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閱完畢,朱慈烺在眾軍的護衛下,往寧遠進發。為顯恩寵,他特意將吳三桂留在身邊,一路走,一路聊,從寧遠的兵事,屯田,軍政,一直到糧餉甲冑火器,朱慈烺一一了解,而吳三桂也對答如流。隻從這一點來說,吳三桂就比馬科強的多,馬科對糧餉甲冑還算是了解,但說到屯田和軍政,就開始支支吾吾,有點答不上來了。
就大明現在的總兵來說,吳三桂雖然剛剛三十歲,但帶兵理事的能力卻是第一流的。
黃昏,一座巍峨的大城出現在前方,正是寧遠城。
寧遠最初建城乃是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為寧遠衛城,遼東戰事興起之後,因為明軍的節節敗退,原本並非前線的寧遠被推到了第一線。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率領10萬大軍直逼寧遠,試圖一鼓作氣,拿下寧遠。
但那時的寧遠城已經不是宣德年的小城了,在孫承宗的主持和支持下,朝廷投入大量人力和錢糧,將寧遠擴建成了一座磚石結構為主,分內外兩城,四角高築炮台,突出於城角,上麵架設有紅夷大炮,守城設施齊備的一座堅固要塞。
最終,努爾哈赤的十萬大軍在寧遠城下鎩羽而歸。
這是建虜興起,一路狂飆勝利,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五年時間就席捲了整個遼東之後的第一場失敗,也是大明在遼東的第一場勝利,雖然後世有很多人懷疑此戰的水分,但寧遠大捷的意義不在於殺傷了多少敵軍,也不在於努爾哈赤是否被紅夷大炮擊中?而是在於他鼓舞了遼東軍民的士氣,令大家知道,建虜並非不可戰勝。
薩爾胡,瀋陽戰,遼陽戰,廣寧戰,一次次的失敗,論兵馬和城牆的堅固,這幾個地方並不比寧遠差,但主官無能,兵無戰心,大好局勢瞬間崩潰,兵敗的塘報送到京師,內閣輔臣幾乎都不敢相信,千裏的國土,幾十萬的兵馬,幾百萬兩的銀子砸下去,怎麽會敗的這麽徹底?
寧遠,幫助大明緩了一口氣。
雖然從上帝視角看,如果當初大明丟棄了寧遠,完全龜縮在山海關之內,就不會有後麵的鬆錦之戰,歷史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發展,大明說不定就亡不了了,就是當時的國人來說,千裏的國土,幾年之內就喪誌殆盡,是任何人都無法接受的事情,況且,山海關之內就是京畿,而京畿是天下之根本,所以寧遠大捷的積極意義是不應該被否定的。
望見寧遠城,朱慈烺的腦子裏瞬間閃過很多念頭。
說道寧遠,最無法逃避的一個人就是袁崇煥。
是耶非耶?
都說功過後人評,但湮沒的真相,又豈是後人所能知道的?
