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開了大明的一個惡例。
「雖然不可能,但你還是要想盡辦法的接近他們,最好能在建虜的允許下,親自和他們見麵,向他們兩人傳遞消息,告訴他們,但使他們能幡然醒悟,朝廷必既往不咎,接納他們的歸來。」朱慈烺道。
袁樞長長吸了一口氣:「殿下的意思是……」
因為早有所預料,所以他並不是太驚訝——太子當日在朝堂上提出,要用阿巴泰換回洪承疇和祖大壽的建議,坊間傳的很多,袁樞自然也是知道的。
朱慈烺看著他,緩緩道:「這就是你此次出使的秘密任務!馬紹瑜是主使,很多事不方便,而且他本人也不是剛毅機變的性子,和洪承疇和祖大壽也沒有故交,因此這個任務隻能交給你。縱使洪承疇和祖大壽不能再回歸,但卻也不能由著他們向建虜提供我大明的軍國情報,如果兩人尚有良知,得到消息,必然會收斂,如果兩人一意數典忘祖,助紂為虐,你則想辦法在瀋陽散播流言,說此二人有反正之意,不管黃太吉信不信,隻要能引起黃太吉的疑心,不敢重用二人就足夠了。」
袁樞明白了,同時更明白這個任務的兇險,不同於使者的談判角色,他這是要去當「細作」了,這個時代,細作被抓到必死無疑,縱使他有副使的身份當掩護,可一旦失敗敗露,建虜怕也不會放過他的。
「這個任務,你能接下來嗎?」朱慈烺深深望著袁樞。
任務兇險,強迫沒有大效果,非袁樞本人願意不可。
袁樞撩袍跪倒,行禮,毅然道:「臣願意。」
這一刻,父親袁可立的血液在胸膛裏燃燒,他仿佛看見父親正在天上望著他,從天啟二年到四年,父親在登萊苦心經營兩年,穩定住了遼東局勢,但離任僅僅半年之後,原本一片大好的遼東局勢就變的潰敗不堪,每每念起,父親都是痛心疾首,悔不該離開登萊。
今日子承父業,重回遼東,又是太子殿下親自垂問,就算是刀山火海,袁樞也要去走一遭。
朱慈烺感動,點頭道:「好,不愧是袁節寰之子!」
袁可立,號節寰。
「李若鏈。」朱慈烺抬頭看向房門處。
房門被推開,一直站在門外的那個精壯漢子走了進來,向太子行禮:「臣在。」
「這是錦衣衛都指揮使李若鏈,膽大心細,經驗豐富,他將隨你一起去遼東,你們兩人要通力配合,完成這一次使命。」朱慈烺看向袁樞道。
李若鏈向袁樞行禮。
「臣領命。」
「關於遼東和建虜頭目們的脾氣性格,這裏有一些資料,你拿去看,這是朝廷最高機密,除了你,再不許他人閱讀,看完之後,立刻銷毀。」朱慈烺從袖中取出一個小冊子,遞給袁樞。
這是阿巴泰等人,包括建虜俘虜交代的瀋陽建虜親貴和大臣們的一些資料,袁樞要前往瀋陽,和這些人打交道,多了解一些,總是沒有壞處的。
袁樞雙手接住:「是。」
……
離開馬紹瑜的住家,朱慈烺坐馬車返回太子府,一路車輪粼粼,車外的燈籠光亮時明時暗,把車廂掩映得一片混沌。行進之中,朱慈烺默默想著心事,蕭漢俊暫時不能公開領導軍情司,李若鏈又需要去遼東,軍情司需要一個能被父皇接受,但同時又不影響蕭漢俊暗中領導的台麵領導人,朱慈烺權衡了很久,就在剛才,他拿定主意,決定用江啟臣繼任軍情司的照磨。
