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前,明清達成協議,準各自收斂屍骨,代善又是痛心又是悲涼,大清並非沒有打過敗仗,但卻從來都沒有過全軍覆沒,不管是當初的寧遠,還是第一次寧錦之戰,大清即便是在不利的情形下,也會將戰死將士的屍骨帶回來,但這一次卻改變了。但不管這樣,滿達海,我的兒,終於是可以回來了……
腳步聲打斷了代善的沉思,他抬起頭,望著殿門口,範文程正引著兩個穿著明國官員的人走進殿中,馬紹瑜,袁樞,對這兩個名字,代善自然是知道的,尤其是袁樞,他仔細的多看了一眼——照範文程所說,袁樞乃是袁可立之子,此次擔任副使到盛京,怕是為了說服洪承疇和祖大壽二人而來,因此,無論如何,也不能允許袁樞和洪祖兩人見麵。
範文程進殿打千行禮,馬紹瑜和袁樞隻是拱手,不行臣禮,更不稱王,隻稱貝勒。
剛才一人獨處的時候,代善頹廢,悲傷,但現在腰杆忽然又筆挺起來,顯示出他禮親王的威儀,目光炯炯,老眼犀利的掃視著馬紹瑜和袁樞,聲音和緩,但卻不失嚴厲地說道:「明國自詡為上國,爾等既為明國使臣,自當是知書達理之人,我大清以禮相待,為何爾等屢屢無理刁難,連範侍郎不能代表大清的荒唐話都能說出?」
「大貝勒差亦,非是荒唐,乃是事關重大,不得不慎重。」馬紹瑜拱手回答,馬紹瑜並非是一個膽氣極壯之人,不過外交場麵見多了,對代善的指責,並不為懼。
代善盯著他,搖頭道:「歷次談判,我大清哪一次不是言出必行,一諾如山?反倒是你們明國的使者經常是三心二意,出爾反爾,貽笑大方,與上國的名號,實不相符。」
「大貝勒可以辱我,但卻不可以辱我大明!」馬紹瑜漲紅著臉
代善冷笑一聲,微揚起下巴,皺紋深深的老臉上滿是剛毅之色:「去冬之戰,你明國不過是僥倖得了一場小勝,便開始忘乎所以了,虐待我大清勇士,這豈是上國所為?至於你們二人,本王不屑辱你們,隻是要你們知道,戰馬,我大清有的是,同意用戰馬換人,並非是為了換回被俘的八旗勇士,而是憐惜兩國的百姓,不想生靈塗炭,繼續興起刀兵。既然你二人奉了明皇的旨意,到我大清來談判,就應該知道,談判失敗之時,就是兩國刀兵再起之日。」
馬紹瑜漲紅著臉,被代善氣勢所壓,一時有點說不出話,他身後的袁樞卻是冷靜,冷冷回道:「大貝勒何必動怒?兩邊談判,本就是你來我往,出三千,還五百,但使貴方所言合理,我大明絕不會得寸進尺,更不會出爾反爾。如果真如大貝勒所說,貴方憐惜百姓,不再動用刀兵,那實乃是天下之福,袁某在此代天下人謝過,但如果貴方執意興兵,犯我大明邊境,我大明將士必當披堅持銳,還以顏色。」
代善目光看向他:「你叫袁樞?」
袁樞拱手,深深一禮:「正是。」
「你父當年為登萊巡撫時,本王就和他打過交道,其間風采,本王十分佩服,奈何明皇昏庸,你父空有才能,但卻得不到重用,想來真是可惜。」剛才和馬紹瑜對話時,代善聲色俱厲,這會卻是緩和了許多,顯然,袁樞雖然是副使,但卻更得他看重。
「不敢,袁某代家父謝過。家父先為登萊巡撫,後為兵部尚書,榮寵倍增,大貝勒所說的不得重用,不知所為何來?」袁樞不卑不亢。
