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當日巨鹿之戰,在前線督軍是首輔劉宇亮,而非楊閣部啊,楊閣部根本無權調動盧總督麾下人馬,盧總督身為宣大總督,其麾下宣、大、山西三鎮的兵馬,皆是由他調遣,但關寧軍不願聽從盧總督的調遣,陛下無奈,不得不派首輔劉宇亮親自督師,以為兩邊調停。從始至終,楊閣部都沒有插手調兵之事!楊閣部無權調動關寧軍,更無法指揮高起潛高公公!」
「建虜入塞,盧總督『命諸將分道出擊』主動迎敵,這意味著同建虜野戰,我軍不善野戰,更何況兵力上又不占優勢。盧總督的打法有悖兵法,關寧軍不願意配合,大同總兵王樸膽怯,『以雲晉警』為藉口早早離開,而後在賈莊激戰中,山西總兵虎大威和宣府總兵楊國柱潰圍而出,盧總督沒有殺出重圍,以至於身陷陣中。是虎大威和楊國柱膽怯嗎?臣以為不是。同樣的宣府總兵楊國柱,在鬆錦之戰中陷入建虜包圍後,麵對建虜以高官厚祿勸降,死戰不降,壯烈殉國,一人何以有兩種表現,乃是因為這是一場必敗之仗啊。」
「在這之前,因為政見不同,盧總督對楊閣部的議和之策大加嘲諷,甚至當麵羞辱楊閣部『將忠孝兩失,有何顏麵立於人世?』,更用袁崇煥的下場威脅楊閣部『城下之盟,春秋恥之』。長安口舌如風,戽若唯唯從事,袁崇煥之禍立見,公何以處我?」
「楊閣部何等清高?受此侮辱,幾乎是鬚髮奮張,然楊閣部相忍為國,不但支持用與自己不和的首輔劉宇亮來督軍節製高起潛和盧總督,讓盧象升能不受轄製的自由發揮,更誠懇告誡盧象升不可輕率出兵,不要打無勝算之戰。出征之前,楊閣部親自送行,屏退左右,再一次告誡盧總督不可浪戰。但盧總督就是不聽,以至於造成賈莊之敗。」
「楊閣部之待盧總督可謂是仁至義盡!」
李紀澤越說越激動,到最後拜伏在地上,微微哭泣。
第310章 三大參謀
朱慈烺久久不說話,隻是嘆息。
明末兩大公案,袁崇煥和毛文龍,楊嗣昌和盧象升。四人都是一時之人傑,但卻因為政見不同,治軍理念不同,彼此敵對,以至於陷入相愛相殺的境地,如果四人當初能摒除私人恩怨,相忍為國,一致對外,大明的國事兵事必然不會頹敗到如今的局麵。
不要說四百年後,就是現在,很多人證物證都在的情況下,朱慈烺都無法判斷曲直?何況四百年後的那些鍵盤俠?
李紀澤是楊嗣昌的幕僚,自然要為楊嗣昌辯解,但盧象升當日的決定也是迫不得己,建虜擄掠我大明百姓,難道我大明官軍隻能龜縮在城牆裏,眼睜睜看著百姓受難,卻不能有所作為嗎?
