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庸道人不由掐指再算,卻是一片茫然,心知郭純陽前知之能果然遠在自家之上,他既說如此,照辦便是,笑道:「好,全憑掌教師弟吩咐。」郭純陽道:「事不宜遲,請師兄動身罷!」
惟庸道人嗬嗬一笑,大袖卷了誅魔寶鑑,喝一聲:「我去也!」身形一扭,已然不見。待他走後,郭純陽的幻影分身輕輕一笑,也自無蹤。
大明京師天京城中,太子即位,照例大赦天下之外,還要舉國歡慶一番,但惠帝新喪,不好大肆清喝,畢竟太子爺還是很在意孝子這個身份的。
皇宮之中正自早朝,以張守正為首的清流一派正與以國舅常嵩一係人馬吵得不可開交。惠帝雖然昏庸,但對外戚之輩十分防範,除有大功,輕易不會加封高官厚祿。但常嵩勤王之功甚偉,又是太子親舅,太子登基之後正愁無人可用,鉗製張守正之輩,便冊封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兼太子太保,總領天下兵事,權柄與文淵閣同列。
太子登基,帝號為平,改年號永昌,史稱平帝。常嵩總領兵事,自於京師攻防戰大勝靖王,每日隻想揮軍南下,直搗黃龍,攻破靖王封地,因此上書力主南伐。但張守正一係力主天下兵事方歇,百姓苦不堪言,當以休養生息為主。且靖王起兵作亂,並無大義在身,日久其兵自敗,眼下非是揮軍南伐的良機,隻當用精銳小部潛入其封地,刺探虛實,聯絡心向大明正統的兵將,伺機裏應外合,自然一舉功成。
平帝在龍椅上聽著雙方喋喋不休的言語攻伐,著實有些煩悶,開聲道:「罷了!此事押後再議,今日且退朝罷!」起身便走,留下文武大臣麵麵相覷。常嵩麵泛得意之笑,起身跟了上去。他是國舅之尊,一幹太監侍衛也不敢阻攔,任由其小跑而去。
平帝入了書房,常嵩亦自跟來,說道:「揮兵南伐,此時乃是最佳時機,等靖王那廝站穩了腳跟,根基穩固,便不那麽容易了。可恨張守正那廝抱殘守缺,不肯變通,說甚麽儒家的道理,一群書生之見,能有甚麽高明之處!」
平帝看他一眼,吩咐隨侍的太監道:「你等下去。」眾人領命而去,書房之中隻剩二人,方才慢斯條理道:「張守正在朝中經營數十載,門下弟子無數,一呼百應,他若鐵了心與你作對,朕也不好偏幫。」
常嵩眼珠一轉,說道:「張守正羽翼眾多,先皇新喪,臣聽聞其這些時日聯絡黨羽,結社營私,日久必成大禍。陛下若再置之不理,再過幾年,隻怕這朝中之臣隻知張守正,而不知陛下了!」
此實為誅心之言,平帝眼角抖了一抖,斥道:「一派胡言!張守正再大膽,難道還敢推翻朕這朱明天下不成!」常嵩當即閉嘴不言,挑撥離間之事最重要的是一個火候二字,水滴石穿,點到即止,再要多說反而不美。
果然平帝自語了幾句,麵上泛起怒容,似乎想到了何事,低喝道:「張守正真是將自家當作帝師了,這也要管、那也要管!朕要修繕宮殿,他上書不許,朕要封賞有功之臣,他以國庫空虛為由搪塞,是不是朕每日吃喝拉撒,都要問過他才成啊!」
平帝登基,本來雄心勃勃,要幹出一番事業,哪知張守正不斷上書勸諫,幾個月下來,竟沒一件事順心,常嵩南伐之事,本經平帝默許,但經張守正這麽一攔,怕是又要胎死腹中。
第六百九十五章 清虛落子
平帝登基以來,帝王心術日高,威嚴越重,難得吐露幾句心聲,發泄了幾句便即住嘴,一旁國舅常嵩更是眼觀鼻鼻觀口,絲毫不敢插言。平帝笑罵道:「怎麽?舅舅也有怕的時候?」常嵩伸手擦了擦並不存在的冷汗,諂媚道:「天子心事,做臣子的哪敢窺探?」
