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起身謝恩。
崇禎帝深深望著兒子,直到兒子的身影在暖閣門口消息,腳步遠去,他才收回了目光,頭向椅後仰過去,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不過很快的他就重新直起腰,臉色也變的凝重,對王承恩道:「叫周延儒和馮元飆來!」
「是。」王承恩躬身。
……
黃昏,兩道聖旨從內閣發了出來。
第一道,遣兵部職方司郎中馬紹愉出使遼東,和建虜商討收斂遼東陣亡將士屍骨之事。副使為原兵部尚書袁可立之子,現戶部郎中袁樞,調回京師,隨馬紹愉一起前往遼東。
消息一出。群臣譁然。怎麽的,是要假借收斂遼東陣亡將士屍骨,和建虜換俘,繼而議和嗎?
第二道,是崇禎帝獎勵抵禦建虜入塞有功諸將,並在聖旨的最後寫上了絕不和建虜議和的豪言。
如果沒有第二道,隻有第一道,在禦史言官都已經回京,特別是六科給事中有五科回京,清流們對「換俘」之事正議論紛紛之時,即便是有內閣票擬,內廷硃批,在群情激憤之下,給事中們也有可能會腦子一熱,將聖旨給封駁回去。
不過因為有第二道,給事中們一看,陛下並沒有和建虜議和的意思,收斂遼東陣亡將士的遺骸,也是朝廷應做的事情。於是兩道聖旨很順利的就發了出去,隻有一些明眼人知道,這兩道聖旨一左一右,分明是兩手策略,雖然聖旨說不議和,但並沒有說不換俘,怕是用不了多久,洪承疇和祖大壽這兩個狗賊就會歸來了。
……
坤寧宮。
周後,張皇太後坐在上位,太子坐右邊,定王坐左邊,坤興公主雖然有座位,但卻不甘於被束縛,一直跑來跑去,每個人都是笑,尤其是張皇太後,幾乎是笑個不停,張皇太後是天啟的遺孀,雖然是皇太後,但歲數比周後大不了多少,為人和善,沒有為天啟誕下一個子嗣,一直都把周後的幾個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太子出征,他對周後更關心前線的動態,若非大明祖製後宮不得幹政,她說不得會派太監到兵部到蹲守,她好時時刻刻都能了解到太子的消息。
現在太子歸來,而且是攜著擊退建虜入塞的輝煌大勝,立下了那些三榜進士出身的督撫們都無法完成的功績,張皇太後如何能不喜?
張皇太後問起戰事的經過,朱慈烺輕描淡寫,盡量說的輕鬆,即便如此,也把張皇太後和周後嚇的出了一身冷汗,坤興興奮,好奇的不停的詢問,定王朱慈炯卻興致不高,一直都沉默,好像有什麽心事。
「太子哥哥,你答應我的那件事情,可不要忘記啊……」抽著空隙,坤興小聲沖朱慈烺說。
朱慈烺知道她說的什麽,看一眼滿腹心事的弟弟朱慈炯,笑道:「放心,不會忘。」
黃昏。當張皇後離開後,朱慈烺跪下來,很鄭重其事的向周後提出,前線將士困難,父皇和母後也都在節儉,東宮也當為表率,勤儉節約,因此他打算遣散一些宮女,周後聽罷大驚,這怎麽可以?雖然每年宮中都會遣散一些宮女,但都是一些年老力衰,難以繼續在宮中生存之人,東宮的宮女都是年輕,怎麽可以遣散?