盧象升有血氣,但缺少一點智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戰爭,除了絕對的實力,更要講究智謀,如此方能以弱勝強。靠盧象升的硬碰硬,大明不可能遏製兵鋒正盛的建虜。
李紀澤退下後,朱慈烺坐在桌後想了很多。
就在同一天,就像是約好了一樣,原五省督撫陳奇瑜帳下幕僚江啟臣,洪承疇帳下幕僚、因病沒有隨洪承疇前往鬆錦前線的劉子政也都進京了,朱慈烺安排時間召見他們二人,就軍事政事一一詢問他們的意見。
其實還有袁崇煥帳下的兩個幕僚,鄺露、梁非馨,朱慈烺原本已經派人去召了,但顧忌到崇禎帝的態度,所以沒有令他二人進京,改以請他們二人用書麵闡述應對建虜之策。
鄺露、梁非馨長期奔波,想要為袁崇煥平反(龍精千尺雪,持照昔人恩),得了太子的鈞令,原本都已經準備啟程進京了,不想太子第二道鈞令發來,隻讓他們書麵陳述,卻不召他們進京了,兩人雖然分處異地,但同樣都是失望,更同樣的是,兩人都決定,不管太子召不召,他們都要進京——從太子的態度中,他們好像看到了某種希望。
有了楊嗣昌、陳奇瑜、洪承疇帳下的三大幕僚,京營的參謀司算是組建起來了,而經過長談之後,朱慈烺也確定了參謀司照磨的人選,那就是李紀澤。李紀澤雖然沒有功名,隻是一個秀才,但長期跟隨楊嗣昌,對李自成張獻忠的流賊方式和思想非常熟悉,腦子又清楚,有大局觀,做參謀司照磨正是合適。
照磨雖然隻是八品,但朱慈烺給李紀澤的待遇卻是五品以上,不但俸祿比照五品知府,配有書童和護衛,而且還為他在京師安排了專門的住處,江啟臣和劉子政也是如此。
對太子的厚愛,三人都是感激不盡。
而朱慈烺交給參謀司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研擬「朱仙鎮之戰」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並編寫作戰計劃。
「此事是最高機密,你三人絕不可泄露,若有一絲一毫泄露出去,本宮唯你們是問!」朱慈烺道。
李紀澤三人都是吃驚。他們雖然久為幕僚,也知道流賊還會再攻開封,但太子不是前線的剿匪督撫,並不承擔剿匪的任務,為什麽要製定朱仙鎮之戰的計劃呢?難道太子是要帶領京營參與剿匪呢?可京營的本職是拱衛京師,百年來,除了土木堡之變隨皇帝禦駕親征之外,京營就再也沒有出過京師。
心中驚疑,但卻也不敢多問,隻能依照太子的命令而行。
而所謂的「作戰計劃」也是他們第一次見。
歷來,幕僚隻是負責向主帥提供建議,而所謂的建議,大部分也都是口頭,很少有寫在紙頭上,一來作戰方案是機密,留下紙麵的東西總是不安全,二來,幕僚都是文人,對軍中的具體事務並不是太清楚,比如軍中有多少鳥銃,多少軍馬,因此很難做到細微,他們隻能提出一個大政方略供主將參考。
「建虜入塞,盧總督『命諸將分道出擊』主動迎敵,這意味著同建虜野戰,我軍不善野戰,更何況兵力上又不占優勢。盧總督的打法有悖兵法,關寧軍不願意配合,大同總兵王樸膽怯,『以雲晉警』為藉口早早離開,而後在賈莊激戰中,山西總兵虎大威和宣府總兵楊國柱潰圍而出,盧總督沒有殺出重圍,以至於身陷陣中。是虎大威和楊國柱膽怯嗎?臣以為不是。同樣的宣府總兵楊國柱,在鬆錦之戰中陷入建虜包圍後,麵對建虜以高官厚祿勸降,死戰不降,壯烈殉國,一人何以有兩種表現,乃是因為這是一場必敗之仗啊。」
「在這之前,因為政見不同,盧總督對楊閣部的議和之策大加嘲諷,甚至當麵羞辱楊閣部『將忠孝兩失,有何顏麵立於人世?』,更用袁崇煥的下場威脅楊閣部『城下之盟,春秋恥之』。長安口舌如風,戽若唯唯從事,袁崇煥之禍立見,公何以處我?」
「楊閣部何等清高?受此侮辱,幾乎是鬚髮奮張,然楊閣部相忍為國,不但支持用與自己不和的首輔劉宇亮來督軍節製高起潛和盧總督,讓盧象升能不受轄製的自由發揮,更誠懇告誡盧象升不可輕率出兵,不要打無勝算之戰。出征之前,楊閣部親自送行,屏退左右,再一次告誡盧總督不可浪戰。但盧總督就是不聽,以至於造成賈莊之敗。」
「楊閣部之待盧總督可謂是仁至義盡!」
李紀澤越說越激動,到最後拜伏在地上,微微哭泣。
第310章 三大參謀
朱慈烺久久不說話,隻是嘆息。
明末兩大公案,袁崇煥和毛文龍,楊嗣昌和盧象升。四人都是一時之人傑,但卻因為政見不同,治軍理念不同,彼此敵對,以至於陷入相愛相殺的境地,如果四人當初能摒除私人恩怨,相忍為國,一致對外,大明的國事兵事必然不會頹敗到如今的局麵。
不要說四百年後,就是現在,很多人證物證都在的情況下,朱慈烺都無法判斷曲直?何況四百年後的那些鍵盤俠?
