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匆匆上了岸。
運河上堵塞的船隻讓他意識到了情況的嚴重,而淮安城中的喧囂之聲更是讓他憂心。
淮安是漕運中樞,可千萬不能出亂子。
老人一臉憂慮。
老人叫李邦華,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今年已經六十八歲,這一生走來,宦海起伏,崇禎元年就已經是兵部右侍郎,協理京營了,然最近的十年來卻一直賦閑在家,期間雖然出仕一次,但因為丁憂很快就回家,最近這兩年,他對重新出仕已經不抱希望,隻想著含飴弄孫,得享天倫之樂。然內心中的赤膽忠心,卻又讓他時時關注朝局,關注天下的動盪,當接到聖旨,被重新起用,赴京任職之後,他一天也沒有耽擱,簡單收拾一下行裝,急急就向京師趕路。
路上,他陸續聽到京師傳來的消息。
遼餉減半,開徵厘金稅的告示讓他無比振奮,尤其是當知道四項國策是出自皇太子之手時,他就更加興奮了——天佑我皇明,居然降下一個如此睿智高遠的皇太子,我皇明中興可待啊。
李邦華急急向京師趕路,不想走到淮安,卻被堵在了運河之上。
「快,去漕運總督府!」
李邦華大聲道
攙扶李邦華的兩個年輕人卻是猶豫,左邊一人是老人的侄子李嘉棟,跟隨老人一路進京,照顧老人,另一人是老人的書童許慎。兩人倒不是要違逆李邦華的意思,而是因為碼頭之上一片混亂,不見守衛的官兵,四角箭樓之上也不見有守衛者,隻有船工船丁在碼頭上亂跑,隱隱聽見對麵的稅所裏有人在喊:「打死人了,打死人了!」
因此兩人都很擔心。
「叔父,這兵荒馬亂的,還是回船上吧。」李嘉棟勸。
李邦華一瞪眼:「身為朝廷命官,豈能遇難而避?走!」邁步向前走。
李嘉棟和許慎無奈,隻能跟上。
但淮安碼頭距離總督府可不近,一路經過的街道全都是亂糟糟地一片,有地痞流氓趁火打劫,哄搶街邊的店鋪,有人在街邊互毆,也不知道所為何事?整個淮安城仿佛已經變成了一座無秩序的混亂之城。
李邦華不住的嘆息,李嘉棟和許慎護衛著他的安全,李嘉棟還輕聲安慰他:叔父不用擔心,史可法是大才,一定能平息動亂。
堪堪拐過一條街道,就看見幾十個官軍迎麵跑了過來,有拿著長槍的,還有提著火銃的,帶隊的是一名挎刀百戶,大吼:「讓開讓開,都他麽讓開!」
但有閃躲不及的百姓,都被他一腳踹翻。
「叔父,不如……」
李嘉棟想讓這隊官軍護送叔父去總督府。
不等他說完,李邦華就搖頭:「不可,碼頭出了亂事,這隊官軍應該是去平亂的,我們不可耽擱他們!」
話音不落,就見那隊官軍忽然圍住了街邊的一處玉石商鋪,在鋪前列成方陣,將商鋪嚴密的保護了起來。士兵們手持長槍或者鳥銃,禁止搶劫之人靠近商鋪。
李邦華愕然。
「這是誰家的商鋪啊,居然要官軍單獨保護?」李嘉棟驚訝。
李邦華不說話,但眉頭卻越皺越深了。
「潘總鎮把自家商鋪保護起來了,看來淮安真要亂了,快跑吧……」
李邦華三人不識,但街上的百姓卻知道商鋪的主人,轟的一聲,原本還在街道上看熱鬧的百姓一下就跑掉了大半。
潘總鎮,應該就是漕運總兵官潘夢安。
淮安都亂成這樣了,漕運總兵官想的不是安撫百姓,抓捕街上的搶劫犯,卻是保護自家的商鋪,私心如此,也怪不得淮安如此混亂了。
李邦華微微嘆口氣:「史憲之,你到底在幹什麽呀?」
史可法字憲之。
……
漕運總督衙門。
忽然惡劣的形勢,一下就打亂了史可法的計劃。
淮安知府高瑋原本就不同意史可法一味安撫的策略,碼頭的稅所被砸,稅官死亡,更是堅定了他的信念,他激動的說:「製台大人,如今我們麵對的已經不再是百姓,而是暴民了!請製台大人早做決斷,萬萬不可再遷就了!」
應廷吉皺著眉,不再提出反對,隻把目光投向史可法。
史可法又開始踱步。
第266章 居心叵測
稅所被砸,而圍在衙門前的商人和船工們也更加的激動,罷除厘金稅的口號,一聲高過一聲。史可法素有清名,淮安百姓對他一向尊敬,這也是他自認為能夠說服百姓的信心所在,但現實情況卻跟他想像不同,平日對他恭恭敬敬、言必稱「史青天」的船工船丁們,今日卻都變了樣子,不管他怎麽說,船工船丁都是默不知聲,用實際行動表示,他們不會輕易散去,除非朝廷取消「厘金稅」。
而那些奸商更是躲到了人後,他一個也見不到。
很顯然,船工船丁都是被奸商們鼓動起來的,所謂:「浮食寄民,朝不謀夕,得業則生,失業則死」,奸商們告訴船工船丁,一旦朝廷開徵厘金稅,不但他們自己要破產,船工船丁也都要失業,如今天下困苦,船丁船工每日辛苦也填不飽肚子,如果失業,那就要餓死了,因此船工船丁們才會如此堅定的跟著奸商們向朝廷示威。
此時日漸西沉,等到天色一黑,人群如果還不散,形勢恐怕會更加惡劣。