江啟臣是軍情司三大參謀,曾長期跟隨原陝西總督陳奇瑜,和李紀澤劉子政相比,他性子最為圓柔,相信以他的聰明,應該能明白太子用他擔任軍情司照磨的用意,而江啟臣在朝中幾乎沒有人知道,為人又比較低調,父皇那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意見。
……
崇禎十六年,正月十八日清早,一行特殊的車馬隊離開京師,一行數十人,往山海關遼東而去,正是大明兵部職方司郎中馬紹瑜、禮部郎中袁樞率領的出使團。
而關於他們出使的消息,早早就傳了出去,在民間掀起不少爭議,朝堂中兩種聲音,民間也是一樣,有人贊同,有人反對,即便在他們起行後,雙方也依然在爭論不休。
「成甫,石穿去遼東已經一年了,但到現在杳無音訊,一點消息都沒有傳回來,你到遼東之後,要想辦法找尋……」臨行前,朱慈烺叮囑李若鏈。
李若鏈字成甫。
高文采字石穿。
自去年高文采奉命離開京師,往遼東發展諜報組織以來,時間已經整整一年,但始終沒有消息,朱慈烺心中不禁憂慮,高文采是忠臣烈子,家中尚有老母幼子,如果他真出了什麽意外,朱慈烺心中實在是難安。
「殿下放心,臣一定詳加尋找。」李若鏈抱拳回答。
朱慈烺點頭:「切記小心。」
李若鏈抱拳深鞠,然後翻身上馬,跟隨使者團而去,在這之前,他是錦衣衛的都指揮使,京營軍情司的副職,但現在他隻是使者團裏的一個馬夫,為防被人認出,他改了鬍鬚,用特製的藥水洗臉,現在他臉色黝黑,除非是特別熟悉的人,否則根本認他不出。
使者團去了。
朱慈烺臉色凝重,
別人不知道,但他自己心中最是清楚,這一次意義巨大,不隻是因為這是大明第一次正大光明的向建虜派使,也不是因為能不能換回洪承疇和祖大壽?而是因為這一次的出使將有可能會影響黃太吉再次入塞的時間和決心……
「雖然不可能,但你還是要想盡辦法的接近他們,最好能在建虜的允許下,親自和他們見麵,向他們兩人傳遞消息,告訴他們,但使他們能幡然醒悟,朝廷必既往不咎,接納他們的歸來。」朱慈烺道。
袁樞長長吸了一口氣:「殿下的意思是……」
因為早有所預料,所以他並不是太驚訝——太子當日在朝堂上提出,要用阿巴泰換回洪承疇和祖大壽的建議,坊間傳的很多,袁樞自然也是知道的。
朱慈烺看著他,緩緩道:「這就是你此次出使的秘密任務!馬紹瑜是主使,很多事不方便,而且他本人也不是剛毅機變的性子,和洪承疇和祖大壽也沒有故交,因此這個任務隻能交給你。縱使洪承疇和祖大壽不能再回歸,但卻也不能由著他們向建虜提供我大明的軍國情報,如果兩人尚有良知,得到消息,必然會收斂,如果兩人一意數典忘祖,助紂為虐,你則想辦法在瀋陽散播流言,說此二人有反正之意,不管黃太吉信不信,隻要能引起黃太吉的疑心,不敢重用二人就足夠了。」
袁樞明白了,同時更明白這個任務的兇險,不同於使者的談判角色,他這是要去當「細作」了,這個時代,細作被抓到必死無疑,縱使他有副使的身份當掩護,可一旦失敗敗露,建虜怕也不會放過他的。
「這個任務,你能接下來嗎?」朱慈烺深深望著袁樞。
任務兇險,強迫沒有大效果,非袁樞本人願意不可。
袁樞撩袍跪倒,行禮,毅然道:「臣願意。」
這一刻,父親袁可立的血液在胸膛裏燃燒,他仿佛看見父親正在天上望著他,從天啟二年到四年,父親在登萊苦心經營兩年,穩定住了遼東局勢,但離任僅僅半年之後,原本一片大好的遼東局勢就變的潰敗不堪,每每念起,父親都是痛心疾首,悔不該離開登萊。
