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楊嗣昌和監軍太監高起潛,盧象升又怎麽會戰死巨鹿?如果盧象升還在,大明又何愁無將可用?
吳甡肅容:「臣珍惜的是楊嗣昌之才,對其人品,臣也是深為鄙視的。當年盧象升殉國之後,臣也曾上表彈劾楊嗣昌,但臣並不因為其人品,而詆毀其戰略。四正六隅十麵張網,仍然是剿滅流賊的最佳之策。」
其實,在朱慈烺的內心裏,對楊嗣昌的認知也是很複雜的。楊嗣昌在朝堂舌辨,製定政策時,常常能看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有著過人的敏銳力,也是最早提出「攘外必先安內」,欲使大明擺脫兩麵作戰、力不能逮的窘境之臣,在崇禎朝的幾個重臣裏,楊嗣昌是唯一有可能剿滅流賊,中興大明之人,隻可以命運不濟,造化弄人,外有建虜壞事,內有熊文燦和陸奇瑜這兩個豬隊友,致使剿匪成功的大好局麵,在最後關頭功虧一簣。
楊嗣昌在憂懼慚愧中而死,也算是鞠躬盡瘁了。
朱慈烺嘆口氣:「那麽先生以為,對付流賊,朝廷仍然要用四正六隅十麵張網之策嗎?」
吳甡搖頭,黯然道:「朝廷九邊精銳喪於鬆山,無兵可用,楊嗣昌之策,已經不可能再用了。」
「那先生以為該如何?難道朝廷就沒有辦法可以對付流賊了嗎?」朱慈烺問。
吳甡猶豫了一下,緩緩道:「當然不是,流賊並非不可滅,臣以為有兩策可以施行,第一,移民,將陝西河南等地的災民移到湖廣,使其不再為流賊所驅使,沒有了新的流民加入,流賊之勢必將被抑製。湖廣物產豐富,足以供養兩地的災民,不餓肚子,這些災民自然不會再反叛。」
朱慈烺不說話,移民兩字說起來容易,但實施起來何其難啊,災民是否願意,湖廣本地人民是否支持先不要說,最重要的一點,朝廷根本拿不出移民所需的銀兩!
「第二,加大對孫白穀的支持。隻要孫白穀能在陝西練出三五萬的精兵,就可與闖賊一戰。闖賊在河南流竄,但河南哪有糧食養活流賊?隻要朝廷固守開封,扼住中原的咽喉,闖賊最終隻能南向湖廣就食,到時孫白穀的秦兵,河南豫兵,山西晉兵,劉澤清的山東兵,還有湖廣左良玉前後夾擊,闖賊必然潰敗,重演崇禎十一年的局麵,並非不可能。」
孫傳庭,字白穀。
朱慈烺笑一笑:「看來先生對我還是有所隱瞞啊。」
吳甡麵色微微尷尬,眼神有點驚異。
他的確是隱瞞了,因為歷史上凡是做出不祥預言的謀臣都沒有好下場,三國時的田豐就是最好的例子。流賊和遼東不同,遼東局麵已經是壞的不能再壞了,所以他說起來沒有忌諱,但流賊雖然在陝西河南等地肆虐,但陝西西安、河南開封仍然在朝廷手中,且流賊攻下一城,擄掠一城,隨即便離去,將爛攤子交給朝廷處理,在某種意義上講,這些城池很快失而復得,依然還是朝廷的土地。
因此,雖然意識到了某種恐怖的結果,但他卻不敢直言說出。
「也罷,既然先生有所顧忌,那我就拋磚引玉,將心中的憂慮說與先生聽。」
朱慈烺臉色嚴肅的道:「孫白穀是大才,有他在,陝西局勢定能穩定,然朝廷對孫白穀支持不夠,區區六萬兩白銀,如何能練出強兵?孫白穀在詔獄三年,此番被朝廷重新起用,著急要做出一番功業,以免再遭刀吏之辱,因此他不會坐困愁城,朝廷沒銀子,他必然會想方設法的在陝西當地籌銀。」