所以隻能是功過論英雄……
第639章 追諫
城門口,遼東巡撫黎玉田正帶著寧遠城中的文武官員列隊相迎。
朱慈烺走馬上前,接受眾人的參見。
遼東的軍政,統歸遼東督師範誌完,民政為遼東巡撫黎玉田,當然了,巡撫也是可以管軍政的,不過權力比督師小的多了,現在範誌完駐山海關,黎玉田則是駐寧遠。
上一次在山海關,朱慈烺已經見過了黎玉田。歷史上,黎玉田是一個貳臣,不過其在遼東巡撫的任上,還算是撤職的,鬆錦之戰後,遼東巡撫已經變成了一個極度危險的職位,黎玉田敢於赴任,並在崇禎十六年,和吳三桂兩人通力合作,擊退建虜對寧遠的進攻,甲申之變時又配合吳三桂撤離百姓,說明其還是一定膽氣和能力的。
站在寧遠城前,朱慈烺仰頭望。
寧遠城門有四:東曰春和;南曰延輝;西曰永寧;北曰威遠。
整個寧遠城略呈正方形,城高三丈,四門城門之外都修築有半圓形的甕城。城牆基砌青色條石,外砌大塊青磚,內壘巨型塊石,中間夾夯黃土。城上各有兩層樓閣、圍廊式箭樓,分別各有坡形砌登道,四麵還修築有炮台,上麵架設紅夷大炮。
這樣的堅城,但是糧草充足,絕對不是輕易可以被攻破的。
進入城中,首先看到的就是街道正中的一座高大鼓樓,鼓樓上下中間是通向四條大街的十字券洞——這樣的建築在明代城池中很是普通,但不同的是,寧遠鼓樓比內地一般鼓樓高大許多,這和當初修建它的用途有關——鼓樓平時報曉更辰,戰時是擊鼓進軍的號令所在,所以必須修建的高大,隱隱地,比城牆還要高一截。
寧遠是前線,因此城中居民大部分都是軍戶,時值黃昏,又是太子駕到,因此城中已經戒嚴,街道上看不到一個百姓,朱慈烺走馬而行,目光掃視街道兩邊的店鋪和民居,比起內地城池,街上的店鋪明顯稀少,大部分都是民居,但鐵匠鋪卻明顯比內地城池多,由此可知,寧遠的軍武還是相當強盛的。
這一夜,朱慈烺就住在遼東巡撫衙門。
夜深了,但朱慈烺卻依然心潮起伏,耳聽著城中隱約響起的鍾鼓聲,想了很多人,也想了很多事,翻來覆去,根本無法入眠……
第二日一早,朱慈烺去往城中大校場,檢閱寧遠駐軍。
寧遠常備駐軍大約在兩萬人左右,除了八千人的精銳戰兵,剩下的一萬二都是輔兵,而這八千人中,騎兵占據了五千,就如史書記載的那樣,關寧騎兵果然是大明第一騎兵,盔甲明亮,戰馬雄健,隻就軍容,就足以碾壓朱慈烺所見過的所有大明騎兵了,五千騎兵,軍旗如海,兩萬個馬蹄在校場上翻飛,其勢非常驚人。
就大明現在的總兵來說,吳三桂雖然剛剛三十歲,但帶兵理事的能力卻是第一流的。
黃昏,一座巍峨的大城出現在前方,正是寧遠城。
寧遠最初建城乃是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為寧遠衛城,遼東戰事興起之後,因為明軍的節節敗退,原本並非前線的寧遠被推到了第一線。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率領10萬大軍直逼寧遠,試圖一鼓作氣,拿下寧遠。
但那時的寧遠城已經不是宣德年的小城了,在孫承宗的主持和支持下,朝廷投入大量人力和錢糧,將寧遠擴建成了一座磚石結構為主,分內外兩城,四角高築炮台,突出於城角,上麵架設有紅夷大炮,守城設施齊備的一座堅固要塞。
最終,努爾哈赤的十萬大軍在寧遠城下鎩羽而歸。
這是建虜興起,一路狂飆勝利,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五年時間就席捲了整個遼東之後的第一場失敗,也是大明在遼東的第一場勝利,雖然後世有很多人懷疑此戰的水分,但寧遠大捷的意義不在於殺傷了多少敵軍,也不在於努爾哈赤是否被紅夷大炮擊中?而是在於他鼓舞了遼東軍民的士氣,令大家知道,建虜並非不可戰勝。
薩爾胡,瀋陽戰,遼陽戰,廣寧戰,一次次的失敗,論兵馬和城牆的堅固,這幾個地方並不比寧遠差,但主官無能,兵無戰心,大好局勢瞬間崩潰,兵敗的塘報送到京師,內閣輔臣幾乎都不敢相信,千裏的國土,幾十萬的兵馬,幾百萬兩的銀子砸下去,怎麽會敗的這麽徹底?
