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臉色一沉,目光裏有惱怒,意思是:朕已經替你擋住了,你又何必再站出來?


    父皇的心意,朱慈烺自然是明白的,但他更明白的是,這件事靠躲是躲不過去的,必須正大光明的應對,如此才有可能說服群臣,最起碼不要讓群臣繼續在這件事情上糾纏,以免壞了遼東的大計,不然此次永遠不可能平息,時不時就會被人拿出來。


    父皇的臉色,朱慈烺看的清楚,但他還是躬身,目光溫和但又倔強的望著父皇。


    崇禎帝在心中暗暗嘆口氣,重新坐下,麵無表情的點頭:「說吧。」


    朱慈烺轉對群臣,先朝馬嘉植點點頭,馬嘉植趕緊躬身行禮,雖然他對太子私自放俘之事有所不滿,但並不表示他對本人有什麽太大的意見,不說太子擊退建虜的功績,隻說大明朝國本第一的傳統,就令他不敢對太子有任何不敬——其實未必不是一種掙紮,但自以為心憂天下,為社稷為朝廷的理想最終還是令他站了出來,指出太子的僭越之處。


    朱慈烺環視群臣,緩緩道:「我知道諸位先生對換俘之策頗有疑慮,擔心的不過就是洪承疇和祖大壽被換回來之後,可能會對遼東軍心有所影響,另外,阿巴泰是虜酋黃太吉的兄長,輕易縱放回去,我大明就少了一張應對建虜的王牌,還給人一種示弱的感覺。但在我看來,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麵,隻要利大於弊,有利我大明朝,有利於遏製建虜的兵鋒,我大明就應該堅定不移的執行!」


    「阿巴泰雖然是黃太吉的兄長,但就他在建虜的重要性,怕是連多鐸的十分之一都比不上,這樣的人,留在我大明,對我大明並無多少的益處,唯一能有的,不過就是麵子而已。」


    「數十年來,我大明和建虜在遼東交鋒無數,大戰更有數十度,但敗多勝少,究其原因,除了我們對建虜不了解,而建虜對我們知之甚深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大明始終沒有放下兩個字,那就是麵子。」


    「但真正的麵子又豈是一個阿巴泰就能掙來的?隻有勝利,源源不斷的勝利,才是我大明真正的麵子,而留下阿巴泰,無益於我大明的勝利,反倒是洪承疇和祖大壽留在建虜,對我大明的勝利,會是一種巨大的阻礙。諸位先生知兵事的有很多,但拋開人品,隻論用兵,強過洪承疇的怕也不多……這樣的人,我大明必須想方設法的把他帶回大明,而不是讓他為建虜出謀劃策!」


    「洪承疇和祖大壽一個是我大明重臣,一個是遼東大帥,一文一武,身負國恩,但卻屈膝投降建虜,這樣的人,難道不應該換回來,用國法軍紀進行處置嗎?」


    「但凡有一絲可能,我大明都要和建虜換俘,而不是拘泥於麵子,卻丟失了實際的利益。」


    「更不應說,遼東戰死將士的累累白骨,還暴露野外,風吹日曬,淒雨冷溝,讓他們入土為安,立祠祭祀,是朝廷不可逃避的責任。」


    「而建虜入塞失敗,氣焰受阻,正是商談此事的好時機。」


    「因此,向建虜派使,商議遼東英靈的回歸和換俘勢在必行。」


    朱慈烺溫和但卻堅定的聲音在大殿裏迴蕩,說的激動處,他情緒微微有點波動,眼眶也有紅。


    群臣鴉雀無聲,靜聽他所言。如果說,半年之前,朱慈烺剛剛上朝時,朝臣還把他當是一個小孩,是一個亟待學習治國能力的儲君,但時至今日,當太子連敗李自成和建虜之後,朝堂上下,再人敢小覷他,現在,很多朝臣擔心的不是太子年幼尚沒有治國的本事,而是擔心太子太過聰明,少年掌兵不知收放,從而逾越了分際。


    而不通過陛下和朝廷,就釋放祖澤潤,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說,大明朝對藩王嚴管,對國本一向寬容,但在言官們看來,有些事情還是不能逾越的。


    也因此,馬嘉植的諫言明著說換俘,實在是在表達對太子釋放祖澤潤的不滿。


    朱慈烺當然明白群臣的擔心,於是說到最後,他拱手向群臣行禮,誠懇說道:「但本宮太急切了,沒有恩請陛下和朝廷同意,就釋放了祖澤潤,是考慮不周,罪在本宮,造成諸位先生的困擾,本宮深表歉意……」


    說完,向著群臣環環一鞠。


    群臣都是吃驚,雖然皇帝和太子向大臣行禮並非什麽稀罕事,周延儒此次重為首輔,第一次覲見崇禎帝時,崇禎帝甚至深躬稱先生,並親自將周延儒送出殿外,不過在朝堂之上,在這象徵帝國權力核心的文華殿中,皇帝或者太子向群臣深鞠,卻是從來都沒有過的事情。


    加之,皇太子說話沉穩而誠摯,目光望著眾臣,非常有感染力,殿中群臣都有被觸動的感覺。


    不過這並不表示群臣都被太子所動了,十年寒窗到三榜進士,再到現在的朝廷二品三品,每一個都是千錘百鍊,不會輕易為別人的言辭所動,即便是皇太子也一樣。


    但群臣還是驚異,尤其是馬嘉植,急忙向太子回禮,口中急道:「殿下不可……」


    而不等他們直身,太子已經轉向崇禎帝,撩袍跪倒:「父皇,兒臣思慮不周,造成朝臣困惱,罪責都是兒臣,兒臣自請罪。請罰俸一年,減去一百東宮宮女和用人……」


    聽到此,禦座上的崇禎帝勃然色變,群臣更是大驚,東宮的太監宮女和奴婢,都是有規製的,雖然可以略微減少,但規製裏的人數絕不能少,尤其是不能被朝廷下令,減縮東宮用人。雖然大明沒有廢儲的傳統,但歷朝歷代,廢儲的第一步就是壓縮東宮的權力,縮減東宮規模,甚至禁足東宮,令東宮不得出門,殿中的所有人,從禦座上的崇禎帝到下麵的七品言官,都是熟讀史書的大家,對歷史上的廢儲都太了解了,朱慈烺的請罪一出,他們立刻就想到了那兩個不祥之字:廢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十五年(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韭菜東南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韭菜東南生並收藏崇禎十五年(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