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心中有數,對目光所及的每個士兵都微笑點頭。
當他走過去之後,士兵們都微微騷動。
誰能想到,皇太子居然會向他們微笑?
一邊走,朱慈烺一邊向左良玉請教行軍作戰的一些問題。
左良玉受寵若驚,傾其所知,解答太子的問題。
不愧是帶兵十幾年的老帥,有相當的軍略,朱慈烺聽了受益頗多。
不知不覺,天色已經大亮,朱慈烺穿營而過,從左良玉的中軍帳,一直走到了左營的右營門口,中軍帳周圍的精銳還好,但外圍的營帳卻亂象頻出,有士兵衣甲不整,隊列亂鬧鬧,甚至有一處營帳中還傳出了女人的聲音。朱慈烺皺眉站住了腳步,左良玉窘得臉紅脖子粗,命副將金聲恆帶人搜查,果然從那帳中搜出了一個女人。左良玉大怒,將那名藏匿女人的把總當場斬首、朱慈烺不幹涉,隻淡淡看著——經過這番巡視,他對左營強弱兵的比例,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左良玉跪拜請罪,朱慈烺簡單說了兩句場麵話,並沒有責罰。
左良玉心中的不安更多。
出了營門,站在原野之中,朱慈烺眺望遠方,忽然問:「崑山將軍,你以為,流賊為何屢剿不絕,甚至越來越盛?」
左良玉眼角微微一跳,心知太子的問題有深意,抱拳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天災不斷,饑荒連連,建虜又屢屢入塞,和流賊遙相呼應。不然流賊早滅了。」
朱慈烺轉過身來,清澈的眼神凝望著左良玉:「崑山將軍,本宮雖然是太子,但並非一個不知道人間疾苦、政情軍事的少年,將軍有什麽話直說無妨,切不可在我麵前隱藏。」
左良玉惶恐抱拳:「臣不敢。」
朱慈烺道:「將軍在崇禎元年就已經是遼東邊軍的都司,以兵亂罷,後起復,隨曹文詔將軍剿滅河南的流賊,但現在已經十年了。這十年中,將軍征戰不斷,戰功赫赫。十一年,朝廷招安張獻忠等人之時,將軍竭力反對,認定流賊是假降,然卻沒有被朝廷採納,以至於張獻忠之流借招安之機得到喘息,隨即禍害更甚,如果當初朝廷能聽從將軍的建議,堅決剿滅張獻忠,或許就不會有現在的困境了。」
聽到此,左良玉連忙跪倒,激動道:「殿下謬讚,臣愧不敢當。」
「將軍的見識,本宮是欽佩的,這些年來,將軍的苦衷本宮也是有所了解的,監軍和內監掣肘不斷,令將軍有誌難伸,不得不採取一些權宜的手段,為保存實力,一些以肉飼虎的戰役,將軍不惜違背上峰督撫的命令,寧可被朝廷責罰,也不願意出兵。具備影響戰局的能力,卻根本不顧及戰局的發展……」朱慈烺道。
左良玉原本靜聽,聽到這裏,臉色驟然大變,急忙叩首:「殿下明鑑,臣絕沒有保存實力的私心,幾次戰役,實在是力不能逮啊……」
不理會他的辯解,朱慈烺深深望著左良玉,表情凝重,聲音清楚而威嚴:「對將軍的選擇,本宮有相當的理解,但這並不表示本宮認同將軍的做法!本宮不是固執的文官,更非不懂軍事的內監,此次代天出征,隻要將軍所謀合理,本宮絕不會掣肘,更不會讓將軍以肉飼虎。隻要將軍在開封奮發,立下大功,本宮在此發誓,將軍過往的一些事情,朝廷絕不會再追究!鳥盡弓藏,卸磨殺驢之事,本朝絕不會再有。」
