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座小寨修建在第三道峪口的中段,位在山頂,此處山路更為難行,山形陡峭,不需要多,最多一千人就可以起到一夫當關的阻撓效果。
大小兩處城寨相距十裏,相互照應,彼此呼應,有事半功倍之效,隻需小心謹慎,嚴密防守,建虜縱然用十萬大軍猛攻,沒有一個月也是攻不下來的。而隻需要堅守二十天,凝滯建虜的進軍速度,大明的戰略目標就算是達成了。
當然了,除非是建虜主帥腦子進水,否則他是絕對不會猛攻這兩個地方的。
明軍堵死了翠屏山樑,建虜想要進軍大明京畿,就隻能走薊州或者是玉田了。
「我意用左柳營主將馬德仁,率左柳營一個千總隊,再令精武營魏闖為輔佐,守衛大寨;小寨則交給參將董琦,令他率領臨清營一個千總隊死守,先生以為如何?」朱慈烺道。
吳甡點頭:「可,馬德仁以前默默無聞,但開封之戰卻顯出了相當的勇氣和戰力,臣以為可當此重任!」
這一夜,朱慈烺不顧潘永圖的懇求,沒有進薊州城休息,而就是翠屏山的山腳下紮營,他選擇紮營的地方也頗為講究,正是來日建虜大軍來犯之時,麵對薊州和翠屏山樑時,有可能的紮營地點。甚至有可能就是當年黃太吉第一次入塞大明,遇有袁崇煥在薊州阻攔時,當時選擇的宿營地點。
此處是翠屏山前的一個小山穀,避風,四周有山樑,可登高警戒。崇禎二年時,這裏應該還有大片樹林,令建虜可以隱身其中,現在樹木都已經被砍伐的幹淨,沒有遮擋了,不遠處有一片剛剛被刨翻幹淨的紅薯地。
夜裏,朱慈烺披著風衣站在帳篷前,望著麵前的翠屏山,又望西北角的薊州城,將自己想像成是建虜統帥。如果自己是建虜統帥,在薊州有重兵,翠屏山有險要的情況下,他要如何選擇下一步進軍的目標呢?攻薊州,打山樑,還是繞道玉田呢?
又或者,還有其他的選擇?
「殿下。」腳步輕響,披著厚厚風衣的吳牲來了。
吳牲今年剛五十三歲,精力尚充沛,滿麵紅光,鬍鬚根根如刺,眼睛炯炯,從京師到薊州的長途奔波並沒有讓他疲憊,當聽說太子一人在帳篷前獨望時,他立刻前來拜見。
「先生沒睡嗎?」
朱慈烺拱手。
「殿下不也沒睡嗎?」吳甡還禮。
君臣相視一笑。
「殿下,臣有一疑問。」吳甡不繞彎子,見禮之後,直接說明來意。
「先生請問。」
「殿下何以認定,建虜主力一定會從薊州以東,而不是古北口、牆子嶺一代入塞呢?」
古北口、牆子嶺在密雲地界,位在薊州以西。
歷來建虜入塞兩條路徑,一條是薊州西,一條是薊州東,薊州東指的是薊州到山海關的長城,薊州西指的是薊州到宣府大同的漫長邊境,後者比前者更難防守,漏洞也更多。
註:薊鎮共分十二路,十二路又為三協(東協、中協與西協)。分別是東協的燕河營、台頭營、石門寨和山海關;中協的馬蘭峪、鬆棚峪、喜峰口、太平寨;西協的牆子嶺、曹家寨、古北口、石塘嶺。其中中協設一個總兵官,總覽三協,也就是俗稱的薊州總兵官,現任為榆林人李居正。佟瀚邦現在的薊州總兵,相當於是西協總兵。
第509章 建虜主帥