運河上堵塞的船隻讓他意識到了情況的嚴重,而淮安城中的喧囂之聲更是讓他憂心。
淮安是漕運中樞,可千萬不能出亂子。
老人一臉憂慮。
老人叫李邦華,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今年已經六十八歲,這一生走來,宦海起伏,崇禎元年就已經是兵部右侍郎,協理京營了,然最近的十年來卻一直賦閑在家,期間雖然出仕一次,但因為丁憂很快就回家,最近這兩年,他對重新出仕已經不抱希望,隻想著含飴弄孫,得享天倫之樂。然內心中的赤膽忠心,卻又讓他時時關注朝局,關注天下的動盪,當接到聖旨,被重新起用,赴京任職之後,他一天也沒有耽擱,簡單收拾一下行裝,急急就向京師趕路。
路上,他陸續聽到京師傳來的消息。
遼餉減半,開徵厘金稅的告示讓他無比振奮,尤其是當知道四項國策是出自皇太子之手時,他就更加興奮了——天佑我皇明,居然降下一個如此睿智高遠的皇太子,我皇明中興可待啊。
李邦華急急向京師趕路,不想走到淮安,卻被堵在了運河之上。
「快,去漕運總督府!」
李邦華大聲道
攙扶李邦華的兩個年輕人卻是猶豫,左邊一人是老人的侄子李嘉棟,跟隨老人一路進京,照顧老人,另一人是老人的書童許慎。兩人倒不是要違逆李邦華的意思,而是因為碼頭之上一片混亂,不見守衛的官兵,四角箭樓之上也不見有守衛者,隻有船工船丁在碼頭上亂跑,隱隱聽見對麵的稅所裏有人在喊:「打死人了,打死人了!」
因此兩人都很擔心。
「叔父,這兵荒馬亂的,還是回船上吧。」李嘉棟勸。
李邦華一瞪眼:「身為朝廷命官,豈能遇難而避?走!」邁步向前走。
李嘉棟和許慎無奈,隻能跟上。
但淮安碼頭距離總督府可不近,一路經過的街道全都是亂糟糟地一片,有地痞流氓趁火打劫,哄搶街邊的店鋪,有人在街邊互毆,也不知道所為何事?整個淮安城仿佛已經變成了一座無秩序的混亂之城。
李邦華不住的嘆息,李嘉棟和許慎護衛著他的安全,李嘉棟還輕聲安慰他:叔父不用擔心,史可法是大才,一定能平息動亂。
堪堪拐過一條街道,就看見幾十個官軍迎麵跑了過來,有拿著長槍的,還有提著火銃的,帶隊的是一名挎刀百戶,大吼:「讓開讓開,都他麽讓開!」
但有閃躲不及的百姓,都被他一腳踹翻。
「叔父,不如……」
李嘉棟想讓這隊官軍護送叔父去總督府。
不等他說完,李邦華就搖頭:「不可,碼頭出了亂事,這隊官軍應該是去平亂的,我們不可耽擱他們!」
話音不落,就見那隊官軍忽然圍住了街邊的一處玉石商鋪,在鋪前列成方陣,將商鋪嚴密的保護了起來。士兵們手持長槍或者鳥銃,禁止搶劫之人靠近商鋪。
李邦華愕然。
「這是誰家的商鋪啊,居然要官軍單獨保護?」李嘉棟驚訝。
李邦華不說話,但眉頭卻越皺越深了。
「潘總鎮把自家商鋪保護起來了,看來淮安真要亂了,快跑吧……」
李邦華三人不識,但街上的百姓卻知道商鋪的主人,轟的一聲,原本還在街道上看熱鬧的百姓一下就跑掉了大半。
潘總鎮,應該就是漕運總兵官潘夢安。
淮安都亂成這樣了,漕運總兵官想的不是安撫百姓,抓捕街上的搶劫犯,卻是保護自家的商鋪,私心如此,也怪不得淮安如此混亂了。
李邦華微微嘆口氣:「史憲之,你到底在幹什麽呀?」
史可法字憲之。
……
漕運總督衙門。
忽然惡劣的形勢,一下就打亂了史可法的計劃。
淮安知府高瑋原本就不同意史可法一味安撫的策略,碼頭的稅所被砸,稅官死亡,更是堅定了他的信念,他激動的說:「製台大人,如今我們麵對的已經不再是百姓,而是暴民了!請製台大人早做決斷,萬萬不可再遷就了!」
應廷吉皺著眉,不再提出反對,隻把目光投向史可法。
史可法又開始踱步。
第266章 居心叵測
稅所被砸,而圍在衙門前的商人和船工們也更加的激動,罷除厘金稅的口號,一聲高過一聲。史可法素有清名,淮安百姓對他一向尊敬,這也是他自認為能夠說服百姓的信心所在,但現實情況卻跟他想像不同,平日對他恭恭敬敬、言必稱「史青天」的船工船丁們,今日卻都變了樣子,不管他怎麽說,船工船丁都是默不知聲,用實際行動表示,他們不會輕易散去,除非朝廷取消「厘金稅」。
而那些奸商更是躲到了人後,他一個也見不到。
很顯然,船工船丁都是被奸商們鼓動起來的,所謂:「浮食寄民,朝不謀夕,得業則生,失業則死」,奸商們告訴船工船丁,一旦朝廷開徵厘金稅,不但他們自己要破產,船工船丁也都要失業,如今天下困苦,船丁船工每日辛苦也填不飽肚子,如果失業,那就要餓死了,因此船工船丁們才會如此堅定的跟著奸商們向朝廷示威。
此時日漸西沉,等到天色一黑,人群如果還不散,形勢恐怕會更加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