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沖境界雖低,也算勉強祭煉了生死符本體,加之晦明童子傾力輔佐,能以極少真氣催動此符幾分奧妙。蕭厲得了日月五行輪,也要先運用道法粗淺祭煉一遍,使身心相合,才能發揮妙用。
有晦明童子插手,淩衝壓力頓減,才有閑暇四處打量,五感六識漸次敏銳起來,察覺足下極遠之處散發出無窮吸力,更有近乎無窮的水精之氣匯聚,倏然又被挪移到了另一處虛空之中,心知定是東海海眼。
晦明童子好整以暇道:「此界共有七大水眼,東海水眼最大。此水眼並非固定一處,而是循著地殼之力、星辰牽引,不斷變化。不知其規律,極難尋到。水仙那廝沒安好心,將洞府沉於水眼之下,又不許長生之輩前來,唯有練氣士依仗法寶之助方能到此,你要小心些,別貪圖他的寶物,到頭來被人算計。」
淩沖道:「我自省得!」也不知過去多久,足下吸力陡然增強了數倍,耳中隱隱傳來無窮轟鳴之聲,天雷悶響一般,晦明童子總算打起精神,說道:「就快到了!」
淩沖的五感六識早已遲鈍到了極處,唯有以計數這一古老的法子計算所經時間,一吸一呼便數兩下,等到恰好十萬息之後,周遭作用於己身的吸力已然大至不可思議,幾乎要將辟魔神梭生生撕裂一般,晦明童子也無暇多話,運用全副心神定住淩沖肉身,使之不被無窮的暗流湍浪擰碎衝垮。
淩沖神識與目力並用,勉強才望見一副畢生難忘之奇景,身上竟是一座廣大無朋,不知其方圓的深淵,無窮無盡的大水自四麵八方被狠狠吞吸而來,倒灌入深淵之中,水流、大浪、疾風,混在一處,幾疑到了天地破碎、混沌初開之時,五感六識反饋至元神處的唯有高亢、厚重到了極點的嘶吼之聲!
辟魔神梭如一葉扁舟,被無盡風浪掀起拋落,根本不由自主。晦明童子將符光一變,神梭之上現出一道金色神符,竟是淩沖不久才觀摩到的太清門最高秘傳斬虛定魂符!此符一出,定出周遭無量空間,又將無盡大水挪移別處,總算為淩沖開闢一處小小的空間。
晦明童子大聲叫道:「可惜你的洞虛真界還未大成,不然洞虛劍訣大成之日,可將海眼中之水挪入自家洞天中,平添七分威力!」淩沖全副心神都用在抵禦海眼吸力與大水上,不曾聽清。
辟魔神梭所發神光在近乎無盡的東海海眼之中不過是滄海一粟,仍是一點點異常堅定的向海眼內部遊去。不知過去多久,就在淩沖幾乎要用盡所有真氣時,終於渾身一輕,敢情已穿過海眼,隨著滔天大水來至海眼之內。
淩沖骨酸筋軟,幾乎要癱倒在神梭之中,咬緊牙關才不至於暈去,在神梭中抬頭上望,無量量的水流巨浪時時刻刻傾斜入海眼之中,一入海眼卻又消散殆盡,不知去了哪裏。海眼中風浪比外麵小上太多,卻也不是淩沖一人所能抗衡。
晦明童子嘆口氣,似也筋疲力盡,說道:「東海海眼吞吸的水流被挪移至無窮空間,此是先天造化之道,就算是長生老祖也難窮究其理。喏,你看下麵那團精光,莫不是水仙洞府?」
淩沖收斂心神向下望去,果然一團氣流沉浮於無邊激水之中,發出微微毫光,望去不過拳頭大小,點頭道:「應當是了,咱們過去再說!」辟魔神梭之外鱗甲鐵環被無量巨浪之力拉扯扭曲的不成模樣,此寶已近乎廢去,淩沖隻能勉強灌注真氣,向那團氣泡遊去。
