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崇禎漲紅著臉,常常談了一口氣,提起硃砂筆,在奏疏上工工整整的寫了一個準字。
朱慈烺剛回到府中就聽到一個消息,劉宗周致仕的奏疏,崇禎帝終於是準了。
聽到這個消息,朱慈烺微微有點黯然。
他應該高興的。
劉宗周走了,他少了許多的束縛和羈絆,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而不必擔心有太大的後遺症,但不知道為什麽,他就是高興不起來。
「去打聽一下蕺山先生什麽時候會離京?」朱慈烺小聲。
田守信點點頭,命人去打聽了。
魏藻德被罷黜,工部尚書的位置空了出來,現在劉宗周被準許致仕,左都禦史的位置也空了出來了,工部尚書也就罷了,但左都禦史的位置卻極其重要,如果繼任者還是一個如劉宗周一般的迂腐大儒,事事挑刺,朱慈烺改革京營乃至大明軍製的計劃就會受到很大的掣肘,如果能選一個開明之士繼任左都禦史,不說支持,隻要不反對,對朱慈烺就是一個很大的臂助。
第342章 左都禦史
那麽,有資格繼任左都禦史的人選中,誰是比較開明的呢?
這幾日,關於「淮安事變」更多的塘報和奏摺送到了京師,朱慈烺了解到了更多的內情,這才知道史可法還是讓他失望了,如果不是李邦華恰好路過淮安,闡述利害,史可法猶豫不決,進退失據之下,淮安之事很有可能會演變成一場難以控製的大亂,繼而又會影響厘金稅的實施。
朱慈烺很惋惜。
史可法終究不是宰輔之才,一省督撫估計就是他能力所及的最高點了。
而李邦華雖然年紀比史可法大了差不多二十歲,但遇事果決,有大局觀,加上崇禎元年整頓京營的魄力,朱慈烺以為他絕對有能力做內閣首輔。
不過眼下最適合李邦華的位置卻是左都禦史。
開明,不迂腐,有大局觀,最重要是他也是東林中人,這樣的人做左都禦史絕對不會無事生非,處處挑刺。
但朱慈烺沒有權力任命李邦華。
明製,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詔令廷臣會議,以共相計議,衡量至當,然後報請皇帝,取旨定奪,其有關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謂之廷議;其有關人事升補任用之擬議者,則謂之廷推。
當然了,皇帝也可以直接任命,不過直接任命的官員私下裏會被同僚看不起,甚至是嘲笑,因此廷推依然是官員任命的正途。
工部尚書和左都禦史的新任,都在廷推範圍內。
有資格參與廷推的是內閣閣員和現任六部尚書,都禦史、六科給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禦史,但現在禦史和六科給事中都不在京師,有資格參與廷推的就隻剩下六部尚書,都禦史和大理卿了。
六部中,朱慈烺唯一能左右的隻有兵部尚書陳新甲。
所以他想著由陳新甲提出李邦華繼任左都禦史,李邦華聲明卓著,又是東林中人,其他人應該不會反對。當然了,最重要的是,李邦華確實是擔任了左都禦史,雖然是在一年後,今世提前一年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阻力。
事不宜遲,朱慈烺立刻去往兵部和陳新甲密談。
從兵部出來,朱慈烺再趕往場外大校場。
「殿下,不如下午再去吧,這會都快中午了。」田守信小聲勸。這段日子太子起早貪黑,風裏雨裏,幾乎沒有歇息的時間,他實在是心疼。
「不,張家玉做了一個操練鴛鴦陣的場子,我得去看一下。」
朱慈烺踩蹬上馬。
田守信和武襄左衛指揮使宗俊泰隻能跟上。
眾將在校場營門口列隊迎接。
朱慈烺翻身下馬,看向眾將中的一人:「張家玉,操練場是否已經布置好?」
張家玉出列抱拳:「回殿下,已經妥當。」
「走,瞧瞧去!」
朱慈烺興奮。
雖然不是武將,但張家玉對鴛鴦陣的了解卻超過了這個時代的武將,也超過了朱慈烺,原因也簡單,張家玉是廣東人,而戚繼光的最後一任就是廣東總兵。1582年,戚繼光調任廣東總兵,在廣東的三年期間,他「任真任怨,以國事研究者猶家事,謀兵如謀身」不但走遍了廣東沿邊沿海,而且還在廣東練出了一支以鴛鴦陣為主體的廣東軍。
廣東是戚繼光最後練兵的地方,也是鴛鴦陣在戚繼光的老家登州之外,另一個留有火種的所在。
可惜的是,繼任的廣東總兵丟棄了戚家軍的傳統,廢弛了鴛鴦陣,即便如此,仍有一部分鴛鴦陣的對陣操練之法被保留下來,張家玉習文又喜武,一直將戚繼光視為偶像,在家鄉期間對戚繼光賴以成名的鴛鴦陣頗有留意,拜訪了很多老軍人,得到了不少寶貴的素材,因此他對鴛鴦陣的理解遠比一般人更深刻——這也是上一次他能戰勝張名振的原因。
長期而言,朱慈烺要在京營實施的是古斯塔夫陣型為主,鴛鴦陣為輔的策略。
所謂古斯塔夫陣型為主指的就是遇上大股敵人時,鳥銃長槍火炮加騎兵相互配合一起殺敵,鴛鴦陣為輔則是遇見小股敵人,或者是小隊兵馬在外行軍忽遇敵人時所採取的陣型。
但古斯塔夫陣型太複雜,需要大量的受過嚴格操練且能忠實執行命令的低階軍官和軍士,以確保小編隊的指揮的專業性。
朱慈烺剛回到府中就聽到一個消息,劉宗周致仕的奏疏,崇禎帝終於是準了。
聽到這個消息,朱慈烺微微有點黯然。
他應該高興的。
劉宗周走了,他少了許多的束縛和羈絆,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而不必擔心有太大的後遺症,但不知道為什麽,他就是高興不起來。
「去打聽一下蕺山先生什麽時候會離京?」朱慈烺小聲。
田守信點點頭,命人去打聽了。
魏藻德被罷黜,工部尚書的位置空了出來,現在劉宗周被準許致仕,左都禦史的位置也空了出來了,工部尚書也就罷了,但左都禦史的位置卻極其重要,如果繼任者還是一個如劉宗周一般的迂腐大儒,事事挑刺,朱慈烺改革京營乃至大明軍製的計劃就會受到很大的掣肘,如果能選一個開明之士繼任左都禦史,不說支持,隻要不反對,對朱慈烺就是一個很大的臂助。
第342章 左都禦史
那麽,有資格繼任左都禦史的人選中,誰是比較開明的呢?
