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嘉植是甘肅人,沒有去過江南,雖然對江南的奢靡有所風聞,但真正到江南走一遭,江南士大夫的奢靡生活令他大吃一驚,同樣是大明,簡直是南北兩重天,和江南相比,他老家甘肅和北方簡直就是地獄,尤其是那些積欠朝廷逮賦的人,很多人都是家有餘財,糧倉滿滿,但偏偏就是不交。馬嘉植是一個怒脾氣,對逮賦者毫不留情,嚴厲予以追收,任何人的情麵都不講,寧波當地的官紳,甚至是南京和北京都有人給他捎話,但他一概不管,在他鐵麵無情的追逮之下,寧波府歷年的逮賦,追繳了將近八成——此次出京的禦史言官,他的成績是最好的。
聽到馬嘉植所言,朱慈烺暗暗點頭,心說這才是我大明真正的言官!
馬嘉植,字培原,崇禎七年甲戌科進士,他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兩度彈劾陳新甲,致陳新甲下獄,並反對崇禎帝異想天開的想要發行紙鈔的政策。就明末言官來說,馬嘉植是稱職的,雖然在年初的朝議中,他曾經反對朱慈烺提出的追逮之策,但現在他卻改變了立場。馬嘉植還有一個外號叫「小華光」,「華光」指的是道教護法四聖之一的馬靈官,即民間俗稱的馬王爺,正合馬嘉植的姓氏和長嘴馬麵。
「臣附議。」有人站出來,贊同馬嘉植所說。
原來是兵科右給事中韓如愈。
和馬嘉植不同,韓如愈是南直隸徽州府黟縣(今安徽省黟縣)人,是地地道道的江南人,先授安化(今甘肅慶陽縣)知縣,以廉能稱,十二年被拔擢為給事中。
歷史上,韓如愈曾經彈劾臨陣脫逃大將賀人龍、江西巡撫張風翮,還彈劾自己的頂頭上司都給事曾應遴,又稽查山東總兵劉澤清冒名領功的弊案,彈劾並拒絕了劉澤清的賄賂,為劉澤清所恨。崇禎十七年,和馬嘉植一起到江浙督餉,被劉澤清派人殺死於東平戴家廟。
身為南人,韓如愈卻站出來支援馬嘉植,等於是公開向那些欠稅的江南士紳決裂,即便是那些沒有欠稅的,怕也會對他心生不滿。
朱慈烺再一次暗暗點頭,大明言官並非全部都是無事生非,挑肥揀瘦,隻拘泥於小處,但卻看不到大局的憤青,真正的風骨還是有的。
見馬嘉植和韓如愈反對自己,戴明說臉色臊紅的道:「臣不知道馬嘉植和韓如愈所說何來?臣所稽查的鎮江一代,那些逮賦者確實是生計困難,雖然沒有到家徒四壁,但也絕沒有在青樓一擲千金之人。」
「臣等也沒有發現。」又有禦史廖國遴、給事中楊枝起站出。他們附議的是戴明說。
「是沒有發現,還是故作不知?」馬嘉植冷笑。
「你這話何意?難道我還會欺君不成?」戴明說、廖國遴也都是怒。
雙方吵成一團。
朱慈烺看向看向首輔周延儒。
卻見周延儒老井無波,老眼微微眯縫,抱著笏板,動也不動,像是根本沒有聽到殿中的爭吵。
再看向禦座上的父皇禦座上的父皇。
發現崇禎帝陰沉著臉,對言官們的爭吵很是不耐,不過卻也沒有想要阻止的意思。
還好,馬嘉植和戴明說都不是初上朝堂的新人,深知朝堂規矩,吵了兩句便躬身不吵了,隻等聖裁。
崇禎帝依舊不說話。
「刑部……」周延儒把目光轉向刑部尚書張忻,嘴裏輕輕吐出兩個字。
第577章 處置逮賦
刑部尚書張忻應聲而出,站到殿中,攤開早就準備好的一張長紙卷,將禦史言官和各地官府回報匯總,簡略的念了一遍。
花天酒地、在青樓一擲千金的逮賦者不但有,而且有三四位。家徒四壁,付不出逮賦的也有,所以馬嘉植和戴明說都沒有說假話。
禦座上,崇禎帝臉色陰沉,對那些積欠朝廷稅賦,卻依然花天酒地的逮賦者,他心中的憤怒超過殿中的任何一個人。天知道他在宮中過的怎樣生活?袖口補了又補,禦膳也是難減就減,隻為省下一點可憐的銀子,但江南逮賦者卻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比他這個皇帝還奢侈。江南的稅官都是幹什麽吃的?各個官員都瞎了,聾了嗎?
雖然張忻匯報的這些情況,他早就知道,但今日聽到,心中還是忍不住湧起怒氣。
張忻繼續匯報。
對一些確實無銀,且欠賦時間五年以上的困難戶,由在地官員和禦史們共同核準,進行了減免,到現在為止,刑部尚沒有發現其間有以權謀私,徇私包庇的情況,各地也沒有接到相應的訴狀。
而對於有財不付,逮賦折合糧價超過一百兩銀子的頑固分子,各地官府和禦史的處置不一,像馬嘉植就是直接查封財產,限期交納,不懼任何壓力和說服,寧波知府徐懋曙全力配合,正是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寧波府才一舉收回了八成的逮賦。
寧波知府徐懋曙,或是一個可用的人才……朱慈烺記住了這個名字。
禦座上,崇禎帝也在微微點頭。
和馬嘉植不同,大部分言官禦史都顧忌逮賦者的後台,一味軟處理,並不敢採取強硬手段,加上在地官府不是太配合,所以效果十分不好,逮賦者隻是願意繳納少部分的逮賦,再多了就開始哭窮。
直到了十月份,為了仕途也為了尊嚴,一些禦史言官不得不採取激烈手段,也開始查封財產,這其中就有兵科都給事中張縉彥,隻不過南直隸的水深超過他的想像,他逮賦沒有追到多少,卻把自己送進了醫館。
聽到馬嘉植所言,朱慈烺暗暗點頭,心說這才是我大明真正的言官!
