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清宮中,禦台之上,「敬天法祖」的匾額下,崇禎帝正負著手,怒氣沖沖地來回踱步。


    宮中三大太監,司禮監掌印王之心,秉筆太監王承恩,提督東廠太監王德化


    三人躬身站在禦台下,都是大氣不敢出。


    一般情況下,三人不會同時出現在禦前,由此可知,今日情況,是何等的嚴重?崇禎帝的怒氣,又是何等的洶湧?


    「你們說,怎麽辦?」


    六個重臣進殿後,崇禎帝才在禦座坐了,然後將太子的奏疏,甩給他們看。


    六人一一看完,臉色都是凝重。


    太子奏疏說的清楚,建虜渡河之戰就在這兩到三天,但山東兵和河南兵都無法及時趕到,運河危急,必須立刻增加防守兵馬,以阻建虜渡河,而在運河之戰前,建虜沒有跡象、也沒有意願向京師發動進攻,因此,京師兵馬多也無用,調出一萬精武營,一千神機營,加強運河防守,乃是眼下唯一的救急之策。


    而如果建虜攻擊京師,所有兵馬都會立刻回援,作為太子,他將親自坐鎮城頭,決不容京師有失。


    至於京師防務,太子有詳細的說明。


    「京師雖大,但要守的其實隻有兩麵。」


    「楊軒的五千戰兵營主守通惠河,而通惠河從通州直到京師東便門外,除非建虜突破通惠河,否則,建虜兵馬便無法攻擊東便門往南的城門,因此南城不需要布置重兵,又因為掘開了永定河和拒馬河,城西河水泛濫,道路泥濘,建虜也無法大規模的攻擊西城,西城留部分兵馬即可;唯有北城牆和東城牆有可能會遭到建虜的攻擊,應重兵防守。這其中,東麵的朝陽門,東直門,東便門,北麵的安定門、德勝門是防守的重點,兒臣以為,以精武營主將劉肇基為統領,留守京師的一萬精武營為主,一萬六千左柳營為輔,善柳營右柳營協助,再加上新招募的義兵,京師高大堅固的城牆,拒守東北兩麵城牆,京師防務雖不敢說固若金湯,但卻也絕非建虜輕易所能攻破的。」


    「建虜雖兇殘善戰,但精武營,善柳營,左右柳營,經過兩年的錘鍊,早已非過去的孱弱之師,他們的家人又都在京師,麵對建虜攻城,一定會拚死而戰,兒臣相信,他們一定不會讓陛下和京師百姓失望的。」


    「再者,兒臣以為,非要最後,建虜不會輕易攻擊京師。」


    注,元朝時,通惠河原本是可以通到北京城裏的,現在積水潭就是當年的碼頭遺址,後大明在北京建都,擴建北京城,北京南城牆向南移,從萬寧橋到崇文門外的河道都被圈到了城裏,不能再通漕運。遂將漕運改到東便門外的大通橋下,船上貨物,用馬車運入城中,天啟年後,通惠河日漸淤塞,現在漕船連東便門都到不了了,隻能到通州。


    雖然不能行船,但河水和河道仍在,此次大明以運河為攔阻,構築防線,又關閉了天津閘門,抬高了水位,通惠河比過往寬廣了不少,楊軒的戰兵營駐守通惠河沿線,不停的在河岸邊布置鹿角拒馬,挖掘壕溝,每日動用的京師民夫都在數萬人,又配備大量的火器,因此,朱慈烺對通惠河防線還是相當有信心的。


    隻要通惠河不失,建虜大軍就無法攻擊南城門。大明,主守北城和東城即可。


    最後,太子在奏疏裏說道:「京師無虞,運河軍情一刻都不能耽擱,兒臣不得不臨時決斷,從京師抽兵,事先並未稟報父皇,乃兒臣之罪,兒臣願一力承擔,待安排好防務,兒臣會親自到父皇麵前請罪……」


    六人看完,都是默然。


    就軍事而來,太子所說,並非沒有道理。二十萬大軍,南城一萬,西城兩三萬,剩下的兵馬全部擺在東城和北城,配以城頭的紅夷大炮,加上勛貴文臣的督守,其防守能力,絕對不容小視。不說現在善柳營和左右柳營都經過了殿下的嚴格操練,就是崇禎九年十一年,建虜兩次入塞之時,建虜也沒有敢攻掠京城。


    當然了,九年十一年之時,建虜總兵馬都沒有超過十萬,現在卻將近二十萬。


    因此,京師並非穩如泰山,這一點,陳演等人心裏是有不同意見的。


    見群臣看完奏疏不說話,崇禎帝怒道:「都說話啊,在朕的麵前裝啞巴嗎?」


    六人卻依然不敢輕易發言,你看我,我看你,都等對方第一個發言。


    事關太子,崇禎帝又怒氣正盛,一言一行都有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嚴重後果,不是攻訐太子,就是惹的崇禎帝大怒,因此誰也不敢貿然發言,人人都在心裏仔細斟酌,力求不出岔子。


    見無人說話,且在場的都是閣老,隻有自己這一個尚書,官職最低,於是花白鬍鬚的兵部尚書馮元飈第一個站出來,向崇禎帝拱手行禮:「陛下,老臣以為,殿下對京師防務的看法,是沒有錯的,在固守通惠河、掘開永定河拒馬河的情勢下,建虜大軍不攻京師則已,如果攻,隻能攻擊我東城牆和北城牆,以京師二十萬人馬來算,應可以應對。」


    「現在太子殿下雖然臨時調了一萬名精武營出京,京師兵力出現空缺,但剛才老臣和幾位閣老已經商議過了,英國公撫寧侯恭順侯也同意,認為隻要迅速詔令各家勛貴的家丁和朝臣家中的青壯,編列成軍,差不多能補上這一萬人的缺口。雖然不如精武營的精銳,但總可以救救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十五年(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韭菜東南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韭菜東南生並收藏崇禎十五年(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