李紀澤是楊嗣昌的幕僚,自然要為楊嗣昌辯解,但盧象升當日的決定也是迫不得己,建虜擄掠我大明百姓,難道我大明官軍隻能龜縮在城牆裏,眼睜睜看著百姓受難,卻不能有所作為嗎?
盧象升有血氣,但缺少一點智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戰爭,除了絕對的實力,更要講究智謀,如此方能以弱勝強。靠盧象升的硬碰硬,大明不可能遏製兵鋒正盛的建虜。
李紀澤退下後,朱慈烺坐在桌後想了很多。
就在同一天,就像是約好了一樣,原五省督撫陳奇瑜帳下幕僚江啟臣,洪承疇帳下幕僚、因病沒有隨洪承疇前往鬆錦前線的劉子政也都進京了,朱慈烺安排時間召見他們二人,就軍事政事一一詢問他們的意見。
其實還有袁崇煥帳下的兩個幕僚,鄺露、梁非馨,朱慈烺原本已經派人去召了,但顧忌到崇禎帝的態度,所以沒有令他二人進京,改以請他們二人用書麵闡述應對建虜之策。
鄺露、梁非馨長期奔波,想要為袁崇煥平反(龍精千尺雪,持照昔人恩),得了太子的鈞令,原本都已經準備啟程進京了,不想太子第二道鈞令發來,隻讓他們書麵陳述,卻不召他們進京了,兩人雖然分處異地,但同樣都是失望,更同樣的是,兩人都決定,不管太子召不召,他們都要進京——從太子的態度中,他們好像看到了某種希望。
有了楊嗣昌、陳奇瑜、洪承疇帳下的三大幕僚,京營的參謀司算是組建起來了,而經過長談之後,朱慈烺也確定了參謀司照磨的人選,那就是李紀澤。李紀澤雖然沒有功名,隻是一個秀才,但長期跟隨楊嗣昌,對李自成張獻忠的流賊方式和思想非常熟悉,腦子又清楚,有大局觀,做參謀司照磨正是合適。
照磨雖然隻是八品,但朱慈烺給李紀澤的待遇卻是五品以上,不但俸祿比照五品知府,配有書童和護衛,而且還為他在京師安排了專門的住處,江啟臣和劉子政也是如此。
對太子的厚愛,三人都是感激不盡。
而朱慈烺交給參謀司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研擬「朱仙鎮之戰」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並編寫作戰計劃。
「此事是最高機密,你三人絕不可泄露,若有一絲一毫泄露出去,本宮唯你們是問!」朱慈烺道。
李紀澤三人都是吃驚。他們雖然久為幕僚,也知道流賊還會再攻開封,但太子不是前線的剿匪督撫,並不承擔剿匪的任務,為什麽要製定朱仙鎮之戰的計劃呢?難道太子是要帶領京營參與剿匪呢?可京營的本職是拱衛京師,百年來,除了土木堡之變隨皇帝禦駕親征之外,京營就再也沒有出過京師。
心中驚疑,但卻也不敢多問,隻能依照太子的命令而行。
而所謂的「作戰計劃」也是他們第一次見。
歷來,幕僚隻是負責向主帥提供建議,而所謂的建議,大部分也都是口頭,很少有寫在紙頭上,一來作戰方案是機密,留下紙麵的東西總是不安全,二來,幕僚都是文人,對軍中的具體事務並不是太清楚,比如軍中有多少鳥銃,多少軍馬,因此很難做到細微,他們隻能提出一個大政方略供主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