「陝西年年旱災,又逢兵亂,普通百姓是沒有銀子的,孫白穀隻能沖官紳下手,如此,孫白穀就失去官紳們的支持。今年又是大旱,糧草不濟是必然,孫白穀短時間之內根本不可能練出一支精兵,他能保陝西平安,已是不容易,又何敢奢望他兵出陝西,攻擊闖賊?」
因為穿越而來,熟讀明史,因此朱慈烺知道孫傳庭在陝西遭遇的困難,也知道陝西官紳對孫傳庭的不滿,更知道孫傳庭最後的結局。
吳甡眼中的驚訝更多,以他對孫傳庭的了解,孫傳庭的確會這麽做。
想不到這一切都被太子看透了,如此看來,太子的聰慧深遠,遠在他的想像之上。
朱慈烺繼續說:「此次流賊肆虐河南,豫兵已經損失大半,不提也罷。至於晉兵,主要精力還是防備蒙古人和建虜對大同的侵擾,如果晉兵大舉南下,一旦大同有失,這個責任不是山西巡撫和山西總兵能夠擔的起的,何況晉兵疲弱,根本無力承擔重任。」
「因此,即便闖賊壓向湖廣,秦兵豫兵和晉兵都無力圍剿,隻能恭送出境。」朱慈烺最後說出結論。
第111章 壯士斷腕
吳甡的戰略是立足於三邊夾擊,然而事實上豫兵名存實亡,損失過半,晉軍疲軟,防守大同和黃河已經不易,根本無力出擊,孫傳庭練兵困難重重,短時間之內難見成效,因此這套戰略隻是紙上談兵,缺乏實施的可能。
吳牲低下頭,不說話了。
「我知道剛才所言並非先生的真心話,先生的顧忌我也深為了解。今日沒有儲君和臣子,隻有老師和學生,還望先生不要顧忌,直言相告!」朱慈烺麵色凝重,誠懇無比。
吳牲抬起頭,麵色微微有點紅:「殿下聰慧,臣慚愧不已,但臣剛才所說並非掩飾,而是時局最好的變化。」
「那最壞的呢?」朱慈烺問。
吳甡肅容:「臣珍惜的是楊嗣昌之才,對其人品,臣也是深為鄙視的。當年盧象升殉國之後,臣也曾上表彈劾楊嗣昌,但臣並不因為其人品,而詆毀其戰略。四正六隅十麵張網,仍然是剿滅流賊的最佳之策。」
其實,在朱慈烺的內心裏,對楊嗣昌的認知也是很複雜的。楊嗣昌在朝堂舌辨,製定政策時,常常能看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有著過人的敏銳力,也是最早提出「攘外必先安內」,欲使大明擺脫兩麵作戰、力不能逮的窘境之臣,在崇禎朝的幾個重臣裏,楊嗣昌是唯一有可能剿滅流賊,中興大明之人,隻可以命運不濟,造化弄人,外有建虜壞事,內有熊文燦和陸奇瑜這兩個豬隊友,致使剿匪成功的大好局麵,在最後關頭功虧一簣。
楊嗣昌在憂懼慚愧中而死,也算是鞠躬盡瘁了。
朱慈烺嘆口氣:「那麽先生以為,對付流賊,朝廷仍然要用四正六隅十麵張網之策嗎?」
吳甡搖頭,黯然道:「朝廷九邊精銳喪於鬆山,無兵可用,楊嗣昌之策,已經不可能再用了。」
「那先生以為該如何?難道朝廷就沒有辦法可以對付流賊了嗎?」朱慈烺問。
吳甡猶豫了一下,緩緩道:「當然不是,流賊並非不可滅,臣以為有兩策可以施行,第一,移民,將陝西河南等地的災民移到湖廣,使其不再為流賊所驅使,沒有了新的流民加入,流賊之勢必將被抑製。湖廣物產豐富,足以供養兩地的災民,不餓肚子,這些災民自然不會再反叛。」
朱慈烺不說話,移民兩字說起來容易,但實施起來何其難啊,災民是否願意,湖廣本地人民是否支持先不要說,最重要的一點,朝廷根本拿不出移民所需的銀兩!