足足又遊了半日,才勉強接近那團氣泡,麵前是一座足有萬畝方圓的巨大宮室,殿宇延綿,亭台樓榭莫不具備,宮室之外是一層薄薄金光,閃爍不定。就是這一層薄弱金光卻將無量真水拒之門外,淩沖細細感應,隻覺金光之中似有無窮玄妙,其中種種力道的牽引化解、勾勒牽纏,構思之巧妙,祭煉之圓熟,唯有玄門大派方能有此手筆。
淩沖嘆息道:「沒錯,此處便是水仙洞府了。當務之急,是要如何穿破這一層金光?」話音一落,先前搶來的那道金光本擬消散,卻又從他手心中鑽了出來,與水仙洞府護山金光化合一處。
第七百一十一章 為取遺寶 三關之試
金光護罩劇烈閃爍了一下,卻不便開,金光蕩漾之間,竟然閃現出一篇法訣,遊走不定。淩沖一見,卻是一篇入門的練氣法訣,講的是如何聚斂水行真氣,凝練一枚本命符詔。倒談不上多麽精妙,隻是按部就班的法門而已,也缺少煉罡之上的法門。法訣末了說道,要尋機緣之人修煉此法,自能以本命符詔開啟金光護罩,得入洞府。
淩沖笑了笑,說道:「這可新鮮,還未得寶,先送了一篇法訣。」自不會貪圖這篇法訣妙用,想了想,又以飛星符法推算了一番,確定並無後患,也自下手修煉起來。自胎動境界修起,對他而言甚是容易,不過數個呼吸,已然感悟水行元氣,攝入體內。在海眼之中,水行之氣濃鬱的近乎凝成水精,淩沖不敢多吸,隻攝入極少之水,在丹田處緩緩書畫本命符詔。
天下修道門戶,無論玄魔,大抵不脫氣、符、魂、器四門,在凝真境時有凝結本命符詔者,亦有本命靈光或是本命劍光等,太玄劍派法門凝聚的是本命劍光,與符修不通,淩沖重修此法,凝結本命符詔,倒也新鮮的很。
從胎動感悟真氣再到凝結符詔,慧根深厚者也要數載光陰,但淩沖為識途老馬,不過半日已在丹田成功凝聚了一道淡藍色符詔,上有條條水波之形。淩沖自語道:「這篇法訣雖然短小,但不失為一篇上乘妙法,我眼下最不缺的便是上乘道訣,還是莫要耽擱,先入洞府再說!」將本命符詔祭起,一章拍在金光護罩之上。本命符詔與金光立時水乳交融不見,點點金光向內塌陷,露出僅供一人出入的洞口,淩沖邁步而入,他身後洞口數息之間復又緩緩閉合。
有晦明童子插手,淩衝壓力頓減,才有閑暇四處打量,五感六識漸次敏銳起來,察覺足下極遠之處散發出無窮吸力,更有近乎無窮的水精之氣匯聚,倏然又被挪移到了另一處虛空之中,心知定是東海海眼。
晦明童子好整以暇道:「此界共有七大水眼,東海水眼最大。此水眼並非固定一處,而是循著地殼之力、星辰牽引,不斷變化。不知其規律,極難尋到。水仙那廝沒安好心,將洞府沉於水眼之下,又不許長生之輩前來,唯有練氣士依仗法寶之助方能到此,你要小心些,別貪圖他的寶物,到頭來被人算計。」
淩沖道:「我自省得!」也不知過去多久,足下吸力陡然增強了數倍,耳中隱隱傳來無窮轟鳴之聲,天雷悶響一般,晦明童子總算打起精神,說道:「就快到了!」
淩沖的五感六識早已遲鈍到了極處,唯有以計數這一古老的法子計算所經時間,一吸一呼便數兩下,等到恰好十萬息之後,周遭作用於己身的吸力已然大至不可思議,幾乎要將辟魔神梭生生撕裂一般,晦明童子也無暇多話,運用全副心神定住淩沖肉身,使之不被無窮的暗流湍浪擰碎衝垮。
淩沖神識與目力並用,勉強才望見一副畢生難忘之奇景,身上竟是一座廣大無朋,不知其方圓的深淵,無窮無盡的大水自四麵八方被狠狠吞吸而來,倒灌入深淵之中,水流、大浪、疾風,混在一處,幾疑到了天地破碎、混沌初開之時,五感六識反饋至元神處的唯有高亢、厚重到了極點的嘶吼之聲!