平帝忽然問道:「舅舅家中不是豢養了些有道的高人,聽說能口吐飛劍、足踏蓮花甚麽的。聽聞靖王帳下便有許多能人義士相助,可惜朕身為正統、天命所歸,卻少有異人投靠。」
常嵩心中咯噔一聲,他在府中豢養了幾個修道之人,盡皆修為不高,隻有凝真、煉罡的境界,也當成了寶貝,畢竟練氣士難得,肯為五鬥米折腰的練氣士更加難得。平日隻讓他們保護自家安危,沒成想被皇帝知道,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藏匿賢人不報,倒也是一樁罪過,思來想去,不知如何回答。
平帝自顧自道:「朕少時便聽聞祖地皇陵之中藏有一個絕大秘密,乃是太祖所留,太祖遺訓不到江山傾覆,絕不可動用。但朕思來想去,帝陵中若真有顛倒幹坤、扭轉造化之力,當年文帝之時為何放任不用,以至被奪了江山?說到底此事還是透著幾分古怪!」
平帝以手指輕輕敲擊龍椅,「因此朕即位之後,特意派遣高手去帝陵查探。舅舅不妨猜猜朕在帝陵中發現了甚麽?」常嵩早已麵色蒼白,幾乎要暈厥過去。帝陵中有絕大秘密,他早有耳聞。這等帝王家事絕不可參與一星半點,不然便是抄家滅族的大禍,但皇帝垂問,又不能不答,一時沉吟不決。
平帝笑了笑:「舅舅不必緊張,朕不過隨口一問,你不敢答,便由朕來說。朕派了數十名高手前去帝陵,哪知見到的卻是一片殘跡,帝陵早已不復存在,生似被人用無上毒火生生煉成了一團琉璃。朱家歷代皇帝的屍骨早已化為飛灰,那個絕大隱秘自然也被掩埋於地下了。」
常嵩鬆了口氣,緊接著一股寒氣自背上冒起,顫聲道:「是誰膽敢冒此大不韙,覬覦帝陵,連歷代皇帝的屍身也不放過?」平帝麵上一無表情,悠然道:「這卻不知了。隻是太祖在帝陵布置的後手,朕這江山卻是岌岌可危。靖王麾下當是有魔教高手相助,若是其等前來刺殺,朕豈不是要乖乖授首?」
惟庸道人嗬嗬一笑,大袖卷了誅魔寶鑑,喝一聲:「我去也!」身形一扭,已然不見。待他走後,郭純陽的幻影分身輕輕一笑,也自無蹤。
大明京師天京城中,太子即位,照例大赦天下之外,還要舉國歡慶一番,但惠帝新喪,不好大肆清喝,畢竟太子爺還是很在意孝子這個身份的。
皇宮之中正自早朝,以張守正為首的清流一派正與以國舅常嵩一係人馬吵得不可開交。惠帝雖然昏庸,但對外戚之輩十分防範,除有大功,輕易不會加封高官厚祿。但常嵩勤王之功甚偉,又是太子親舅,太子登基之後正愁無人可用,鉗製張守正之輩,便冊封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兼太子太保,總領天下兵事,權柄與文淵閣同列。
太子登基,帝號為平,改年號永昌,史稱平帝。常嵩總領兵事,自於京師攻防戰大勝靖王,每日隻想揮軍南下,直搗黃龍,攻破靖王封地,因此上書力主南伐。但張守正一係力主天下兵事方歇,百姓苦不堪言,當以休養生息為主。且靖王起兵作亂,並無大義在身,日久其兵自敗,眼下非是揮軍南伐的良機,隻當用精銳小部潛入其封地,刺探虛實,聯絡心向大明正統的兵將,伺機裏應外合,自然一舉功成。
平帝在龍椅上聽著雙方喋喋不休的言語攻伐,著實有些煩悶,開聲道:「罷了!此事押後再議,今日且退朝罷!」起身便走,留下文武大臣麵麵相覷。常嵩麵泛得意之笑,起身跟了上去。他是國舅之尊,一幹太監侍衛也不敢阻攔,任由其小跑而去。
