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漢俊走後,一個青袍紗帽的清瘦老者進入殿中。
正是李紀澤。
作為參謀司照磨,除了為太子殿下研判敵情,出謀劃策,製定計劃之外,京營糧草輜重的變化也在他的掌握中。
太子問起前線軍糧和軍中存糧的情況,李紀澤一一詳細稟報,朱慈烺聽後眉頭深鎖,軍中糧草現在也是緊巴巴,甚至是短缺的,不過為了緩解京惠糧行麵臨的危機,朱慈烺還是寫下一道手令交給李紀澤,令輜重司在京師糧倉留出四萬石的糧米,隨時等候調用——一旦三天之後事情不能解決,徽商不低頭,京惠商行斷糧,他就會先挪用這四萬石軍糧。當然了,他事先會向崇禎帝請旨,也會全力向內閣和兵部解釋,獲得他們的同意,
李紀澤不明白調糧的用途,不過卻不多問,拿了手令,躬身退下。
殿中恢復了安靜,但朱慈烺眉間的愁緒依然不能散去,
腳步聲響,唐亮輕步走了進來,先為太子撥旺了殿中的銅暖爐,然後又為太子換了一壺熱茶,這才輕聲道:「殿下,奴婢剛才路過黃華坊時,去看了一下顏姑娘……」
朱慈烺心中一動,抬頭:「她還好吧?」
「好。」唐亮笑的眼都沒了:「顏姑娘端的是手巧,她隔壁鄰家有婦人織布,她隻學了兩天就會了,這三月來每日清早起來織布,上午教小寶讀書寫字,下午有空又織布,小寶也是自己親自照顧,奴婢派在那裏的一個火者和兩個丫鬟,倒是清閑的很,這三人知道無功,前些天,三人將顏姑娘的布運到集市,換了幾錢銀子,也算他們靈巧。」
火者,最底層的太監。
「哦。」朱慈烺也笑了,看唐亮笑眯眯地樣子就知道,他一定又把小寶架在脖子上玩了。
說心裏話,朱慈烺對顏家姐弟還真有點想念呢。不過這裏不比開封,任何人進入太子府都需要詳加盤查,而且會記錄在案。未免將來太子妃出現變數,顏靈素暫時還不宜在太子府出現。
第575章 郝搖旗之死
唐亮挑亮了巨燭,退到了一邊。他知道太子沒有早睡的習慣,最早戌時末(9點)才會休息,晚了會到亥時末(11點)也不一定,所以他不勸睡,隻伺候在旁。等太子打開哈欠,再伺候太子就寢。
燭光下,太子殿下正在翻看一些堆積的邸報。
出征期間,一些不涉及軍政的內政邸報,比如各省官員變化還有其他零碎小事,都被左中允林增誌分類,留在了京師,隻有一些關係到軍國大政的邸報才會送到前線,報給太子立刻知道。太子一走兩個多月,邸報堆積了很多,原本也可以明天再慢慢看,或者根本不必看,但朱慈烺還是一目十行,快速掃了一遍——邸報是國家形勢的基本展現,雖然有一些地方官員可能會在邸報中作假,虛報甚至是謊報,但總體說來,邸報消息還是比較可信的,在這個信息流動極慢,南北交通不便的時代裏,邸報是了解這個幅員遼闊的大國的最佳方式,朱慈烺不能也不敢輕視。
到十月末,兩京一十三省,包括雲貴等地的秋闈都已經結束,中舉的榜單也隨之公布。
就像歷史上那樣,一代大儒黃宗羲沒有中舉,大才子侯方域也沒有中舉。
不得不說,明末吏治雖然已經糜爛,但科舉製度卻依然是公平公正,水潑不進。在「糊名法」製度下,考官根本不知道考生是誰,隻能憑考卷內容給出評分,但是內容不合意,即便是黃宗羲這樣的大儒,侯方域這樣的二代,也無法得到考官的青睞。
對二人名落孫山,朱慈烺一點都不意外,而在南直隸的中舉榜單中,他看到一個熟悉的,如雷貫耳的名字。
西湖三傑之一的張煌言張蒼水。
一切都如歷史,南明後期抗清的標杆,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如約而至。
張煌言中舉了。
朱慈烺微有感嘆,抗清的義士有許多,但能稱完人的卻不多,張煌言就是其中一個。張煌言1620年生人,今年剛22歲,正是年輕有為之時,明史記載,張煌言雖考文舉,但在考試時,朝廷「以兵事急」,令考生「兼試射」,而張煌言張弓搭箭竟「三發皆中」,在場者驚服。
由此可知,張煌言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文弱之人。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南下,連破揚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寧波城中文武官員有的倉惶出逃,有的策劃獻城投降。二十五歲的張煌言,挺身而出,投筆從戎,從此開始了坎坷波瀾的一生。
成為舉人,就等於是入了官籍,有了做官的資格,不過舉人出身隻能做些小官,仕途比進士出身的人差了很多。明朝有「非翰林不入閣,非進士不入翰林」的傳統,等於是將是舉人排除在了大明最高文官的範圍之外,所以很多舉人中舉之後並不做官,而是繼續考試,直到考中進士為止。
張煌言已經中舉,朱慈烺思謀著,怎麽能把他調到京城使用?