辟魔神梭如一葉扁舟,被無盡風浪掀起拋落,根本不由自主。晦明童子將符光一變,神梭之上現出一道金色神符,竟是淩沖不久才觀摩到的太清門最高秘傳斬虛定魂符!此符一出,定出周遭無量空間,又將無盡大水挪移別處,總算為淩沖開闢一處小小的空間。
晦明童子大聲叫道:「可惜你的洞虛真界還未大成,不然洞虛劍訣大成之日,可將海眼中之水挪入自家洞天中,平添七分威力!」淩沖全副心神都用在抵禦海眼吸力與大水上,不曾聽清。
辟魔神梭所發神光在近乎無盡的東海海眼之中不過是滄海一粟,仍是一點點異常堅定的向海眼內部遊去。不知過去多久,就在淩沖幾乎要用盡所有真氣時,終於渾身一輕,敢情已穿過海眼,隨著滔天大水來至海眼之內。
淩沖骨酸筋軟,幾乎要癱倒在神梭之中,咬緊牙關才不至於暈去,在神梭中抬頭上望,無量量的水流巨浪時時刻刻傾斜入海眼之中,一入海眼卻又消散殆盡,不知去了哪裏。海眼中風浪比外麵小上太多,卻也不是淩沖一人所能抗衡。
晦明童子嘆口氣,似也筋疲力盡,說道:「東海海眼吞吸的水流被挪移至無窮空間,此是先天造化之道,就算是長生老祖也難窮究其理。喏,你看下麵那團精光,莫不是水仙洞府?」
淩沖收斂心神向下望去,果然一團氣流沉浮於無邊激水之中,發出微微毫光,望去不過拳頭大小,點頭道:「應當是了,咱們過去再說!」辟魔神梭之外鱗甲鐵環被無量巨浪之力拉扯扭曲的不成模樣,此寶已近乎廢去,淩沖隻能勉強灌注真氣,向那團氣泡遊去。
足足又遊了半日,才勉強接近那團氣泡,麵前是一座足有萬畝方圓的巨大宮室,殿宇延綿,亭台樓榭莫不具備,宮室之外是一層薄薄金光,閃爍不定。就是這一層薄弱金光卻將無量真水拒之門外,淩沖細細感應,隻覺金光之中似有無窮玄妙,其中種種力道的牽引化解、勾勒牽纏,構思之巧妙,祭煉之圓熟,唯有玄門大派方能有此手筆。
淩沖嘆息道:「沒錯,此處便是水仙洞府了。當務之急,是要如何穿破這一層金光?」話音一落,先前搶來的那道金光本擬消散,卻又從他手心中鑽了出來,與水仙洞府護山金光化合一處。
第七百一十一章 為取遺寶 三關之試
金光護罩劇烈閃爍了一下,卻不便開,金光蕩漾之間,竟然閃現出一篇法訣,遊走不定。淩沖一見,卻是一篇入門的練氣法訣,講的是如何聚斂水行真氣,凝練一枚本命符詔。倒談不上多麽精妙,隻是按部就班的法門而已,也缺少煉罡之上的法門。法訣末了說道,要尋機緣之人修煉此法,自能以本命符詔開啟金光護罩,得入洞府。
淩沖笑了笑,說道:「這可新鮮,還未得寶,先送了一篇法訣。」自不會貪圖這篇法訣妙用,想了想,又以飛星符法推算了一番,確定並無後患,也自下手修煉起來。自胎動境界修起,對他而言甚是容易,不過數個呼吸,已然感悟水行元氣,攝入體內。在海眼之中,水行之氣濃鬱的近乎凝成水精,淩沖不敢多吸,隻攝入極少之水,在丹田處緩緩書畫本命符詔。
天下修道門戶,無論玄魔,大抵不脫氣、符、魂、器四門,在凝真境時有凝結本命符詔者,亦有本命靈光或是本命劍光等,太玄劍派法門凝聚的是本命劍光,與符修不通,淩沖重修此法,凝結本命符詔,倒也新鮮的很。
從胎動感悟真氣再到凝結符詔,慧根深厚者也要數載光陰,但淩沖為識途老馬,不過半日已在丹田成功凝聚了一道淡藍色符詔,上有條條水波之形。淩沖自語道:「這篇法訣雖然短小,但不失為一篇上乘妙法,我眼下最不缺的便是上乘道訣,還是莫要耽擱,先入洞府再說!」將本命符詔祭起,一章拍在金光護罩之上。本命符詔與金光立時水乳交融不見,點點金光向內塌陷,露出僅供一人出入的洞口,淩沖邁步而入,他身後洞口數息之間復又緩緩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