平帝入了書房,常嵩亦自跟來,說道:「揮兵南伐,此時乃是最佳時機,等靖王那廝站穩了腳跟,根基穩固,便不那麽容易了。可恨張守正那廝抱殘守缺,不肯變通,說甚麽儒家的道理,一群書生之見,能有甚麽高明之處!」
平帝看他一眼,吩咐隨侍的太監道:「你等下去。」眾人領命而去,書房之中隻剩二人,方才慢斯條理道:「張守正在朝中經營數十載,門下弟子無數,一呼百應,他若鐵了心與你作對,朕也不好偏幫。」
常嵩眼珠一轉,說道:「張守正羽翼眾多,先皇新喪,臣聽聞其這些時日聯絡黨羽,結社營私,日久必成大禍。陛下若再置之不理,再過幾年,隻怕這朝中之臣隻知張守正,而不知陛下了!」
此實為誅心之言,平帝眼角抖了一抖,斥道:「一派胡言!張守正再大膽,難道還敢推翻朕這朱明天下不成!」常嵩當即閉嘴不言,挑撥離間之事最重要的是一個火候二字,水滴石穿,點到即止,再要多說反而不美。
果然平帝自語了幾句,麵上泛起怒容,似乎想到了何事,低喝道:「張守正真是將自家當作帝師了,這也要管、那也要管!朕要修繕宮殿,他上書不許,朕要封賞有功之臣,他以國庫空虛為由搪塞,是不是朕每日吃喝拉撒,都要問過他才成啊!」
平帝登基,本來雄心勃勃,要幹出一番事業,哪知張守正不斷上書勸諫,幾個月下來,竟沒一件事順心,常嵩南伐之事,本經平帝默許,但經張守正這麽一攔,怕是又要胎死腹中。
第六百九十五章 清虛落子
平帝登基以來,帝王心術日高,威嚴越重,難得吐露幾句心聲,發泄了幾句便即住嘴,一旁國舅常嵩更是眼觀鼻鼻觀口,絲毫不敢插言。平帝笑罵道:「怎麽?舅舅也有怕的時候?」常嵩伸手擦了擦並不存在的冷汗,諂媚道:「天子心事,做臣子的哪敢窺探?」
平帝忽然問道:「舅舅家中不是豢養了些有道的高人,聽說能口吐飛劍、足踏蓮花甚麽的。聽聞靖王帳下便有許多能人義士相助,可惜朕身為正統、天命所歸,卻少有異人投靠。」
常嵩心中咯噔一聲,他在府中豢養了幾個修道之人,盡皆修為不高,隻有凝真、煉罡的境界,也當成了寶貝,畢竟練氣士難得,肯為五鬥米折腰的練氣士更加難得。平日隻讓他們保護自家安危,沒成想被皇帝知道,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藏匿賢人不報,倒也是一樁罪過,思來想去,不知如何回答。
平帝自顧自道:「朕少時便聽聞祖地皇陵之中藏有一個絕大秘密,乃是太祖所留,太祖遺訓不到江山傾覆,絕不可動用。但朕思來想去,帝陵中若真有顛倒幹坤、扭轉造化之力,當年文帝之時為何放任不用,以至被奪了江山?說到底此事還是透著幾分古怪!」
平帝以手指輕輕敲擊龍椅,「因此朕即位之後,特意派遣高手去帝陵查探。舅舅不妨猜猜朕在帝陵中發現了甚麽?」常嵩早已麵色蒼白,幾乎要暈厥過去。帝陵中有絕大秘密,他早有耳聞。這等帝王家事絕不可參與一星半點,不然便是抄家滅族的大禍,但皇帝垂問,又不能不答,一時沉吟不決。
平帝笑了笑:「舅舅不必緊張,朕不過隨口一問,你不敢答,便由朕來說。朕派了數十名高手前去帝陵,哪知見到的卻是一片殘跡,帝陵早已不復存在,生似被人用無上毒火生生煉成了一團琉璃。朱家歷代皇帝的屍骨早已化為飛灰,那個絕大隱秘自然也被掩埋於地下了。」
常嵩鬆了口氣,緊接著一股寒氣自背上冒起,顫聲道:「是誰膽敢冒此大不韙,覬覦帝陵,連歷代皇帝的屍身也不放過?」平帝麵上一無表情,悠然道:「這卻不知了。隻是太祖在帝陵布置的後手,朕這江山卻是岌岌可危。靖王麾下當是有魔教高手相助,若是其等前來刺殺,朕豈不是要乖乖授首?」