這幾日,關於「淮安事變」更多的塘報和奏摺送到了京師,朱慈烺了解到了更多的內情,這才知道史可法還是讓他失望了,如果不是李邦華恰好路過淮安,闡述利害,史可法猶豫不決,進退失據之下,淮安之事很有可能會演變成一場難以控製的大亂,繼而又會影響厘金稅的實施。
朱慈烺很惋惜。
史可法終究不是宰輔之才,一省督撫估計就是他能力所及的最高點了。
而李邦華雖然年紀比史可法大了差不多二十歲,但遇事果決,有大局觀,加上崇禎元年整頓京營的魄力,朱慈烺以為他絕對有能力做內閣首輔。
不過眼下最適合李邦華的位置卻是左都禦史。
開明,不迂腐,有大局觀,最重要是他也是東林中人,這樣的人做左都禦史絕對不會無事生非,處處挑刺。
但朱慈烺沒有權力任命李邦華。
明製,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詔令廷臣會議,以共相計議,衡量至當,然後報請皇帝,取旨定奪,其有關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謂之廷議;其有關人事升補任用之擬議者,則謂之廷推。
當然了,皇帝也可以直接任命,不過直接任命的官員私下裏會被同僚看不起,甚至是嘲笑,因此廷推依然是官員任命的正途。
工部尚書和左都禦史的新任,都在廷推範圍內。
有資格參與廷推的是內閣閣員和現任六部尚書,都禦史、六科給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禦史,但現在禦史和六科給事中都不在京師,有資格參與廷推的就隻剩下六部尚書,都禦史和大理卿了。
六部中,朱慈烺唯一能左右的隻有兵部尚書陳新甲。
所以他想著由陳新甲提出李邦華繼任左都禦史,李邦華聲明卓著,又是東林中人,其他人應該不會反對。當然了,最重要的是,李邦華確實是擔任了左都禦史,雖然是在一年後,今世提前一年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阻力。
事不宜遲,朱慈烺立刻去往兵部和陳新甲密談。
從兵部出來,朱慈烺再趕往場外大校場。
「殿下,不如下午再去吧,這會都快中午了。」田守信小聲勸。這段日子太子起早貪黑,風裏雨裏,幾乎沒有歇息的時間,他實在是心疼。
「不,張家玉做了一個操練鴛鴦陣的場子,我得去看一下。」
朱慈烺踩蹬上馬。
田守信和武襄左衛指揮使宗俊泰隻能跟上。
眾將在校場營門口列隊迎接。
朱慈烺翻身下馬,看向眾將中的一人:「張家玉,操練場是否已經布置好?」
張家玉出列抱拳:「回殿下,已經妥當。」
「走,瞧瞧去!」
朱慈烺興奮。
雖然不是武將,但張家玉對鴛鴦陣的了解卻超過了這個時代的武將,也超過了朱慈烺,原因也簡單,張家玉是廣東人,而戚繼光的最後一任就是廣東總兵。1582年,戚繼光調任廣東總兵,在廣東的三年期間,他「任真任怨,以國事研究者猶家事,謀兵如謀身」不但走遍了廣東沿邊沿海,而且還在廣東練出了一支以鴛鴦陣為主體的廣東軍。
廣東是戚繼光最後練兵的地方,也是鴛鴦陣在戚繼光的老家登州之外,另一個留有火種的所在。
可惜的是,繼任的廣東總兵丟棄了戚家軍的傳統,廢弛了鴛鴦陣,即便如此,仍有一部分鴛鴦陣的對陣操練之法被保留下來,張家玉習文又喜武,一直將戚繼光視為偶像,在家鄉期間對戚繼光賴以成名的鴛鴦陣頗有留意,拜訪了很多老軍人,得到了不少寶貴的素材,因此他對鴛鴦陣的理解遠比一般人更深刻——這也是上一次他能戰勝張名振的原因。
長期而言,朱慈烺要在京營實施的是古斯塔夫陣型為主,鴛鴦陣為輔的策略。
所謂古斯塔夫陣型為主指的就是遇上大股敵人時,鳥銃長槍火炮加騎兵相互配合一起殺敵,鴛鴦陣為輔則是遇見小股敵人,或者是小隊兵馬在外行軍忽遇敵人時所採取的陣型。
但古斯塔夫陣型太複雜,需要大量的受過嚴格操練且能忠實執行命令的低階軍官和軍士,以確保小編隊的指揮的專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