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運河上的四座石橋還在,但每個建虜都明白,那四處絕對不是輕易可以突破的,不說橋對麵的那一座高高的堡子和密集的明軍工事,隻說橋麵狹窄,上漲的運河之水都快要淹沒橋麵了,恐怕就是一個不好應付的難題。


    黃昏時,通州運河邊,大批精銳的兩黃旗騎兵簇擁著黃太吉和一幹滿清親貴,出現在一個叫西南莊的渡口。承平時,這裏都會有船隻擺渡兩岸百姓,但現在一條船都沒有了,隻有平靜寬廣的運河。


    隔著運河,遠遠就能看到對麵的明軍軍營和矗立很高的望樓。


    當大批清軍出現在河岸邊時,聽見對岸鑼聲響起,盔纓攢動,明軍正在緊張聚集,有快馬奔馳,顯然是去報警了。


    黃太吉轉了一圈,仔細看過,然後臉上的表情越發凝重。


    對於明國京畿的運河,他並不陌生,不唯他早就知道,京杭大運河乃是明國南北的通路,明國京師的糧米,九成都是依靠南米北運,可說如果沒有京杭大運河,就沒有經過京師的存在,更因為崇禎二年,第一次入塞時,他就曾經親率兵馬,殺到運河,那時已經是冬季,運河冰封,因此運河沒有給大清造成任何的損害和阻攔,但這一次不同了,運河之水雖然平靜,但卻非常寬闊,感覺比平常最少寬廣了七八尺,連原本的渡口都淹沒了。


    「對麵守將是誰?」黃太吉問。


    「回皇上,對麵打的是保定兵的旗號,乃是保定總督楊文嶽。」範文程回。


    黃太吉微微點頭:「保定兵原本並非明國強兵,不過能在開封擊潰李自成,去年又扼守薊州,大營齊整得法,倒也不可小視。」


    範文程拍馬屁:「皇上英明。臣聽聞保定兵多是車兵,火器眾多,野戰非其所長,明國用其拒守河岸,倒也算是用到了長處。」


    黃太吉抬目遠望運河的下遊,忽然問道:「範學士,據說當年北宋為了阻擋遼國,曾經在河北構建了一條水長城?」


    「是的。」


    範文程侃侃而回:「當年北宋失了燕雲十六州,沒有了北方屏障,為了抵禦遼國鐵騎,便在河北也就是現在霸州,雄縣,高陽一帶,利用當地自有的湖泊,開鑿了一些河道,將這些窪澱都連接了起來,並於各處險要渡口修建城寨,派駐精兵駐守,前後三年築成,將近千裏,是為水長城。」


    「那成效如何?」黃太吉問。


    「史載,水長城沿途匯集了河流19條,澱泊30個。其全線分為了8個區段,設置堡壘26座,軍鋪125個,士兵3000餘人,還有戰艦100餘艘往來巡警,自水長城建成之後,塘濼深阻,騎兵難過,遼國就再難從霸州等地突破,隻能強攻河北三鎮。」範文程回。


    第701章 守江必守淮


    黃太吉笑道:「範學士果然強聞博記。」馬鞭向對麵一指,臉色肅然地說道:「如果朕所料不錯,明軍必然在河的那一邊挖掘壕溝,設置障礙,甚至修建了堡子,並將能調動的所有兵馬都聚集了在了河岸一線,說不得還會有巡邏的小船,以阻擋我大清過河,一如當年的北宋。範學士以為,明軍能成功否?」


    「必敗!」範文程堅定得說出兩個字。


    「為何?」黃太吉笑。


    「守江必守淮,」範文程說道:「明國將運河當成長江一樣來防守,但運河卻沒有長江的條件,尤其是不具備守江必守淮這五個字,所謂的守江必守淮,乃是自古以來,長江防守的不二法則,必在長江之前有所緩衝,南軍才能堅守長江,這其中,淮河流域的襄陽、廬州(合肥)、淮安、揚州是四個關鍵,一旦這四個地方有一處失守,南軍就無法保證長江江防的安全,而隻要這四地不失,北軍就難以對長江構成威脅。」


    「如今運河之東的緩衝之地,唯有香河一處,其他各地的明軍,皆已經撤退,即便香河將襄陽、揚州集於一身,也難以對我大清形成羈絆,再者,運河不是長江,水流平緩,造木筏就可以過河,因此,明軍想要用一條運河,阻擋我大軍的腳步,理論上是難以成功的。不過……」


    黃天吉臉色嚴肅:「不過什麽……」


    「不過臣以為,我大清不善水戰,明國又將所有船隻都收走,於對岸拒守,七八丈的河麵,爭渡並非容易,非到最後,我大清還是要避免強渡運河……」範文程欲言又止。


    但黃太吉卻明白他的意思——運河雖然可以強渡,但就現在的情勢看,明軍在對岸已經嚴陣以待,鹿角拒馬,各種阻礙一應俱全,大清如果強渡關山,必然會遭受不小的損失,而大清和當年的遼國有所不同,遼國當年的國力人口雖然和北宋有不小的差距,但就其可以動用的兵力來說,卻沒有國力差距那麽大,北宋可在邊疆動員五十萬,遼國也可以動員三十萬,雙方國力在三七,最差也是二八比,遼國即便是有十萬大軍的覆沒,也尤可以支持,但大清和明國的國力和兵力,卻是相差甚遠,大清這一次征明,算上蒙古八旗,一共十七萬,已經是國力民力的最大極限了,如果有所損傷,不需要多,哪怕隻有兩到三萬,對大清來說,都是極大的、短時間難以恢復的傷害,如果是十萬,那就是滅國的危機——如果明國在河岸邊的工事足夠堅固,如果大清不講策略,一味在不擅長的水戰裏強渡,最後損失兩到三萬人,並非不可能。


    這應該也是明太子所想,明知道運河不能百分百的擋住建虜,但卻也要在運河堅守,哪怕最後運河失守了,隻要磨去了建虜的銳氣,暫緩了建虜的兵鋒,給建虜造成了一定的傷亡,運河之西的百姓得以撤退,等建虜殺到第三道防線,也就是河間府時,怕也是強弩之末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十五年(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韭菜東南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韭菜東南生並收藏崇禎十五年(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