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嶽貢,天啟二年進士,有名的廉官,最高官至任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拷打北京官員,追贓助餉,搜到方嶽貢家,居然隻發現了五套布袍,一條犀帶,二錠皇帝賜的元寶,這令流賊們感到非常詫異——「閣老何一貧至此?」
劉宗敏不相信一個明朝的內閣大臣如此貧窮。
但方嶽貢真就這麽窮。
在被關押期間,方嶽貢曾有機會碰到崇禎皇帝的太子,太子放聲痛哭,求方嶽貢救他。方嶽貢說:「臣當忍死以擁殿下!」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忽然挾持太子出京城討伐吳三桂。十七日,城中喧傳太子墜馬而死。方嶽貢捶打胸口大叫,滴水不進,悲憤不已,二十六日,他整好衣冠,自縊而死。
方嶽貢是廉臣幹吏,更是忠臣。
對這樣的人,朱慈烺滿是敬重。
何況方嶽貢一直都沒有給他製造麻煩,不管是治國四策,或者撫軍京營,方嶽貢都沒有發表意見,而默然不語就是對朱慈烺最大的支持,方嶽貢身為左副都禦史,也就是言官的三把手,他的沉默對禦史言官們有一種暗示作用,如果他站出來激烈抗爭,朱慈烺在前些日子遇到的反對,一定會更強烈。
即使是現在禦史言官都出京,左副都禦史已經變成光杆司令的情況下,方嶽貢的話也依然有很大的份量。
「陛下,沈廷揚是朝廷官員,擔著登州到遼東的軍糧轉運職責,其家族承擔漕米改海,廣東到天津糧米的轉送之事恐有公私不明、甚至是以公肥私的嫌疑,臣以為不妥,如果朝廷真要漕米改海,應選擇其他的船號!」方嶽貢道。
「臣附議。」
「臣附議。」立刻就有幾個清流站出來附議,其中最有份量的是通政司使施邦曜。
崇禎猶豫了。
朱慈烺早有準備,向崇禎拱手道:「父皇,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沈廷揚雖然是朝廷官員,擔著向遼東轉運軍糧的重責,但他常駐登州,不管是廣東還是天津,都不是他能夠到的地方,和他官職並無利害相關之處。兒臣反倒以為,正因為他是朝廷命官,其家族才不敢逾越法紀,在糧米轉送之中夾帶私貨,因為那不但害他們自己,也會害了沈廷揚。有沈廷揚在,朝廷令沈家運兵,沈家必然是全力以赴……」
崇禎微微點頭。
對崇禎誘惑最大的,並不是漕米改海,而是沈家那一百艘一次能運載兩百士兵的大沙船。一艘兩百,一百艘可就是兩萬人啊,加上長江水師和東南水師的船隻,一次運十萬精銳到建虜後方,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也來一個「三光」政策,看建虜如何再猖狂?
朱慈烺繼續說:「何況除了沈家,江南之地再沒有能一次拿出一百艘大沙船的船號了,如果分給幾家來做,必然會有權責不明,相互推諉的情況,糧米轉送耽擱幾天問題不大,但如果耽擱了朝廷的運兵大計,那就得不償失了。望父皇明鑑。」
聽朱慈烺說完,群臣嗡嗡議論,原本認為沈廷揚可能會「以公肥私」的人,倒有一半被朱慈烺說服了。
「內閣怎麽看?」崇禎看向周延儒。
從開始到現在,周延儒一直都還沒有說話呢。
心知皇帝已經同意,周延儒自然不敢反對,心裏暗暗嘆口氣,出列拱手:「陛下,老臣以為,沈廷揚的官職和沈家海運之事,並無衝突,太子殿下所言,老臣贊同。」
事情到此,基本就定了。
接下來就是一些小細節。
廣東到天津,專線專營,廣東福建兩省的漕米以後不再通過漕運,而是通過海運送到天津。時間暫定為兩年,如果成效不佳,或者有觸犯朝廷法紀的地方,朝廷隨時可以取締,到時不但沈家要承擔責任,沈廷揚的罪過也少不了。
第184章 神機野營
從廣東到天津,運送的是糧米,從天津到廣東運送的貨物,朝廷不要求,不過收取的稅賦要按照漕河二十四關的總稅一次性全部徵收,也就是說,厘金稅一分不能少。
即便如此,沈家生意也不會差。
生意場上,時間就是金錢,走漕運三個月,但走海運一個月就夠了,如果風平浪靜,遇上好天氣的時候,說不定二十天就可以到。從天津到廣東,貨物源源不斷,沈家生意一定會越做越大。
朱慈烺心情愉快,他沒想到漕米改海會如此順利,原以為會在朝堂上扯皮,糾纏一段時間之後,朝臣們才會同意,但不想朝臣,尤其是內閣四臣,居然沒有提出太多的反對意見,首輔周延儒更是第一個站出來表示贊同,崇禎又大喜,如此雷厲風行,一個早朝就通過了。
當然了,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敲定。比如天津口岸的設立,衙門的組建,查緝官員的任命。具體施行最少需要一個月,但比起其他事務,這一次已經算是雷厲風行了。
散朝後,回到內閣值房,首輔周延儒不喜不悲,古井無波,次輔陳演表情輕鬆,謝升和魏照乘的臉色卻不太好看。四人中,陳演對漕米改海樂觀其成,謝升和魏照乘直接反對,但不想最後還是沒有敵過皇太子的巧妙布局,周延儒明著中立,但其實也是反對,不過眼看擋不住,他第一個站出來表示贊同。