初期的左良玉是一個忠君的良將,後來卻漸漸跋扈自雄。也就是說,左良玉本質還是一個忠臣,隻不過被環境改變,漸漸變成了私心頗重的藩鎮。古往今來,很多梟雄都是如此,最有名的大梟雄曹操在十常侍之亂和討伐董卓之時,所抱持都是扶持漢室的忠心,不然也不會在諸侯按兵不動的情況下,獨自率兵去追擊西涼軍,以至於全軍覆沒,本人都差點身死陣中。更不用說,曹操還曾經隻身刺殺過十常侍之一的張讓,被護衛發現,曹操手武長戟而退,竟無人能靠近他。在三國演義中,此事被改成了刺殺董卓。不論刺殺董卓還是張讓,都需要相當的膽氣和忠心,此時的曹操,絕對是漢室的忠臣。
左良玉比曹操差得遠,本人並沒有什麽太大的野心。即使在是弘光元年,帶著五十萬大軍「清君側」之時,也能被袁繼鹹一番大義說的滿臉羞愧,進退失據,由此可知,左良玉心中還是有忠義的。
史載,崇禎十七年,聽聞京師陷落之後,左良玉吐血大哭,想來也不是虛言。
也因為如此,朱慈烺今天才決定開誠布公的和左良玉談一次,禍國的梟雄和衛國的能臣,往往隻是一念之差。左良玉手下十萬大軍,如果能收服他的心,令他真心實意的為國征戰,不但能解了開封的危局,大明內外的形勢,必然也能緩解很多。
第388章 用人用心
左良玉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對於提攜自己的侯恂和曾經救過他命的丘磊,即使十數年後也仍然銘記於心。他打仗做事最大的一個出發點就是自身利益,誰對其好便湧泉相報,若有構害便是十倍奉還。當初楊嗣昌九檄不至,就是因為他聽說楊嗣昌私下裏將「平賊將軍」許給了賀人龍,因此發怒不救。
綜合左良玉的性格和人生軌跡,朱慈烺決定以恩釋之。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看能不能改變他。
左良玉擔心自己沒有了兵,朝廷會秋後舊帳,拿他下獄,朱慈烺發誓一樣的說話,就是為了去除他的疑心。如果是督撫這麽說,左良玉未必會信,但當朝太子,未來的皇帝,所說都是金口玉言,左良玉應該是會信幾分的。
當他走過去之後,士兵們都微微騷動。
誰能想到,皇太子居然會向他們微笑?
一邊走,朱慈烺一邊向左良玉請教行軍作戰的一些問題。
左良玉受寵若驚,傾其所知,解答太子的問題。
不愧是帶兵十幾年的老帥,有相當的軍略,朱慈烺聽了受益頗多。
不知不覺,天色已經大亮,朱慈烺穿營而過,從左良玉的中軍帳,一直走到了左營的右營門口,中軍帳周圍的精銳還好,但外圍的營帳卻亂象頻出,有士兵衣甲不整,隊列亂鬧鬧,甚至有一處營帳中還傳出了女人的聲音。朱慈烺皺眉站住了腳步,左良玉窘得臉紅脖子粗,命副將金聲恆帶人搜查,果然從那帳中搜出了一個女人。左良玉大怒,將那名藏匿女人的把總當場斬首、朱慈烺不幹涉,隻淡淡看著——經過這番巡視,他對左營強弱兵的比例,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左良玉跪拜請罪,朱慈烺簡單說了兩句場麵話,並沒有責罰。
左良玉心中的不安更多。
出了營門,站在原野之中,朱慈烺眺望遠方,忽然問:「崑山將軍,你以為,流賊為何屢剿不絕,甚至越來越盛?」
左良玉眼角微微一跳,心知太子的問題有深意,抱拳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天災不斷,饑荒連連,建虜又屢屢入塞,和流賊遙相呼應。不然流賊早滅了。」
朱慈烺轉過身來,清澈的眼神凝望著左良玉:「崑山將軍,本宮雖然是太子,但並非一個不知道人間疾苦、政情軍事的少年,將軍有什麽話直說無妨,切不可在我麵前隱藏。」
左良玉惶恐抱拳:「臣不敢。」