朱慈烺眼含熱淚,表情沉痛,連連說起前線將士的辛苦,甲冑不全,棉服沒有的慘況,說的周後落了淚,終於同意他遣散一些宮女,不過數量控製在二十人之內,多了一個也不行。東宮女官和宮女將近二百人,二十人等於是十分之一,這已經是周後最大的容忍了。
朱慈烺欣然同意。
不要說二十人,就是十人也足夠。
遣散那一名叫「綠蘿」的宮女,找地方安置,然後再找機會送入宮中,就算是圓了定王朱慈炯的心事,也實現了對坤興的承諾。
在朱慈烺跪求的同時,坤興在一邊偷笑,聰明如斯的她已經明白太子哥哥的用意了。
……
酉時末(晚上七點)。紫禁城的宮門緩緩合上,朱慈烺在這之前離開皇宮,返回東宮。崇禎帝連發兩道聖旨的消息,他已經知道了,欣慰之餘卻也有點擔心,不是擔心言官們死不甘休,而是擔心馬紹愉能不能勝任使者這個角色?馬紹愉隻是一個郎中,和朱慈烺理想中的侍郎差很大一截,一個郎中和一個侍郎到建虜瀋陽的影響,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但沒辦法了,聖旨以下,他隻能遵從。
幸運的是,父皇聽從了他的建議,起用了袁可立之子袁樞。就歷史記載來說,袁樞不但對大明忠心耿耿,而且有一定能力,是一個可用之人,且當年其父袁可立在登萊巡撫的任上,就曾經有過精彩的離間之策,策反了努爾哈赤的姻婿劉愛塔,是遼東戰爭史上明朝誘降滿清級別最高的將領。
第573章 糧食危機
希望袁樞能有其父的風采,即便不能策反,隻要能令瀋陽的漢軍旗將領有所動搖,就算是大功一件了。
沒有直接返回東宮,車輪轔轔,武襄左衛護衛著朱慈烺從十王街而過,繼續向前。
不同於往常,今晚京師的街道上燈籠點點,到處都有光亮,燈下的行人百姓也隱隱然透著些喜氣,比起年初之時的死氣沉沉,感覺好了很多——不止是因為快過年了,且明天就是小年,更因為建虜大軍被太子殿下擊退了,這一個年,不用提心弔膽了。
朱慈烺微有欣慰,不過很快的,他臉色就凝重了起來。
崇禎帝深深望著兒子,直到兒子的身影在暖閣門口消息,腳步遠去,他才收回了目光,頭向椅後仰過去,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不過很快的他就重新直起腰,臉色也變的凝重,對王承恩道:「叫周延儒和馮元飆來!」
「是。」王承恩躬身。
……
黃昏,兩道聖旨從內閣發了出來。
第一道,遣兵部職方司郎中馬紹愉出使遼東,和建虜商討收斂遼東陣亡將士屍骨之事。副使為原兵部尚書袁可立之子,現戶部郎中袁樞,調回京師,隨馬紹愉一起前往遼東。
消息一出。群臣譁然。怎麽的,是要假借收斂遼東陣亡將士屍骨,和建虜換俘,繼而議和嗎?
第二道,是崇禎帝獎勵抵禦建虜入塞有功諸將,並在聖旨的最後寫上了絕不和建虜議和的豪言。
如果沒有第二道,隻有第一道,在禦史言官都已經回京,特別是六科給事中有五科回京,清流們對「換俘」之事正議論紛紛之時,即便是有內閣票擬,內廷硃批,在群情激憤之下,給事中們也有可能會腦子一熱,將聖旨給封駁回去。
不過因為有第二道,給事中們一看,陛下並沒有和建虜議和的意思,收斂遼東陣亡將士的遺骸,也是朝廷應做的事情。於是兩道聖旨很順利的就發了出去,隻有一些明眼人知道,這兩道聖旨一左一右,分明是兩手策略,雖然聖旨說不議和,但並沒有說不換俘,怕是用不了多久,洪承疇和祖大壽這兩個狗賊就會歸來了。
……
坤寧宮。
周後,張皇太後坐在上位,太子坐右邊,定王坐左邊,坤興公主雖然有座位,但卻不甘於被束縛,一直跑來跑去,每個人都是笑,尤其是張皇太後,幾乎是笑個不停,張皇太後是天啟的遺孀,雖然是皇太後,但歲數比周後大不了多少,為人和善,沒有為天啟誕下一個子嗣,一直都把周後的幾個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太子出征,他對周後更關心前線的動態,若非大明祖製後宮不得幹政,她說不得會派太監到兵部到蹲守,她好時時刻刻都能了解到太子的消息。
現在太子歸來,而且是攜著擊退建虜入塞的輝煌大勝,立下了那些三榜進士出身的督撫們都無法完成的功績,張皇太後如何能不喜?