而另一個朱慈烺更加關注的人才,南明唯一能被稱為戰略家和政治家的人傑,那就是現任長沙知府堵胤錫的名字也在邸報中出現。
堵胤錫,字仲緘,號牧遊,江蘇宜興人,崇禎十年進士,先任北新鈔關分司,政績卓越,十四年接任長沙知府,隻一年時間就處理積案300餘件,賑濟災民,改革弊政,並編纂了《長沙府誌》,但他的名字出現在邸報中,並不是因為這些功勞,而是因為他懲辦了長沙吉王府的惡奴。
正是李紀澤。
作為參謀司照磨,除了為太子殿下研判敵情,出謀劃策,製定計劃之外,京營糧草輜重的變化也在他的掌握中。
太子問起前線軍糧和軍中存糧的情況,李紀澤一一詳細稟報,朱慈烺聽後眉頭深鎖,軍中糧草現在也是緊巴巴,甚至是短缺的,不過為了緩解京惠糧行麵臨的危機,朱慈烺還是寫下一道手令交給李紀澤,令輜重司在京師糧倉留出四萬石的糧米,隨時等候調用——一旦三天之後事情不能解決,徽商不低頭,京惠商行斷糧,他就會先挪用這四萬石軍糧。當然了,他事先會向崇禎帝請旨,也會全力向內閣和兵部解釋,獲得他們的同意,
李紀澤不明白調糧的用途,不過卻不多問,拿了手令,躬身退下。
殿中恢復了安靜,但朱慈烺眉間的愁緒依然不能散去,
腳步聲響,唐亮輕步走了進來,先為太子撥旺了殿中的銅暖爐,然後又為太子換了一壺熱茶,這才輕聲道:「殿下,奴婢剛才路過黃華坊時,去看了一下顏姑娘……」
朱慈烺心中一動,抬頭:「她還好吧?」
「好。」唐亮笑的眼都沒了:「顏姑娘端的是手巧,她隔壁鄰家有婦人織布,她隻學了兩天就會了,這三月來每日清早起來織布,上午教小寶讀書寫字,下午有空又織布,小寶也是自己親自照顧,奴婢派在那裏的一個火者和兩個丫鬟,倒是清閑的很,這三人知道無功,前些天,三人將顏姑娘的布運到集市,換了幾錢銀子,也算他們靈巧。」
火者,最底層的太監。
「哦。」朱慈烺也笑了,看唐亮笑眯眯地樣子就知道,他一定又把小寶架在脖子上玩了。
說心裏話,朱慈烺對顏家姐弟還真有點想念呢。不過這裏不比開封,任何人進入太子府都需要詳加盤查,而且會記錄在案。未免將來太子妃出現變數,顏靈素暫時還不宜在太子府出現。
第575章 郝搖旗之死
唐亮挑亮了巨燭,退到了一邊。他知道太子沒有早睡的習慣,最早戌時末(9點)才會休息,晚了會到亥時末(11點)也不一定,所以他不勸睡,隻伺候在旁。等太子打開哈欠,再伺候太子就寢。
燭光下,太子殿下正在翻看一些堆積的邸報。
出征期間,一些不涉及軍政的內政邸報,比如各省官員變化還有其他零碎小事,都被左中允林增誌分類,留在了京師,隻有一些關係到軍國大政的邸報才會送到前線,報給太子立刻知道。太子一走兩個多月,邸報堆積了很多,原本也可以明天再慢慢看,或者根本不必看,但朱慈烺還是一目十行,快速掃了一遍——邸報是國家形勢的基本展現,雖然有一些地方官員可能會在邸報中作假,虛報甚至是謊報,但總體說來,邸報消息還是比較可信的,在這個信息流動極慢,南北交通不便的時代裏,邸報是了解這個幅員遼闊的大國的最佳方式,朱慈烺不能也不敢輕視。
到十月末,兩京一十三省,包括雲貴等地的秋闈都已經結束,中舉的榜單也隨之公布。
就像歷史上那樣,一代大儒黃宗羲沒有中舉,大才子侯方域也沒有中舉。
不得不說,明末吏治雖然已經糜爛,但科舉製度卻依然是公平公正,水潑不進。在「糊名法」製度下,考官根本不知道考生是誰,隻能憑考卷內容給出評分,但是內容不合意,即便是黃宗羲這樣的大儒,侯方域這樣的二代,也無法得到考官的青睞。
對二人名落孫山,朱慈烺一點都不意外,而在南直隸的中舉榜單中,他看到一個熟悉的,如雷貫耳的名字。
西湖三傑之一的張煌言張蒼水。
一切都如歷史,南明後期抗清的標杆,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如約而至。
張煌言中舉了。
朱慈烺微有感嘆,抗清的義士有許多,但能稱完人的卻不多,張煌言就是其中一個。張煌言1620年生人,今年剛22歲,正是年輕有為之時,明史記載,張煌言雖考文舉,但在考試時,朝廷「以兵事急」,令考生「兼試射」,而張煌言張弓搭箭竟「三發皆中」,在場者驚服。
由此可知,張煌言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文弱之人。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南下,連破揚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寧波城中文武官員有的倉惶出逃,有的策劃獻城投降。二十五歲的張煌言,挺身而出,投筆從戎,從此開始了坎坷波瀾的一生。
成為舉人,就等於是入了官籍,有了做官的資格,不過舉人出身隻能做些小官,仕途比進士出身的人差了很多。明朝有「非翰林不入閣,非進士不入翰林」的傳統,等於是將是舉人排除在了大明最高文官的範圍之外,所以很多舉人中舉之後並不做官,而是繼續考試,直到考中進士為止。
張煌言已經中舉,朱慈烺思謀著,怎麽能把他調到京城使用?
而另一個朱慈烺更加關注的人才,南明唯一能被稱為戰略家和政治家的人傑,那就是現任長沙知府堵胤錫的名字也在邸報中出現。
堵胤錫,字仲緘,號牧遊,江蘇宜興人,崇禎十年進士,先任北新鈔關分司,政績卓越,十四年接任長沙知府,隻一年時間就處理積案300餘件,賑濟災民,改革弊政,並編纂了《長沙府誌》,但他的名字出現在邸報中,並不是因為這些功勞,而是因為他懲辦了長沙吉王府的惡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