代善盯著他,忽然笑了:「倒也有幾分乃父當年的風采。」轉向範文程:「皇上既然已經授權給你,你和他們談就可以了,非有大事,不必知會於我。」說完,端起茶碗,意思為談話結束。
「嗻。」範文程先向代善打千行禮,再對馬紹瑜和袁樞做一個請的手勢。
馬紹瑜行禮轉身,袁樞卻從袖中取出一物,捧在手中,說道:「京城有位故人托我送一封信給大貝勒。」
「故人?」
代善愣了一下,盯著袁樞,又看袁樞手中的信,心中頓時明白,袁樞的故人指的是誰了,猶豫了一下,斟酌了一番,他還是點點頭,於是旁邊的家僕走上前去,接過袁樞手中的信。
其間,範文程臉色微微一變,袁樞忽然呈信的動作,令他惱火和意外,不過禮親王沒有命令,他並不好阻止。
袁樞深施一禮,跟著馬紹瑜離開。
殿中,代善展開信箋,看完之後,長長一嘆,臉色變的黯然無比,靜思了一會,他站起來:「備馬,我要進宮。」
……
代善拿著信,進宮的同時,大明使者團正返回城西驛館。
和以往一樣,有五百正紅旗兵丁隨行,做護衛隔離,保證大明使者團人人都在監控中,接觸不到任何一個瀋陽百姓,而經過這麽多天,將近三個多月的時間,瀋陽百姓對大明使臣的新鮮感依然沒有退去,每當大明使者團在街道上出現,依然還有大量的圍觀人群。有議論,也有指指點點,其間的心思,卻都是複雜無比。
從建虜禮部到城西驛館,需要經過兩條長街,一個十字路口。
原本一切正常,在正紅旗嚴厲的戒備之下,百姓都縮在街道兩邊,不敢靠近,大明使者團的馬車一路通暢,很快就要通過十字路口,但忽然的,驚呼聲響起,就看見街道邊的百姓潮水般的向兩邊閃躲,然後就聽到馬蹄之聲急響,一匹鬃毛飄揚,甚是雄健的戰馬從旁邊的偏街裏風一般的沖了出來!
腳步聲打斷了代善的沉思,他抬起頭,望著殿門口,範文程正引著兩個穿著明國官員的人走進殿中,馬紹瑜,袁樞,對這兩個名字,代善自然是知道的,尤其是袁樞,他仔細的多看了一眼——照範文程所說,袁樞乃是袁可立之子,此次擔任副使到盛京,怕是為了說服洪承疇和祖大壽二人而來,因此,無論如何,也不能允許袁樞和洪祖兩人見麵。
範文程進殿打千行禮,馬紹瑜和袁樞隻是拱手,不行臣禮,更不稱王,隻稱貝勒。
剛才一人獨處的時候,代善頹廢,悲傷,但現在腰杆忽然又筆挺起來,顯示出他禮親王的威儀,目光炯炯,老眼犀利的掃視著馬紹瑜和袁樞,聲音和緩,但卻不失嚴厲地說道:「明國自詡為上國,爾等既為明國使臣,自當是知書達理之人,我大清以禮相待,為何爾等屢屢無理刁難,連範侍郎不能代表大清的荒唐話都能說出?」
「大貝勒差亦,非是荒唐,乃是事關重大,不得不慎重。」馬紹瑜拱手回答,馬紹瑜並非是一個膽氣極壯之人,不過外交場麵見多了,對代善的指責,並不為懼。
代善盯著他,搖頭道:「歷次談判,我大清哪一次不是言出必行,一諾如山?反倒是你們明國的使者經常是三心二意,出爾反爾,貽笑大方,與上國的名號,實不相符。」
「大貝勒可以辱我,但卻不可以辱我大明!」馬紹瑜漲紅著臉