張皇太後問起戰事的經過,朱慈烺輕描淡寫,盡量說的輕鬆,即便如此,也把張皇太後和周後嚇的出了一身冷汗,坤興興奮,好奇的不停的詢問,定王朱慈炯卻興致不高,一直都沉默,好像有什麽心事。
「太子哥哥,你答應我的那件事情,可不要忘記啊……」抽著空隙,坤興小聲沖朱慈烺說。
朱慈烺知道她說的什麽,看一眼滿腹心事的弟弟朱慈炯,笑道:「放心,不會忘。」
黃昏。當張皇後離開後,朱慈烺跪下來,很鄭重其事的向周後提出,前線將士困難,父皇和母後也都在節儉,東宮也當為表率,勤儉節約,因此他打算遣散一些宮女,周後聽罷大驚,這怎麽可以?雖然每年宮中都會遣散一些宮女,但都是一些年老力衰,難以繼續在宮中生存之人,東宮的宮女都是年輕,怎麽可以遣散?
朱慈烺眼含熱淚,表情沉痛,連連說起前線將士的辛苦,甲冑不全,棉服沒有的慘況,說的周後落了淚,終於同意他遣散一些宮女,不過數量控製在二十人之內,多了一個也不行。東宮女官和宮女將近二百人,二十人等於是十分之一,這已經是周後最大的容忍了。
朱慈烺欣然同意。
不要說二十人,就是十人也足夠。
遣散那一名叫「綠蘿」的宮女,找地方安置,然後再找機會送入宮中,就算是圓了定王朱慈炯的心事,也實現了對坤興的承諾。
在朱慈烺跪求的同時,坤興在一邊偷笑,聰明如斯的她已經明白太子哥哥的用意了。
……
酉時末(晚上七點)。紫禁城的宮門緩緩合上,朱慈烺在這之前離開皇宮,返回東宮。崇禎帝連發兩道聖旨的消息,他已經知道了,欣慰之餘卻也有點擔心,不是擔心言官們死不甘休,而是擔心馬紹愉能不能勝任使者這個角色?馬紹愉隻是一個郎中,和朱慈烺理想中的侍郎差很大一截,一個郎中和一個侍郎到建虜瀋陽的影響,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但沒辦法了,聖旨以下,他隻能遵從。
幸運的是,父皇聽從了他的建議,起用了袁可立之子袁樞。就歷史記載來說,袁樞不但對大明忠心耿耿,而且有一定能力,是一個可用之人,且當年其父袁可立在登萊巡撫的任上,就曾經有過精彩的離間之策,策反了努爾哈赤的姻婿劉愛塔,是遼東戰爭史上明朝誘降滿清級別最高的將領。
第573章 糧食危機
希望袁樞能有其父的風采,即便不能策反,隻要能令瀋陽的漢軍旗將領有所動搖,就算是大功一件了。
沒有直接返回東宮,車輪轔轔,武襄左衛護衛著朱慈烺從十王街而過,繼續向前。
不同於往常,今晚京師的街道上燈籠點點,到處都有光亮,燈下的行人百姓也隱隱然透著些喜氣,比起年初之時的死氣沉沉,感覺好了很多——不止是因為快過年了,且明天就是小年,更因為建虜大軍被太子殿下擊退了,這一個年,不用提心弔膽了。
朱慈烺微有欣慰,不過很快的,他臉色就凝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