤錫。


    另外,大明在河岸邊的堅固工事和犀利火器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若不然,即便堵胤錫狡智百出,有火船和疑兵,也是無法堅守到援兵來臨的。


    某種程度上講,此戰的意義,遠遠勝過去年殲滅阿巴泰之戰,不唯是以少打多,更因為此戰中計的是大明,而不是建虜,最後大明卻逆勢反轉,對大明以後迎戰建虜的信心,有極大的幫助。


    「殿下~~」


    直到大局底定,建虜潰兵被殺了一個差不多了,堵胤錫才從自己負責的防區退了下來,前來拜見太子,並非是他大膽,而是朱慈烺到達戰場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眾軍各守其職,任何人都不許來見我。現在戰事告一段落,堵胤錫終於可以來見了。


    雖然在拜見太子之前,堵胤錫整理了官帽和官袍,並且用濕布擦了臉,但血紅的眼睛和臉上的疲憊卻清楚說明了他在這段時間裏的煎熬。


    不等堵胤錫行禮,朱慈烺就雙手扶住了他。


    「先生,辛苦了!」


    若沒有堵胤錫,通州段怕是已經陷落,整個大明都會陷入極度的被動和巨大的損失之中,堵胤錫,功莫大焉。


    被太子稱為「先生」,堵胤錫吃了一驚,急忙道:「臣豈敢……」


    「不,你當得起。」朱慈烺扶著他的手臂,淳淳說道:「日後還要仰仗先生。」


    堵胤錫從太子雙眼裏看到了巨大的期翼和信任,心頭不由一熱:「殿下厚愛,臣敢不效死?」


    堵胤錫之後,賈悌和李正光先後來拜見,一場血戰下來,兩人都是浴血,賈悌肩膀中了一箭,還吊著胳膊,不過精神卻極好,作為保定兵,賈悌大約從來都沒有這麽酣暢淋漓的大敗過建虜。而這一切,除了堵大人的謀劃,那就是太子殿下定下的壕溝和胸牆之功啊,最初他是不明白的,好好的壕溝,為什麽要挖成m形,浪費人力和時間呢?今日血戰一場,放才明白其中的威力和用意,對太子殿下,不由佩服的五體投地。


    朱慈烺勉勵二人。


    大明並非沒有猛將,即便是賈悌這樣在歷史上默默無聞,隻留下一個名字的人,都在此間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隻要充足的給養和支持,合理的調配,大明又何愁沒有更多的賈悌和李正光?


    第725章 後策


    「殿下,共俘獲一千朝鮮兵,六百漢軍旗,請殿下示下,如何處置?」武襄左衛指揮使宗俊泰和中軍官佟定方一前一後而來。


    朱慈烺看堵胤錫:「先生以為呢?」


    堵胤錫行一禮,沉思道:「朝鮮雖然背棄我大明,但其情非得已,和我大明,亦有秘密往來,臣觀這些朝鮮人也並非盡力而戰,多是脅迫而已,因此臣以為,應該善待,並將他們放歸,以示我大明的寬饒,並瓦解其餘朝鮮軍的士氣。」


    朱慈烺點頭。


    「至於漢軍旗,他們本是我大明子民,不得已加入建虜,除了極少數數典忘祖的賊首,一般普通軍士,也應該善待爭取,臣鬥膽,可把他們組成一軍……」堵胤錫道。


    朱慈烺沉思不語,對堵胤錫的前一個建議,他是完全贊同的,朝鮮雖然投降了建虜,但身在曹營心在漢,不論是當時的南漢山,還是後來的大明滅亡,朝鮮都心存故明,崇禎帝殉國之後,他們在祭祀洪武和萬曆兩位皇帝之後,又加上了崇禎帝,曾經有野史說,直到康熙年,朝鮮王室都有反清復明之心,雖然有牽強附會、往臉上貼金之嫌,但朝鮮對建虜的不服氣,一直幹隆年間才平歇,卻是確切無誤的。


    就現在來說,大明未亡,朝鮮不得已屈從,但其心依然向著大明,這種「向心」,不止是朝鮮王室,普通軍士也是有的。


    鬆錦之戰中,朝鮮僕從軍的一名星州炮手李士龍,明軍對他喊「朝鮮人!爾忘壬辰年神宗皇帝罔極之恩,今乃助賊虜害華人耶?」李士龍遂「炮不入鉛」,光裝藥不上子,連續三發不中,被建虜發覺,當場殺害,李士龍引頸受戮。明軍為李士龍立一牌位,曰:「朝鮮義士李士龍」,後消息傳回朝鮮,朝鮮在他的家鄉星州為他偷偷立祠,祭拜者甚眾。


    更不用說,崇禎十七年,在崇禎帝靈前,絕食而死的崔英一烈士。


    因此,對放歸朝鮮人,朱慈烺是沒有異議的。


    退一步講,就算朝鮮人不改,但以他們的戰鬥力,對大明也絲毫沒有威脅。


    但堵胤錫對漢軍旗的看法,朱慈烺卻是有保留,堵胤錫太仁慈了,對漢軍旗猶有幻想,但作為穿越者的朱慈烺卻知道,等到建虜入關時,這些漢軍旗對大明可是沒有絲毫的仁慈。


    當日廣寧之戰,數萬明軍不戰而潰,大部分明軍都是逃散,而非投降,但遼東總兵馬得功和金礪等極少數無恥將官,卻是主動帶兵、舉家舉族的投降,此外還有佟家那樣的奸商,因為私通建虜而被朝廷發現後,竟然膽大包天,直接殺了朝廷官員,開城向建虜投降,這些人本身和他們的家僕,早已經被綁上了建虜的戰船,成了建虜的馬前卒,歷經幾十年,除了漢人的姓氏,他們骨子裏的思想和行為,早已經不是漢人了,所以不能用漢人視之,今日渡河而戰的正紅旗,大部分都是這些人和這些人子侄,他們對大明的認同,早已經模糊,何況他們的家人都還在遼東,對他們的寬恕和仁慈,隻是在姑息養奸,怕不會有任何效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十五年(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韭菜東南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韭菜東南生並收藏崇禎十五年(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