寧遠,幫助大明緩了一口氣。
雖然從上帝視角看,如果當初大明丟棄了寧遠,完全龜縮在山海關之內,就不會有後麵的鬆錦之戰,歷史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發展,大明說不定就亡不了了,就是當時的國人來說,千裏的國土,幾年之內就喪誌殆盡,是任何人都無法接受的事情,況且,山海關之內就是京畿,而京畿是天下之根本,所以寧遠大捷的積極意義是不應該被否定的。
望見寧遠城,朱慈烺的腦子裏瞬間閃過很多念頭。
說道寧遠,最無法逃避的一個人就是袁崇煥。
是耶非耶?
都說功過後人評,但湮沒的真相,又豈是後人所能知道的?
所以隻能是功過論英雄……
第639章 追諫
城門口,遼東巡撫黎玉田正帶著寧遠城中的文武官員列隊相迎。
朱慈烺走馬上前,接受眾人的參見。
遼東的軍政,統歸遼東督師範誌完,民政為遼東巡撫黎玉田,當然了,巡撫也是可以管軍政的,不過權力比督師小的多了,現在範誌完駐山海關,黎玉田則是駐寧遠。
上一次在山海關,朱慈烺已經見過了黎玉田。歷史上,黎玉田是一個貳臣,不過其在遼東巡撫的任上,還算是撤職的,鬆錦之戰後,遼東巡撫已經變成了一個極度危險的職位,黎玉田敢於赴任,並在崇禎十六年,和吳三桂兩人通力合作,擊退建虜對寧遠的進攻,甲申之變時又配合吳三桂撤離百姓,說明其還是一定膽氣和能力的。
站在寧遠城前,朱慈烺仰頭望。
寧遠城門有四:東曰春和;南曰延輝;西曰永寧;北曰威遠。
整個寧遠城略呈正方形,城高三丈,四門城門之外都修築有半圓形的甕城。城牆基砌青色條石,外砌大塊青磚,內壘巨型塊石,中間夾夯黃土。城上各有兩層樓閣、圍廊式箭樓,分別各有坡形砌登道,四麵還修築有炮台,上麵架設紅夷大炮。
這樣的堅城,但是糧草充足,絕對不是輕易可以被攻破的。
進入城中,首先看到的就是街道正中的一座高大鼓樓,鼓樓上下中間是通向四條大街的十字券洞——這樣的建築在明代城池中很是普通,但不同的是,寧遠鼓樓比內地一般鼓樓高大許多,這和當初修建它的用途有關——鼓樓平時報曉更辰,戰時是擊鼓進軍的號令所在,所以必須修建的高大,隱隱地,比城牆還要高一截。
寧遠是前線,因此城中居民大部分都是軍戶,時值黃昏,又是太子駕到,因此城中已經戒嚴,街道上看不到一個百姓,朱慈烺走馬而行,目光掃視街道兩邊的店鋪和民居,比起內地城池,街上的店鋪明顯稀少,大部分都是民居,但鐵匠鋪卻明顯比內地城池多,由此可知,寧遠的軍武還是相當強盛的。
這一夜,朱慈烺就住在遼東巡撫衙門。
夜深了,但朱慈烺卻依然心潮起伏,耳聽著城中隱約響起的鍾鼓聲,想了很多人,也想了很多事,翻來覆去,根本無法入眠……
第二日一早,朱慈烺去往城中大校場,檢閱寧遠駐軍。
寧遠常備駐軍大約在兩萬人左右,除了八千人的精銳戰兵,剩下的一萬二都是輔兵,而這八千人中,騎兵占據了五千,就如史書記載的那樣,關寧騎兵果然是大明第一騎兵,盔甲明亮,戰馬雄健,隻就軍容,就足以碾壓朱慈烺所見過的所有大明騎兵了,五千騎兵,軍旗如海,兩萬個馬蹄在校場上翻飛,其勢非常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