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李國禎猖狂
歷來,從開封到京師,都是過黃河,走衛輝、彰德、邯鄲、保定到京師的官道。這一條道不但近,而且官道寬敞,適合馳騁。
但朱慈烺這一次卻是兵分兩路,精武營左柳營工兵營的步兵部隊走衛輝、彰德、邯鄲的官道,經保定直回京師,其中,劉肇基率馬進忠楊軒為前鋒,精武營吳襄、左柳營馬德仁統領大軍在後。
而太子本人連同吳甡率領三千營和武襄左衛等騎兵部隊卻是過黃河,走懷慶府,往山西而去,設定的路線是經寧山衛(今山西晉城),到潞州衛(山西長治),稍停頓,再往黎城,繞到彰德府的涉縣,最後再快馬追上前行的步兵部隊。
朱慈烺隻所以執意要去山西繞一個圈,不止是想要了解山西百姓的生活和各地兵備駐防的情況,以為明年的山西大旱做準備,更是想要見一見山西的兩個關鍵人物:山西巡撫蔡懋德和山西總兵周遇吉。
蔡懋德和周遇吉都是明末忠臣,周遇吉血戰寧武關,蔡懋德身死太原城,太子深為敬佩,既然從山西過,當然就要見他們一麵,所以提前半個月就派人到太原傳令,以剿匪事宜的名義,請蔡懋德和周遇吉到潞州衛相見。
吳甡曾經是山西巡撫,這一次也算是舊地重遊。
原本,朱慈烺心情大好,開封大勝,令他一吐心中的鬱悶和擔憂——歷史並非不可逆轉,李自成敗了,建虜還會遠嗎?朱慈烺,你大有可為啊!
但剛過了黃河不久,他就聽到了一個噩耗,令他心情一下就沉到了穀底。
兩天前,京惠商行的少東家趙直,在京師被京營提督、小襄城伯李國禎杖斃了。
第一時間,朱慈烺的氣血就往上湧,怒不可遏。
李國禎,這是在挑戰他啊。
京惠商行是他的得力臂助,若不是有京惠商行,二十萬官軍在開封的糧草供給就不會這麽及時和充足,論功勞,趙敬之不亞於任何一個在戰場上廝殺的總兵。接下來河南糧米的供應,就更是關鍵了,朱慈烺雖然對河南官紳做出了承諾,但一時卻無法湊集到那麽多的現銀,趙敬之在南方購米,卻都是真金白銀的支出的,如果要賒帳,這中間的躲閃騰挪,節支簡用,都需要趙敬之自己想辦法。朱慈烺對京惠商行的要求是,不管你想什麽辦法,最少得支撐一個月,一個月後,我會有銀子給你。
這不是一件能容易做到的事情,但趙敬之默默承受了,沒有任何抱怨。
萬萬沒有想到,值此關鍵時候,趙直卻出事了。
趙直,趙敬之的長子,一個非常嚴謹,彬彬有禮的年輕人,在京師時,朱慈烺見過他兩次,對他印象極好,對趙敬之的家教更是佩服,不論長子趙直還是次子趙桓,都是一時人傑,真不知道趙敬之是怎麽培養出來的?
雖然沒有選擇入仕,但兩兄弟的才識都是不低的,趙桓現在隨父親在江南收購糧米,趙直在京師總行坐鎮,照顧生意。正因為有他的坐鎮,其父趙敬之才可以安心在江南購糧,以支援太子的剿匪大軍,現在趙直被李國禎打死,趙敬之如何還能安心為太子供糧?他一心一意的幫助朝廷和太子,難道就是為了這樣的結果嗎?
再者,人命關天,即使是崇禎帝在關乎人命的事情上都是小心謹慎,李國禎又何敢打死人?