在案後坐下,謝升嘆口氣,道:「巧舌如簧,我等又上當了。」
魏照乘也嘆口氣,嘀咕道:「確實啊。」
劉宗敏不相信一個明朝的內閣大臣如此貧窮。
但方嶽貢真就這麽窮。
在被關押期間,方嶽貢曾有機會碰到崇禎皇帝的太子,太子放聲痛哭,求方嶽貢救他。方嶽貢說:「臣當忍死以擁殿下!」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忽然挾持太子出京城討伐吳三桂。十七日,城中喧傳太子墜馬而死。方嶽貢捶打胸口大叫,滴水不進,悲憤不已,二十六日,他整好衣冠,自縊而死。
方嶽貢是廉臣幹吏,更是忠臣。
對這樣的人,朱慈烺滿是敬重。
何況方嶽貢一直都沒有給他製造麻煩,不管是治國四策,或者撫軍京營,方嶽貢都沒有發表意見,而默然不語就是對朱慈烺最大的支持,方嶽貢身為左副都禦史,也就是言官的三把手,他的沉默對禦史言官們有一種暗示作用,如果他站出來激烈抗爭,朱慈烺在前些日子遇到的反對,一定會更強烈。
即使是現在禦史言官都出京,左副都禦史已經變成光杆司令的情況下,方嶽貢的話也依然有很大的份量。
「陛下,沈廷揚是朝廷官員,擔著登州到遼東的軍糧轉運職責,其家族承擔漕米改海,廣東到天津糧米的轉送之事恐有公私不明、甚至是以公肥私的嫌疑,臣以為不妥,如果朝廷真要漕米改海,應選擇其他的船號!」方嶽貢道。
「臣附議。」
「臣附議。」立刻就有幾個清流站出來附議,其中最有份量的是通政司使施邦曜。
崇禎猶豫了。
朱慈烺早有準備,向崇禎拱手道:「父皇,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沈廷揚雖然是朝廷官員,擔著向遼東轉運軍糧的重責,但他常駐登州,不管是廣東還是天津,都不是他能夠到的地方,和他官職並無利害相關之處。兒臣反倒以為,正因為他是朝廷命官,其家族才不敢逾越法紀,在糧米轉送之中夾帶私貨,因為那不但害他們自己,也會害了沈廷揚。有沈廷揚在,朝廷令沈家運兵,沈家必然是全力以赴……」
崇禎微微點頭。
對崇禎誘惑最大的,並不是漕米改海,而是沈家那一百艘一次能運載兩百士兵的大沙船。一艘兩百,一百艘可就是兩萬人啊,加上長江水師和東南水師的船隻,一次運十萬精銳到建虜後方,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也來一個「三光」政策,看建虜如何再猖狂?
朱慈烺繼續說:「何況除了沈家,江南之地再沒有能一次拿出一百艘大沙船的船號了,如果分給幾家來做,必然會有權責不明,相互推諉的情況,糧米轉送耽擱幾天問題不大,但如果耽擱了朝廷的運兵大計,那就得不償失了。望父皇明鑑。」
聽朱慈烺說完,群臣嗡嗡議論,原本認為沈廷揚可能會「以公肥私」的人,倒有一半被朱慈烺說服了。
「內閣怎麽看?」崇禎看向周延儒。
從開始到現在,周延儒一直都還沒有說話呢。
心知皇帝已經同意,周延儒自然不敢反對,心裏暗暗嘆口氣,出列拱手:「陛下,老臣以為,沈廷揚的官職和沈家海運之事,並無衝突,太子殿下所言,老臣贊同。」
事情到此,基本就定了。
接下來就是一些小細節。
廣東到天津,專線專營,廣東福建兩省的漕米以後不再通過漕運,而是通過海運送到天津。時間暫定為兩年,如果成效不佳,或者有觸犯朝廷法紀的地方,朝廷隨時可以取締,到時不但沈家要承擔責任,沈廷揚的罪過也少不了。
第184章 神機野營
從廣東到天津,運送的是糧米,從天津到廣東運送的貨物,朝廷不要求,不過收取的稅賦要按照漕河二十四關的總稅一次性全部徵收,也就是說,厘金稅一分不能少。
即便如此,沈家生意也不會差。
生意場上,時間就是金錢,走漕運三個月,但走海運一個月就夠了,如果風平浪靜,遇上好天氣的時候,說不定二十天就可以到。從天津到廣東,貨物源源不斷,沈家生意一定會越做越大。
朱慈烺心情愉快,他沒想到漕米改海會如此順利,原以為會在朝堂上扯皮,糾纏一段時間之後,朝臣們才會同意,但不想朝臣,尤其是內閣四臣,居然沒有提出太多的反對意見,首輔周延儒更是第一個站出來表示贊同,崇禎又大喜,如此雷厲風行,一個早朝就通過了。
當然了,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敲定。比如天津口岸的設立,衙門的組建,查緝官員的任命。具體施行最少需要一個月,但比起其他事務,這一次已經算是雷厲風行了。
散朝後,回到內閣值房,首輔周延儒不喜不悲,古井無波,次輔陳演表情輕鬆,謝升和魏照乘的臉色卻不太好看。四人中,陳演對漕米改海樂觀其成,謝升和魏照乘直接反對,但不想最後還是沒有敵過皇太子的巧妙布局,周延儒明著中立,但其實也是反對,不過眼看擋不住,他第一個站出來表示贊同。
在案後坐下,謝升嘆口氣,道:「巧舌如簧,我等又上當了。」
魏照乘也嘆口氣,嘀咕道:「確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