朱慈烺道:「將軍在崇禎元年就已經是遼東邊軍的都司,以兵亂罷,後起復,隨曹文詔將軍剿滅河南的流賊,但現在已經十年了。這十年中,將軍征戰不斷,戰功赫赫。十一年,朝廷招安張獻忠等人之時,將軍竭力反對,認定流賊是假降,然卻沒有被朝廷採納,以至於張獻忠之流借招安之機得到喘息,隨即禍害更甚,如果當初朝廷能聽從將軍的建議,堅決剿滅張獻忠,或許就不會有現在的困境了。」
聽到此,左良玉連忙跪倒,激動道:「殿下謬讚,臣愧不敢當。」
「將軍的見識,本宮是欽佩的,這些年來,將軍的苦衷本宮也是有所了解的,監軍和內監掣肘不斷,令將軍有誌難伸,不得不採取一些權宜的手段,為保存實力,一些以肉飼虎的戰役,將軍不惜違背上峰督撫的命令,寧可被朝廷責罰,也不願意出兵。具備影響戰局的能力,卻根本不顧及戰局的發展……」朱慈烺道。
左良玉原本靜聽,聽到這裏,臉色驟然大變,急忙叩首:「殿下明鑑,臣絕沒有保存實力的私心,幾次戰役,實在是力不能逮啊……」
不理會他的辯解,朱慈烺深深望著左良玉,表情凝重,聲音清楚而威嚴:「對將軍的選擇,本宮有相當的理解,但這並不表示本宮認同將軍的做法!本宮不是固執的文官,更非不懂軍事的內監,此次代天出征,隻要將軍所謀合理,本宮絕不會掣肘,更不會讓將軍以肉飼虎。隻要將軍在開封奮發,立下大功,本宮在此發誓,將軍過往的一些事情,朝廷絕不會再追究!鳥盡弓藏,卸磨殺驢之事,本朝絕不會再有。」
初期的左良玉是一個忠君的良將,後來卻漸漸跋扈自雄。也就是說,左良玉本質還是一個忠臣,隻不過被環境改變,漸漸變成了私心頗重的藩鎮。古往今來,很多梟雄都是如此,最有名的大梟雄曹操在十常侍之亂和討伐董卓之時,所抱持都是扶持漢室的忠心,不然也不會在諸侯按兵不動的情況下,獨自率兵去追擊西涼軍,以至於全軍覆沒,本人都差點身死陣中。更不用說,曹操還曾經隻身刺殺過十常侍之一的張讓,被護衛發現,曹操手武長戟而退,竟無人能靠近他。在三國演義中,此事被改成了刺殺董卓。不論刺殺董卓還是張讓,都需要相當的膽氣和忠心,此時的曹操,絕對是漢室的忠臣。
左良玉比曹操差得遠,本人並沒有什麽太大的野心。即使在是弘光元年,帶著五十萬大軍「清君側」之時,也能被袁繼鹹一番大義說的滿臉羞愧,進退失據,由此可知,左良玉心中還是有忠義的。
史載,崇禎十七年,聽聞京師陷落之後,左良玉吐血大哭,想來也不是虛言。
也因為如此,朱慈烺今天才決定開誠布公的和左良玉談一次,禍國的梟雄和衛國的能臣,往往隻是一念之差。左良玉手下十萬大軍,如果能收服他的心,令他真心實意的為國征戰,不但能解了開封的危局,大明內外的形勢,必然也能緩解很多。
第388章 用人用心
左良玉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對於提攜自己的侯恂和曾經救過他命的丘磊,即使十數年後也仍然銘記於心。他打仗做事最大的一個出發點就是自身利益,誰對其好便湧泉相報,若有構害便是十倍奉還。當初楊嗣昌九檄不至,就是因為他聽說楊嗣昌私下裏將「平賊將軍」許給了賀人龍,因此發怒不救。
綜合左良玉的性格和人生軌跡,朱慈烺決定以恩釋之。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看能不能改變他。
左良玉擔心自己沒有了兵,朝廷會秋後舊帳,拿他下獄,朱慈烺發誓一樣的說話,就是為了去除他的疑心。如果是督撫這麽說,左良玉未必會信,但當朝太子,未來的皇帝,所說都是金口玉言,左良玉應該是會信幾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