等詳細看完軍情司的密報,了解事情的過程後,朱慈烺心中的歉意和憤怒就更多。
某種意義上說,趙直是他政策的犧牲品。
自從撬開海運的一絲門縫,朝廷準許廣東福建兩省的糧米通過海運而不是漕運,直接運到天津,再送京師之後,朱慈烺和負責運糧的沈廷揚有君子約定,除了運送官糧,沈家的船號還要運送京惠商行從廣東福建等地購買的商品糧,且是獨家許可,除京惠商行外,不能和其他任何糧商合作。
朱慈烺的思謀很簡單:海運成本低,京惠商行不但可以依靠低成本的糧米平抑京師的糧價,同時也能擴大市場占有率。
六月中旬是廣東福建兩省夏糧收穫的時間,七月初,京惠商行採購的第一批廣東糧米就送到了京師,然後立刻掀起了轟動——京惠商行的糧米,和同行相比,每石差不多便宜一兩銀子,一斤就相差四五文銅錢,雖然因為運量的原因,不能敞開供應,隻能定點定額,但卻足以令百姓們轟動了。
很快,京惠商行就聲名鵲起,每日不等開門,就有大批的百姓圍在門前,等候買糧。
剛開始,其他糧商並沒有太在意,以為京惠商行剛開業,是在譁眾取寵賺人氣,過了這幾天就會恢復正常價錢。不想一連半個月,京惠商行的米價始終低廉,他們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京惠商行所販售的糧米,並非是漕米,而是從天津轉運來的海米。
這一來,糧商們都坐不住了,海米比漕米成本低,這點常識,糧商們還是知道的。糧米這東西不比其他,一旦賣不出去,屯到糧倉中,到一定時間就會黴變,更何況這關係到市場占有率和長期的地盤,於是他們聯合起來,一致向京惠商行施壓,要求京惠商行不得破壞行規,應該採用和他們相同的市場價錢。但趙直不理。
其後糧商們使用各種辦法擠兌京惠商行,比如僱傭流氓搗亂、或者僱人到京惠商行反覆買糧,但這些伎倆都被趙直一一看破並化解——朱慈烺事先就有預料,提前給留京的東宮錦衣衛打了招呼,有東宮錦衣衛的暗助,所有敢到京惠商行鬧事的人,沒有一個能占到便宜。
歷來,從開封到京師,都是過黃河,走衛輝、彰德、邯鄲、保定到京師的官道。這一條道不但近,而且官道寬敞,適合馳騁。
但朱慈烺這一次卻是兵分兩路,精武營左柳營工兵營的步兵部隊走衛輝、彰德、邯鄲的官道,經保定直回京師,其中,劉肇基率馬進忠楊軒為前鋒,精武營吳襄、左柳營馬德仁統領大軍在後。
而太子本人連同吳甡率領三千營和武襄左衛等騎兵部隊卻是過黃河,走懷慶府,往山西而去,設定的路線是經寧山衛(今山西晉城),到潞州衛(山西長治),稍停頓,再往黎城,繞到彰德府的涉縣,最後再快馬追上前行的步兵部隊。
朱慈烺隻所以執意要去山西繞一個圈,不止是想要了解山西百姓的生活和各地兵備駐防的情況,以為明年的山西大旱做準備,更是想要見一見山西的兩個關鍵人物:山西巡撫蔡懋德和山西總兵周遇吉。
蔡懋德和周遇吉都是明末忠臣,周遇吉血戰寧武關,蔡懋德身死太原城,太子深為敬佩,既然從山西過,當然就要見他們一麵,所以提前半個月就派人到太原傳令,以剿匪事宜的名義,請蔡懋德和周遇吉到潞州衛相見。
吳甡曾經是山西巡撫,這一次也算是舊地重遊。
原本,朱慈烺心情大好,開封大勝,令他一吐心中的鬱悶和擔憂——歷史並非不可逆轉,李自成敗了,建虜還會遠嗎?朱慈烺,你大有可為啊!
