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嶽是能臣,不枉朕對他的信任。」崇禎帝的精神又振作了起來,眼睛裏泛著光。
朱慈烺不語,楊文嶽之才,比洪承疇孫傳庭差得遠,和盧象升也有不小的距離,崇禎帝當日信任洪承疇和盧象升,卻都沒有能完成託付,以楊文嶽之才,在沒有其他幫扶的情況下,怕也難以做到萬無一失,更重要的是,運河兵力並不充裕,這種情況下,現在對楊文嶽的絕對信心,都可能會轉化成事後對楊文嶽的絕對憤怒和傷害。
就像當日袁崇煥一樣。
「京師內外兵馬都由你統派和指揮,有什麽短缺,盡管開口向朕要,一定一定不要辜負了朕和天下臣民對你的期望!」崇禎帝望著太子,深深期許。
朱慈烺雙膝下跪,肅然道:「兒臣定不辱命。一定不教建虜逾越京師和運河。」
第694章 派兵出京
傍晚,朱慈烺就在宮中,陪著崇禎帝、周後、和定王坤興他們共用了晚膳。
雖然建虜入塞,情勢緊張,但一家人已經很久沒有在一起用膳了,因此席間親情洽洽,其樂融融,多少驅散了一些崇禎帝心頭的愁霾。經過上一次,坤興莊重了許多,又當著崇禎帝的麵,於是就更是小心,不過她依然是席中說話最多的那個人,和周後兩人一唱一和,為大明朝的天家增添歡樂,定王卻依然默默,隻低頭吃飯。
晚膳進行到最後,一個小太監走了進來,在王承恩耳邊小聲說話,王承恩聽了皺眉,隨即擺擺手,示意他知道了,他會找機會稟報陛下的。
朱慈烺眼角的餘光正好掃到,看一眼,認出來了,那個小太監乃是儲秀宮的人,而儲秀宮現在的主人正是寧妃陳圓圓。
對於陳圓圓被崇禎帝喜歡,繼而被封為寧妃的事情,朱慈烺一點都不意外,陳圓圓這樣的絕世美女,任何一個男人都無法抗拒,歷史上,崇禎帝將陳圓圓逐出皇宮,不過是因為國事頹廢,李自成連連在河南攻城奪地,這一世,因為開封之戰的逆轉,李自成失去了席捲中原的能力,河南陝西得到控製,崇禎帝心情好了很多,將陳圓圓留在宮中,並封妃子,是很自然的事情。
老實說,朱慈烺倒希望崇禎帝是一個昏君,隻沉迷於酒色,迷醉於陳圓圓,其他事情一概不管,那樣對他這個太子來說,倒是好事一件,但這是不可能的,以崇禎帝的性子,或許會寵愛陳圓圓,但絕不會因此而放鬆了國政。
儲秀宮的人來傳話,不用說,一定是陳圓圓有所要求。
晚宴結束,崇禎帝離開坤寧宮,往儲秀宮而去。
看來,即便是危急之中,崇禎帝對陳圓圓的美色,也依然是不忘啊。
朱慈烺又陪了周後一會,在宮門即將關閉之前,離開坤寧宮,返回太子府,隨即發出命令,要兵部官員,在京的參將以上的將領,包括京營三勛貴,到京營衙門也就是後軍都督府議事,商討京師防務。
建虜入塞,軍情緊急,太子時間抓的緊,夜晚議事倒也是在情理之中,因此,接到命令的官員、勛貴和將官都沒有懷疑,急急趕到京營衙門,在正堂坐了,等候太子的駕臨。
京營將官都到了,唯獨三千營主將賀珍不見蹤影。
除了京營將官,現場還有一個外將,那就是入衛京師的密雲總兵唐通。