朱慈烺道:「三個原因,第一,和繞道古北口、牆子嶺相比,建虜從東協入塞更便利,遷安,遵化,薊州,直到京師,不但路途縮短了六七百裏,而且地闊路平,便於行軍,最重要的是,建虜立刻就可以搶掠我大明百姓,獲取糧草和輜重。第二,鬆錦之戰前,我大明對東協的防守還算是嚴密,為了襲擊的突然性,建虜不得不取道古北口。但鬆錦之戰後,邊軍損失嚴重,東協之地處處都是漏洞,建虜沒有繞遠道的必要了。這樣的便宜,建虜不會不占。」
「第三,即便建虜主力這一次不走東協,我以為,其偏師也必然會走東協,所以薊州防守的漏洞必須補上。薊州,翠屏山,玉田,三點一線,形成長城之後的第二道防線,據敵於薊州城下,如此我大軍方能全力應對西協入塞之敵。」
聽完朱慈烺的解釋,吳甡微笑深躬:「殿下睿智。」
這三個理由,他當然也想到了,但親口聽到太子說出,還是令他欽佩。
朱慈烺還禮。
吳甡起身:「殿下,翠屏山上修建城寨,薊州南原挖掘壕溝,修建工事,用火器阻敵,截斷建虜通往京畿之路,這都是必須的準備,但臣不明白的是,殿下對玉田為什麽遲遲沒有安排呢?如果不能穩定玉田的防守,又如何能執行東守西攻的策略?」
所謂東守西攻,乃是朱慈烺、吳甡和參謀司共同討論出的應對建虜入塞的作戰計劃。東,就是薊州,薊州嚴防死守,不使建虜大軍逾越一步,與此同時,調集兵馬,防禦甚至是圍殲建虜從西麵入塞的兵馬。擋一路,殺一路,能事半功倍的達成抵禦建虜入塞的戰略目標。
為此,製定了甲乙兩種方案。
甲案,建虜主力從薊州之東,偏師從薊州之西入塞,歷史上就是這樣。這也非常符合鬆錦之戰後,大明疲憊,建虜氣氛高漲的情態,不管誰為建虜統帥,正常情況下,他們都會這麽做。
乙案是反常,建虜的主力繞遠道,從牆子嶺古北口入塞,偏師走薊州東,這種可能性很低,但參謀司還是製定了相應的緊急預案。
大小兩處城寨相距十裏,相互照應,彼此呼應,有事半功倍之效,隻需小心謹慎,嚴密防守,建虜縱然用十萬大軍猛攻,沒有一個月也是攻不下來的。而隻需要堅守二十天,凝滯建虜的進軍速度,大明的戰略目標就算是達成了。
當然了,除非是建虜主帥腦子進水,否則他是絕對不會猛攻這兩個地方的。
明軍堵死了翠屏山樑,建虜想要進軍大明京畿,就隻能走薊州或者是玉田了。
「我意用左柳營主將馬德仁,率左柳營一個千總隊,再令精武營魏闖為輔佐,守衛大寨;小寨則交給參將董琦,令他率領臨清營一個千總隊死守,先生以為如何?」朱慈烺道。
吳甡點頭:「可,馬德仁以前默默無聞,但開封之戰卻顯出了相當的勇氣和戰力,臣以為可當此重任!」
這一夜,朱慈烺不顧潘永圖的懇求,沒有進薊州城休息,而就是翠屏山的山腳下紮營,他選擇紮營的地方也頗為講究,正是來日建虜大軍來犯之時,麵對薊州和翠屏山樑時,有可能的紮營地點。甚至有可能就是當年黃太吉第一次入塞大明,遇有袁崇煥在薊州阻攔時,當時選擇的宿營地點。
此處是翠屏山前的一個小山穀,避風,四周有山樑,可登高警戒。崇禎二年時,這裏應該還有大片樹林,令建虜可以隱身其中,現在樹木都已經被砍伐的幹淨,沒有遮擋了,不遠處有一片剛剛被刨翻幹淨的紅薯地。
夜裏,朱慈烺披著風衣站在帳篷前,望著麵前的翠屏山,又望西北角的薊州城,將自己想像成是建虜統帥。如果自己是建虜統帥,在薊州有重兵,翠屏山有險要的情況下,他要如何選擇下一步進軍的目標呢?攻薊州,打山樑,還是繞道玉田呢?