今日子承父業,重回遼東,又是太子殿下親自垂問,就算是刀山火海,袁樞也要去走一遭。
朱慈烺感動,點頭道:「好,不愧是袁節寰之子!」
袁可立,號節寰。
「李若鏈。」朱慈烺抬頭看向房門處。
房門被推開,一直站在門外的那個精壯漢子走了進來,向太子行禮:「臣在。」
「這是錦衣衛都指揮使李若鏈,膽大心細,經驗豐富,他將隨你一起去遼東,你們兩人要通力配合,完成這一次使命。」朱慈烺看向袁樞道。
李若鏈向袁樞行禮。
「臣領命。」
「關於遼東和建虜頭目們的脾氣性格,這裏有一些資料,你拿去看,這是朝廷最高機密,除了你,再不許他人閱讀,看完之後,立刻銷毀。」朱慈烺從袖中取出一個小冊子,遞給袁樞。
這是阿巴泰等人,包括建虜俘虜交代的瀋陽建虜親貴和大臣們的一些資料,袁樞要前往瀋陽,和這些人打交道,多了解一些,總是沒有壞處的。
袁樞雙手接住:「是。」
……
離開馬紹瑜的住家,朱慈烺坐馬車返回太子府,一路車輪粼粼,車外的燈籠光亮時明時暗,把車廂掩映得一片混沌。行進之中,朱慈烺默默想著心事,蕭漢俊暫時不能公開領導軍情司,李若鏈又需要去遼東,軍情司需要一個能被父皇接受,但同時又不影響蕭漢俊暗中領導的台麵領導人,朱慈烺權衡了很久,就在剛才,他拿定主意,決定用江啟臣繼任軍情司的照磨。
江啟臣是軍情司三大參謀,曾長期跟隨原陝西總督陳奇瑜,和李紀澤劉子政相比,他性子最為圓柔,相信以他的聰明,應該能明白太子用他擔任軍情司照磨的用意,而江啟臣在朝中幾乎沒有人知道,為人又比較低調,父皇那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意見。
……
崇禎十六年,正月十八日清早,一行特殊的車馬隊離開京師,一行數十人,往山海關遼東而去,正是大明兵部職方司郎中馬紹瑜、禮部郎中袁樞率領的出使團。
而關於他們出使的消息,早早就傳了出去,在民間掀起不少爭議,朝堂中兩種聲音,民間也是一樣,有人贊同,有人反對,即便在他們起行後,雙方也依然在爭論不休。
「成甫,石穿去遼東已經一年了,但到現在杳無音訊,一點消息都沒有傳回來,你到遼東之後,要想辦法找尋……」臨行前,朱慈烺叮囑李若鏈。
李若鏈字成甫。
高文采字石穿。
自去年高文采奉命離開京師,往遼東發展諜報組織以來,時間已經整整一年,但始終沒有消息,朱慈烺心中不禁憂慮,高文采是忠臣烈子,家中尚有老母幼子,如果他真出了什麽意外,朱慈烺心中實在是難安。
「殿下放心,臣一定詳加尋找。」李若鏈抱拳回答。
朱慈烺點頭:「切記小心。」
李若鏈抱拳深鞠,然後翻身上馬,跟隨使者團而去,在這之前,他是錦衣衛的都指揮使,京營軍情司的副職,但現在他隻是使者團裏的一個馬夫,為防被人認出,他改了鬍鬚,用特製的藥水洗臉,現在他臉色黝黑,除非是特別熟悉的人,否則根本認他不出。
使者團去了。
朱慈烺臉色凝重,
別人不知道,但他自己心中最是清楚,這一次意義巨大,不隻是因為這是大明第一次正大光明的向建虜派使,也不是因為能不能換回洪承疇和祖大壽?而是因為這一次的出使將有可能會影響黃太吉再次入塞的時間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