唐通,陝西涇陽人,出身將門世家,從榆林守備做起,一路追隨總督陳奇瑜孫傳庭等人剿匪,積功至密雲總兵,是為參加鬆錦之戰的八總兵之一,但就實力來說,他是八總兵之中,實力最弱的那一個,鬆山兵潰時,唐通跟著王樸吳三桂等人敗逃,僥倖逃出生天。歷史上,崇禎十五年,阿巴泰率軍入塞時,唐通奉命攔截,但卻不敢一戰,隻一路尾隨,任由建虜越過京師進攻山東,攻下城池88座。等到清軍凱旋而歸,唐通與白廣恩截擊於螺山,又大敗而歸。
甲申之變前,唐通封定西伯,與吳三桂、左良玉、黃得功一起奉詔勤王,其他人都遠,隻有唐通離得近,因此唐通是唯一一支趕到京師的兵馬,崇禎帝賜銀幣,慰問再三,命與監軍太監杜之秩守居庸關,唐通領軍出關戰李自成,但杜之秩卻開居庸關向李投降,唐通腹背受敵不得不降。
其後,唐通參與山海關大戰,失敗而歸,隨李自成一路逃跑,1644,唐通投降清廷,繼而參與對南明的攻伐,康熙三年死。
縱觀唐通一生,雖非是一個死戰的忠臣,但卻也不是奸佞,若非太監杜之秩投降,他和李自成說不得還會有一場大戰,「隨波逐流」形容他這一生,最為貼切。
就如昨日的選擇一樣,唐通在接到了兵部命令的同時,也接到了首輔周延儒的口信,要他不得輕易離開京師,唐通兩邊都不敢得罪,隻能磨蹭時間,而後就接到了聖旨,於是順水推舟留在了京師——雖然不甚勇武,但唐通的腦子是很夠用得,他清楚知道,京師是一個安全的地方,建虜不會來攻擊京師的,一旦建虜退兵,他就有守衛京師之功,但運河就不一定了,一旦發生大戰,他和他手下的兄弟能不能保住性命,那就是一個未知數,因此他才會在京師城下磨磨蹭蹭,直到等到了想要的聖旨。
現在,坐在京營衙門的正堂,唐通心中微微不安,京營是太子的京營,而令他到運河防守的,也是太子的命令,他沒有立刻遵循太子的命令,現在太子召集眾將議事,會不會對他「另眼相看」?
朱慈烺不語,楊文嶽之才,比洪承疇孫傳庭差得遠,和盧象升也有不小的距離,崇禎帝當日信任洪承疇和盧象升,卻都沒有能完成託付,以楊文嶽之才,在沒有其他幫扶的情況下,怕也難以做到萬無一失,更重要的是,運河兵力並不充裕,這種情況下,現在對楊文嶽的絕對信心,都可能會轉化成事後對楊文嶽的絕對憤怒和傷害。
就像當日袁崇煥一樣。
「京師內外兵馬都由你統派和指揮,有什麽短缺,盡管開口向朕要,一定一定不要辜負了朕和天下臣民對你的期望!」崇禎帝望著太子,深深期許。
朱慈烺雙膝下跪,肅然道:「兒臣定不辱命。一定不教建虜逾越京師和運河。」
第694章 派兵出京
傍晚,朱慈烺就在宮中,陪著崇禎帝、周後、和定王坤興他們共用了晚膳。
雖然建虜入塞,情勢緊張,但一家人已經很久沒有在一起用膳了,因此席間親情洽洽,其樂融融,多少驅散了一些崇禎帝心頭的愁霾。經過上一次,坤興莊重了許多,又當著崇禎帝的麵,於是就更是小心,不過她依然是席中說話最多的那個人,和周後兩人一唱一和,為大明朝的天家增添歡樂,定王卻依然默默,隻低頭吃飯。
晚膳進行到最後,一個小太監走了進來,在王承恩耳邊小聲說話,王承恩聽了皺眉,隨即擺擺手,示意他知道了,他會找機會稟報陛下的。
朱慈烺眼角的餘光正好掃到,看一眼,認出來了,那個小太監乃是儲秀宮的人,而儲秀宮現在的主人正是寧妃陳圓圓。