又或者,還有其他的選擇?
「殿下。」腳步輕響,披著厚厚風衣的吳牲來了。
吳牲今年剛五十三歲,精力尚充沛,滿麵紅光,鬍鬚根根如刺,眼睛炯炯,從京師到薊州的長途奔波並沒有讓他疲憊,當聽說太子一人在帳篷前獨望時,他立刻前來拜見。
「先生沒睡嗎?」
朱慈烺拱手。
「殿下不也沒睡嗎?」吳甡還禮。
君臣相視一笑。
「殿下,臣有一疑問。」吳甡不繞彎子,見禮之後,直接說明來意。
「先生請問。」
「殿下何以認定,建虜主力一定會從薊州以東,而不是古北口、牆子嶺一代入塞呢?」
古北口、牆子嶺在密雲地界,位在薊州以西。
歷來建虜入塞兩條路徑,一條是薊州西,一條是薊州東,薊州東指的是薊州到山海關的長城,薊州西指的是薊州到宣府大同的漫長邊境,後者比前者更難防守,漏洞也更多。
註:薊鎮共分十二路,十二路又為三協(東協、中協與西協)。分別是東協的燕河營、台頭營、石門寨和山海關;中協的馬蘭峪、鬆棚峪、喜峰口、太平寨;西協的牆子嶺、曹家寨、古北口、石塘嶺。其中中協設一個總兵官,總覽三協,也就是俗稱的薊州總兵官,現任為榆林人李居正。佟瀚邦現在的薊州總兵,相當於是西協總兵。
第509章 建虜主帥
朱慈烺道:「三個原因,第一,和繞道古北口、牆子嶺相比,建虜從東協入塞更便利,遷安,遵化,薊州,直到京師,不但路途縮短了六七百裏,而且地闊路平,便於行軍,最重要的是,建虜立刻就可以搶掠我大明百姓,獲取糧草和輜重。第二,鬆錦之戰前,我大明對東協的防守還算是嚴密,為了襲擊的突然性,建虜不得不取道古北口。但鬆錦之戰後,邊軍損失嚴重,東協之地處處都是漏洞,建虜沒有繞遠道的必要了。這樣的便宜,建虜不會不占。」
「第三,即便建虜主力這一次不走東協,我以為,其偏師也必然會走東協,所以薊州防守的漏洞必須補上。薊州,翠屏山,玉田,三點一線,形成長城之後的第二道防線,據敵於薊州城下,如此我大軍方能全力應對西協入塞之敵。」
聽完朱慈烺的解釋,吳甡微笑深躬:「殿下睿智。」
這三個理由,他當然也想到了,但親口聽到太子說出,還是令他欽佩。
朱慈烺還禮。
吳甡起身:「殿下,翠屏山上修建城寨,薊州南原挖掘壕溝,修建工事,用火器阻敵,截斷建虜通往京畿之路,這都是必須的準備,但臣不明白的是,殿下對玉田為什麽遲遲沒有安排呢?如果不能穩定玉田的防守,又如何能執行東守西攻的策略?」
所謂東守西攻,乃是朱慈烺、吳甡和參謀司共同討論出的應對建虜入塞的作戰計劃。東,就是薊州,薊州嚴防死守,不使建虜大軍逾越一步,與此同時,調集兵馬,防禦甚至是圍殲建虜從西麵入塞的兵馬。擋一路,殺一路,能事半功倍的達成抵禦建虜入塞的戰略目標。
為此,製定了甲乙兩種方案。
甲案,建虜主力從薊州之東,偏師從薊州之西入塞,歷史上就是這樣。這也非常符合鬆錦之戰後,大明疲憊,建虜氣氛高漲的情態,不管誰為建虜統帥,正常情況下,他們都會這麽做。
乙案是反常,建虜的主力繞遠道,從牆子嶺古北口入塞,偏師走薊州東,這種可能性很低,但參謀司還是製定了相應的緊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