馬嘉植,字培原,崇禎七年甲戌科進士,他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兩度彈劾陳新甲,致陳新甲下獄,並反對崇禎帝異想天開的想要發行紙鈔的政策。就明末言官來說,馬嘉植是稱職的,雖然在年初的朝議中,他曾經反對朱慈烺提出的追逮之策,但現在他卻改變了立場。馬嘉植還有一個外號叫「小華光」,「華光」指的是道教護法四聖之一的馬靈官,即民間俗稱的馬王爺,正合馬嘉植的姓氏和長嘴馬麵。
「臣附議。」有人站出來,贊同馬嘉植所說。
原來是兵科右給事中韓如愈。
和馬嘉植不同,韓如愈是南直隸徽州府黟縣(今安徽省黟縣)人,是地地道道的江南人,先授安化(今甘肅慶陽縣)知縣,以廉能稱,十二年被拔擢為給事中。
歷史上,韓如愈曾經彈劾臨陣脫逃大將賀人龍、江西巡撫張風翮,還彈劾自己的頂頭上司都給事曾應遴,又稽查山東總兵劉澤清冒名領功的弊案,彈劾並拒絕了劉澤清的賄賂,為劉澤清所恨。崇禎十七年,和馬嘉植一起到江浙督餉,被劉澤清派人殺死於東平戴家廟。
身為南人,韓如愈卻站出來支援馬嘉植,等於是公開向那些欠稅的江南士紳決裂,即便是那些沒有欠稅的,怕也會對他心生不滿。
朱慈烺再一次暗暗點頭,大明言官並非全部都是無事生非,挑肥揀瘦,隻拘泥於小處,但卻看不到大局的憤青,真正的風骨還是有的。
見馬嘉植和韓如愈反對自己,戴明說臉色臊紅的道:「臣不知道馬嘉植和韓如愈所說何來?臣所稽查的鎮江一代,那些逮賦者確實是生計困難,雖然沒有到家徒四壁,但也絕沒有在青樓一擲千金之人。」
「臣等也沒有發現。」又有禦史廖國遴、給事中楊枝起站出。他們附議的是戴明說。
「是沒有發現,還是故作不知?」馬嘉植冷笑。
「你這話何意?難道我還會欺君不成?」戴明說、廖國遴也都是怒。
雙方吵成一團。
朱慈烺看向看向首輔周延儒。
卻見周延儒老井無波,老眼微微眯縫,抱著笏板,動也不動,像是根本沒有聽到殿中的爭吵。
再看向禦座上的父皇禦座上的父皇。
發現崇禎帝陰沉著臉,對言官們的爭吵很是不耐,不過卻也沒有想要阻止的意思。
還好,馬嘉植和戴明說都不是初上朝堂的新人,深知朝堂規矩,吵了兩句便躬身不吵了,隻等聖裁。
崇禎帝依舊不說話。
「刑部……」周延儒把目光轉向刑部尚書張忻,嘴裏輕輕吐出兩個字。
第577章 處置逮賦
刑部尚書張忻應聲而出,站到殿中,攤開早就準備好的一張長紙卷,將禦史言官和各地官府回報匯總,簡略的念了一遍。
花天酒地、在青樓一擲千金的逮賦者不但有,而且有三四位。家徒四壁,付不出逮賦的也有,所以馬嘉植和戴明說都沒有說假話。
禦座上,崇禎帝臉色陰沉,對那些積欠朝廷稅賦,卻依然花天酒地的逮賦者,他心中的憤怒超過殿中的任何一個人。天知道他在宮中過的怎樣生活?袖口補了又補,禦膳也是難減就減,隻為省下一點可憐的銀子,但江南逮賦者卻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比他這個皇帝還奢侈。江南的稅官都是幹什麽吃的?各個官員都瞎了,聾了嗎?
雖然張忻匯報的這些情況,他早就知道,但今日聽到,心中還是忍不住湧起怒氣。
張忻繼續匯報。
對一些確實無銀,且欠賦時間五年以上的困難戶,由在地官員和禦史們共同核準,進行了減免,到現在為止,刑部尚沒有發現其間有以權謀私,徇私包庇的情況,各地也沒有接到相應的訴狀。
而對於有財不付,逮賦折合糧價超過一百兩銀子的頑固分子,各地官府和禦史的處置不一,像馬嘉植就是直接查封財產,限期交納,不懼任何壓力和說服,寧波知府徐懋曙全力配合,正是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寧波府才一舉收回了八成的逮賦。
寧波知府徐懋曙,或是一個可用的人才……朱慈烺記住了這個名字。
禦座上,崇禎帝也在微微點頭。
和馬嘉植不同,大部分言官禦史都顧忌逮賦者的後台,一味軟處理,並不敢採取強硬手段,加上在地官府不是太配合,所以效果十分不好,逮賦者隻是願意繳納少部分的逮賦,再多了就開始哭窮。
直到了十月份,為了仕途也為了尊嚴,一些禦史言官不得不採取激烈手段,也開始查封財產,這其中就有兵科都給事中張縉彥,隻不過南直隸的水深超過他的想像,他逮賦沒有追到多少,卻把自己送進了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