對於陳圓圓被崇禎帝喜歡,繼而被封為寧妃的事情,朱慈烺一點都不意外,陳圓圓這樣的絕世美女,任何一個男人都無法抗拒,歷史上,崇禎帝將陳圓圓逐出皇宮,不過是因為國事頹廢,李自成連連在河南攻城奪地,這一世,因為開封之戰的逆轉,李自成失去了席捲中原的能力,河南陝西得到控製,崇禎帝心情好了很多,將陳圓圓留在宮中,並封妃子,是很自然的事情。
老實說,朱慈烺倒希望崇禎帝是一個昏君,隻沉迷於酒色,迷醉於陳圓圓,其他事情一概不管,那樣對他這個太子來說,倒是好事一件,但這是不可能的,以崇禎帝的性子,或許會寵愛陳圓圓,但絕不會因此而放鬆了國政。
儲秀宮的人來傳話,不用說,一定是陳圓圓有所要求。
晚宴結束,崇禎帝離開坤寧宮,往儲秀宮而去。
看來,即便是危急之中,崇禎帝對陳圓圓的美色,也依然是不忘啊。
朱慈烺又陪了周後一會,在宮門即將關閉之前,離開坤寧宮,返回太子府,隨即發出命令,要兵部官員,在京的參將以上的將領,包括京營三勛貴,到京營衙門也就是後軍都督府議事,商討京師防務。
建虜入塞,軍情緊急,太子時間抓的緊,夜晚議事倒也是在情理之中,因此,接到命令的官員、勛貴和將官都沒有懷疑,急急趕到京營衙門,在正堂坐了,等候太子的駕臨。
京營將官都到了,唯獨三千營主將賀珍不見蹤影。
除了京營將官,現場還有一個外將,那就是入衛京師的密雲總兵唐通。
唐通,陝西涇陽人,出身將門世家,從榆林守備做起,一路追隨總督陳奇瑜孫傳庭等人剿匪,積功至密雲總兵,是為參加鬆錦之戰的八總兵之一,但就實力來說,他是八總兵之中,實力最弱的那一個,鬆山兵潰時,唐通跟著王樸吳三桂等人敗逃,僥倖逃出生天。歷史上,崇禎十五年,阿巴泰率軍入塞時,唐通奉命攔截,但卻不敢一戰,隻一路尾隨,任由建虜越過京師進攻山東,攻下城池88座。等到清軍凱旋而歸,唐通與白廣恩截擊於螺山,又大敗而歸。
甲申之變前,唐通封定西伯,與吳三桂、左良玉、黃得功一起奉詔勤王,其他人都遠,隻有唐通離得近,因此唐通是唯一一支趕到京師的兵馬,崇禎帝賜銀幣,慰問再三,命與監軍太監杜之秩守居庸關,唐通領軍出關戰李自成,但杜之秩卻開居庸關向李投降,唐通腹背受敵不得不降。
其後,唐通參與山海關大戰,失敗而歸,隨李自成一路逃跑,1644,唐通投降清廷,繼而參與對南明的攻伐,康熙三年死。
縱觀唐通一生,雖非是一個死戰的忠臣,但卻也不是奸佞,若非太監杜之秩投降,他和李自成說不得還會有一場大戰,「隨波逐流」形容他這一生,最為貼切。
就如昨日的選擇一樣,唐通在接到了兵部命令的同時,也接到了首輔周延儒的口信,要他不得輕易離開京師,唐通兩邊都不敢得罪,隻能磨蹭時間,而後就接到了聖旨,於是順水推舟留在了京師——雖然不甚勇武,但唐通的腦子是很夠用得,他清楚知道,京師是一個安全的地方,建虜不會來攻擊京師的,一旦建虜退兵,他就有守衛京師之功,但運河就不一定了,一旦發生大戰,他和他手下的兄弟能不能保住性命,那就是一個未知數,因此他才會在京師城下磨磨蹭蹭,直到等到了想要的聖旨。
現在,坐在京營衙門的正堂,唐通心中微微不安,京營是太子的京營,而令他到運河防守的,也是太子的命令,他沒有立刻遵循太子的命令,現在太子召集眾將議事,會不會對他「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