代善冷笑一聲,微揚起下巴,皺紋深深的老臉上滿是剛毅之色:「去冬之戰,你明國不過是僥倖得了一場小勝,便開始忘乎所以了,虐待我大清勇士,這豈是上國所為?至於你們二人,本王不屑辱你們,隻是要你們知道,戰馬,我大清有的是,同意用戰馬換人,並非是為了換回被俘的八旗勇士,而是憐惜兩國的百姓,不想生靈塗炭,繼續興起刀兵。既然你二人奉了明皇的旨意,到我大清來談判,就應該知道,談判失敗之時,就是兩國刀兵再起之日。」
馬紹瑜漲紅著臉,被代善氣勢所壓,一時有點說不出話,他身後的袁樞卻是冷靜,冷冷回道:「大貝勒何必動怒?兩邊談判,本就是你來我往,出三千,還五百,但使貴方所言合理,我大明絕不會得寸進尺,更不會出爾反爾。如果真如大貝勒所說,貴方憐惜百姓,不再動用刀兵,那實乃是天下之福,袁某在此代天下人謝過,但如果貴方執意興兵,犯我大明邊境,我大明將士必當披堅持銳,還以顏色。」
代善目光看向他:「你叫袁樞?」
袁樞拱手,深深一禮:「正是。」
「你父當年為登萊巡撫時,本王就和他打過交道,其間風采,本王十分佩服,奈何明皇昏庸,你父空有才能,但卻得不到重用,想來真是可惜。」剛才和馬紹瑜對話時,代善聲色俱厲,這會卻是緩和了許多,顯然,袁樞雖然是副使,但卻更得他看重。
「不敢,袁某代家父謝過。家父先為登萊巡撫,後為兵部尚書,榮寵倍增,大貝勒所說的不得重用,不知所為何來?」袁樞不卑不亢。
代善盯著他,忽然笑了:「倒也有幾分乃父當年的風采。」轉向範文程:「皇上既然已經授權給你,你和他們談就可以了,非有大事,不必知會於我。」說完,端起茶碗,意思為談話結束。
「嗻。」範文程先向代善打千行禮,再對馬紹瑜和袁樞做一個請的手勢。
馬紹瑜行禮轉身,袁樞卻從袖中取出一物,捧在手中,說道:「京城有位故人托我送一封信給大貝勒。」
「故人?」
代善愣了一下,盯著袁樞,又看袁樞手中的信,心中頓時明白,袁樞的故人指的是誰了,猶豫了一下,斟酌了一番,他還是點點頭,於是旁邊的家僕走上前去,接過袁樞手中的信。
其間,範文程臉色微微一變,袁樞忽然呈信的動作,令他惱火和意外,不過禮親王沒有命令,他並不好阻止。
袁樞深施一禮,跟著馬紹瑜離開。
殿中,代善展開信箋,看完之後,長長一嘆,臉色變的黯然無比,靜思了一會,他站起來:「備馬,我要進宮。」
……
代善拿著信,進宮的同時,大明使者團正返回城西驛館。
和以往一樣,有五百正紅旗兵丁隨行,做護衛隔離,保證大明使者團人人都在監控中,接觸不到任何一個瀋陽百姓,而經過這麽多天,將近三個多月的時間,瀋陽百姓對大明使臣的新鮮感依然沒有退去,每當大明使者團在街道上出現,依然還有大量的圍觀人群。有議論,也有指指點點,其間的心思,卻都是複雜無比。
從建虜禮部到城西驛館,需要經過兩條長街,一個十字路口。
原本一切正常,在正紅旗嚴厲的戒備之下,百姓都縮在街道兩邊,不敢靠近,大明使者團的馬車一路通暢,很快就要通過十字路口,但忽然的,驚呼聲響起,就看見街道邊的百姓潮水般的向兩邊閃躲,然後就聽到馬蹄之聲急響,一匹鬃毛飄揚,甚是雄健的戰馬從旁邊的偏街裏風一般的沖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