「第二,加大對孫白穀的支持。隻要孫白穀能在陝西練出三五萬的精兵,就可與闖賊一戰。闖賊在河南流竄,但河南哪有糧食養活流賊?隻要朝廷固守開封,扼住中原的咽喉,闖賊最終隻能南向湖廣就食,到時孫白穀的秦兵,河南豫兵,山西晉兵,劉澤清的山東兵,還有湖廣左良玉前後夾擊,闖賊必然潰敗,重演崇禎十一年的局麵,並非不可能。」
孫傳庭,字白穀。
朱慈烺笑一笑:「看來先生對我還是有所隱瞞啊。」
吳甡麵色微微尷尬,眼神有點驚異。
他的確是隱瞞了,因為歷史上凡是做出不祥預言的謀臣都沒有好下場,三國時的田豐就是最好的例子。流賊和遼東不同,遼東局麵已經是壞的不能再壞了,所以他說起來沒有忌諱,但流賊雖然在陝西河南等地肆虐,但陝西西安、河南開封仍然在朝廷手中,且流賊攻下一城,擄掠一城,隨即便離去,將爛攤子交給朝廷處理,在某種意義上講,這些城池很快失而復得,依然還是朝廷的土地。
因此,雖然意識到了某種恐怖的結果,但他卻不敢直言說出。
「也罷,既然先生有所顧忌,那我就拋磚引玉,將心中的憂慮說與先生聽。」
朱慈烺臉色嚴肅的道:「孫白穀是大才,有他在,陝西局勢定能穩定,然朝廷對孫白穀支持不夠,區區六萬兩白銀,如何能練出強兵?孫白穀在詔獄三年,此番被朝廷重新起用,著急要做出一番功業,以免再遭刀吏之辱,因此他不會坐困愁城,朝廷沒銀子,他必然會想方設法的在陝西當地籌銀。」
「陝西年年旱災,又逢兵亂,普通百姓是沒有銀子的,孫白穀隻能沖官紳下手,如此,孫白穀就失去官紳們的支持。今年又是大旱,糧草不濟是必然,孫白穀短時間之內根本不可能練出一支精兵,他能保陝西平安,已是不容易,又何敢奢望他兵出陝西,攻擊闖賊?」
因為穿越而來,熟讀明史,因此朱慈烺知道孫傳庭在陝西遭遇的困難,也知道陝西官紳對孫傳庭的不滿,更知道孫傳庭最後的結局。
吳甡眼中的驚訝更多,以他對孫傳庭的了解,孫傳庭的確會這麽做。
想不到這一切都被太子看透了,如此看來,太子的聰慧深遠,遠在他的想像之上。
朱慈烺繼續說:「此次流賊肆虐河南,豫兵已經損失大半,不提也罷。至於晉兵,主要精力還是防備蒙古人和建虜對大同的侵擾,如果晉兵大舉南下,一旦大同有失,這個責任不是山西巡撫和山西總兵能夠擔的起的,何況晉兵疲弱,根本無力承擔重任。」
「因此,即便闖賊壓向湖廣,秦兵豫兵和晉兵都無力圍剿,隻能恭送出境。」朱慈烺最後說出結論。
第111章 壯士斷腕
吳甡的戰略是立足於三邊夾擊,然而事實上豫兵名存實亡,損失過半,晉軍疲軟,防守大同和黃河已經不易,根本無力出擊,孫傳庭練兵困難重重,短時間之內難見成效,因此這套戰略隻是紙上談兵,缺乏實施的可能。
吳牲低下頭,不說話了。
「我知道剛才所言並非先生的真心話,先生的顧忌我也深為了解。今日沒有儲君和臣子,隻有老師和學生,還望先生不要顧忌,直言相告!」朱慈烺麵色凝重,誠懇無比。
吳牲抬起頭,麵色微微有點紅:「殿下聰慧,臣慚愧不已,但臣剛才所說並非掩飾,而是時局最好的變化。」
「那最壞的呢?」朱慈烺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