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他也想知道,遼西土地肥沃,極適合種植玉米,如果他在遼西推行,百姓們會不會支持?


    了解之後,朱慈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比起內地軍戶的糜爛,寧遠地區的軍戶都尚有一戰的能力,家戶之中,以青壯年居多——原因也簡單,現在的遼西軍戶,大部分都是從遼東逃回來的,年老體弱的,不是死在建虜的鐵蹄之下,就是病在了半途,能熬到遼西的,基本都是青年人。這些青壯年大約有一萬餘人,人人都和建虜有血海深仇,組織起來,應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除了在地軍戶,另有一些堡子,完全都是「客軍」在把守,比如原山西總兵李輔明帶來的山西兵,李輔明在塔山戰死之後,這些山西兵又被範誌完安置在了沿線的堡子裏,繼續為大明守衛遼西。


    憂的是,各部堡子看似堅固,但其實根本架不住建虜炮火的猛轟,也就說,但使建虜來攻,這些堡子都是守不住的。另外,堡中的青壯年雖然多,但他們耕種的土地卻都不屬於自家,九成以上都是在為「遼西將門」家當佃戶,所謂的遼西將門,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祖大壽了,祖家世代在遼西為將,傳到祖大壽,不論是影響還是實際權力,都達到了巔峰,有一種說法,錦州周圍,三成以上的土地都屬於祖家,可知祖家財力的強大,也因此,祖大壽才可以組建起一支強大的私兵。


    祖家之後,那就是吳家了。


    第638章 寧遠


    吳家在寧遠周邊,圈占了不少的土地,很多從遼東逃亡而來的百姓,最後都變成了為吳家屯田並出兵的家丁,或者是叫私奴,這些私奴雖然是大明的百姓,但吃的是吳家的飯,穿的是吳家的衣,當然也就要聽從吳家的指揮。


    歷史上,崇禎十七年,甲申之變前,崇禎帝問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你兒吳三桂麾下,究竟有多少可戰之兵?當時已經危急,吳襄不敢再撒謊糊弄崇禎帝,於是實話實說,隻有三千人,崇禎帝聽罷十分失望,意思是三千人能頂什麽用?吳襄卻說,雖是三千,但都是死不旋踵的死士,有他們在前,可破十萬之敵,崇禎帝的臉色才稍微好看了一點。


    前世讀史時,朱慈烺認為,吳襄這一次說的乃是實話,山海關大戰時,吳三桂雖然聚集了五萬兵馬,但真正的中堅,還是他吳家的三千死士。


    明中期以後,調撥而來的衛所軍毫無戰鬥力,招募的士兵雖有一定的戰力,但是耐不得苦戰,一旦處於下風就容易潰散,真正的中堅還是將官身邊重金豢養的家丁,因為家丁們的生死榮辱都和將官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將官不退,他們不會輕易退,將官遇險,他們也會死命相救。


    這些原因,朱慈烺是了解的。


    而在暫時無法改動大明軍製的情況下,對各個總兵擁有家丁,朱慈烺是默許的,所以他憂心的並不是家丁,而是遼西土地基本都已經被遼西將門或者是他們支持的豪紳所占據,廣大的佃戶卻沒有立錐之地,朝廷倡導遼人守遼,本意是百姓守百姓家,但土地都是豪強和將官的,百姓們又會有多少動力堅守呢?


    遼人守遼,本來就是錯誤,加上現在的土地兼併,就更是錯誤了。


    就現在的情況,與其說山海關到寧遠是大明的遼西,倒不如說是遼西將門和士紳豪強的莊園……


    距離寧遠四十裏的寧遠中右所,得到消息的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帶了兩千騎兵提前趕到中右所,準備迎接太子——寧遠是前線,偶爾會有建虜偵騎出沒,太子乃是國之儲君,絕不能出任何意外,所以吳三桂不敢大意,親自帶兵來迎接。


    此時,吳三桂正站在路邊,遠望從山海關方向通來的驛道。


    他身後兩千騎兵,皆全部下馬,列成了四個方隊,人馬皆肅立,兩千人兩千馬,除了軍旗飄動和偶爾的戰馬吹鼻之聲,再沒有其他聲音。


    吳三桂身披兩重鐵甲,腰懸長劍,頭戴標準的遼東尖盔,頭上的紅纓陽光非常醒目。不同於士兵們翹首以望,帶著新鮮和急切的神情,想要見到當朝皇太子的簡單心思,吳三桂的眼神中卻微微露出一些不安——太子乃是國之儲君,是不會輕易到寧遠的,既然來了,就一定是有大事。


    吳三桂猜不出太子的「大事」是什麽,但卻知道,一定是和遼東的軍政有關,而軍政自然脫不了他這個寧遠團練總兵,而他擔心的是——在連續取得開封和擊退建虜的勝利後,太子該不會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想要視察前線,奪回錦州吧?


    如果是,那他們關寧兵就又要倒黴了。


    去年年初,鬆山戰敗之後,吳三桂一度十分消沉,對未來局勢的發展,內心裏非常悲觀,特別是聽到洪承疇和舅舅祖大壽先後投降,都成為建虜官員之後,他心裏的悲觀就更多了,在他看來,大明文官最好不過就是洪承疇,武將最好就是他舅舅祖大壽了,但如今這文武兩才卻都變成建虜的階下囚,隨即投降了建虜,大明再沒有第二個洪承疇和祖大壽了,或者說,連洪承疇和祖大壽也擋不住建虜,大明還有誰可以期待?


    他吳三桂嗎?


    他知道自己的斤兩,堅守寧遠或許沒有問題,如果是野戰,他麾下的部隊絕不是建虜重騎的對手,而即便是堅守,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建虜大軍像圍困錦州那樣的圍住寧遠,他終究也是逃不脫他舅舅祖大壽的命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十五年(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韭菜東南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韭菜東南生並收藏崇禎十五年(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