但剛過了黃河不久,他就聽到了一個噩耗,令他心情一下就沉到了穀底。
兩天前,京惠商行的少東家趙直,在京師被京營提督、小襄城伯李國禎杖斃了。
第一時間,朱慈烺的氣血就往上湧,怒不可遏。
李國禎,這是在挑戰他啊。
京惠商行是他的得力臂助,若不是有京惠商行,二十萬官軍在開封的糧草供給就不會這麽及時和充足,論功勞,趙敬之不亞於任何一個在戰場上廝殺的總兵。接下來河南糧米的供應,就更是關鍵了,朱慈烺雖然對河南官紳做出了承諾,但一時卻無法湊集到那麽多的現銀,趙敬之在南方購米,卻都是真金白銀的支出的,如果要賒帳,這中間的躲閃騰挪,節支簡用,都需要趙敬之自己想辦法。朱慈烺對京惠商行的要求是,不管你想什麽辦法,最少得支撐一個月,一個月後,我會有銀子給你。
這不是一件能容易做到的事情,但趙敬之默默承受了,沒有任何抱怨。
萬萬沒有想到,值此關鍵時候,趙直卻出事了。
趙直,趙敬之的長子,一個非常嚴謹,彬彬有禮的年輕人,在京師時,朱慈烺見過他兩次,對他印象極好,對趙敬之的家教更是佩服,不論長子趙直還是次子趙桓,都是一時人傑,真不知道趙敬之是怎麽培養出來的?
雖然沒有選擇入仕,但兩兄弟的才識都是不低的,趙桓現在隨父親在江南收購糧米,趙直在京師總行坐鎮,照顧生意。正因為有他的坐鎮,其父趙敬之才可以安心在江南購糧,以支援太子的剿匪大軍,現在趙直被李國禎打死,趙敬之如何還能安心為太子供糧?他一心一意的幫助朝廷和太子,難道就是為了這樣的結果嗎?
再者,人命關天,即使是崇禎帝在關乎人命的事情上都是小心謹慎,李國禎又何敢打死人?
等詳細看完軍情司的密報,了解事情的過程後,朱慈烺心中的歉意和憤怒就更多。
某種意義上說,趙直是他政策的犧牲品。
自從撬開海運的一絲門縫,朝廷準許廣東福建兩省的糧米通過海運而不是漕運,直接運到天津,再送京師之後,朱慈烺和負責運糧的沈廷揚有君子約定,除了運送官糧,沈家的船號還要運送京惠商行從廣東福建等地購買的商品糧,且是獨家許可,除京惠商行外,不能和其他任何糧商合作。
朱慈烺的思謀很簡單:海運成本低,京惠商行不但可以依靠低成本的糧米平抑京師的糧價,同時也能擴大市場占有率。
六月中旬是廣東福建兩省夏糧收穫的時間,七月初,京惠商行採購的第一批廣東糧米就送到了京師,然後立刻掀起了轟動——京惠商行的糧米,和同行相比,每石差不多便宜一兩銀子,一斤就相差四五文銅錢,雖然因為運量的原因,不能敞開供應,隻能定點定額,但卻足以令百姓們轟動了。
很快,京惠商行就聲名鵲起,每日不等開門,就有大批的百姓圍在門前,等候買糧。
剛開始,其他糧商並沒有太在意,以為京惠商行剛開業,是在譁眾取寵賺人氣,過了這幾天就會恢復正常價錢。不想一連半個月,京惠商行的米價始終低廉,他們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京惠商行所販售的糧米,並非是漕米,而是從天津轉運來的海米。
這一來,糧商們都坐不住了,海米比漕米成本低,這點常識,糧商們還是知道的。糧米這東西不比其他,一旦賣不出去,屯到糧倉中,到一定時間就會黴變,更何況這關係到市場占有率和長期的地盤,於是他們聯合起來,一致向京惠商行施壓,要求京惠商行不得破壞行規,應該採用和他們相同的市場價錢。但趙直不理。
其後糧商們使用各種辦法擠兌京惠商行,比如僱傭流氓搗亂、或者僱人到京惠商行反覆買糧,但這些伎倆都被趙直一一看破並化解——朱慈烺事先就有預料,提前給留京的東宮錦衣衛打了招呼,有東宮錦衣衛的暗助,所有敢到京惠商行鬧事的人,沒有一個能占到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